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编辑推荐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作者:金华烟雨 童生,616.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1发表时间:2020-12-27 11:57:33
摘要:原创首发

【摆渡·冬】故乡行(散文)
   我妈还买过一个用绒毛粘贴的“三猫扑蝶”的工艺品镜框。那三只小猫神态各异、蝴蝶翩翩起舞,间或有些绿草红花,外面用一层玻璃罩住,玻璃四面喷的天蓝色涂料,整个工艺品很讨人喜欢。不过后来年深日久,那镜框里面挂满灰尘,几只小猫的毛脏兮兮,花草也都掉色了,这个工艺品也就被淘汰了。最早的时候柜子上面两边各有一个玻璃相框,里面贴着爸妈还有我的姑姨舅们年轻时候的黑白照片。有一张照片是我姥姥活着时候照的,姥姥坐在凳子上,饱经风霜的脸上一脸苦涩的笑容,旁边站着我妈妈,估计那时也就三十出头的年纪,梳着两条粗黑的大辫子,瘦弱的脸看上去像五十岁的人。我和二妹两个站在她们两人中间,绷着小脸,每人头顶扎了一个小翘辮,那时的小模样比长大后俊多了。
   我们家北墙上的装饰是换得最勤的,几乎每年过年都会更换一回。北墙上的画和挂钱过年时都会换新的。但是大墙壁镜还有毛主席像以及那四个小木匣几年前一直都在。有一年城里大姨给我家一台三十二英寸的大彩电,这可是当时了不起的家当呢。每当劳动之余,那些电视剧都会吸引住我们的目光,再累也感觉不到了,尤其是过新年的时候,用彩色电视机看新年联欢晚会,那感觉别提多棒了。
   别的墙就没那么幸运了,涂料都是根据当时的条件隔年刷一次。炕上靠近烟囱的地方有一条给炕洞里的烟熏得黄乎乎的,看起来特别不顺眼。里屋南墙因为夏季开窗以及经常靠背的缘故,白色的涂料不肯和黄泥巴紧密结合,风干成一条条裂缝,有的地方干脆掉下来,露出里面的泥土,看上去有些不伦不类。我们小孩子倒是没有那么多讲究,我有时候会把墙上露着泥土的地方看成是一只小兔或者鸡仔的图案,并且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艺术细胞沾沾自喜。但我绝不敢把这样的想法告诉妈,否则她肯定认为那涂料是我故意抠下来的,没准还会拿笤帚疙瘩打我一顿。我妈心地善良,但是脾气暴躁,小时候爸妈上山干活我在家带两个妹妹,因为带不好没少挨她的胖揍。
   里屋地已经捶了水泥地面,那一年还铺上了一层瓷砖,看起来干净了不少。外屋地还是泥土的,坑坑巴巴,两个灶门黑乎乎的,锅台早年也是泥抹的,上面只要不小心洒点水就和泥,就脏兮兮泥渍渍的。后来我家靠卖豆腐赚了一点钱,老爸给两个锅台都抹了一层水泥才好多了。两口大铁锅做我们一家五口人的饭菜,两个灶坑常年烧玉米秸、高粱、葵花秸和砸净土的茬子,墙上烟熏火燎的,白色的涂料用不了一个月就熏黑了。再加上烧柴落土,整个外屋墙壁常年都挂满灰尘。靠近里屋门口的地方有一口大水缸,缸里是老爸从园子里那口洋井一下一下压来的水。还记得二妹小时候有一次用小火铲从灶坑里弄了一铲子土倒进水缸里,害得从山上干活累了一整天的爸妈回来没办法做饭,结果没管住她的我又挨了一顿打。后来做豆腐用水多,老爸就把洋井里放了潜水泵,这样只要合上那个黑色的电闸,汩汩清泉就会顺着白色硬塑料管流进水缸。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爸爸不在家时轮流压水的事了。外屋北墙上有一个小窗户,夏天天气热,打开这个后窗户多热的天都有习习凉风吹进来,给闷热难熬的夏天带来一丝清凉。屋顶的竹帘熏的黑漆漆的,早没了原有的淡黄色。干巴巴黑乎乎的高粱叶子顺着竹帘缝隙垂下来,难看得紧。过年的时候老爸会把笤帚上绑一根长长的木棍,然后把锅碗瓢盆盖好后划拉墙面和房顶的尘土爆灰,也只有这时屋顶才是最干净的。外屋门和窗台上老松木框被岁月压得变了形,关窗户门都费劲,框上涂的蓝漆风吹日晒雨淋的一片片卷起,轻轻一碰就掉。
   外屋地有一个碗柜,是老爸用跟人要来的废木板拼凑的,外面用一层布帘挡住,锅碗瓢盆炊具和剩菜剩饭等都放在里面。不过这里面经常会有讨人厌的老鼠光顾,这些贼眉鼠眼的家伙狡猾的很,抓又抓不住,只能靠养猫消灭它们。猫能逮到屋里的老鼠,然而它们进了棚顶就没有办法对付了,每天夜里,这些坏家伙就把棚顶当成了它们的练兵场,在上面来回跑个不停,扰人安眠,让人恨得牙根痒痒。
   西屋是存放粮食的,最一开始是用高粱皮编成的折子,用这种折子一圈一圈围起来,中间放粮食。后来条件好了爸爸在靠北墙的地方抹了两个水泥粮仓,收秋的谷子、玉米等高产作物都堆放在仓里,直至卖掉。炕上乱七八糟的放了不少杂物,中间空着,留着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我们好住。我不念书以后,就把炕中间那块空地清干净,闲暇时放上桌子开始我的“地下写作”。尽管我辛辛苦苦写的这些东西从来没有在有头有脸的刊物上发表过一次,但是多少年以来我却从未改变过初衷。
   寒冷的冬季,最讨厌的就是起夜,上厕所要拿着手电筒,穿上厚厚的棉袄棉裤去室外。最一开始我家的厕所也特别简陋,就是挨着高高的院墙用葵花杆围一个栅栏,里面挖个深坑,深坑上面横七竖八的订几块木板撑住,人踩在木板上颤巍巍的,真担心一不小心会掉下去,尤其是下雨天,木板上湿滑,除非必要,否则更懒得上厕所了,多年后做梦都踩在颤巍巍的木头板子上提心吊胆的如厕。后来老爸总算用碎砖和石头建了一个比较讲究的厕所,而且这个厕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男女两个蹲位,中间用墙隔开,从里屋接了灯线,只要在屋里拉一下开关,厕所里的灯就亮了。厕所沟槽两边也是水泥抹的,结实得很,再也不用担心会掉下去了。不过大冬天的睡得热乎乎出去上厕所,回来冻得龇牙咧嘴的,钻进被窝里半个小时都暖和不过来,那滋味还是不好受。
   不过二妹一再力邀我们全家,而且我小妹全家和我爸妈也都回老家过年,我们怎么好不回去呢?​所以就是再难再冷都推却不得,更何况因为整天忙于工作都好几年都没回老家了,我也思念故乡的一山一水。
   三:故乡的冬日暖阳
   如今村村通公路已经修好几年了,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当年我刚去城里打工那会离我们家三里地的乡里有一个超市曾经第一个盖起二层楼,如今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破旧不堪。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周围新崛起的楼群。家家基本都是二层楼,楼上应该是放货的,一楼开超市。
   就在我思绪万千的时候,出租车突然停了下来,原来是另外一个乘客到家了。车刚一停,老公就冲下车吐了个稀里哗啦,大冬天的身上头顶都热气腾腾,看得我心惊胆战,生怕这样吐下去会给人吐坏。这都是打出租车惹的祸,坐大客的话虽然不会这么舒服,可是晕车要差许多。但是如果坐大客趁人家停车下去吐,说不定司机等都不等你,一脚油门就没影了。哪像线车(也就是出租车)这样足足吐了有二十分钟人家都耐心地站一边等着。出租车是二妹给联系的,经常跑农村,和我二妹一家也很熟悉。当时出租车司机问我们,还有一个人要一起搭车可不可以,我二话没说就同意了,也许别人会讨厌拼车,可是我却觉得如今打车比过去等大客不知道好多少倍,再多不过四五个人罢了,比起客车的乘客不是少太多太多了?再说出门在外哪那么多讲究,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
   说实在的,我对十几年前的大客车没有什么好印象。那时候我们出个门,提前好几天就紧张得不得了​,记得当年小妹上大专时,一大早爸妈就摸黑起来做饭,胡乱吃一口,然后我们赶紧送她去一里多地以外的村口等车。夏天还好点,顶多热些,赶上下雨路况不好客车偶尔会误点,不过总体来说还算可以。然而大冬天的就有的受了,有时候要等上半个多小时,冻得手脚都没知觉了。那还得看车上乘客满了没有,满了今天就白等了,明天还得继续起早。还只能早不能晚,否则迟一分钟客车开走了,今天的行程就得取消,因为通往城里的客车就这一趟,错过了跺脚都没用。最恼人的就是客车座满,明明就顺你身边路过,却只能“望车兴叹”,尤其是年节的时候这样的事情常有。要么好不容易上车了,人还没站稳,乘务员拉着大黑脸喊你赶紧买票,跟催魂似的,稍晚一些都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一通数落。有时候零钱不够,差一块钱她都骂骂咧咧的要赶你下车,半点不容商量。有一次一个顾客没听清报站名,坐过站了,想让司机停车,司机说什么都不停,那时候还没有远程监控什么的,可人家高低坚持原则,两个人差一点吵起来。乘客天南海北在哪等车的人都有,如果站错了地方,司机绝对不会可怜冻了半天的你赶紧给开车门,而是选择视而不见。有时候车顺家门口路过,想商量司机停一下,直接上下车,司机没听见似的,该怎么走怎么走,不到站点就别想让他停下来。但是如果他真是秉公办事呢,乘客也不好说什么,关键是如果碰到一个认识或者对心情的人,不管什么地方,甚至闹市大集都照样停车,以方便他熟识的人上下车,且边开车边聊天,这时候什么交通安全都一股脑丢到脑后去了。
   老公总算吐完了,司机适时递过一瓶矿泉水​让他漱漱口,然后我们又继续前行。都说近乡情更怯,这话一点都不错,越是离家近了,我这心里越发的矛盾,老公这一吐给我弄的连一家人马上要团聚的高兴劲都搅没了。只是心里翻江倒海的想着各种不方便。刚才途中二妹打电话问我们到哪了,还说我小妹一家早就到了,就差我们了。因为工作忙没有休息时间,好久没看到爸妈了,终于马上就能见面,心中自然喜不自胜。不过欣喜之余,又担心姐妹三家再加上我爸妈十多口人晚上又要排排睡了。我爸妈也是好几年没回家了,好不容易回家一次二姨、老姨、老舅和老舅妈都赶紧趁这个机会来看看她们的大姐。二妹一家自从搬到前院来她家的房子一直空着,好长时间都不住人了,大冬天的,屋里冷得厉害,谁也不想去挨冻。就算西屋能睡五六个人,东屋照样人满为患。一想到上次回家四个孩子八个大人挤在一铺大炕上睡,翻身都得喊预备齐,心情就不美丽了。那次因为怕屋里冷,二妹夫故意给火炕多填了些柴,结果睡炕头的人铺了一层厚厚的毛毡还烙得躺不住,而睡炕稍的人铺了两层褥子依旧冰得睡不着。不过管它怎样呢,哪怕千难万难,也抵不过最亲的人团聚更令人激动。
   车子稳稳地上了小坡,近了,更近了——印象中再过两个大门口,就到我家——现在的二妹家了。可是前面这家门楼高耸,漆黑油亮的铁大门敞开着,三间宽敞明亮的大平房映入眼帘。院外停着一个专门翻地用的大车,明明就是这,大车也对,可是怎么看着眼前的一切那么陌生呢?话说二妹家盖房子这事我倒是知道,而且我这个做姐姐的也是伸出援手的,可是房子盖得这么漂亮吗?怎么看着那么不像呢?司机不是把车停错地方了吧?我正犹豫着,二妹一家和小妹一家都从屋里迎了出来,大家一边寒暄着,一边把我们接到院里。直到进了院子,我还是不敢相信呢,时值冬天,园子里的菜早收得干干净净,只有几棵果树孤零零地站着。大枣树向阳的地方有一个狗窝,老黄狗听见有客人来,伸直了耳朵,呜呜一声又悄悄地回到自己的窝里眯着去了。都说狗是有灵性的动物,这话还真不假,我们第一次去二妹家的时候,这条狗见了我们就直摇尾巴,一声都不叫。反过来哪怕是左邻右舍从大门口路过,老黄狗都会“汪汪汪”的叫上半天。
   再往前走,就是台阶了,台阶正对着门口的地方有一条用水泥​修成的小斜坡,斜坡上面划了十数条防滑线,估计这是为防止冬季下雪防滑准备的。台阶与外屋门口相连,整个台阶有大约两米宽,十多米长,贯穿整个房子前墙。台阶上整整齐齐地铺着红砖,在这上面晒玉米棒子再好不过了,下雨都不怕,下多少雨水都会顺砖缝漏下去。三大间北京平房就坐落于这高出地面一米左右的台阶上。外墙是清一色的白瓷砖,只有墙围子是蓝色瓷砖,左右两个屋全是大玻璃窗。外屋门是两扇浅橄榄绿色调的精致铝合金镂空双福字门,门上的暗锁和城里屋门的暗锁一样,打开外屋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大是客厅,客厅地面镶嵌着大片米色瓷砖。靠东墙和西墙各摆了一溜大沙发,沙发上坐十个人也不会觉得拥挤,尤其是东面的那几组,两个人并排躺上去都没问题,横头还能睡一个人。沙发边上各摆一张茶几,茶几上刚沏好的茶水热气腾腾,还有两个果盘里都装满葡萄和香蕉等水果和炒瓜子。北墙上挂着一台壁式大彩电,彩电差不多占了小半堵墙。彩电置身于一幅“富贵平安”的彩色壁画中,壁画直达屋顶,一排高耸的翠色欲滴的竹子下面,是几株粉红色盛开着的牡丹花。这壁画看上去又有气势又漂亮美观。东西两面墙各挂一幅十字绣,其中一幅是《家和万事兴》,另一幅是一个菱形的《福》字。棚顶正中间是圆形吊灯,棚面用的现在最流行的pvc板,白板蓝条,把整个屋子都衬托得一尘不染。大冬天的在客厅里坐了半天,竟然没有预想中的寒冷,真是奇怪,难道这屋里也像城市的楼房一样,铺了地暖?带着这样的疑问,我的眼睛在屋地四下里巡视一圈,这才发现外屋门口刚进门的玄关处有一个立式大空调,空调正忽忽的往屋里吹着热风。一问才知道,这么大的空调原来不是用电的,而是用生炉子的热量带起来的。天呐,这也太玄乎了吧,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农村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朝挂着红门帘的东屋里走去。东屋窗台和地上摆了好几盆花,大大的玻璃窗中央挂一个大红色中国结特别醒目,和着透过玻璃窗照进屋里的温暖阳光,一起映衬着那几盆鲜花。长寿花已经结了骨朵,月季长势正旺。一个长方形花盆里全是月季牡丹花杈,花杈茎是健康的绿色,有的已经长出几个小叶来,还有几株名贵品种,我也叫不上名字。大半个屋地被一张双人床占满,床上大红的床单,大红的被子,和窗子两边用络子绑着的大红窗帘,把整个东屋映衬得跟刚结婚的新房似的,充满浓烈的喜庆浪漫气氛。梳妆匣被床挤在一个角落里,那款式比小妹家的梳妆台也不差。另一面紧靠东墙是几组大衣柜卫兵似的排排站着,这么多大衣柜,有多少衣服和被褥都再也不用担心没有地方放。

共 15075 字 4 页 首页上一页1234
转到
【编者按】很有乡村气息的一篇散文,读来颇为感触。这篇散文作品,以一次回乡为线索,记叙了“我”的故乡之行,作者详尽叙述和描写了记忆中二妹夫一家的生活情况,尤其是侧重描写了二妹夫的母亲“大姐”的性情和为人,凸显了一位善良、乐观、勤劳的农村妇女形象。之后,又叙述了故乡旧居的情况,看似有些面面俱到,实际上是作者用心良苦,在于与二妹夫家的新居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然后又详尽描写了二妹夫家新居的构造、用途和家用电器等,描写细腻、生动,最后,才叙述这次回乡之行的“主题”,为二妹夫的父亲过六十六大寿。对于这个“主题”,作者交代却相对简洁,侧重写了寿宴情况。尤其是引用了一段老乡的话语,对话描写在文中很少见。也说明作者颇有用意。全文最大的亮点是叙事完备,描写细腻,足见作者观察细致入微,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农村历史发展沿革的长长画卷。作者花费巨大的气力布局谋篇,旨在通过新旧农村的对比,揭示一个宏大的主题,那就是农村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作品没有枯燥的说教和议论,完全用“我”的记忆和视角展开故事,以具体的叙事和描写说话,真实、亲切、感人。感谢作者赐稿摆渡,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沙漠孤月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赵淑敏        2020-12-27 11:59:58
  很不错的一篇作品,有真情实感,言之有物。感谢赐稿摆渡物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回复1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6:02
  谢谢赵老师鼓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老师冬安。
2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0-12-27 12:05:56
  作品篇幅可谓巨制,一定花费了作者很大的心血,难能可贵。感谢作者对摆渡的信赖和支持。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21:36:11
  谢谢老师精彩点评,老师的评语精准、周到、细致入微,点睛妙笔,敬佩之至。
3 楼        文友:静净        2020-12-27 13:18:34
  拜读老师佳作,感情真挚细腻,语言流畅,思维清晰。欣赏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6:23
  谢谢老师鼓励欣赏,问好老师,遥祝老师冬安。
4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13:55:15
  谢谢沙漠孤月清老师的精彩点评,老师的点评精准到位,感谢老师的欣赏和推荐,老师辛苦啦,奉茶问好,遥祝老师冬安。
5 楼        文友:梅楚酒        2020-12-27 18:15:57
  提到故乡,每个人都会有一抹幽思,而之此于作者,是一次普通经历里窥见关于变化、切之于时代的印记及回忆
在校学生。平生醉心古典文化,喜爱踏雪寻梅,愿铺地为桥,隐于烟雨青山;愿栽雪种字,匿于古籍诗词。
回复5 楼        文友:金华烟雨        2020-12-27 21:38:19
  谢谢梅老师欣赏跟评,香茶奉敬,老师金安。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