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追】致微信朋友圈(随笔)
朋友是什么?朋友是世界上最真诚的互动,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微信圈里的朋友,你还好吗?我可以这样问吗?
一
微信好友,也是朋友。
这也许是个不争的事实,上了一定年纪的人大都喜欢怀旧。喜欢追忆曾经失去的似水流年,喜欢重温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喜欢怀念曾经情投意合的朋友。圈一个圈,圈住朋友的感情。这个“圈”真好,并不封闭,足够的温度,就像炉子,圈就是个炉子。
几近花甲之年的我,这种怀旧情绪随着时光的流逝,日益在内心滋生起来,特别是几十年来积累起来的风雨同舟和患难与共的朋友,多年不见,更有一种久别重逢的渴望。圈里的朋友逐渐多了,看圈看朋友,每日的生活很充足。
可能记忆的减退,与年龄最成正比。如果凭空回想曾经的知己朋友,一时竟无从想起,严格说来几乎满脑子空白,只有寥寥几个经常接触的朋友的影子在浮现。时兴多年的纸质通讯录早已过时,而且,早已被现代化的智能手机取代。也许是手机的功能太过于强大,可以储存数以万计的电话号码,都不当回事。那就意味着,可以将毕生认识的朋友联系方式都可留存在手机里。我致谢这个强大的功能。
几年前,我曾有意从手机通讯录里清点了一次常年积累的“朋友”,确切地说,这些“朋友”不仅包括亲人、同事、同学、乡亲、好友,而且包括所有熟悉和不熟悉的人,或曾有过一面之交的人,笼统算下来也是一个数以千计的“庞大数字”。顺着名单捋下来,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似曾相识,有的确实记忆不起来。只有那些经常联系和接触的朋友,以及以后有联系必要的号码,悉数计算,也足可数以百计。
智能手机微信功能的出现,也的确使微信朋友圈的队伍不断壮大起来,而且,曾几何时变得异乎寻常地热闹起来。也就是在这热闹的时光里,我也顺其自然地加入到微信朋友圈“队伍”中来,很多朋友,也华丽转身为微信朋友。我曾疯狂地问母亲,是不是也加我的朋友圈,母亲一脸的愕然。我爱朋友圈,其情可掬。我我希望母亲这一代人也赶上也用上这个时髦的微信圈,我握着母亲的手指头点微信屏,她笑了,很生动。
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最点燃人们参与度的热情,出于新鲜好奇,微信朋友圈也一度火热起来。无论是奇闻奇事的转发,还是自作图文的暴晒,总会得到大量的微信朋友的点赞和热情洋溢的评论。特别是知己朋友,更是“逢微必回”,智能手机让人们成了名副其实的“低头族”,转发微信也一度是朋友圈乐此不疲的动作。是微信朋友不见面的最温馨的交流,也是微信朋友相互关爱,互通信息的最好平台。
也许是,任何事物都如生命一般,有生有灭,有发生、发展、变化,有低谷,有高潮,也有消失。微信朋友圈,似乎也是如此。我想不知我一个人感觉到,玩微信的热度已经降温,微信朋友圈也从异常活跃的朋友间的“转、点、评”,开始日渐“销声匿迹”。朋友圈的朋友越来越见不到“踪迹”了。
这不是偶然,这确乎是事实了。曾经十分火爆的朋友圈,变得越来越寂静和沉默。我的曾经的微信朋友,你们哪里去了,为什么很少“露面”?
微信朋友圈的朋友,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了。是我不够热情?是我人缘经不住考验?我在惶惑中。
因为我越来越离不开微信圈了,所以就一直在做着深度的发问与思考。我曾经试图以群主的身份,每天提出一个话题,活跃那个圈,但效果不大。我想挽救圈儿,成为一个有温度的小社会。
二
微信朋友圈的“冷漠”,似乎让我也变得不可理喻而矛盾起来。
智能手机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生活的极大便利,每天快速而全面的信息量使我们的生活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朋友之间,不用见面就可以在微信里倾心交流,还可视频聊天。玩微信的朋友似乎都有这种感觉,如今的微信朋友圈变得越来越没有了曾经的激情和热度。
大概只有几个“走得近”的朋友在圈子里偶尔活跃一下气氛,就如一潭死水冷不丁地投进一块石子,瞬间激起一层微弱的涟漪。沉默,成了朋友圈的新常态。面对手机里的熟悉又感陌生的微信朋友,仿佛永远在沉睡,不是麻木,就是不想醒来。我在朋友圈里,在微信朋友的眼里是否也是这样认为呢?
但我明白,我必须也许人们失去激情,朋友说自己最近没有工夫,不要以为只是开脱的话,真的,生活的节奏,不是所有的人都一样的。
我有意仔细浏览了一下我的微信朋友圈,足有数百人,除了自己的家人至亲,大概都是慎重考虑而微信关注的朋友,这些朋友里,既有老朋友,又有新朋友,而且都曾热度不减地经历过微信交流的“蜜月”期。要不,怎能称得上微信“朋友”呢?
这些微信好友,都是自己人生路上曾经或一直的最亲密陪伴,都是自己曾经同舟共济的朋友,患难与共的知己。随意从微信朋友圈里拉出一个人来,都会与自己有一段生动而美好的相遇相知的故事。正是这些美好的经历和友情,才使自己的人生一路走来,变得充实丰满,才不至于有太多的空虚,太多的寂寞。我始终心存感激这些朋友,感恩对我的友谊,感谢对我生活的帮助,感激工作上的支持。也许,留给我们到时候“拉出来”,就够了。人喜欢用曾经的温情的故事来唤醒记忆,如果从这个点上看,朋友圈的存在,如此也是很妙的。
虽然在微信朋友圈里感到有些熟视无睹的“陌生”,但我觉得友情应还存在。回顾曾经的我们,是那样的亲密无间,那样的形影不离,有一起读过书的,有一起工作过的,有一起共过事的,有以不同方式结交过的,曾经的美好,都因随着交往的减少或中断而变得生疏起来。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使情感趋于淡薄。淡薄而不在于消失,那就留住朋友圈,时不时拿出来圈住自己的情感。
虽然多时不见,但我们可以电话联系,相约共叙友情;虽然没有电话联系,但我们可以在微信里交流,可以在微信里视频。虽然微信虚拟,但总可以带来温馨,带来快乐。
为什么时间久了,电话很少联系了,微信很少关注了,似乎朋友之间有了一丝的陌生,一丝的隔阂,一丝的欲言又止?
朋友圈,是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还是生活的压力,消磨了友情?是人生路上的断舍离,还是人情事故的难以承受的重负,需要放下清零?
这难道就是微信朋友圈沉默的原因?
我心里有说不出的五味杂陈,心绪难平,仿佛有一种深深的心痛在折磨着自己。总感觉,面对熟悉而又陌生的朋友圈,很想有话对好友诉说,诉说曾经的友情,诉说曾经的美好。
或许,因为我爱得太深,不能自拔。依我的性格,一贯如此。或许我不应该以爱的状态挺进我的朋友圈,应该做一个不容易感动的朋友,一个虚拟的人。
伏案想了一天,我还是明白了。朋友圈,不是圈内都是一个音调,这里本来就是一个世界,求同存异,情感由淡而浓,由浓而淡,由有声到无声,就像网络信号,可以是铜缆传输,也可以是空气超越。我们接受一种交往状态,就是一种进步,别拘泥于某个状态和频道。
三
好久没有谋面的朋友,很想见面来个倾心交流,诉说那久别想念的渴望。
年龄大了,对独处已久的日子,更希望好友突然在微信里出现,哪怕一个问候,一个点赞,也会心存感动,更会及时回复给予热情的关注和温馨的祝福。我喜欢互动的心,就怕心不动了。
在万籁俱静的夜晚,有时独自待在房间里,打开手机微信,总希望能看到朋友的一条信息,然而,总是在失望里放弃。看到微信里好友的昵称,朋友熟悉而鲜活的影子就会从微信里浮现出来。也许是想念朋友太久,也许是无聊得没了睡意,几个久违了的没有微信交流的朋友,那曾经的熟悉身影和音容笑貌会不情不自禁地从微信里走了出来。我已经不能离开微信了,为什么微信还在折磨着我?是我喜欢这种折磨啊。
昵称“大熊猫”的微信好友,一个十几年前的一个战壕的同事,小我几岁的患难弟兄,一个名牌大学毕业,在院校任教多年后,我们在一次全市本系统的竞争上岗里,共同来到一个派出单位从事领导职务。我们在工作岗位上,精诚合作,砥砺前行,几年来,在风雨同舟的岁月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虽然不在一个单位了,平时也经常见面叙旧,闲暇里也杯酒共饮。最是友情相连的就是微信,几乎天天在微信里有美好和快乐不断。谁想到,友谊经不住冷落,微信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不知在哪个节点上戛然而止。即使在朋友圈里偶尔出现,双方都变得似乎懒得回复,也许,这就是久违的陌生感在作祟吧。不过,他身上有励志的故事,这些是每时都在跟我说话,故事是活的。
“和谐芳邻”的微信好友,三十多前同窗共读的中学同学,曾是莫逆之交的同桌,一个长我一岁的兄长。高中毕业,我有幸金榜题名,继续读书生涯,老兄梦断七月,回到乡下务农。最初的几年里还能书信交往,再后来就慢慢地失去联系。工作十多年后,又喜相逢,他通过多年的努力,已成长为部门领导,中断了二十多年的联系,又得以恢复。可喜的是双方单位近在咫尺,关系亲如兄弟。除了隔三岔五,小聚酌饮,更多的是兄弟无所不能的相互关照。微信交流更是频繁每一天,近年来,兄弟两人,他提前退休,我驻外工作,相聚千里,曾经微信传友情的最智能通信,也在渐行渐远地失去了作用,到后来,似乎是不约而同地中断了相互交流的渠道。靠酒肉肯定不行,怨不得微信群的。我想主动给他一个调皮的笑脸符号,真的做了,他打来了电话,一唠就收不住了。
“四月天”的微信好友,一个认识二十多年的社会上小老弟,几乎是多年来形影不离的朋友,聪明友善,待人豪爽热情。自己多年来经营一家店铺,后来从事建筑工程,着实赚了个钵满盆盈。但从未忘记弟兄友情,见面叙旧,酌酒畅怀,是个无话不谈的好老弟。虽然也是几年没有接触了,但微信功能一直连着弟兄情谊。也许是微信新鲜感过去了,玩腻了,还是怎样?不知。微信里不知在哪个节点上也戛然而止,没有了“动静”。我存在的意义是产生了问题的。我可以给我的小老弟什么?只是酒肉?我得懂得他的心,否则微信两个字就成了“很少信任”的意思了。
朋友圈里接下来的好友“云淡风清”、“握手天涯”、“一路有你”……何尝不是曾经的好友?既是人生路上的朋友,又是微信上热聊的知己。然而现在似乎都已成了过去。微信朋友圈的好友,都成了似曾相识不相认的“陌生人”了。
我想告诉那些名字,我还在牵挂着你,起码,看到你的名字,就会连载着一本故事会。一个用心编写微信群里的故事会的人,才是真正的珍惜友情。不能失去的不是微信圈,而是没有继续存续朋友关系的动力和温暖,我得在微信圈里生气火炉,暖着自己,再暖着朋友。
微信仿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面对微信圈里数百“好友”,能在朋友圈里始终相互关注的,就那么几位了。这是否就应了“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呢?是的,不必多,知己几人,不是失落,而是提醒我,好好交往,成为我的知己。
思沉良久,反省自我,将心比心,我以为那些没有微信交流的好友,就像我一样,心里一直还是在牵挂着对方,还会一直没有忘记曾经多年的友情。
微信朋友圈,莫非是个缺少温度感的“怪圈”?不能让圈怪,应该激起的是情感的涟漪,这要看这个人投进水中的石子是否可以激起涟漪。
四
微信朋友圈,从热闹慢慢走向平静,从不分昼夜地在朋友圈发文关注到朋友圈的异乎寻常的沉默,这个过程让人深思。我想个中原因也许复杂,沉默总有沉默的理由。我觉得这不见得是坏事,事物的发展永远是迂回向前的,这是微信朋友圈沉默的必然现象。老朋友之间,由于长时间不联系不接触,环境变了,思想认识就所改变,这是很正常的。结交新朋友更是人之常情,俗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自然规律。
朋友圈的沉默,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有一个平静如水的心态,学会放下,轻松生活,独处也是一种生活状态,特别是中老年人,玩得起,也要放得下。最近听朋友说,夫妻俩在一个家两个房间发微信圈,特别有拉开距离感的感受。看来,微信圈琢磨起来还真有一点滋味啊。“距离产生美”,或许微信圈可以帮助我们实现。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真正的朋友,就像陈年老酒,是经得起时间沉淀的。朋友圈沉默的微信朋友,我们的友谊不会忘记,即使是沉默,我们无论何时都是朋友。如果我们真的不再联系,不是你不好,而是时间渐渐让我们疏离。但是过去美好的回忆,都被我珍藏在心底。
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再联系,也许是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最舒适的距离,不是时时刻刻黏在一起,而是松弛有度、若即若离。只要彼此的心未曾走远,就是到了天涯海角,我们都有机会重聚,感谢上苍安排我们相遇。衷心祝愿微信朋友,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我在沉默里永远祝福你。
致沉默的微信朋友圈,我的爱,我的不可思议。我还会在你的怀抱,等着我朋友的消息,我也会把我正在经历的好事送给你分享,我喜欢看你的手势和表情,呲牙咧嘴,沉默无语,都是鲜活的你。
微信圈可以短暂地沉默,但我热爱朋友的心始终不会消停沉默。
2021年2月21日首发江山文学网
朋友圈,以一个新名词出现的时候,的确是惊喜了我们的心,引以为时代进步的标志。很是新鲜了一阵。然而很快发现,泥沙俱下的内容充斥,自己被绑架了一样。可是赶快逃离。只把微信当作联系的工具。
聚首为朋,相执是友,沉默的朋友圈更是试金石,何人为知己?何人能己知?
一场朋友圈的思考,形式不一,话题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