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追】包公故里拂清风(散文)

精品 【东篱•追】包公故里拂清风(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6490.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087发表时间:2021-02-25 06:27:36
摘要:千年前的清官包拯,一种活在戏剧里,活在百姓的心中。数年前,我曾两访包公故里,感受千载清风,今落笔缅怀,解读他的一世清名。

【东篱•追】包公故里拂清风(散文)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每读魏晋阮籍《咏怀诗》的这两句,我感觉他是在预测他之后的某个人物的出现,或者就是一种呼唤吧。明月与清风,如此雅旷的风景组合,诠释着“一廉如水”的主题,烘托着一个人物,一个“肺肝冰雪,胸次山河”的铁面包公。
  
   一
   半绕包公故里的河,叫“包河”,显然是因包公而得名。此名之前唤作苞河、泡河,是浍河的支流。《水经·淮水注》:“涣水又东,苞水注之。水出谯城北白汀陂……苞水东流入涣。”伫立河岸,琢磨拿捏这“苞”和“泡”两个字,怎么也绕不开声部“包”这个音部。何时因包氏家族而去草除水,不得而知,但因一位大清官而修名者,应该是历史上第一河域。
   河道蜿蜒,河水青碧,蒲苇修葺河流之边幅,绿意蓬勃抚摸着这平缓的泾流。载空的船儿泛起于水面,无人坐乘。我问身边的人,有人说,包公袖不藏金,这船儿的舱,也要空空如也。我想旅游旺季,也应该有游客坐舱,那就不算空载了啊。不管怎么样,连这船都有了空廉的使命,也着实是载着最为丰富的“廉政”文化。其实,这些猜想都是包公文化的衍生,空船儿,花篷儿,只是包河里的一道风景。船儿只载着包公简易的行装;篷儿,盖住了一船的寒酸。据说,当年包公回祖居就是乘船儿走包河的,哦,那这船也不空载,是装满了一船包公的故事。
   我曾对合肥的地理做了一些研磨学习,知合肥为皖中腹地,包河用缓流的姿态切割着这块富庶的平原之地,留下了两岸灿烂的文明文化。于包公故里,似乎包河驻留之心陡起,干脆推出了一面小洲。我举目去寻,不得见。只能坐下去猜想,当年包公拯应该是隐匿于小洲之草窠卵石,轻吟着“忠孝典籍”,听见了,浑然的声响,如天籁之音,入灌耳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引自《孝经》)眼前不见水洲,心间独留读书声,不琅琅,也玉石相击,有珠玑之音。我满足得很。很多史迹都成断片碎片,只能靠我们去拼接解读。“上下无怨”,这样清清白白四个汉字,表达着国人亘古以往的政治理想,我突然觉得,包拯少年之志向成就,源自这样几个字,而为此不顾乌纱,消恨弭怨,用去了花甲年岁。这是一条清晰的人生逻辑,在包公身上一生没有被扭曲。
   我不想匆匆离河而入包公旧居园祠,努力从这包河里打捞着关于廉政的清风,清风起于莲萍之末啊,而清风于此,应该直旋而上,动摇权力的巅峰,这不是牵强附会。
   有鱼儿跳跃,逐船成趣。一孩童叫道,黑鲤鱼!我相信孩童的发现。据说,这包河里的鱼,皆脊背漆黑,身下则红,或褐。人称这鱼味“铁面鱼”,查鱼类词典大全,难见这个名字,这样的名字,是带着“讳”的,只属于包河这部水典的。19世纪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莫非是受到包河鱼色的启发而想起来的一个题目?不过,一个是主人公在浑浊的社会跻身上流社会而碰壁的故事,一个则是致力表现打黑除恶而让世界“浴火”的人文主义理想。在包河,“红与黑”的含义,被一条鱼诠释得如此精彩,不由得让人想捧起那尾鱼来。处世之尘埃,染黑脊背,心怀红色,血流衷心。这是包公精神的原色吧?
   我至包公故里,尚未到采藕时节,听人说,这包河里的莲藕,是七孔红花藕,断之无丝,人称“无私藕”,即使一奶同胞也好,要断其连襟,也无丝连。这是给包公的写真。周敦颐的《爱莲说》里说,“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些清莲的品格,似乎都显得轻佻了,或者说不能压重。自身不染,处优不妖,都是自我境界而已,真正的大快恩仇,是“自断其股”的决绝,无与伦比,不可伦比!无私未必无情,反而是:无情显大情,情深义重啊。问世间情为何物?一丝而已,断而不能连,这是包公惊堂木下的“情”。莲藕点缀,时有莲花迎日,并不很多,目染一番,断了下河采摘的心,似有包公笑着看我,他不会怪我“小染”,但他会说,人前人后,都要谨小慎微。还是一袭清风拂来,荷花摆手,与我分手了。一河的莲叶,仅为一袭清风而存!
   河水的清幽,蒲苇的摇曳,表示着对寻访包公故里游人的简单礼仪,而在我的心中,这一切似乎都是叫我要有一种情感的准备,因为我要去造访的是一位一千年前的父母官,一位铁面无私但有情万种的人。就像去济南大明湖拜谒李清照,读懂她的《漱玉词》,那就先读懂大明湖里千面荷花一岸柳,看那趵突泉怎样汩汩喷涌,如此,才可以理解李易安的“绿肥红瘦”,才可以听得懂她的“知否,知否”。不是就近取喻,而是由近及远,追寻踪迹。不是无为陪衬,而是像抚摸一幅古迹墨书,那些被渍染的纹络里,都渗透着文字的神韵。
   给包公故里再多的风物铺垫,都是轻薄了。但必须有,好用来收纳这清风,构成真正的“风”景,这“风”里,有“拯溺扶弱”的风情,有根治决疣溃痈的风骨,更有“秀干成栋”(包拯诗句)的做人风采。
  
   二
   包公故里,我想原本也就是一处普通民居而已。包拯身世不显,一处四合院,才是他的活动范围,称为“故里”,在人们的想象里,似乎庭院的面积应该偌大无比,这个词就给我这样的想法。故里如今占地很广了,应该是崇拜他的后人们,不断给他的故里拓垦面积。但故里总在草木低微处的掩映之中,似乎包公在辩解,生前一院居,死后占百亩,不是他所愿,其实,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些拓展,表达的是崇敬,所衍生出的是不廉之意,包公若再世,也完全不必多虑。一处故里的教育意义,胜过多少廉政典籍,有理由发扬光大。
   包公旧居,坐落在合肥市中,傍依包公湖,凤凰山前,凤凰桥侧,不见太远,祠门扑面,门上竖排“包孝肃公祠”字样,伫立门外,一股清风不知何时袭来,绕身不去,庄严而肃穆之感,蓦然滋生。“孝肃”的谥号,并非虚名,任何一个字,都是有着丰满的人物故事做背景的。或者,时至今日,你我或许就根本不理解包公的“孝”,但一定会有一个包公的“嫂娘”,端出一盘红烧鲤鱼,跟我们念叨包公的好,包公的为人之义。我侧耳,还是听到了包公“请嫂娘息怒”的道歉语,故事在一个字的提示里一下子复活了,生动了。一个“肃”字,仿佛是王朝马汉形象的写真与浓缩,九九归一,正是如此。一溜站好,押解的是哪一个贪官?真正敢于拜谒包公祠的一定是心中无愧,身世清白的人,可以打一个寒战,但那是为包公凛然之风而吹得顿醒,而肃然起敬。
   入门是包公故居,庭院幽深,青苔绿地,真有探古访幽的情调,正是怀旧缅念的节奏和氛围。绿植披径,杂花映眼,包公享堂,端坐其间,立壁高大,镶嵌黑石包公巨幅塑像,凛然不阿。天下黑石皆是,只可为一人雕像,无需选石,更不取舍,黑色,在包公故里,是一种具有浓度的颜色,这浓度已然千年而不变淡,原来是一种情操成为黑色的实质,才使然。
   院落之静谧,让我倾听到了包公的诗句: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包拯《书端州郡斋壁》)这种立志成才的箴言,书写了一个青年的抱负。不要漠视院落边角的竹木,翠竹白墙,更是一种品格的写生,竹木的虚直,净纯的白色,也在诠释着一个公正不阿之人的意志由来吧?“宜烟宜雨又宜风”,如竹宜时,才显出刚正性格的不易屈折。举目扫视,夕阳抹过竹木,似要遁入其间,让我仿佛马上看到了月跃竹丛而出,莫非就是给人“清风白月聊婆娑”的意境?我不这样解读眼前的景色。这种日月的时空无缝衔接,似乎暗喻了一个事实,一个舞弄清风的人,不会给黑暗以任何机会和缝隙的。是的,清风摇曳,是为了唤出明月,不是划开竹丛一条隙,而是月生寒竹荆棘。这样的物象,在包公故里解读,一切都有了生动逼真的联系与合理。
   即使那轮月不是浑圆,变成了月牙儿,那也是包公额上的月牙儿。关于月牙,有太多的传说,我更喜欢一个几乎被神话的解说,那是天上星宿下凡,点落于眉间,是可以“日断阳夜断阴”的星宿标志。不必考究这样传说的真实性,如此神化和塑造,给与贪婪者的是无限的压力,给与奉公者是清辉柔光。
  
   三
   曲榭长廊,将故里的院落无限地延伸,曲径通幽处,幽处也亮堂。这是给我的清晰感觉。长廊是故里的精神脉络,因为它巧妙地连接着各点,本是用于遮蔽风雨的所在,但在这里,仿佛是包拯切案揣事的一个个曲折拐点,处处充满了心思,真可谓方寸之间瞥见飞鸿。突然,我循着长廊不知几圈,仿佛走进了一出出戏曲剧情之中,“探阴山”,“打銮驾”,曲曲联唱,不绝我耳。白墙之外,车马正喧,曲廊环绕,绿植森森,不必移步包公像前合掌叩首,最好的怀念,是摒绝噪声,享祀千年而来的精神魂魄的洗礼。看来陶翁所言“而无车马喧”并非写真,是境界,于此应验。这里从未绝迹游人垂念的脚步,豫剧《包青天》里唱“说什么一步走错祸临身”,我仿步踱廊,举足不落,三思是否,落脚铿锵,无悔无虞。一步走错,多么好的提醒,胜过贪罪事发击背一掌,虎杖入牢。
   戏唱人生,也醒人生。如今,包公故里提供了舞台,我们都成了演戏的人。
   祠东凌飞一亭,曰“廉泉亭”,琉璃绿光映日,六角攒尖,收拢于一顶,亭下有井,名“廉泉”。亭子穹顶内顶,雕绘龙蟠,栩栩如生,但这不是此景的最佳描绘,欲找到动态的写真,可俯身井沿,看到泉井水波微动,龙影起舞水面,似有舞动之声,游人嗟叹,别具一格!这眼院中水井,当为包拯生活吃水之井,起初并无亭立。一眼井,为之立亭,彪炳的是什么?清风绕井亭,上下皆丰碑。站在亭角看亭壁刻字,题为“香花墩井亭记”,这是后世的仰慕之词,不过,一个故事胜过万千文字,说的是昔有一太守游览包公祠,喝此井水后头痛不止,原来是个贪官,因此为井起名“廉泉”。民间故事是文学里最为生动的一支,就像信天游,可以把黄土地文学尽收于一唱三叹的比兴里,所有廉洁廉达的赞词,都不如一眼廉泉所表达的韵味醇厚。一吼一嗓子,一瓢一眼井,就这么简单,又是这么精彩。不,是简约凝练而不是简单芜杂。我在廉泉边驻足思考,一下子想到了我省鲁南的“盗泉”,《后汉书》有句云“志士不饮盗泉之水”,这盗物、盗名、盗天下者,都见不得这眼盗泉。设喻取警,原本并非是文学的一种表意手法,而是言行的箴诫。赋予一眼泉井如此精深的蕴意,皆用包拯一生廉洁不阿做它的注脚,堪称天下名井,谐音双关,更是一方沉放于地下的“明镜”。中国景区的风景,如果离开了精粹的人文沉淀,那就不叫风景了。天下治于廉,当今的时代,更是深信这样的治国方略警训,从这个意义上看,廉泉,应该是一处具有深刻含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尽管它只有三尺直径,不足丈深,但这是多少字都难以表达出来的教育经典。多少人死后,都祈求可以“流芳”,而在包公的廉泉的映照下都显得肤浅了,那些“芳”是经不住泉井的水洗。
   廉泉,就像一纸试纸,可辨的不是酸碱度,而是廉洁度。用不着当头一喝,只需轻问:“不廉者饮此头痛欤?”如果你可以心神安宁地摇摇头,这里的井水,就是廉官的知音,荡起的是清波涟漪;若是贪官,我断他也不敢俯身看泉了,甚至连包公故里的大门都不敢迈进一只脚。包公存世诗一首,目的是“贻来者羞”,包公不忍点破,应该是让来者惧!真想掬一抔廉泉水,润我的喉,留下泉香,回去,呡一呡嘴唇,留住一段经典。突然我的耳畔响起了《廉泉试官》的戏曲,“但看你,敢不敢呡了一唇……”泉非砒霜,也非鸩毒,但会让贪者却步。廉泉,这是一处不仅仅寄存乡愁的井,而且是可以让人攥紧拳头表达为政信念的所在,是一个可以握紧拳头做入职宣誓的地方。
  
   四
   相比“千载流芳”这样的千面一律的匾额填词,我更喜欢包公祠里铜像上的“寒芒正色”几个字。一个孩子倒过来读,哦,回文。院落的那面三足鼎也是这样的题字。往事越走千年,历史的风尘,飘落于他的故居,但遮掩不了这四个字的成色,风尘也从他炯炯有神的火炬般的目光前飘过,包公睡着了,土下眠千年,但那四个字醒着。芒,不是麦芒,而是一根刺向贪官的钩刺;色,不是斑驳之色,是凛然之气。我很喜欢壮怀的词作,喜欢用“一绝”、“绝笔”、“绝唱”等称谓之,我觉得包公堪受这“一绝”之称,冷峻,是一个思想家的本色,罗素的“思想者”是深沉,而东方的思想者则是凛然的。这才是一个从千年衙门的案桌上走下来的第一个清醒的思想家,他诠释了一个官吏的终身使命是什么。如果说,在这样一位清官的大铡之下,都是写着贪者奸人的悲剧,而对于他的百姓而言,都是最美最很深刻的喜剧之作,表现着一个清晰的主题:寒芒正色。
   在“包公戏”的几个展厅里穿行,我也将脚步调整成走台的姿势了,抬脚半空留稳,落地则坚实铿锵,衣袖一甩,其利似剑,刺贪刺奸。如果少了包公戏,那中国古代戏曲可能就少了一面大墙一样的厚重主题了。涉及的剧种繁多,大江南北,无不上演包青天。京剧、川剧、徽剧、越剧,都有包青天的形象“剧塑”,甚至发源于安徽的黄梅戏,以花腔彩腔为主调,也都收纳了斩妖扶正的庄重题材,包公戏独存其韵于黄梅戏中,可以说是无法回避中国最让人扬眉吐气的历史。

共 859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怀才老师的文笔的确非比寻常,该文融景趣、情趣、意趣为一体,遐思纵横万里,感悟通达八荒。访包公故里,作者在时光隧道中穿越千年,与裹清风映明月的廉洁之士包公进行灵魂对语。解读深邃,文意厚重,忆古抚今,感慨万千,荡涤人心之力作,穿肠透骨,拂走尘埃,还心灵一片澄澈净土。本文移步换景,景致各有妙趣,给人眼前一亮的视觉冲击力,“我”在包河,发现小船是空乘,有人解释说这与包公两袖清风有关,小船自然担负了空廉的使命,“我”认为小船其实是载着最为丰富的“廉政”文化。包河里的黑鲤鱼,黑红交错,人称“铁面鱼”。包河里的莲藕,人称“无丝藕”,这是给包拯大公无私品质的鲜明、形象而贴切的写真。包公,一千年前的父母官,一位铁面无私但又风情万种之人。生时,一处四合院是他活动的范围,他死后,人们为表崇敬和缅怀之意,加以扩建,如今故里占地百亩,院落之静谧,包公的诗句从辽远的时空激越传来: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箴言,字字铿锵,句句震撼,书写了一个青年宏伟的抱负。竹影摇曳,清风徐徐,这样的物象,在包公故里解读,一切都有了生动逼真的关联。听说包公额上的月牙儿,乃星宿下凡,“日断阳夜断阴”,虽涂抹了神话色彩,“我”却宁愿相信包公果真是带着非凡的使命来到人间的。曲径通幽处,别有炫彩,一曲曲剧情正上演,“探阴山”,“打銮驾”,不绝于耳,荡气回肠。戏唱人生,也警醒世人,“一步走错祸临身”,端正品行,堂堂正正行走于天地间,哪怕平凡,绝不遭人唾弃。廉泉亭,其泉水是廉官的知音,足以让贪者却步。“寒芒正色”是包公祠里铜像上的几个字,芒,是刺向贪官的钩刺、利剑;色,是凛然之气,正义之采。包公,他理顺了一个时代的天命朝纲,虽然他无力挽留大宋的江山,但他救赎过那么多的灵魂,他也曾面对皇室转身啜泣饮泪,此恨绵绵无绝期。来此拜谒包公的人,都会肃然起敬,绝不会有半分轻慢,只想穿越时空,与包公近距离接触,会一会眼神,说一说话,该是多么美好与幸福啊。“我”站在三铡面前,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不管“老虎”“苍蝇”等,都有相对应的铡“恭候光临”。“我”突然悟出“包拯”的“拯”含义丰厚,拯己、拯人、拯物,拯万民于水火,拯弱势苦难者于霸权者之股掌。一身正气,八面清风;胸怀天下,日月可鉴。既负使命,不辱使命。包公死后,疑冢甚多,曾有盗墓者无得而出,生前清廉,死后空墓,月洒万顷,朗朗其身,天地茫茫,浩气长存!“清风阁”是包公一生最鲜明真实的写照。再至包公塑像前,包公目光如炬,拭之,清风缕缕,不留诗词引人注目,只留一柄惊堂木振聋发聩,其震慑力不减当年,鞭挞贪者,让其丧魂失魄。一篇内容丰盛唯美厚重的散文,情景交融,夹叙夹议,议论由感而发,情动于衷,字字珠玑,句句深情。动人心魄的作品,所有景致的描写都服务于文章的主旨,突出包公的清正廉明,睿智果决,断案从不循私舞蔽,拯救了多少无辜百姓,惩戒杀死了多少恶贯满盈的歹徒,真是大快人心啊!驱散尘世污浊,还乾坤无垠清气。多少次,他直面黑恶势力迎难而上,对犯罪分子穷追猛打,让百姓不再惶惶不可终日;多少回,他依据蛛丝马迹擒狼捕凶,不放过任何一个坏人,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令人拍案叫绝。时隔千年,我们仍敬仰其高贵正直的品格,胸纳天下的情怀,发自肺腑地为其喝彩,我们仍在书中、在戏剧中、在包公故里,与包公对话,接受灵魂的洗礼。本文想象奇特,用词跌宕生姿,思绪潮涌,情感澎湃,感人至深。让我们跟随怀才老师令人动容的文字,拂去岁月的雾霭尘沙,沐一场旧时的风霜雨雪,携一颗至真至纯、无比虔诚的心来会一会包公,感悟其雄浑博大的人格魅力。不一样的游记,让人身临其境,共鸣深深。不可错过的精彩,倾情力荐赏读,感谢怀才老师投稿东篱,创作辛苦啦,问候春暖,安康如意!【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102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1-02-25 06:34:00
  怀才老师用洋洋八千余字的散文,引领我们体悟包公的清风拂面,文笔浩浩荡荡,情怀滔滔,深入人心,启人共鸣!佳作,大赞!问候老师晨安吉祥!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07:07:18
  十分感谢罗老师的精美洒脱的文案。谢谢,辛苦了。这样一篇8000字的散文,本不想如此长,但写着就不留神了,生怕有裹脚布的嫌疑,但不舍那些曾经驻足包公故里的感受,于是就蒙着头写下去。罗老师的编按,文采生动,概述精当。得之,我珍惜珍藏。春来,清风浩荡。沐晴日,浴清风,在朗朗乾坤里,我觉得这个缅怀,更有安然的意味了。虎豹遁形,虫豸冬蛰,才是清风的含义。遥握,问候罗老师春安,正是踏春时节,走走,拂春风行,尽管我们不少每一个春天,但把握好,才是清风意。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鸿鲲        2021-02-25 07:28:43
  丰富的知识,超绝的想象,充沛的感情。深度好文。
   北宋,高薪养廉的典范。包公年薪上千万,有清廉的品质,没贪腐的需要。你看那时的文人官员,诗酒,蓄妾,放任姿肆的生活。狂到没边被打杀为止。包公是个例外。
人生如逆旅,吾亦是行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07:42:08
  谢谢鸿鲲老师的精解与点评。是的,北宋时期,也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期,一个汴梁,那就是繁华的名词。高薪养廉也有腐败,或许贪婪之心,无法满足。有人算过包公的银两,也是一笔可观。不知为何墓穴里空空,大概也是一个谜。历史过滤到现在,留给我们的东西不都是精华,但我们需要精华,我们取舍不离开史实,史为财富。鸿鲲老师对官吏文化和法制古今,都有着精深的理解。向你学习。谢谢鸿鲲老师美评。遥握。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1-02-25 07:58:15
  读罢此文,我想说,此文堪称绝品中的绝品!!!洋洋洒洒八千多字,字字凝练优美,意境疏朗高远,情景理融为一体!可见老师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有着宽广的思想和精神领域,以及炉火纯青的文字驾驭能力,不然不可为之! 真是一卷在手,随兴浏览,如清风拂面,明月当头,良朋在座。真好!不说了,点赞吧,总之,佩服的五体投地!遥握问好老师,辛苦了,深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经典中的经典之作!谨祝春好!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08:04:56
  谢谢湘莉老师热情点赞。老师说,堪称绝品中的绝品。我理解的,表达湘莉老师的喜欢,我很感谢的,也是给我的写作动力。距离绝品,可能还要很多不足,怀才抱器也是清醒主义者啊。写作时,倒是一气呵成,意出笔至,可能就少了精工巧构了。总想在一座故居上读出太多的文化,所以就冗长了。谢谢美评,遥握,谨祝春好!
5 楼        文友:非语易之        2021-02-25 08:04:52
  读完此文,除叹老师怀八斗之才,抱非凡之器外,别无他想。文辞言语之娴熟,思想境界之厚重,我辈难望项背。东篱有老师这杆大旗,幸甚至哉!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08:08:50
  非语易之老师好!您是把给曹植的词儿给了我啊,也好,我努力,朝着这个人文方向使劲,不过,半九十都不会达到,有1%的能耐就算是水平不错的了。写作此文,想了很多,尽量想写出精彩和人们不曾看到的东西,但水准不足,感觉还是有隔靴搔痒的肤浅,见谅。谢谢非语易之老师美评,期待您的佳作,问候春好!
6 楼        文友:晚秋飞雁        2021-02-25 08:24:04
  一挥丰笔语如涛,地北天南君任描。钦佩老师的文采!问好老师,祝老师佳作连连!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08:31:50
  谢谢晚秋飞雁老师精彩留墨鼓励。一地风情,最厚重者莫如人文。写包公故里,表达对廉政问候的崇拜,感慨古今千年之传承。遥握,问候春好!
7 楼        文友:冰山雪峰        2021-02-25 09:39:09
  浩浩荡荡,洋洋洒洒,八千字散文,震撼人心。输液检查中,怀才老师容我慢慢读,这来了留言都晚了。先敬酒衡水老白干三杯。
留住已经逝去的峥嵘岁月,记住曾经绽放的万种风情。快乐休闲,感受友情,养心颐气,笑谈人生。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10:54:38
  看雪峰老哥的留评,得之雪峰兄还在医院输液,心生怜惜。得之还可手机打字,知小疾,也放心了。谢谢雪峰兄表扬。写着写着不留神,就多了字。下次注意及时刹车。问候雪峰兄,早日康复。春天在招手。
8 楼        文友:习之乐哉        2021-02-25 10:15:12
  一篇洋洋洒洒的恢弘大作,一篇惊世骇俗的绝品。怀才老师的文笔总是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清新悦目。包拯这千年流芳的清官,让怀才老师的一次包公故里游的反思里,挥笔而就了包公的一世清明。把千年清官的丰功伟绩,表达的淋漓尽致。拜读,除了钦佩怀才老师的大手笔外,也深深对文中包公的事迹所感动。这是一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具有极强的现实教育意义。也是当今“老虎苍蝇”们的“照妖镜”。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10:59:20
  幸得习之社长沉酒中醒来给怀才抱器小文留评,甚喜。正月里,一杯不贪者,是无趣,所以有酒醉那才是合适。谢谢习之给这篇文章以盛赞。尚有粗糙,且一不留神,写多了,就冗长了。见谅。包公故里,总是给我们深刻的思考,廉政秋风,当下正劲,我想,包公故里给我们的启迪是最合时宜的。作为爱国倡廉的教育素材,的确值得。谢谢,推举。遥握,问候春好!
9 楼        文友:岚亮        2021-02-25 10:16:30
  早读兄长新篇,洋洋八千雄文,犹如莾莾昆仑,横空出世江山。
   从头到尾一口气看完,爱不释手,磅礴大气,人心震撼,深感三风拂面,荡涤心灵。一乃清风徐徐,二乃文风习习,三乃哲风悠悠。包拯之人,历史天空巨星一颗,他廉洁勤政,立朝坚毅,胸怀坦荡,心智过人,铁面无私,执法如山,当朝万民拥戴,后世千秋敬仰,清风青天也。一直疑惑,是何等山水,钟灵造化了这样一个“月形脑门”,“日断阳间夜断阴”的天之骄子、民之父母?兄长之文有了深刻全面的诠释。
   感佩兄长的才情,通篇文字激扬,思绪澎拜,哲思淊淊,博古通今,纵横四海天地宽,驰骋上下五千年,堪称经典绝唱。感谢分享,遥寄祝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11:03:48
  每得岚亮老师的精评美赞,颇有飘飘然之感。岚亮老师春好,这么长的文章,我深怕读者看一页就摇头,再翻页就掩卷。岚亮老师能够耐住性子看到底,令我崇敬也汗颜了。本不是这样埋怨约束性地恣意而为,但写着写着就收不住了,于是就干脆不在乎字多字寡了。得岚亮老师所评,看美言不少,感觉不在于难看不入眼,甚幸了。得岚亮老师鼓励,不胜荣幸。遥握,就去编办佳作,一会推出。遥握。
10 楼        文友:鸿雁南飞        2021-02-25 10:41:11
  读懂包公,实则读了上下五千年历史。包公可以在"刑不上大夫"的定律里“杖龙袍"。有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真乃不畏权贵。恐是治国最高境界了。老师博古通今,文笔厚重,思想深邃,气壮山河。藕断无丝。包拯,拯人、拯己、拯国。一人之功虽拯不了江山,却拯千万灵魂。没有"寒芒正色”的威严,任何朝代都无法理顺朝纲。历史人物总是以艺术形式传承着,戏曲中的包拯是正义的化身,收纳了斩妖扶正的主题。将永远警醒着人们。
   此文应是解读包拯的新里程碑。拜读了,祝老师身体健康,续创辉煌!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1-02-25 11:07:25
  鸿雁南飞老师好。谢谢你的精美点评。一人之功虽拯不了江山,却拯千万灵魂。是的,放出喜欢你的论断,一个人无法力挽狂澜,但一样可以有家国情怀,我们无法成为包拯,拯救不了江山,但责任不可推卸。用一种廉洁高远的精神濡染自己,拯救着我们的灵魂,那才是最重要的。春好,正是踏春时,谨祝春好心情好。
共 17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