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家风与家教(随笔)

编辑推荐 【心灵】家风与家教(随笔)


作者:晚茶清香 秀才,2057.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3发表时间:2021-03-12 17:04:22
摘要: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跟着一辈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传扬的成败决定着社会道德发扬的成败。抛却大道理不说,传承好家风也是父母实实在在为子女着想的举措。司马光说:“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用好家风影响子孙后代,是真正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请从珍惜粮食开始吧!

从我记事的时候,我父亲给我的教育是不要浪费粮食。父亲虽然没有直接给我读悯农诗,但是他教育我:一粒粮食一粒汗。于是,爱惜粮食就成为我的家风。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家里吃的蔬菜,肉蛋等食物是长辈亲手种植和饲养的,但是,我们也参加劳动,对粮食的来之不易体会很深刻。奶奶是个很节俭的老人。节俭是好事,但我觉得她节俭得有点近乎抠,无法理解。一次,烧饭的时候,她不小心把米撒了点在地上,我就顺手准备扫掉。我腰还没弯下去,只见一只满是皱纹的手挡着我,我愣在那不知道为什么?这时,奶奶开口了:“不要扫掉,捡起来洗洗,浪费了可惜。”我说:“已经脏了,反正就一点点,算了吧。”奶奶可不理会我,自己佝偻着身体,蹲在地上慢慢地拾着,每拾起一点就用嘴巴对着吹吹,很专注地,仿佛掉在地上的不是米,而是她的宝贝样。等到全部拾好后,再用脸盆装着用清水一遍一遍的洗,看她洗完端着米出来,脸上露着孩子般开心的笑,嘴里还自言自语:“看看,多干净,还不一样吃嘛。”我听懂了她未说完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我依然是不以为然地摇着头。奶奶却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上大学,到城市生活,孩子们没有亲临劳动,他们体会不了劳动的辛苦!我们往往安排他们到农村生活一段时间。所以,每个月都会通过各种渠道从家乡捎农村的粮食,蔬菜给孩子们吃,我们还在农村租了块菜地,周末安排孩子们一起到老家劳动。女儿平时不怎么爱吃蔬菜,有一回午饭家里做了炒青椒,青椒便是孩子哥哥们自己种的,平时女儿一吃到青椒就吐出来扔到垃圾桶里,孩子的妈妈给女儿说这是姥姥亲手为你种的青椒,你怎么都扔掉了,女儿不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跟爸爸妈妈狡辩说:“这不是姥姥种的,是在外面买的,不好吃就应该扔掉。”听到女儿这样说我顿时觉得非常生气,但还是静下心来和女儿解释姥姥种菜的过程有多么的辛苦,给咱们把菜捎回来有多么的不容易,你虽然不爱吃,但是也不能扔掉。女儿当时没有说话,但在几天后,家里又一次吃炒青椒,女儿虽然还是不爱吃,但是这次女儿却把青椒夹到她妈妈的碗里,这一点小小的进步却让我和孩子的妈妈非常感动,觉得女儿确实是长大了。至少,她认为别人的劳动应该尊重!后来,年纪大了,参加了种菜劳动,不仅爱吃蔬菜,还特别爱种菜,大学,她选择了农学。
   记得有一次在吃完午饭后,米饭还剩一点,突然女儿和我说了一句:“吃不完可以倒在垃圾桶里。”这句话让我着实吃了一惊,当时我并没有责怪女儿,而是反思她是因为什么而能够说出这句话。最终,我发现问题还是出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曾有好几次家里吃剩下的米饭因为外出没在家,米饭变质然后倒掉被女儿看到了,所以女儿才会觉得没吃完的米饭就应该倒垃圾桶里,想到这我觉得非常惭愧。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举动孩子都会记到心里”,顿时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不只是言语上的教诲,更应该从举止间给她做榜样,言传身教,家教重在言传身教。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只要心存节约的意识,其实做起来很简单,凡事贵在坚持,节约要从点滴做起,一天两天可以,一年两年呢?更长的时间呢?不仅仅是对粮食,要让节约内化为自觉,成为习惯!“俭以养德”,自古以来,节俭一直是中华民族值得彰扬的美德。我们中国,之所以要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因为中国浪费不起。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每个人只要浪费一点,总数就非常惊人。其实节约粮食,就是不浪费,做起来很简单:吃多少盛多少,不偏食,不挑食。这样做,既符合节约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身体的健康!
   家风的恪守与传承问题上,父母长辈承上启下,躬身践行,既是继承者又是传续发扬者,因此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道德的榜样,影响并严格要求晚辈继承家风品德并传扬下去。因此,作为品德传承者必须有着“慎独”与“吾日三省吾身”的决心与毅力,躬身垂范,持之以恒,同时在传承与教育的过程中,更当讲究氛围节奏与方式方法,让晚辈人了解到勤俭节约不是老生常谈唱调调,不是政治应景走形式,不是一阵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更不是道德作秀自弹自唱……让珍惜粮食的节俭理念醒于脑,融于心,付诸点滴行动,且禁得起岁月时光与不良社会思想的检验与考验,自上而下,让节约粮食真正成为一种最基本的家庭理念与习惯,长随于身,像呼吸一样自然,如此才能让节俭之风成为修身治家之本,成为社会文明之魂。
   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跟着一辈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家风传扬的成败决定着社会道德发扬的成败。抛却大道理不说,传承好家风也是父母实实在在为子女着想的举措。司马光说:“父之爱子,教以义方。”用好家风影响子孙后代,是真正不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如此,请从珍惜粮食开始吧!
  

共 19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讲家风与家教的文章,文章不长,却很有韵味。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教育着下一代人。因为自己长辈的节约,所以就有了节约的习惯,这习惯逐渐就成了家风。而自己无意间的举动,却让孩子认为“吃不完可以倒在垃圾桶里”。这种反差,正是长辈不经意的行为所造成的。作品语言流畅,主题鲜明,传达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值得一读。推荐大家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12 17:04:53
  谢谢老师带来的佳作,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12 17:05:17
  欢迎老师在心灵之约发表稿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1-03-12 17:05:33
  期待更多佳作在这里展示。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