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府河星城 灿若繁星(散文)
2010年,我从九里堤街道康禧社区迁居到西华街道府河星城定居,有人说我傻,从三环内的好地方,迁移到三环外差的地方,是金窝换到了草窝。
其实,我换住的原因是原住的地方比较吵闹,想换一个清静的地方,我认为三环外应该比较清静,便选择了府河星城,离我儿子居住地也不远。而且由原来的座东朝西套二房,变为了座北朝南的套三房,户型好,每间屋都通风采光,客厅阳台宽大,视野亠阔,有心旷神怡之感,我感觉还是换得好。
我居住的这府河星城,位于金牛区西北部,原青杠村、沙湾路西延线府河之间,三面邻公园,一面临沙西线快速通道公路。它东临府河公园,北邻一万亩生态湿地公园,,南邻一千五百亩华侨城欢乐谷公园,基础用地面积约33.9公顷,建有102幢二十至二十五层的电梯高楼,属成都市“198”区域新型社区。房屋2006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入使用,已经入住13000多户,300000多人,水电气、光纤宽带等等配套设施齐全,有两个较大的超市,还有不少的小超市,有一所铁路中学,附近还有万达中学,一所公立幼儿园,还有三 所私立幼儿园;有医院府河门诊部和儿家诊所,有康乐养老院,有金声路餐馆一条街,有邮储蓄银行,有休闲玩耍的百年银杏树广场,附近还有横跨府河的铁索吊桥,也是休闲好玩的地方。总之,还人们生活所需要的都应有尽有,购物、就医、餐饮、游玩等都十分方便。这里文化娱乐的邻里文化生活馆,其中有非遗蜀绣一绝,木雕巧夺天工馆,有笔墨丹青馆,七彩染房,还有精巧手工竹编,传统酿酒坊,更有奇石百态,还有国民营养调理养生,浓郁乡土文化养心,等等,在这里不仅欣赏到文化艺术,还能学到蜀绣,表杠染竹编等技术。这里既有城市的景象,也有农村的风貌,真的算是个好地方。
居民都说,这里地理位置相当好,它临近三环,人流量大。紧邻欢乐谷主题公园,机电城,川师影视学院.,荷花山庄,上府河湿地公园,离沃尔玛大超市也不远。有人总结它有四大优点:第一位置好:地处西三环、府河畔、沙西线、欢乐谷旁;第二社区大:占地594亩,建筑面积130多万平米,容积率高绿化好。配套更加完善,物管费还不算高;第三生态环境好,有上府河生态湿地公园,府河体育公园,欢乐谷主题旅游公园三座公园环抱;第四:房屋质量也较好,抗八级地震,也有70年的使用权!
如今,我已经居住十年,熟悉了这里的环境地貌,了解了这里的历史沿革、人文地理,对这里的一切都有了感情。我不后悔,觉得迁来这里居住,并非是草窝,应当还算是金窜,居住在这里,我开心、我快乐、我心满意足。最使我感到满意的是,有幸了解了以四川新诗的开山鼻祖叶伯和为代表的府河文化。府河星城侧边的雍家渡,是叶伯和先生的故居。通过当地的一位老人,我找到了他当年的田庄,称为叶家大院。他自己对故居的描述是:“离城20里许,是我们的田庄,有一院中国式金漆细工加上雕刻的宅子,背后是一大森林,前面绕着一条小河,堤上栽着许多杨树、柳树,两岸都是稻田……”抗战时期为躲避轰炸,成县女中(今成都七中前身之一)曾迁到这里办学,是个不小的院子。如今只剩下一间残破的堂屋孤零零地立在那里;背后的大森林也不见了,远远看到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四周已经被各种建筑占据,当年宁静乡村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但不远处那条清澈的府河没有太大变化,两岸绿树茂盛,充满了诗情画意。
叶伯和原名叶式倡,字伯和,学名式和,成都府学附生,日本法政大学东京音乐学院毕业,曾任国立成都高等师范教授,成都市政府参议院。他的祖父叶祖诚是清光绪年间五品衔光禄寺署正,浩封朝议大夫。他的父亲叶大封做过清附贡生,以知州候用,但还没有等到这一天,他就感到清王朝不保,带着18岁的叶伯和及他12岁的弟弟东渡日本求学,父子三人同时出洋留学,成一时美谈。
叶伯和的父亲在日本读的是法学,回国后曾一度出任四川省公署秘书长、四川高等检察厅检察长,后来又在指挥街挂牌替人打官司,与巴金的叔父李华峰一起被称为“南北二峰”,在民国年间是成都有名的大律师。
叶伯和是叶大封的长子,天资很高,很小就能读《皇清经解》、《十三经注疏》等深奥的经学著作,被乡人誉为神童。13岁那年,翰林院编修、学使郑叔进面试他,当场授以附生(秀才之一种),但叶伯和没有选择去读书致仕,而是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因为叶家是古琴世家,辈有人才出,他从小耳濡目染,对音乐非常热爱,他在《诗歌集》自序中说:“我从小熏染,也懂得一些琴谱,学得几操如‘陋室铭’、‘醉渔’、‘流水’。”使他在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音乐的种子。
“扁舟一叶出夔门,故国山河绕梦魂”,在去日本路上,从未出过川的叶伯和被外面的世界深深震撼了,名山大川一路走过,诗情被激发了出来,他在《诗歌集》自序中写道:“从此井底的蛙儿,才大开了眼界,饱饮那峨眉的清秀,巫峡的雄厚,扬子江的曲折,太平洋的广阔,从早到晚,在我的眼前的,都是些名山、巨川、大海、汪洋,我的脑子里,实在是把诗兴藏不住了,也就情不自禁的,大着胆子,写了好些出来。”
叶伯和的白话诗写作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他对诗歌和音乐的热爱,直接影响了他的人生选择。叶氏父子到了日本后,叶大封要叶伯和同他一样去学法政,但叶伯和偷偷去考了东京音乐学院,让叶大封大为不满,认为中国要建成一个现代国家,需要的是务实型人才,但事已至此也就只有迁就他的爱好了。而让这位父亲可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因为音乐而诗歌,成为中国白话新诗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有史可查的四川新诗第一人。
在日本求学期间,叶伯和开始对西方诗歌感兴趣起来。为了便于直接阅读,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学英语。最早给他影响的诗人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诗人爱伦·坡,那时候爱伦·坡被视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叶伯和通过爱伦·坡看到了中国古体诗与西方诗歌的差异,认为爱伦·坡的诗比很多中国诗“更真实些,缠绵些”。西诗的自由表达对叶伯和的影响很深。
叶伯和通过诗歌和音乐的融合,打开了通往新诗歌的大门。他从爱伦·坡,关于诗歌音乐性的主张找到了知音。爱伦·坡认为诗与音乐是不可分的:“音乐通过它的格律、节奏和韵律等种种方式,成为诗中的如此重大的契机。”“正是在音乐中,诗的感情才被激动,从而使灵魂的斗争最逼近那个巨大目标—神圣美的创造。”
留学期间,叶伯和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音乐和诗、青春和激情几乎就是他生活的全部。
“才罢琴音又读诗”在诗与音乐水乳交融下,他创造一种诗体,在他《诗歌集》自序里记录到:“不用文言,白话可不可以拿来做诗呢?”叶伯和留学海外,新观念、新思想让他耳目一新。他写过26首《心乐篇》,其中的诗歌华丽、唯美,是叶伯和最早创作的一批白话诗,也是他一生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作。其中的《新睛》写道:
当那翠影,红霞映着朝阳的时候;
仿佛她戴着花冠,羽饰;穿着黄裳绿衣;
—亭亭地站立在我的身旁。
我想和她接吻,却被无情的白云遮断了!
听呵!山泉儿流着,好像特为她传电话。
小鸟儿歌着,又像是想替她做邮人。
我忍不住了,便大声呼她:—
但她只从幽深的山谷中照着我的话儿应我。
这篇《新晴》,艺术性在当时白话诗中堪称杰作。把天空下新晴的景象比喻成一个幻美的女郎,语言的转换自然、纯熟,不依托古诗意象,借法西诗技艺,想象极为瑰丽飞扬,可以说这首诗达到了中国早期现代诗歌的某种高度。当时 叶圣陶在看了《心乐篇》后,曾经在给叶伯和的信中写道:“读《心乐篇》与我以无量之欢欣,境入陶醉,莫能称誉矣。”他的《诗歌集》,共收入诗歌84首,被称为新诗时代的一只萤。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得到了蔡元培、郭沫若、周作人、叶秉诚等人的赞誉。
叶伯和成为府河星城文化的代表,以他为首的一代文化人为这里增添了色彩的荣光,今后府河星城的文化一定会更加繁荣,府河星城也一定会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光辉灿烂,我也将更加热爱府河星城这个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