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璞书苑 >> 短篇 >> 传奇小说 >> 【摆渡】宰相之后(传奇小说)

编辑推荐 【摆渡】宰相之后(传奇小说)


作者:楚不留 布衣,16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426发表时间:2021-03-29 20:43:40
摘要:木匠张师傅聪明勤劳,为人忠厚,年幼时是读书还是学艺,他选择了学艺;成年后,有机会走出农村,甚至可以当官,他还是没有放弃手艺。自己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与祖宗无关,与世道无关。

【摆渡】宰相之后(传奇小说) 天气晴好,作协一行来到“荆楚工匠第一村”的陈农村,创作基地的揭牌仪式在村委会的会议室举行。
   按议程,会上有三个工匠代表发言,分别是瓦工师傅、木工师傅、篾匠师傅。他们的发言看起来很随意,似乎有点东扯西拉,但是总体上是有章法的,都没有跑出固有的框架。基本段落是这样的:一是幼穷,辍学;二是学徒的艰辛;三是学有所成,艺有所获;四是小富即安,人皆羡之;五是人生不如意之一二三。与主持人和村支书讲话相比,少了政策与形势、过去与未来、前景与展望之类的话,显得更朴实,更接地气,引起作家们的专注,有的支颐沉思默默点头,有的互相交换着赞同的眼神,在碰触到共同的兴奋点时,大家就訇然笑出声来。
   作协主席德高望重,庚齿与代表中的长者不相上下,近在杖朝之年,在大家笑过之后,主席诙谐有庄地提醒大家:“这就是口述文学,原生态文学。”作家们就正了色,开始在笔记本上记录。
   木匠张师傅第二个发言,底气很足,但声音不大,他每讲一句,都要把小得如缝的眼睛竭力往大处睁,就像他是用眼睛在讲话一样。在他表达不太顺畅的时候,会把身子往后扭一扭,扬起断了食指的右手,想把后边的话引出来,结果却只逼出了一个自嘲的笑意。
   他说他父亲丧失了劳动力,只能给人放牛。他清楚地记得,那天放学后,他急于要去帮父亲把放养的牛牵回牛圈,在路上他遇到了方圆百里有名的黄木匠,在侧身将过时,黄木匠看到他手里拿着的牛鼻桊,回头叫住他,“这是哪个师傅的手艺呀?”
   在黄师傅看来,一切的木器,虽然没有打上烙印,但只要他一过眼,就能知晓出自哪个匠人之手。张师傅家穷,没有接过黄师傅到家里过过活。在他印象中,黄师傅经常带着一帮徒弟走乡串户,他背着双手大步流星地走在前头,徒弟们背着工具箱,夹着锯口打了黄油,用白布包着的锯子,跟在后头。黄师傅的派头令人羡慕,为人和手艺也得人尊敬。张师傅从小十分向往,想着今后如能出落成黄师傅一般,风不吹雨不淋,天荒饿不死手艺人,才不枉世间走一遭呢!他到荒塚野地寻到棺材板上的抓钉,花了好多天磨成凿子,凭着小灵气偷偷地做成了这个牛鼻桊。
   他如实地回答了黄师傅,黄师傅把牛鼻桊拿在手上把玩了一会儿,对身后的徒弟们说:“看到了吗?天赋,这就是天赋。”几个徒弟低着头,不敢正眼看他们的师傅。
   黄师傅把牛鼻桊还给张师傅,走的时候,丢下一句话:“跟你爹妈说,想学手艺,就去找我。”
   张师傅激动了好几天,不敢把黄师傅的话告诉父亲;父亲从别人口中听说了儿子的天赋,也沉默了好几天。不就是个牛鼻桊嘛!哪里就有了天赋呢?这是黄师傅要收徒不过吧!如果送儿子去学艺,儿子读不成书了,他自己也失去放牛的帮手,十三四岁的娃,在师傅家挨打受罪不说,五八腊的奉礼、夏天的冰敬、冬天的炭敬,也是一笔比读书不得少的费用,如果学不到手艺,搞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就真是自毁人生了。
   就像天机不可泄露一样,娃儿的心事既然被人挑明,就不可再避讳了。那天晚上,父亲把儿子叫到如豆的油灯下,盯着儿子稚嫩的脸庞,拿出一个油布包,一层层地打开,露出一卷潮乎乎的画纸,再把画纸一圈圈地展开,那纸上画的是一个戴着乌纱帽,身着绯色罗袍,脚穿白绫袜,足蹬黑皮履的人,这人身上还有朝珠、玉佩、锦绶等等一堆的服饰,由于霉变发黄,各种颜色洇到一起,使得画上的人乌漆墨黑,毫无生命气息,人不人鬼不鬼,把个年龄尚小的张师傅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声。
   张师傅讲到这里,像是到现在还没跳出被吓的阴影,他忽然接不出下边的话了,身子往后一扭,眯缝的眼角往上一翘,笑意停在脸上良久,把一众作家急得不行不行的。
   作协主席为了让张师傅的神经松弛下来,笑着说:“这画中之人该不是宋徽宗时期的宰相张商英吧?据乾隆版《江陵县志》记载,张商英是化港人,化港也就是你们现在的岑河。”
   张师傅脸上的笑变大了一圈,对主席佩服得五体投地,接连竖起大拇指,说:“张商英正是敝人的祖先。”
   刚才已经讲完话的瓦工刘师傅,六十二岁,是三个工匠中最年轻的,他“呔”地笑出声,说:“张师傅你就吹吧,我们这里历来都叫唐家湾,现在叫陈农村,几时关过张家什么事,怎么就弄出个宰相,还绘声绘色地说成是你家祖宗了呢?”
   刘师傅的话使作家们的惊叹变成了疑惑,会场嘈喁一片。
   即将第三个发言的篾匠王师傅,身子略微佝偻,但脸色红润,一点不显耄耋之年的老气,以他的年岁之尊,沉稳地压着会场的气氛,他弓着身子,慢条斯理,后面的人都不知道是谁在讲话,他说:“这张宰相既然是我们这里的人,他又姓张,他不是张家的祖宗,难道是你刘家的祖宗,是我王家的祖宗不成?张宰相是张家祖宗,不是空口白牙的,我还是小娃子的时候,在六月初六晒书节这天,看到过张家拿出来晒太阳的家谱,那上面虽然烟熏水泡一般发黄,但白纸黑字写着呢!倒是张师傅说的张宰相的画像,我活了这多年,还是第一次听说。”
   王师傅的一席话,开启了村支书的思路,在他的构想里,生态振兴、产业振兴、旅游水乡、工匠第一村等等,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现在有了发黄的家谱和张宰相的画像,他激灵一下,明白了,缺什么?缺文化底蕴!
   书记是弹匠出身,何谓弹匠?就是弹棉花的,他一路弹到了新疆,有了第一桶金后,开办了棉花加工厂,逐步走上了现代化的企业之路,他是作为招商引资的对象,被地方政府请回来的。他头发不多,但偏分明显,十分干练;话语不多,但精炼简洁,掷地有声;不但政策水平高,办实事的点子也多,思路清晰,是个实干家。
   他对着作协主席一抱拳,又对着众人点点头,谦恭地站起来说:“现在振兴经济,无一不打文化品牌。昭君出塞,秭归兴山两地争;屈原投江,荆州宜昌两地抢;著名边塞诗人岑参该是我们岑河人吧?现在考证为原籍河南新野人,有人说岑参只是小时候徙居岑河,在此读过私塾,还有人建议找一棵大树,立一石碑,上书:岑参立尿处。我看这就有辱斯文,不是文化了。张师傅见过的画像,不管有没有,张宰相都是我们的祖宗!我们这里人多地少田不肥,是有名的白田乡,流传至今的歌谣是:有女不嫁黄家湾,黄家湾打箩筐,吃稀饭蘸辣酱;穿的是破衣烂衫,十个脚指拇像和尚。就是这样的穷地方,为什么还能生生不息,代代相传?靠的就是祖宗们诗书教子,耕读传家的遗训,靠的就是文化传承形成的旷古遗风!张宰相的画像,我们可以请人再画,但画出来的,一定要张师傅认可才行!”
   作协主席带头为村支书鼓掌,边鼓掌边说:“张师傅手上有现成的,再请人画,就失去原汁原味了。”村支书说:“张师傅德艺双馨,为我们村农耕文化展馆贡献了不少作品,到时候我们辟专馆展出张宰相的画像。”
   张师傅不置可否,脸上始终定格着刚才的笑,看到主持人对他轻轻地敲着腕上的手表,他不知道还该不该往下讲。看到大家期待的眼神,加上作协主席说:“张师傅,不要急于回答书记关于展馆的事,也不要顾及时间问题,您接着讲。”
   张师傅笑一下,好像忘记自己讲到哪了,过了一会儿,才说:“我爹指着画像对我说:这是你祖祖祖…祖爷爷,你当着他老人家的面说,是读书还是学艺。我晓得我爹巴不得我读书读个出人头地,但我记得我连刚学的正负数的运算都糊弄不清,不是个读书的材料。我哪里敢回答呢,只是一个劲的不作声。我爹又说:要学艺学个篾匠也行,学篾匠不用离家当学徒,读书学艺两不误。”
   王师傅听到这,呵呵笑了一下,插嘴道:“哪有学手艺不当学徒的?别看我,我的手艺是家传的,这篾活比起木活一点也不显简单。竹分水竹桂竹,篾分软篾硬篾,这砍、锯、切、剖、拉、撬、编、织、削、磨,哪一样都有讲究的。学篾匠也是三年才能出师。”
   张师傅不接话,脸上的神情还是觉得篾活比不上木活,木匠比篾匠尊贵。张师傅说:“到了黄师傅家,头三年就是帮着做家务活,什么端茶送水、下田打耙、扯草栽秧,还有跟师娘倒尿罐、给他的幺儿子擦屁股等等,唯一学会的是挫锯齿、打蜡油、调墨斗。黄师傅很和气,很斯文,据说祖上也是读书人,他一般不打徒弟,但也从不教你手艺,全凭自己悟。”
   张师傅说他很聪慧,到了师傅要他打下手时,他拿出的活,师傅从没有不满意的,所以在手艺上,他从没有挨过打。倒是因为与手艺不相干的事,师傅打过他两回。
   张师傅说,在师娘生了小师弟后,小师弟把师娘的奶水吹了,师娘的奶水特足,奶水又出不来,把师娘胀得要死。师傅把丝瓜瓤烧成灰参着凉开水,让师娘喝下之后,师娘的奶水飚出来了。师傅出门后,师娘的奶水又堵住了,再喝丝瓜瓤的水,不起作用,师娘胀得死去活来,话不成句,她打着手势要张师傅过去,张师傅看到她抱着气球一般的奶子嗬哟嗬哟地叫,也不明白师娘叫他何意。当他明白是要他为师娘吸奶时,他惊惧不前,犹豫再三,看着师娘疼得拍着床掍子,几欲命绝的样子,他终于克服了少年的羞怯,上前抱着师娘的奶头死命地吸起来。就在奶水通了的时候,师傅回来了。师傅气得半死,一把把他从师娘的奶头上揪起来,劈头盖脸地把他打得头破血流。师娘顾不得双乳隔着衣服往外喷着奶水,隔挡住师傅的拳头,吼道:“杨贵妃还为安禄山洗过澡呢!你个混账东西,他比你大儿子还小,就只当我的奶喂了儿子!”师傅不语,走出卧房,想起来好像什么不对,赶回去把个惊惧不安的张师傅又狠命地打了一顿。
   就在大家希望他讲第二回挨打的时候,张师傅呵呵一笑,说,没有第二回了,就这一件事打了两回,以后师傅再没有打过他了,师娘认他为干儿子,师傅不但不再打他,反而教他手艺了。因为他的大儿子在五九年考上大学到武汉读书去了,小儿子还在吃奶,师傅的手艺只好传给他。
   讲到这,村支书插嘴介绍说:“黄学安,黄学安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张师傅师傅的大儿子。本来我们村农耕文化展馆的耕读传家篇里,大部分都是关于他老人家从农家子弟走上领导岗位的事迹,哪知去年他老人家从二十层的经贸大厦上跳下来了。你说都退休几年了的人,以为安全着陆了,谁知还是出了事。我们只好把他的事迹全撤了下来。”
   作家们都不约而同,“哦呦”地轻叹了一声。作协主席对张师傅打趣道:“看来你父亲当初送你学徒的决定是对的,要不然……”
   张师傅的油滑劲上来了,说:“是呀,这该读书的没去读书,该学艺的没有学艺,混淆乾纲了嘛!按辈分,我该叫黄学安大师兄,我也吃过他妈的奶,不是一母所生也是一母所养呢!大师兄当多大的官,我一个木匠也没什么要求他的,真的遇到什么事,凭他谨小慎微的性格,也不敢帮什么忙。那年发大水,淹死的、饿死的一大片,乌龟都爬到树上了,是我冒着被洪水冲走的危险,划着小船接了满船的乌龟回来,烧给师傅师娘吃,才度过了饥荒。我不是说读书不好,没文化还真不行的。那年公社成立建筑队,我是木工组的组长,搞抓革命促生产的技术大比拼时,因为手艺好被县里抽上去了,后来又被市里抽上去。省建筑学院要在建筑队招几名技术骨干去深造,条件一是技术比赛两次第一名,二是手艺作品或是手艺现场展示,三是写一篇讲话稿或是现场发言。前两条我是没得话说的,后一条嘛,要是动个脑筋,请人帮忙写好了背熟了,凭我的脑筋,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一生都做不好假,领导动员我多次,说木工组的名额不能空缺,空缺了,领导脸上没光呀!刘大庆在瓦工组,对!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刘局长刘大庆。他能说会道,文化比我高,但是在瓦工组,他的手艺不够格,他后来是占木工组的名额,拿我的木工作品去上的大学。记得那是我做的一套传动装置的木工模型。你们说,这关系该铁吧?我去找过他吗?没有!人家的短处捏在我手里,我去了不是给人添堵,影响人家工作吗?人家是局长,操心的可是大事。”
   主持人又开始敲腕上的手表了,张师傅不理睬,但他晓得自己该讲不该讲的都讲多了些,后边的话就讲得简捷多了。大意是,因为自己的手艺,生活条件还是比一般村民要好些,自己的一儿一女,穿的没让他们打过赤脚,吃的每周有荤腥,现在女儿出嫁了,嫁得也风光,儿子读大学后在武汉有车有房有工作。老伴前年去世后,他时不时到儿子那帮着带带孙子,有很多带孙子的老人聚在小区院子里,也有蛮多共同的话题,只不过他生怕别人问起他的退休工资。他说他这人一生勤扒苦做,论技术论头脑都不比别人差,也没做过昧良心的事,到老了每个月一百多块钱的养老金,在农村还说得过去,一到城市,老人一聚堆,立刻就矮人一等了。
   “这不公平嘛!我希望作家们能帮忙解决解决。我说完了。”张师傅讲完后,作家们都知道他说的事,不是作家能解决得了的,但他们还是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共 66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内涵丰富的传奇小说,透过一些现象,引入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思索和反思,即振兴乡村的过程中应该规避什么?这是小说想表达的主题。小说主次分明,人物个性鲜明,比如从弹棉花获得第一桶金的书记的精明能干,有天赋的木工张师傅的说话的神态和心里活动刻画非常到位,让不同人物,栩栩如生。场景的设置合理,学徒经历的故事,以及张师傅先辈曾是宰相等,为小说增添了不少的色彩。结尾,张师傅的神情,真可谓是点睛之笔。总之,小说应该是非常成功的。更难得的是,作者关注的是,在经济效益冲击下,传统手艺的如何保护和得以传承,具有社会和现实意义。推荐阅读。【摆渡物语编辑:南国的红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南国的红豆        2021-03-29 20:45:21
  不错的传奇小说。
回复1 楼        文友:楚不留        2021-03-30 07:36:10
  谢谢朋友点评!
2 楼        文友:沙漠孤月清        2021-03-30 20:34:16
  好小说,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楚不留        2021-03-31 06:52:35
  谢谢沙老师,您多指教!
3 楼        文友:天涯暮归女        2021-04-01 11:03:03
  看了,不写几句就对不起这篇好文章。
   无论张师傅手里的宰相的画像和他是宰相的后人是否真实,但位居宰相的张居正就是荆楚人。这可假不了。张师傅用那特有的表情和言语(这个人物刻画得相当成功)所讲述的学艺过程及现代机械化生产对传统工艺的冲击是饶有趣味和值得深思的。
   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文笔老辣,写什么像什么。读完小说,你会发现有许多东西像泉水一样从山坡流淌下来,带给我们几分惊喜和清凉。那是作者深藏在文章里的风俗乡音,人世的沧桑,时代的印迹以及社会发展带给人们生活的巨大变化。
4 楼        文友:楚不留        2021-04-01 12:56:09
  谢谢老友的点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