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我读《道德经》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81发表时间:2021-10-25 21:27:05
摘要:分为五个部分:1.道法自然——法自天地出,气从造化来。2.用天之道来改造人之道。 3.老子的生态智慧。4.人生之路也要“法自然” 。5.和光同尘——老子说“和”。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便于读者尽快进入《道德经》意境,将本文的五个标题置于前首:
   1.道法自然——法自天地出,气从造化来
   2.用天之道来改造人之道
   3.老子的生态智慧
   4.人生之路也要“法自然”
   5.和光同尘——老子说“和”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五千言《道德经》(亦称《老子》)是一部文约义丰、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涵盖万象,“道”贯今古。《道德经》历经两千多年,不但没有为历史所尘封,反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越来越放射出夺目的光芒。当你熟读了《道德经》,再平心静气地独立思考:似乎融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的状态;似乎进入了众妙之门、天人合一的境界,似乎听到了美妙的宇宙之歌,有了超凡脱俗而又安详静谧的感觉。老子铸五千言妙道,容天地人三才,给人类社会唱了一首祥和的宇宙之歌,这首歌从古唱到今,并将唱到未来。
  
   一、道法自然——法自天地出,气从造化来
   天地万物的总称谓之宇宙。《淮南子•齐俗训》:“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在时间上无始无终,在空间上无边无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宇宙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中。而这种不断地运动和变化,是有其“道”。《道德经》采用哲理诗的形式论道”,“道”字在书中出现了七十余次。“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种物体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形、独一无二、浑然一体,早在开天辟地之前就已经存在,它就是“道”。“道”遵循着自己的法则不变,“道”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是天地来源的根本。“道”是不可言说的,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
   要了解宇宙本源,就要“反者道之动”,倒回去逆向思维,从三回到二,从二回到一。三生万物代表人世间红尘中的万物,而人心是万物之灵。从人心回到二的阴阳平衡。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成为了大光团的“能量”,或称之为“道”,或称之为“元气”。道是能量,德为道之心,道为德之行,心中的德有多大,你的光团能量就有多大。
   “道”是天地的“元气”,是“无”与“有”的相互转化,无有相和生阴阳;阴阳相和生天地;天地相和生万物;万物相和则生生不息……天、地、人之间有呼吸,万物皆有呼吸,万物皆有灵感。人活一口气,有气才有人。人在气中行,气在人中游。生命就在一呼一吸之间,而这个呼吸之间就是元气。《庄子•知北游》云:“通天下一气耳!”元气造化万物、充盈万物,万物的生死枯荣决定于元气的聚散消长,元气是万物的终极依据。从而推理出“中华文明本原论”,或“中华文明实证论”,或“中华文明元气论”。从而批驳了中华文明是玄学、伪学的歪理,批驳了中华文明虚无缥缈、虚幻不实的民族虚无主义。
   纵观西方2500多年的哲学史和500多年的现代科学史,到了今天仍然打不开万物终极的大门,是因为西方自然科学奉行的是机械自然观,缺乏终极智慧,缺乏文明源头。黄老之学乃至太极八卦,开启了万物终极的大门,意味着“元气论”将取代“机器论”,道本主义将取代人本主义,未来的世界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老子探索自然和人生的奥秘,致力于宇宙根源问题的探讨。“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地道、人道相通。人是属于地球的,地球是属于天的,天是属于自然演变的。人在地球上生活就要遵循地球运行的规律,地球在天空中运行就要遵循天体运行的规律,天体的运行就要遵循“道”的规律,而“道”的规律就是“自然”。
   “自然”是宇宙的原始,“自然”是一种最佳行为的状态。“自然”先“道”而生,又为“道”所取法,可见“道”是自然的属性、自然的规律。所以说,归根结底人也要遵循天道、遵循自然。只有“道法自然”(道所取法的是自己如此的状态;道即规律,法即效法,规律效法自然),才能“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总是无所作为,但是又没有东西不是出于他的作为;道什么都没有做,结果什么都做好了)。
   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人类以大自然的主人自居,不断地向大自然挑战,不停地向大自然进军。毁林开荒、围湖造田、排放废气、污染水域,地下、海上、天空的各类新式武器的试验,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平衡。为此,人类也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全球温室效应、土地沙漠化、海平面的上升、动植物种类的锐减、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疾病频频发生……现代文明社会造成了人与大自然的严重分裂、严重对立,征服自然者反被自然所征服。在这里,笔者体会到“道法自然”是人类的明智之举,“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核心内容,体现了老子是一个热爱大自然、尊重客观运行规律的大智慧者。
  
   二、用天之道来改造人之道
   胡适著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是近代以来第一本中国哲学专著。他将老子放在孔子的前面,认为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伟大哲学家。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认为,老子“有极大的智慧”,“确是杰出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哲学家”。老子的哲学将宇宙与人类置于一个整体之中,老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宇宙意识的哲人。
   《道德经》将人类的观察思考范围由人生、社会而扩展到整个宇宙,他把人类封闭狭隘、自私保守的视野扩展成宇宙大视野,形成博大精深的历史胸襟。“道法自然”——不是让“自然”符合人类的主观偏见,去迎合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是强调“人之道”要服从自然的“天之道”,社会发展的进程不能背离宇宙运动的规律,不能背离自然发展的规律。
   天之道是“天无私覆”,地之道是“地无私载”。天上的阳光普照万物,人人都可以享有,并不偏向谁;地球上的海洋、大地、空气养育万物,并不偏心于谁。天道、地道是“大公无私”的。哪么,人之道呢?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而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认为应该用天之道来改造人之道,人之道应该顺应天之道。《道德经》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无不是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口号。
   效法“天之道”的人道,也应该像天道那样“自然无为”,“无为而治”,让百姓自作自息,按照天道自然的规律,“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依据客观规律来处理事务,用潜移默化的身教来代替空洞的说教和无休止的争辩)。老子的“无为”是顺其自然,是不妄为,不轻举妄动,不逆历史潮流而动。
   道家是否消极“无为”?误解主要有三。一是居于下垢,消极避世。书中随处可见居下、守弱、无用之语。二是无所作为。其实无为正是有为的极致,使人淳朴自然,不为物累,不为名锁。三是玄幻。如今假借道家名言的阴阳生变,五行卦相,多是挂羊头卖狗肉为了赚钱,并不是真正的道家。
   《道德经》第十七章原文:“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轻蔑他……让人称赞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啊,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道家理念中,对政治的最高憧憬是,王者垂衣拱手优游无事而天下太平的境界,这就是所谓的无为之治。无为之治的基本内容就是“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治国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革,政策要根据人民的意志来决定。圣人的职责就是为人民谋福利。“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老子发自肺腑的呼唤,蕴涵的是现代法治理念。
   历史上有名的汉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开元之治,都与老子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的思想有关。历史上的强唐盛汉,由于实行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才出现了社会繁荣、人民富裕的兴旺景象。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以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政令苛繁,横征暴敛,强作妄为,奢侈腐化,这样就使人民饥寒交迫,铤而走险。“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人民起来反抗,统治者虽然以死来威吓人民,又有什么用处呢?老子谆谆告诫,治国之道要合民心、顺民意,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大展宏愿、另有作为;顺其自然、合乎民意,才能真正有作为。也是今天讲的“为人民服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能做到“功成事遂,百姓皆为我自然”。
   人生在世,谁不想有所作为?因此,“有为”和“言教”成为社会的普遍理念,“无为”与“不言”则被抛弃。然而,道家“无为”智慧在强唐盛汉造就了太平景象。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复兴什么?强唐盛汉不就是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吗?一些统治者强调自我有为,却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无所作为;强调言教范式,却导致人心不古,心口不一。社会上的诸多丑恶现象,是单纯地、绝对地倡导“有为”和“言教”之过。“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方能无所不为,这正是人心淳朴,社会安定之圭臬。在强调“有为”的社会里,很少有人理会《道德经》。有了高深的道的境界和深遂的历史观,才能真正理解其中之妙道。
  
   三、老子的生态智慧
   在老子看来,“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道之所以尊,德之所以贵,在于道和德无为自然,不主宰、干涉万物,而是让万物完全顺应自然规律成长壮大)。“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长:自然界中生物不停地吸收各种养分使自身细胞不断繁殖而成长壮大。育:自我培育以适应环境。物种之所以拥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在于该物种不断培育自身性能的缘故。亭:均匀、协调的意思。在自然界中,各物种的生存能力是不受偏袒、机会均等的,其能否发展壮大,在于该物种的自身潜能和对环境阻力的抵抗力量。毒:遏制、侵害的意思。生物圈中,一物种的生长壮大是建立在对另一物种的遏制、侵害基础之上的。其遏制程度又受着环境阻力的制约。养:给养,即供给生活资料。生态系统中,一物种的成熟,又为另一物种的生长成熟提供了消费资料。覆:覆灭的意思。万物有生就有灭,生于无形,归于无形,这是自然规律。归于无形,并不意味着彻底消失,而是进行能量流通和养分循环,使万物生命得以组合,并处于永久存在的过程之中)。
   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指出了生物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内在机制。在这一生态系统中,“道生之,德畜之”,揭示了生命的起源和生命所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长之,育之”,是生物的自身繁殖和发展,即“物形之”。“亭之,毒之”,则是这一生态系统的平衡机制,即“势成之”。“养之,覆之”,则是这一系统能够继续发挥作用的物质转化机制。
   在这里讲一个驯鹿的故事。二战时,美军曾将29头驯鹿运抵白令海峡附近的一个300多平方公里的岛上作为食物补给,不久战争结束,驻守人员都撤离了,驯鹿却被留在这里。没过几年,驯鹿繁衍到1350头,又过3年,达到6000头,鹿种群的过度繁衍,啃光了植被,饥饿病患使这里的驯鹿大量死亡,当生物学家上岛观察,发现幸存的驯鹿只有42头,其中41头为雌鹿,仅1头雄鹿且体弱不堪,随着雄性的消失,种群将很快覆没。果然,到了1980年,该岛驯鹿全部死光。没有天敌的猎杀,没有突发的灾难,是驯鹿自己的过度繁衍和消耗,扼杀了自己。
   从驯鹿案例反观人类自己,当今过度繁衍和过度消耗资源的社会危机,都是“有为”、“有欲”、“好动”造成的。而更危险的是,人类还在肆意污染生存空间,使鱼虾绝迹,蛙鼠变异,也会使男性精子量极度下降,从上世纪中叶的每毫克至少1亿个,降为如今的6,000万个。如再普遍下降50%,人类将失去繁殖力。人类也是濒危物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拯救人类自己。如同老子教导的那样。“去欲”“去奢”“去泰”“以无事取天下”。
   “少”的哲学,简单生活,便是“去欲”“去奢”“去泰”。“只有剂量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药理学家帕拉斯尔萨斯)。对肝癌的化疗用药不仅品种多而且剂量大,比美英国家一般用药量多一半。结果是,肝癌病人的死亡率高,而且即使能达到有效治疗,患者的存活期也不过一两年或二三年,相比之下,国外的肝癌病人的治愈率不仅高于国人的肝癌病人,而且一般存活年限也比国人肝癌病人多一倍,至少是五六年。为什么会这样?道理简单:肝癌本来就极大地损害了肝脏的功能,如果这时再对病人大剂量用药和用多种药,肝脏的负担更重。所以许多肝癌病人并非死于癌症,而是死于药物中毒。尽管医生的用药是用心良苦,但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共 90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德经》乃一部文约义丰丶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上古传统哲学文化重镇。论文分五个方面论述,条分缕折,逐层深入,全面论证老子道家学说的伟大贡献,深得其真髓丶真昧丶真经,逻辑缜密,论述鞭辟入里,说理服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读名著丶传经典,弘扬伟大民族国学文化上乘之作。道生万物,德化乾坤。服膺作者观点,钦佩作者严谨治学精神,为作者的不菲学术成就点赞,愿大作本文在江山文学征文中斩获佳绩。【编辑: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0-25 21:28:20
  雄文拜读,问好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10-26 09:14:28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6 10:47:24
  一部道德经,作家读得很精透,赞成作家的观点,学习经典,弘扬文化!向作家的精神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0-26 21:07:17
  谢您的评介,现在是到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了!
4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0-26 21:02:55
  编辑郭永涤先生的编者按,入木三分,十分到位,可见郭先生的才学不一般!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