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我读《道德经》


作者:石中元 白丁,7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80发表时间:2021-10-25 21:27:05
摘要:分为五个部分:1.道法自然——法自天地出,气从造化来。2.用天之道来改造人之道。 3.老子的生态智慧。4.人生之路也要“法自然” 。5.和光同尘——老子说“和”。

【读名著·传经典】【宁静】道生万物,德化乾坤(随笔)
   少而简单,但是有效,不仅是用药的一种方法,而且是人生的处世法。简单而实用比繁琐哲学好得多。这个世界本来自然而简单,只是我们人为的东西太多,把事情弄得过于复杂;这个世界的人本来纯朴,只是人心浮躁,把感情弄得沉重而多变。
   俭故能广提供了深刻的生态智慧。俭故能广(见《道德经》67章),因为俭约,所以能够推扩其应用范围。地球上有数以亿万计的人,每天活在饥饿边缘。但是却有不少人因为营养过度而患上了富贵病。没有人像天道那样,可以“大公无私”,来从事公平的分配。但是当我们衣食无忧时,只要想一想地球生态与贫困的人,就会肯定老子的建议,养成俭约的习惯,让更多的人可以得到基本的生活条件。我们也许无法直接帮助受苦受难的人,但是俭约的习惯依然会产生可观的成效。由于俭约,我们不会沉迷于物质享受。道家的看法是,人应该由“重外轻内”提升到“重内轻外”,让自己更能主导生活的一切,俭约是这种转变的关键所在。
   在道家看来,富人至少有“五忧”:一是迷乱之忧,有了钱就享受,享受之后就会迷乱。二是信仰之忧,吃了太好的东西,看了太多彩色的东西,玩了太多好玩的东西,最后,不知道活在世界上到底要做什么。三是辛苦之忧,有些人天天绞尽脑汁,甚至于三更半夜都在用尽心思,想赚更多的钱,没有休息时间,活得比穷人更苦。四是攀比之忧,喜欢跟比自己更有钱的人比,焦虑而苦恼,人生无快乐。五是恐惧之忧,钱会不会被偷、被骗、被抢?出门会不会被绑架?
   物理学家卡普拉对老子关于自然和谐的思想十分欣赏。他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活动都应该与自然的要求基本一致。道家古老的“生态智慧”,在当代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四、人生之路也要“法自然”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天地“法自然”,负载万物而无所索取,所以天长地久。一个人替他人、替社会着想,“我为人人”,自然能够“人人为我”,得到社会的相助,做出人生的贡献。老子的人生观取法于自然,其要旨就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保持纯朴天性,减少私心和贪欲)。对“清静无为”的理解是——清白做人、冷静处世,不妄作那些有损于社会有损于他人的事情。
   《道德经》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如:有与无、阴与阳、动与静、刚与柔、弱与强、巧于拙、荣与辱……“故,有物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在这短短的20余字中,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令人惊奇。世人无不追求有、易、长、高、声(名声)、前,而厌恶其反面,其结果往往因一味地追求,造成求而不得的痛苦。老子指示世人:求“有”须向“无”中求;求“易”必须重视“难”;欲“长”必先始“短”;欲“高”必先于“下”;欲播声于“外”,必先发音于“内”;欲处人之“前”,必先居人之“后”。总之,要以辩证法的观点,从所追求事物的对立面着手,让其自然而然地由量变到质变向正面转化。
   祸与福是老子所讲的矛盾转化的生动实例。“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福祸相依,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老子触摸到了人生辩证法的精华。
   战国时代,《老子》一书便已受到社会重视。最早作注解的是韩非子撰写的《解老》、《喻老》两篇(注:王力先生曾经指出,这两篇文字不是同出一人之手)。
   《解老》篇里是这样解释福祸关系——“人有祸害,心里恐惧,心存恐惧则行为端正,行为端正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明白事理则必成功。尽天年则长寿,必成功则富贵。长寿富贵叫做福,而福本于有祸,所以说,祸兮福之所倚。……人有福自然是富贵,富贵自然衣食美,衣食美自然骄心生,骄心生自然行为淫邪,举止违理。行为淫邪自然要短命,举止违理自然无成功。短命无成功叫做祸,而祸本生于福,所以说,福兮祸之所伏。”
   祸福转化、正反移位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怎样才能防止灾祸,保持幸福呢?那就要“持而盈之……”,应该做到“俭、慈、不敢为天下先……”,清醒而明智地“知其雄,守其雌……”。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执持盈满,不如适可而止。尖利锋芒,难以长久地保持完好。金玉珠宝堆满房屋,没有人能看守得住;拥有众多财富、高贵地位而骄傲自得,那是给自己种下祸患了。功业成就,声名显达,就自己退出高位、隐藏光芒,这是天地自然应有的道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夫唯不争,故无尤(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老子的“与世无争”是不妄争,不为个人私利争。老子的上善若水是积极入世的,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消极保守。
   人有善愿,天必佑之。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心怀善念,就必然能得到上天的护佑。随着道德水准的普遍下滑,现实社会中有许多人已经无法理解这句话的涵义了,那些“人精”有时甚至认为善良的人很傻、很笨。其实善良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与人为善才能广集众德,大德之士命系于天,在危难之际总是有神灵护佑,一丝善念就能使人因祸得福,遇难呈祥。古今中外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冥冥之中,自有神灵掌管着人世间的祸福,天惩邪恶之徒,天佑善良之人。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黒,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在这里,老子提倡守雌、守黑、守辱,并不是安于卑微、崇尚辱弱——首先强调的是知雄、知白、知荣。“复归于朴”指的是回复到天真的纯朴状态。老子用“婴儿”和“朴”来形容和赞美人生的最高境界——自然、纯洁、淳朴。
  
   五、和光同尘——老子说“和”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事物的新陈代谢是自然常规,认识并知道自然的常规,才能明智公正,长久下去),明智者安祥而自在,烦恼忧郁又由何而来?
   老子观察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观察了人类社会的兴衰存亡,观察了人生的福祸夭寿,从整个宇宙的普遍联系出发,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揭示了物质世界存在运行的规律——天、地、人的宇宙观。人以地为法则规范,地以天为法则规范,天以道为法则规范,道以自然为法则规范——即“道法自然”。自然的生成演化是“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
   最早对“和”进行探讨的是西周末年的史伯。史伯在《国语.郑语》中曰:“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和乐如一,夫如是,和之至也。”这是说万物之生成,是由五行之“和”而运动变化生成的。“和”上应天理,下合人伦,贯穿万物。
   《老子》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管子》曰:“和乃生,不和不生。”《黄帝内经》曰:“阴阳和,故能有子。”故“和”就是太极之和、阴阳之和,就是生生之和。
   老子的“中”与“和”(中和之道)与中国文化的源头一脉相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易》文化,《易》的精髓是中和之道。“中和”精神既有执着入世的一面,又有超脱现实的一面。“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孔子提倡“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中庸指处理事情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这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道德标准。《朱子全书•尚书》中有16字新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西方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有过度、不及和适中三种状态。过度和不及是恶性的特征,只有不偏不倚,处于两个极端中间的中庸行为,才是美德的特征、道德的标准。
   殊途同归,万法一理。以孔子为代表的东方儒家和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西方古代哲学的“中庸观”与老子提倡的中道中和如出一辙。“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气生财”,“和为贵”,“团结就是力量”……“和”不仅仅是文明的行为,更主要的是符合了“道法自然”,是天道在人间社会的正常演化。“知和曰常”,人类通过自己的理智,来创造天地的祥和之气、社会的和谐环境以及人际关系的和美友善。
   《中庸》有“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发育焉。”《论衡》有“夫阴阳和则谷稼成,不则被灾害,阴阳和者,谷之道也”。故人类与自然应和,人与人之间应和,每个人的身与心应和。中华文化之“和”其要在“致中和”,体现在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人与社会,人际和睦。人的身心,“冲气以为和”。天道自然无为,人道顺应自然。老子的《道德经》唱了一首宇宙的祥和之歌。这首宇宙之歌将伴随着人类同行。
  
   注:
   本文参考了本文作者“东方哲人的宇宙歌”一文,载《东方文化》杂志1994年5期。2011年12月,“东方哲人的宇宙歌”获安徽国际老子文化交流协会:“老子与道”征文比赛优秀奖(经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社科院、安徽大学等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
   2021年10月22日星期五改写于北京延庆淡泊湾书斋

共 9054 字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编者按】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道德经》乃一部文约义丰丶博大精深的经典之作,上古传统哲学文化重镇。论文分五个方面论述,条分缕折,逐层深入,全面论证老子道家学说的伟大贡献,深得其真髓丶真昧丶真经,逻辑缜密,论述鞭辟入里,说理服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读名著丶传经典,弘扬伟大民族国学文化上乘之作。道生万物,德化乾坤。服膺作者观点,钦佩作者严谨治学精神,为作者的不菲学术成就点赞,愿大作本文在江山文学征文中斩获佳绩。【编辑:郭永涤】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郭永涤        2021-10-25 21:28:20
  雄文拜读,问好先生。
副高职称,著述多部。
2 楼        文友:淡泊宁静社        2021-10-26 09:14:28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淡泊宁静社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0-26 10:47:24
  一部道德经,作家读得很精透,赞成作家的观点,学习经典,弘扬文化!向作家的精神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0-26 21:07:17
  谢您的评介,现在是到了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了!
4 楼        文友:石中元        2021-10-26 21:02:55
  编辑郭永涤先生的编者按,入木三分,十分到位,可见郭先生的才学不一般!
北京人文学者、环境保护作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