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浅析苏轼和李清照的词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938发表时间:2021-11-24 16:25:49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一、苏轼词文简析
   苏轼是宋代文坛最有名的词人,是文学园囿里一朵最鲜艳夺目的花,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由唐诗到宋词发展的奠基人。他的词清新洒脱恢宏旷远,大气磅礴,深含哲理;词风不事雕琢,明白如话。他不仅在诗词创作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也工画,有不少名画传世,是一位少有的艺术全才。
   同时,苏轼又是一位忠君爱国、勤政爱民的好官。他年少博学,在文学上受父亲影响,在人格上受母亲教导,从小便立志做一位有用之人,为国效力为民造福。二十一岁便中了进士入朝为官,虽屡受排挤打击仍初衷不改,虽处于逆境而能泰然处之,实为难能可贵。这与苏轼的思想和性格有关。苏轼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又喜爱信奉道家的虚无和佛家的出世思想,是一个具有多种思想意识的复杂统一体。
   苏轼留世的诗不少,成就也很高,但他的词比诗更胜一筹。他在文学殿堂的地位,也是以词所奠定。苏轼的词大体以被贬谪为界,前期的词清新俊逸,后期的词洒脱豪放。当然也有感情深沉哀婉悲切的词如怀念亡妻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下面我们先学习一下苏轼的豪放词代表《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词在下笔伊始就有雷霆万钧之力、气吞斗牛之势。滚滚长江,奔腾咆哮一泻千里,气壮山河,历千古而不息,经万载而不滞。长江大浪淘尽了多少泥沙荡去了多少风云,多少英雄人物已成为历史尘埃成了一个个文字符号!这三句居高临下俯仰千古,奔放豪迈,为全篇定下了风格基调。
   “古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三国赤壁之战旧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长江南岸,不是黄州之赤壁。一句“人道是”说明是听人说而不确定,这无妨。作者意在借古吊今抒情达意并不拘泥史迹。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是赤壁的景象,奇峭雄峻让人惊叹。岸似峭壁直插云,江中巨浪连天雪,峭刺云而惊目,涛挟雷而震耳,气度恢宏落拓不羁。这一方面写景象,一方面也是作者个人气度的象征。诗词文赋,并非单纯写景,大都另有深意,贯注着作者的思想感情。苏轼心志高远,爱国为民,一心为社稷奉献青春,为百姓谋求福祬,心潮起伏激荡。然一生凌云壮志终难伸展,此刻心中与这滔滔巨浪巍巍峭壁一样,无法平静。所以他用“穿”“拍”“卷”几个动词,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内心活的,生动地描写了赤壁壮阔雄浑的气象。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赤壁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面前,诗人感慨万千,发出一声叹息:如画的江山,多少豪杰、多少风流人物在此演绎过人生大戏!苏轼喟叹江山之美山河如画,把上文作了收束,从这里引起下片。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词自然地由物过渡到人,从赤壁移到了周瑜这位当年的英雄人物身上。是他当年一手指挥了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击败了不世枭雄曹操。“遥想”,承上启下。小乔为周瑜之妻。“雄姿英发”,正当青春年华,那时周郎才三十多岁,人又长得帅气,“面如傅粉气宇轩昂”,英俊潇洒。这是刻画周瑜的形象,年轻英武卓绝不凡。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是三国时代有名的儒将,跟曹操一样,雄才大略气度不凡,军事才能可与诸葛孔明争锋。他指挥战争智谋过人,仪态从容气度淡定,谈笑之间曹操百万大军便被击溃,一片战船化为了灰烬。这里不仅写出了周瑜的军事才能,而且写出了他的风度,从容不迫谈笑自如。在写战争时,则抓住火攻这个核心,用“灰飞烟灭”四字高度概括又形象地表述,可谓一字千钧。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三句,把作者从对历史的缅怀中拉回了现实。神游已毕,赤壁之战已成历史云烟,缥缈无踪,自己一番感叹之后又必须回到现实,回到脚下。然而这更让他怅然。周公瑾年纪轻轻便已功成名就,自己如今头发花白功业却停滞不前,理想与现实矛盾重重,苦闷无奈。“多情”,苏轼心仍不死,还须努力,还要奋斗。
   除了对功名的追求,在这里也有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另外,苏轼也从周瑜如此英雄少年虽功成名就,却也被大浪淘沙般湮灭在历史长河中这一结局悟到,即使多么伟大的人物,也免不了东流逝水的归宿,因此,远比不上周瑜的自己,也就不必耿耿于怀,不必懊恼,随缘随遇而安,不要强求什么了。这是他从这儿得出的人生哲理,却也符合事实。历史的风云卷走了多少英雄豪杰!
   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时,诗人对人间之事、对人生世态做了一个总结,把全文予以归纳。他认为,人世间的所有人和事从来都是一场梦。梦幻人生,虚无世界。还是喝酒赏月,对滔滔江水絮叨几句后干杯吧!苏轼深受佛老思想影响,对人生不如意已经看清看透一点也不在乎不计较了。豁达、超脱,随缘,不悲观不沉沦。这应该也是他对抱负不能实现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开脱,是超然物外的释道思想的体现吧。
  
   接着我们看苏轼的另一首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这是苏轼写于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官,是第一次被外放时,即他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激进内容而被排挤出京城时。在上面那首词的写作之前,那时他的处境还不是那么很糟。密州比海南的儋州生活环境要强一些。因此词风中没有悲壮,而有一种飘洒俊逸。从词的小序中我们知道,这是他在中秋节晚怀念弟弟苏澈(又叫子由)而写的。咏月、怀人,词全篇紧扣明月,上片写对人生的追思,下片写离情别绪。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开篇以设问句起笔,突兀奇崛,浪漫色彩十分浓郁,也显出诗人超脱旷达的性格特征。苏轼在中秋之夜独自酹满清酒对月咏饮。清辉如玉,满地碎银。如此美好的月色,诗人突然想到:这么好的月亮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举杯望月,辽阔无垠,提出问题,追溯明月这一美好物象的源头,透露出诗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对哲理的追求探索。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两句承上句地问,接下句地答,过渡自然,也把作者的思索往前又推进了一层。啊!皎皎明月,朗朗银辉,这些美景不知何时产生,又经过了多少岁月,今晚是哪一年?
   然后,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抒情。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在欣赏大自然时,苏轼已陶醉其中,进入到物我同一的境界,产生了升飞天外飘飘欲仙的感觉了。在他心中自己本来就是仙界中人,所以一受到美好月色的引发便欲返回,便想“乘风归去”。这里,我们应该看到,词的深处隐含着诗人的身世感叹人生郁闷。因此,下面笔锋一转:“高处不胜寒!”虽是琼楼玉宇世外仙境,但他又担心那儿不适宜自己生存。“寒”在此处并非单指气候,也有一定的政治意味,暗喻上层社会的冷若冰霜无情打击。苏轼矛盾的内心在此展现无遗,既向往又恐惧。高处太寒冷,庙堂不好呆!
   下面便很自然也很直接地道出了自己的想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天宫再好也比不上人间呀!月下小醉,对月起舞,影清清而照人,月柔柔而心悦;上下飘逸,左右逢迎,无寒流毙命,无冷箭伤身。一句“何似在人间!”道尽了诗人的真情实感,何其深远、何其明智。安于现状,他已从不满现实中跳了出来。这,也体现了苏轼禅老思想的特征。
   下片转为对弟弟的怀念相思。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当时苏轼的弟弟子由在齐州(今济南)做官,两人已有七年未曾团聚。中秋之夜,诗人想起亲人,心中未免泛起酸楚,连那月光也被感染。看!它低沉缓慢地转过红色的阁楼,低低地爬进那雕花门窗,落在长夜无眠的人身上。这里又由月写到人,由月光的移转中衬托人的思绪变化,虽未道离情别绪,却从月照无眠这一层让我们充分体悟到那深深的离别之情怀念之深。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是对亲人不能团圆的不平之鸣。诗人说,我也知道不应该埋怨,但是,为什么月儿总是在亲人不能团圆时却那么圆呢?往往是“月圆人不圆”!这一问,勾起了多少人的思亲之心,使多少天涯相望的人读之抹泪!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诗人的心彻底从迷惘不满中解脱出来了。他经过深入思考后给出了一个答案:“此事古难全!”月缺月圆,自古皆然。虽说那时还没有对宇宙空间的深入研究,没有对天体科学进行一番探索,但苏轼的思想在这里已经与科学接轨,具有很深刻的哲理性。他自觉或不自觉地给了自然现象一个科学的解释。当然,这并不包单单在说自然在讲物理,也是苏轼对人生对世情的高度概括。世间从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说白了没有完美无缺的生存模式;都是圆中有缺,缺中孕圆,周而复始回环轮转。此乃千古不变之理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洒脱、宽慰、自我安慰,也是对弟弟的遥遥祝福吧。虽隔千里,但我们弟兄都能看到月亮。一轮皎月高悬天宇,你在齐州,我在密州,它既在我这儿,也在你那儿。不是吗?“婵娟”意指月亮、美好皎洁的月光。月色的美咱兄弟俩都能分享,雨露均沾。兄弟你不必遗憾,当然我也不留一丝遗憾。
   在这里,苏轼旷达乐观的性格,使词的格调上升到一个相当的高度。由不甘到释然,由遥望到祝愿,层层推进层层加深,充分表现了诗人洒脱的性格旷达的情怀。
   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不仅有飘逸邈远的意境,而且有耐人寻味的理趣,哲理蕴含其中,不仅给人以心理上的纾纡,也给人以审美的淘洗,历来被认为是中秋词的绝唱。
   下面再看看苏轼的另一篇悼亡妻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首词写于宗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其时距妻子王弗去世已整整十年。
   首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爱妻离他而去,光阴匆匆,已整整十个年头了!茫茫十载失妻之痛,怎能一朝全忘?这里用“不思量”三字,并不是不想念的意思,而是不用说也思念的意思。“两茫茫”,一个“两”字,说明不只是自己日夜难忘,而且亡妻也在地下难忘,包含着生者和死者两个方面,说明两人均有刻骨铭心之痛。由已及彼感情深忱语言质朴,感染力极强。
   “千里孤攻,无处话凄凉。”一丘孤坟,生死相隔阴阳两处,怎不叫人痛断肝肠!这满腔悲情和谁去说、和谁倾诉?一个地下长眠,一个地上嗟叹,无缘再见。
   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揣度的口气,是与亡妻在“话凄凉”。诗人想,即使现在能见到妻子,恐怕也认不出来了吧。我已经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一副疲惫垂老之态,一个白发苍苍尘垢满脸的人,你一定不会想到是我。从这一句,我们也可推知苏轼妻亡之时还年轻,还是风华盛年。然则不过十年时间,便将一个韶华之人变为了白霜复顶。这也更说明了妻子的亡故对自己打击有多大多深。生死幽隔,难以相逢又祁盼重逢,心情复杂到极度。
   另外,这三句还有更深一层含义。在妻子亡故的这十年中,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在朝中受到排挤,自请离京外任作地方官。仕途坎坷,艰辛备尝,遭遇不幸痛苦难言的感情也包含在这短短六个字中。
   “夜来幽梦忽还乡”,词的下片写梦,因思生梦。一个“幽”字,便见出梦中景象的缥缈朦胧。往下再看,“小轩窗,正梳妆。”诗人梦中回到家中后,看见妻子正在对镜梳妆。这是往日生活画面在头脑中的再现,是对夫妻温馨岁月的回忆。也说明了苏轼与妻子十分恩爱,平日里生活温馨甜蜜。
   然而,“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一别十年生死地,相逢无言惟有凝噎。“唯有泪千行!”读到此处让人断肠。这种场面,是苏轼的梦境,然在现实生活中确也发生不少。生离死别,纵然重逢,有千言万语也只是以泪洗面泣不成声。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三句总束全篇,是感情发展的高峰。“短松岗”与上片的“千里孤坟”相对,是说亡妻的坟墓。诗人从梦境返回现实,“料得”:他想到,从此只有孤冢伴明月,年年断肠在松岗林密处。冷月清光洒坟头,荒冢凄凄枕边凉,怎能不使人寸断肝肠!
   下面,我们不妨再学习一下苏轼的《前赤壁赋》这篇优美的抒情哲理诗。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他的思想,了解他的人生轨迹。
   这篇赋文共分五个自然段。第一段写苏子与客泛舟夜游赤壁,时值秋令,月明星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景色优美,于是产生了飘飘欲仙之感,有“羽化登仙”的想法。这一段主要抓住清风明月和江山三个物象,重点是写景,通过物景引出下文,为之后的议论抒情打好基础。
   第二段是写情绪的变化。由乐而悲,由“乐甚”到“愀然”。面对月夜美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诗人兴致来了,击打船舷高声吟唱:“桂棹兮兰浆,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一旁客人在吹箫伴唱,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这凄哀的音乐,恍如孀妇的悲泣,连幽深江底的蛟龙也为之感动而在不安地张望。

共 12705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刘银科老师潜心研读古代经典名著,非常严肃认真的做学问,连连写出精彩的征文为江山的活动壮色,为菊韵社团增辉,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学习。值得每一个来江山文学网的人学习。这篇赏析文章抓住一个宋朝时代的两位词人,一男一女的两位词坛代表,对苏轼与李清照的代表作进行了深透地全方位地精细的评析,分别指出了两位词人的人品才华,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就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做了生动细腻的简介,并在文中富有自己的见解。这的确是刘老师这一个善于学习善于评论的文艺家的才华展示。苏轼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所作之词清新洒脱恢宏旷远,大气磅礴,深含哲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幽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激越,《前赤壁赋》的哲理,均是苏轼词的代表。女词人李清照是北宋与南宋交接时期一位杰出词作家。书香滋润,功力深厚,词作清丽委婉,缠绵哀怨,富有阴柔之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悲愁情绪,《声声慢<寻寻觅觅>》愁绪绵绵;《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幽深凄冷,都是这位婉约派的爱国诗人的代表佳作。作者总结指出: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词坛的佼佼者。他们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宋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两人交相辉映,使宋词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这个评价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客观的。刘老师治学严谨,不辍辛劳,文笔厚重,知识渊博,这篇赏析真是简明精悍,给人知识,给人教育,值得学习。经典佳作鼎力推出。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0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24 16:26:42
  刘银科老师潜心研读古代经典名著,非常严肃认真的做学问,连连写出精彩的征文为江山的活动壮色,为菊韵社团增辉,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学习。值得每一个来江山文学网的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4 18:02:24
  非常感谢黄社亲自操刀为小文劳神费墨!拙作能获厚爱十分荣幸,为江山征文发点余热责无旁贷。美按高评是我的动力,将乘此东风继续远航。顺祝冬安文丰!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25 07:49:02
  读着先生的大作,感到每一句话都很受用、都很受教。致敬刘老!!
4 楼        文友:鲁芒        2021-11-25 09:58:09
  明白人,学习!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5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5 10:25:50
  多谢茆屋闲客老师一直对拙文的可责支持!远握,致礼!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5 10:27:06
  感谢总编!问好冬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