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浅析苏轼和李清照的词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82发表时间:2021-11-24 16:25:49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宋词豪放与婉约派的代表(赏析)
   诗人的心情不再欢欣。
   第三段和第四段很长,是文赋的中心。以议论抒情为核心,通过苏子与客人的对话,书写了心情由悲到喜的变化过程。诗人从眼前的江水、明月、山川,想到了三国时的曹操,联想到赤壁大战的情形。如今,当年那些风云无两的英雄人物已都烟消云散踪迹难觅,不由引起了诗人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然他并未产生悲观厌世的消极思想。苏子在回答客人的问话时,以明月江水作比喻,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既是变化的、又是不变的。江水长流不竭,明月年年相照,大自然是永恒的,不因人事的变迁与物候的转移而停滞。江山依旧,风物常存。应该去享受大自然之美。但客人有些悲观,觉得人生短暂韶华易逝,应“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蚍桴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针对客的想法,苏轼主张应该去尽情享受清风明月之美,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不必失去信心晦暗人生。他指出,不要“哀吾生之须臾”。作者以江水明月为例,从不变和变两个方面作了阐发。他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消失很快,倏忽之间,一瞬 ,为弹指一挥。自然界的花草虫鱼也罢,人世中的纷争兴亡也罢,都是历史的浪花,只是一闪而过。但从不变的角度看,人事与物界又都是永恒的,从来不会灭亡消遁。江山永驻,明月常存,清风年年有,鱼歌夜夜传。“逝者如斯,而未尝给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种世界万物既是变化的又是不变的充满哲理的辩证思维,充分表明了苏轼的旷达,和他相对主义与齐物论的哲学思想。
   另外,也似乎隐含一层不得已而自我排解的无奈,从中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矛盾与苦闷。不过这不是主要的,苏轼的精神世界是复杂但始终没有颓糜之音,而是光明正大豁达占主导地位。
   第五段写得很轻松,主客均已释怀由悲转喜,重又饮酒赏月直到兴尽酣睡。以此收束全文,苏轼把对人生的失望、官场的挫折、生命中的不顺与烦恼统统打包交给了一片鼾声。
  
   二、苏轼词的思想艺术特色
  
   苏轼生于宋代(1037一一1101年)一个有良好文化教养的家庭,和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在文学史上并称“三苏”,在北宋文坛有很高的声誉。苏轼青年入仕,一生经历了仁宗至微宗五朝,升降沉浮很不得志。先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做法而被排挤,在外任几处迁徙,后守旧派司马光上台为相,召回京城任职,但因他对司马光全盘否定新法打击变法的做法持不同意见,因而又遭贬外放,到更远更艰苦的地方海南儋州去任一闲散之职。屡遭打击挫折之后,苏轼的思想由动变静,由奋发变为了随遇而安。但没有因仕途的坎坷而沉沦,也没有因受到不平而怨恨报复。他始终以一颗平常心冷静对待,能做到在厄运来时不颓废、不灰心,泰然处之,仍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川河流,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辖地百姓谋福祉。他始终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好官。在雍州他修建东湖;在密州他伸张正义、惩治暴虐官兵;在徐州他亲自率领民众抗灾治河;在杭州他疏浚西湖,筑成了贯通西湖南北的著名的“苏堤”。
   苏轼一生在竞争中屡受打击,政治思想矛盾,但他光明磊落,刚正不阿,不为自己腾达而变节,是一个大节可嘉极为难得的政治家。他虽从受到“乌台诗案”的打击后思想受到很大影响而“与野老田父相从”,沉入民间,并寻求从佛教和道家思想中解脱,但并未因此一蹶不振消沉堕落。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正因为屡遭挫折而不变节不怨恨,所以他的诗词文斌中没有消极与低沉,而充满大度与豁达、超脱与旷远。正因为他对人民生活与思想感情有较多的体察和感受,他的词也没有过分雕琢的痕迹,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其中充溢着一股浩然之气,一种向上又安静从容的气质。豪放派词在他手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婉约派形成了宋词两朵绚丽夺目的奇葩。
   首先,苏轼的豪放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构思奇崛,写景抒情意境恢宏气势雄迈,风格阔大,基调积极开朗,读后有引人奋发向上的鼓舞力量。词中洋溢着积极进取的正能量,语句奔放热烈,笔力千钧。抒情直率,刻画人物逼真传神。如“羽扇纶巾,雄姿英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把周瑜儒将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再就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境界开阔想象新奇,既有飘逸邈远的意境,又有耐人寻味的理趣。从明月中引出了一连串遐想。想到了天宫,想到了“高处不胜寒”。认为人生常有不如意处,月亮也总不是圆的。意境深远富含哲理,把道理用浅显的自然现象说明,寓理于景自然圆融不事斧凿。
   此外,这首词言简而意深,字数不多,承载的内容却无比丰厚,每个字词的内涵与外延都十分深广,不能不说作者有超凡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全篇不用典,完全以平常用语言写成,感情深挚,质朴自然,表现出一种缠绵深婉的风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把夫妻之间的感情写得入木三分,那种柔婉凄清的美学力量,那种哀痛伤心的回忆,使人读之泪下。
   《前赤壁赋》的艺术特色是情、理、景的有机融合。以景起情,以情议理,自然圆满。寓情于景,议论紧贴情,抒情依托景。由江水明月山川之美,引起对人生的感叹;由世事仓促人生无常引发对人生意义的深思。把说理与抒情融为一体,使所言之理充实而不显虚空。
   另外,赋文不拘一格,骈律结合,并引入散文的形式,突破以前赋文的固有格式,更有利于抒发表意。
  
   三、李清照婉约词简析
  
   女词人李清照是北宋与南宋交接时期一位杰出词作家。她的词清丽委婉,缠绵哀怨,体现了一种绵绵的阴柔之美。
   李清照出生在一个有文化传统的士大夫家,父亲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也很有文学修养。她十八岁时跟太学生赵明诚结婚。正因为她出生在书香之家,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学熏陶,书香氛围滋润着她,所以诗词功力深厚,词作非常感人,在宋代文坛有很高声誉。她在北宋灭亡南渡后不久便与丈夫长久分离,饱受离别之苦,这些思想感情在词中都有所反映。以南迁为界,李清照前期的词清新婉丽,后期的词凄凉哀怨,前后词风大不一样。这也与她的身世遭际一致,是她人生际遇的真实映射。而其艺术特色以婉约柔绵最为显著,是宋词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另外她也有一些刚烈激越的诗,但不是主流。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她的前期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是她九月九日重阳节时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词中描写了她孤寂清冷的处境和对丈夫的深沉思念。“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词第一句便以“愁”字为基调,为全篇引出了一幅愁思弥漫难以伸展的凄清哀怨的图画。清晨雾笼眉,黄昏云遮腰,沉沉如铅,昏昏如霭。一个“愁”字,把诗人被愁思包裹难以驱散的心情披露无遗。“永昼”,天多长啊,白日漫漫,夜晚迢迢,永无尽头!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窗,半夜凉初透。”
   重阳节到了,这是亲人团聚的日子。偕妻携子,登高赏菊,遍插茱萸。一家欢欢乐乐,节日温馨明朗。然而反观目下,自己孤身一人,寂然凄冷。“玉枕”,枕是凉的。玉为石材质,只有凉透心难有温度起。玉虽珍贵却无温情。“纱窗”疏疏,风透过更觉一片凄冷。已是夜半三更,玉枕寂寂,纱窗泠泠,自己孤身只影孑然而立,望着窗外发呆,思念远方的亲人,想念相隔两地的丈夫,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下片进一步渲染悲愁情绪。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里写饮酒赏菊,照应上片的“佳节又重阳”。把酒观花,临风浅酹,连衣袖襟间也充满了芳香。这该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情景!幽幽菊香弥漫,丝丝酒香入味,皎皎月光轻抚。然而,“黄昏后”这个时间点往往是最能引动离人愁绪的。倦乌归巢,离人返家,炊烟牵着游子往回走。暮霭沉沉天色渐暗,而现在思念的人却远在天边不在身旁,所以一切索然无味,花越香反而越无趣,酒越美越易引起离愁伤心。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即景抒情,把人与黄花做比。离愁别恨压心头,诗人魂不守舍神情恍惚。谁说离愁不蚀骨,我言别恨可消魂!西风阵阵,帘拢愁云,卷起的是无尽的思念,是刻骨的离殇。一次次一天天,已经消蚀了我的魂剥蚀了我的身,已经“人比黄花瘦”了!黄菊渐萎,褪去了往日倩影,我也已珠黄人倦,满目沧桑。诗人哀伤的心情在人比花瘦的比喻中达到了极致。
   接着看看她南渡之后的一首代表作《声声慢〈寻寻觅觅〉》
   这是李清照在北宋灭亡后逃奔南宋,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心理遭受重大打击,孤苦无依,心情极为苦闷孤寂时写的一首词,词语悲凄心情绝望不忍卒读。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笔三句连用七对叠字,如玉珠滚落,摄人心魄,勾勒出一幅阴冷无比、哀伤凄惨画面。在这里,诗人寻寻觅觅,翻动记忆的诗笺,希望找回往日的欢乐,找回夫妻恩爱的温馨,然而,“冷冷清清”,只有凄惨。在这里,冷清不只是指气候,而主要写心情,写她孤身只影无法排遣冰霜般的内心苦楚。用“凄凄惨惨戚戚”,把这种心情刻画得更加具体更为动人。清冷的处境,惨痛的心情,戚戚绕眉怎能排解!
   “乍暖还寒时节,最难将息。”天气渐暖气温仍低,寒气还是笼罩心头。身体也最难保养,稍有不慎便会染疾。这是说自然界,也是喻自己。虽已南渡,稍有喘息,然余波刚平,一波又起,丈夫卒然离世,旦夕之祸飞来,“寒气”仍然如影随身。实在是心力俱疲,任怎么保养也难以恢复。
   所以,“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身体瘦弱,心情晦暗,气候无常,这一切恼人的事,怎能凭几杯清酒便能消除?酒虽能醉人暖身,能祛除忧烦,“壶中日月长”,可是,料也难敌这无情风摧,也难敌这厄运打击。诗人在这儿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也是说自己借酒浇愁愁更愁的心情。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天气渐暖之时,南来的飞雁要启程北上了。诗人的家在北方,自然熟识这些候鸟。又是一年北上时,鸟类尚且如此南来北往自由迁徙,而目下自己已经失去了家园,再也无法回到家乡!“旧时相识”带来的是无尽的思乡之情,是难以言说的离乡背井之苦。
   词的下片,诗人借落花进一步抒发哀怨的愁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黄花”在这里不是菊花,是一种象征,是表意之物。诗人面容憔悴心情寥落,如落花满苑一片狼藉,诗人的心情极为伤感。“花自零落水自流”,愁云堆积比天高。“憔悴”也是心理失落伤感的真实写照。从花的零落自然,想到人的面容憔悴心情枯槁。“如今有谁堪摘?”更令人伤心的是,如今再也没有人像以前那样跟自己一起去采花了。只能一个人“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一个人呆在空屋中,没有一丝生气,冷彻心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从凌晨到现在,已经这样“独自守着”,捱到了日暮西垂月昏人暗。这时又下起了雨。梧桐寂寂,雨声滴答,“点点滴滴”如泣如诉,倍感凄凉。看似写雨,实则写愁,愁绪绵绵不绝。
   唉!“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以一个“愁”字收结全文。全篇说愁,到最后长叹一声:这愁,怎一个“愁”字说得尽道得完呢?感情更为强烈,语气更加深沉。
   下面再看看李清照另一首婉约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词一开篇,便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幽深凄冷的世界。目光所及处,残花败柳,香消玉殒。秋天本就是个萧瑟的季节,繁花落尽,韶华远逝,秋凉如水万物萧瑟。藕红菱白的青春早已不复存在。玉枕(玉簟为玉石雕的枕头)凉初透,难温旧时梦。于是,诗人轻解罗裙缓缓登上了一叶小舟,欲泛舟解闷,排遣一腔郁结,寻找逝去的欢欣。
   “云中谁寄锦书来?”丈夫远隔,山水重重,鱼雁传书日日盼,无尽头。诗人天天翘首以待,巴望有一封书信飞来聊解胸中苦闷之情。这里化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古有飞雁传信,今天是不是能有一只大雁足系信笺,为我带来远方的声音呢?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然而,大雁一排一排从头飞过,直到月亮升起,清辉洒满西楼,仍渺茫无望,没有一丝迹象。月出东山,应该是黄昏之后了。三更未到,正是离人思亲之时。淡淡的月光更容易惹起情思。
   “花自飘零,水自流。”落花纷纷,随风飘走,水流默默,兀自东去。这阴冷无情的自然现象,这一幅萧瑟的秋殇图更加重了诗人寂寞的心。自己的境遇不也是这样吗?如花凋零似水难留,飘荡荡何日安稳,凄惨惨哪有繁荣!
   此情此景,引起无限伤感无尽相思无边愁绪。“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里,诗人从自己的想到对方,揣想丈夫也一定在思念自己,跟自己一样也在遥望也在盼着团聚,以己推人,生出了“两地闲愁”同心共振的哀情。

共 12705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刘银科老师潜心研读古代经典名著,非常严肃认真的做学问,连连写出精彩的征文为江山的活动壮色,为菊韵社团增辉,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学习。值得每一个来江山文学网的人学习。这篇赏析文章抓住一个宋朝时代的两位词人,一男一女的两位词坛代表,对苏轼与李清照的代表作进行了深透地全方位地精细的评析,分别指出了两位词人的人品才华,文学成就,艺术成就。就两位词人的不同风格做了生动细腻的简介,并在文中富有自己的见解。这的确是刘老师这一个善于学习善于评论的文艺家的才华展示。苏轼是宋代词坛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所作之词清新洒脱恢宏旷远,大气磅礴,深含哲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幽思;《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柔情;《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激越,《前赤壁赋》的哲理,均是苏轼词的代表。女词人李清照是北宋与南宋交接时期一位杰出词作家。书香滋润,功力深厚,词作清丽委婉,缠绵哀怨,富有阴柔之美。《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悲愁情绪,《声声慢<寻寻觅觅>》愁绪绵绵;《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幽深凄冷,都是这位婉约派的爱国诗人的代表佳作。作者总结指出:苏轼和李清照都是宋代词坛的佼佼者。他们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把宋词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两人交相辉映,使宋词放射出了耀眼的光芒。这个评价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客观的。刘老师治学严谨,不辍辛劳,文笔厚重,知识渊博,这篇赏析真是简明精悍,给人知识,给人教育,值得学习。经典佳作鼎力推出。谢谢赐稿。【编辑:黄金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11201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金山        2021-11-24 16:26:42
  刘银科老师潜心研读古代经典名著,非常严肃认真的做学问,连连写出精彩的征文为江山的活动壮色,为菊韵社团增辉,这种实干精神值得学习。值得每一个来江山文学网的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4 18:02:24
  非常感谢黄社亲自操刀为小文劳神费墨!拙作能获厚爱十分荣幸,为江山征文发点余热责无旁贷。美按高评是我的动力,将乘此东风继续远航。顺祝冬安文丰!
3 楼        文友:茆屋闲客        2021-11-25 07:49:02
  读着先生的大作,感到每一句话都很受用、都很受教。致敬刘老!!
4 楼        文友:鲁芒        2021-11-25 09:58:09
  明白人,学习!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5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5 10:25:50
  多谢茆屋闲客老师一直对拙文的可责支持!远握,致礼!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1-11-25 10:27:06
  感谢总编!问好冬安!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