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作者:车成彧 童生,794.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00发表时间:2021-12-02 07:33:13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写下这个标题,心里是忐忑的。江山文学网聚集了一大批古典诗词写作高手,更是凝聚集了优秀的古典诗词读者群。作为一名初习者,竟敢在这里撰文对古典诗词鉴赏发声,这是不是有点大言不惭,是不是有点狂妄自负,是不是有点好为人师?扪心自问,撰写此文的初衷,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古典诗词的推崇与敬重!当我们口口声声宣扬要弘扬和传承中国古典诗词这一国粹的时候,我信奉:行胜于言。本文不是理论专术,更不是长篇巨著,更像一篇古典诗词爱好者的写作体会,以期与读者朋友产生共鸣,如果读者还能够从中受到些许启发。则足矣!
   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我相信每一篇古典诗词都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与汗水。当我们浏览一篇古典诗词时,我们看到的是它短小精练,语句流畅,节奏优美,形象生动,内涵幽远,或浪漫豪迈或婉约细腻或凄凉悲壮或缠绵悱恻的“形”。但,每一个文字都涵盖了作者文字运用的技巧和艺术表现力,每一个文字凝结着作者的文辞功力与情感。一首古典诗词,就是一篇文章,甚至是一本书。我们赏析古典诗词就是要以一个独特的视角,对作品进行观“形”会“意”,进而进行深度挖掘和鉴赏的过程。
   有人说古典诗词创作是“带着脚镣在刀尖上跳舞”,如果站在古典诗词创作必须严格遵守韵律规则的角度看,这样讲一点也不过分。要在诸多限制里寻找张力,要在法则里追寻自由,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写出好诗词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同样,鉴赏古韵也是“带着脚镣跳舞”。无论是纸质书刊,还是网络关于古典诗词创作与赏析之类文章,数不胜数。但是,很多文章要么太简要,读者得不到完整深刻的认知;要么太专业,名词术语一大堆,让初学者望而生畏。所以,本文将站在古典诗词初习者的角度,力求以通俗化、简明化、大众化的行文表达,与读者分享自己的写作体会,以期能对古典诗词爱好者有所帮助。
   古典诗词创作通常都会经历立意、谋篇、炼字、押韵、对仗、引典、造句、修辞,平仄四声……等多道“工序”。同样,鉴赏也有与之相对应的流水程序,在这个过程中观“形”会“意”。笔者认为一名好的古典诗词读者,必须具备以下鉴赏功夫。
  
   第一、必须具备辨识体裁的功夫
   在纸媒或者网络看到一篇标注为古韵的作品时,读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辨别该作品到底是不是古典诗词。怎么辨别?这就要说到古诗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从字数看,有四言诗,如《诗经》中的大部分;五言诗,如《孔雀东南飞》;七言诗,如《燕歌行》等,六言诗很少见。古体诗最常见就是五言,七言。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列入七古,如《将进酒》等。很多时候作者只是在标题部分笼统地标注了古韵,并没有明确注明“五古”“七古”“古体诗”或“古风”等字样,这时就要靠读者自己去辨识了。由于古体诗对字数、平仄、押韵等要求比较宽泛,有时初学者可能把打油诗或者顺口溜当作古体诗。古体诗与打油诗或者顺口溜的最大区别在于是否押韵。无论是五古,还是七古,它肯定是押韵的。它既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但是,这里所说的通用,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最为关键的是平仄韵不能通押。打油诗或顺口溜没有这些限制,这大概就是古体诗与打油诗或顺口溜最大的区别。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是一种平仄、对仗和押韵都十分严格和讲究的诗歌。一般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律诗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和排律。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后文会单独介绍。
   曲,也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其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现习作者较少。
   还有一种常见的文种,那就是《赋》。“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古人将“诗词(辞)歌赋”四种文学体裁并列在一起,就是因为它们都要用韵的缘故。“韵”是赋的组成要素之一,无韵就不能称之为赋。赋的押韵也十分灵活,一篇赋押多少韵,不像诗词那样有位置和数量的规定,或多或少,不拘不限;可以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甚至平仄混押也行。可以像《秋声赋》那样,一韵到底,也可以像《阿房宫赋》那样中途换韵。如果句末是虚词,往往在虚词的前面押韵。赋,它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以铺陈扬厉的手法状物写情,讲究押韵和对仗,是非诗非文、亦诗亦文,介于诗文之间的一种文学体裁。骈赋、律赋侧重抒情与辞采,就声律方面看,接近于诗;而文赋则结构松散,句式灵便,从这行文面看,更近于散文。赋是最讲究辞采,追求文雅,善用典故的,古代是这样,当代也是这样。唯其如此,赋是比较难写的。诗、骚在句与句之间,特别是段与段之间,偏重内在的联系,极少用连结的词语。而赋则与散文一致,多用连结的词语。赋通常使用“故”“是故”“是以”“然而”“然则”“若夫”“且”“虽”“遂”“况”“复”“至若”“乃有”“是以”“盖将”“且夫”等词语来连结上下文。赋讲求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通俗地说就是对偶修辞格,构成偶句的上下两联,字数相等,词性、词义要互相配对,语法结构要相对称。如《前赤壁赋》中的“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有了这种修辞手段,才显得辞藻华丽,语言优美。还有一点就是灵活运用“兮”“哉”等字眼,
  
   第二、必须具备辩识韵律的功夫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为什么要押韵?其实就是为了有声律美与节奏感,即读起来琅琅上口。所谓诗词的创作或技巧,就是要熟练掌握它的语言风格,按平仄韵律写诗,按词谱填词。声韵是诗词的外壳,一首诗,如果没有它的语言风格,就很容易成为口号。一阙词,如果没有它的语言特色,就很容易成为大白话。
   诗词的韵,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同类的声韵在同一位置上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韵律美。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古人押韵是按朝廷颁布的韵书来完成的。今天,我们习作古韵,并不一定要照搬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或者编辑古韵,还是要了解和遵从古代的韵书。这样,才不致于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从《诗经》到近代的诗词,基本上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例外。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什么是对古诗词古文化的尊重,选择绝句或律诗,就遵守它的格律要求;选择词牌,就遵守它的词谱格律;选择写古风或者仿古风,至少要做到押韵!
   熟悉古典诗词的读者都知道,诗歌的第二、第四句必须押韵。押韵的总体原则是,近体诗要求押平声韵,不能押仄声韵;偶数句押韵,奇数句不押韵(首句入韵另论);首句原则上可押韵可不押韵,五绝、五律的首句多不押韵,七绝、七律的首句则以押韵者居多;再者,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邻韵也不能换,否则就是出韵,出韵是近体诗的最大禁忌之一。
   古代没有汉语拼音,朝廷制订了专门的韵书,古人写律诗,是严格依照韵书来押韵的。今天,我们在创作和编辑近体诗时,只需要对照《平水韵表》这部韵书就可以了,古人的诗基本都是符合平水韵的。填词的韵书也有很多,同样只需要对照《词林正韵》就可以了。由于很多字古今发音不一致,给现代人写作诗词带来很多不便,所以就产生了《中华新韵》,以现代发音重新编写韵书,有很多作者写古韵也喜欢用新韵的标准。有人认为古典诗词就应该遵循古韵,有人认为新韵使用更方便,到底选用哪个标准,就看个人喜好了。因为约定俗成的缘故,如果押新韵的话,最好注明“新韵”,以免误解。无论是作者还是编辑都没有必要去背韵书,毕竟,网络时代查询检测起来十分方便。
   一首诗词有没有韵,一般人凭直觉都能感觉出来。但是,真正要说明什么是韵,还是有点复杂。好在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拼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用汉语拼音字母来说明,还是比较简明直观的。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用拼音字母拼起来,一般都有声母和韵母。以如《平水韵表》上平一东韵部中的几个字来作说明,“东”字拼音为dōng,其中d是声母,ōng是韵母,读一声。声母总是在前面,韵母总是在后面。我们再看“同”tóng,“宗”zōng,“隆”lóng,“聪”cōng等字,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凡是同韵同声调的字都可以押韵。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因为时代不同,语言发展了,语音也有了一些变化,加上方言等因素,有时当我们用现代的语音去读古人的诗的时候,常常觉得它们不押韵。我刚开始学习古韵的时候,就分析过“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白云深处有人家(jiā)。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huā)。”的用韵,这首诗的韵脚在《平水韵表》中列入了下平“六麻”,如果按今天的读音,“斜xi锓家jiā,”“花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s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样。因此,在当时是谐和的。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古人是十分讲究诗韵的。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魅力无穷,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其独有的创作规律,即格律和韵律。遵循了格律和韵律,才使古诗词语言更凝练,意境更优美,音乐感更强,更加脍炙人口。这也是中国古典诗词远比现代诗歌更受欢迎的根本原因。虽然,关于古诗词格律和韵律的继承与扬弃,学术领域仍然存在争议,没有定论。但是,我们不要受这些学术讨论的影响,在国家没有出台新规定之前,我们只能按照老规矩办。否则,你写出的古韵作品内容再好,也会因为韵律缺陷而不被认可。符合韵律的诗词,未必就是上品。但是,不符合韵律的诗词,绝对不会成为上品。
  
   第三、必须具备解识联粘的功夫
   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八句构成了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另外,还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或排律。长律也是近体诗,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五言排律《风疾舟中伏枕书杯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就是三百六十字;同样,白居易的五言排律《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首尾两联以外,其他部分一律需要对仗句。
   律诗必定涉及平仄的问题,很多文章介绍诗词格律,直接给出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的格式,初学者往往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是这样的格式呢?这涉及到汉语发音的问题,现代汉语(普通话)分四个音调,即四声,分别是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辨识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汉语发音一般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重音在后一个音节上,每一个单位之间平仄交错才会有抑扬顿挫,听起来才不单调。所以,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平仄交错就是近体诗平仄的基本原则。即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但是近体诗没有四言的。所以,就需要在这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平或仄,这就是五言近体诗的四个基本句型:①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五绝五律都逃不出这四种句型。七言近体诗只需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加一组“平平”或“仄仄”即形成七言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型: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律句有一些规律,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这就就是逢双必反。因为前文已经提过,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后一个音节上。另外在写律诗的时候,因表达的需要,有时候无法做到完全符合以上律句,古人就有了变通之法,即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一句经典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相对的,五言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是,这个口诀也误导了不少初学者,因为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只要保证不犯孤平、不出现三平尾,那么一三五不论就是正确的;而在特拗句中,二四六也是不分明的,在后文中会提到这些特殊情况。

共 1421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对于诗词我是真的不懂。今日有幸编辑车成彧先生的《漫谈古典诗词鉴赏功夫》一文,也算是系统地普及了一下古典诗词鉴赏知识,不,对我来说应该是诗词基本常识。正如老辈人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至少我感觉自己对于吟诵古诗也有了一定的信心。文章从“必须具备辨识体裁的功夫、必须具备辩识韵律的功夫、必须具备解识联粘的功夫、必须具备省识牌谱的功夫、必须具备评识黏联的功夫、必须具备洞识拗救的功夫、必须具备审识意境的功夫、必须具备赏识典籍的功夫、必须具备量识逗眼的功夫”等九个方面阐释了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功夫,对于刚刚入门或尚未入门的诗词读者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12-02 07:58:47
  车成彧老师的古典诗词功夫非常独到,讲得也非常细致具体,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和初学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金玉良言。欣赏了,问候车成彧老师。感谢老师赐稿看点,为看点增色。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21-12-02 20:14:19
  感谢湖北武戈社长的辛勤编辑和留评,敬茶,冬祺!与看点与江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