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编辑推荐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作者:车成彧 童生,80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356发表时间:2021-12-02 07:33:13

【读名著·传经典】【看点】漫谈古典诗词的鉴赏功夫(赏析)
   对句相救,这种拗救方式只适用于出句是仄仄平平仄(五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七言),对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的一联,其他联式都不适用。因为,用了这种拗救就会出现三平尾和三仄尾。这种拗救的方法叫作前仄拗后平救(或后平拗前仄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七言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对句相救的情形很复杂,这里不再多做罗列。
   上面简单介绍了拗救,只是想说明古人写诗也会变通,不会一味地为了形式上的完整舍弃内容表达的需要。但是,笔者不建议初学者去使用拗救,一来拗救规则较复杂,很容易出错;二来拗救不当则顾此失彼。所以,建议初学者最好遵循正格。
  
   第七、必须具备审识意境的功夫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阅文观诗,不仅要疏通字句,理顺平仄,更要把握作品中包含的意境与情感。何为“意”?没有形的承载,意在哪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其实,形在意中,意在形中,两者不能分割。诗词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诗词中既然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编辑鉴赏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
   如何做到“体其情”,从而“知其意”?首先要仔细琢磨标题,标题往往是诗词的眼睛,它基本揭示了诗词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读者解读诗词的重要切入点。送别诗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咏史诗、怀古诗词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对自己生活艰辛的倾诉感慨,或借古喻今,感叹世事变迁。军旅诗词描写军旅生活,或表现边塞天寒地冻的生活环境,或壮丽的边塞风光等等。思乡诗词、闺怨诗词及羁旅诗词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对女性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对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其次是要善于抓意象。古典诗词优美的意境,离不开真实、鲜明、生动的意象。所谓意象,准确地说,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意”)与外在的客观物象(“象”)的统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这里“烟霞”“草木”即是意象,它与生活中的“烟霞”“草木”有联系,但又有别于“精神”,使“山之精神”“春之精神”成为能够具体感觉到的客观形象。意象是诗词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象事物,抓住意象是鉴赏诗词语言和形式、评价诗词情感和内容的重要途径。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透过意象可以挖掘出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其三,要认真体会“情语”,诗词的抒情方式既可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也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以及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和象征手法等。这里所说的“情语”是指直抒胸臆的词句,是诗词中的点睛之笔。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其四,要深入挖掘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词的艺术境界。如果,编辑能够与作者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熟悉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其写作风格,然后具体到该作品,依据它的创作背景和所描述的场景事件来揣测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对编辑工作是大有帮助的,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为,任何一部好的作品都是注重内涵的,遣词造句和文辞修饰不过是它外在的表现形式,切不可本末倒置。
  
   第八、必须具备赏识典籍的功夫
   用典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它似乎是与诗词相伴而生的。恰当地运用典故,可以增强作品的语言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通过用典,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浮想联翩的作用。但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因为典籍种类繁多,如事典、语典等;又有正用、反用、明用、暗用等手法,也给编辑和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它不仅要求读者必须对作品中所使用的“典故”有深刻的理解,并且,还要求读者透过典故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如果读者不能正确理解典故的基本含义,就不能很好地鉴赏作品。如:阳关……与别离、友谊有关;弹剑……与怀才不遇有关;巫山……与情爱有关;鸣镝、烽火……与战争有关。因此,编辑平时应当多阅读一些历史书籍,熟悉掌握积累一些典故知识,了解一些历史故事或者历史事件。
   古典诗词语言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语言,短短几行字,寥寥数句语,却蕴涵着丰富的哲理和醇厚的美韵。“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古人写诗最讲究炼字,总是去搜求最贴切的字辞入诗入词。这一点,我们从贾岛的“推敲”一事上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我们还要认真品诗眼。正如北宋大文豪苏轼所说古诗词中有着许多令人回味一生的句子,这些句子或给人以启迪,或给人以美的享受。面对如此精湛的词句,我们应该具有一双慧眼,用心地把它挑出来,细细品味。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样的名句中,“铺”就是诗眼。
  
   第九、必须具备量识逗眼的功夫
   组字成句,集句成诗词。与其他文学体裁一样,字和词是写诗填词所采用的基本材料。诗词以句为主,句以字为本。鉴赏古典诗词,一定要静下心来,慢慢体会每个词语。要仔细研究诗词的字法、句法。首先要辨析字的雅俗,尽量避俗就雅,尽量用“雅”字,简单地说就是要多用文言书面语。比如,女人的脸,叫“香腮”;头发,叫“云鬓”;月亮,叫“婵娟”“玉兔”;凉席,叫“玉簟”,红旗,叫“赤旌”;睁着眼睛发呆,叫“凝眸”;诗人的眼睛,叫吟眸;桃,叫红雨、刘郎;柳,叫章台、灞陵……等等。即使一些现代民歌也是十分注意这些的,如歌曲《走西口》,“月亮走,我也走……哦……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其中,“天上云追月,地下风吹柳”一句,我们可以体味它的韵味。当然,雅与俗,也不是绝对的。要做到“雅而不腐”。用字遣词力求熔铸古今,雅俗浑成,含蓄隽永。忌生硬,用顺字。相信不少编辑同仁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看到一首诗词,意思大致能够看明白,至少能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格律及平仄也没有问题,就是怎么读都觉得别扭。这里,除了句法的问题外,用生硬字、用生造词,生硬就是症结所在。这是初学者容易出现的问题,以为“填词”,就真的是找一个词谱,按平仄规则把每一句的字“填”满就行了。于是,就生拼硬凑,这样“填”出来的词,自然就无法读了。
   其次,要善于识“诗眼”“词眼”。诗词短小精悍,深刻的思想、充沛的感情、新颖的构思需要在短短几行字表达出来。所以作者遣词造句一定会反复琢磨,反复推敲。贾岛“推敲”的故事,至今传为佳话,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中国古代诗话记录了许多古人在这方面的逸闻趣事:“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可见,古人是何等重视对每个字的推敲,也就是“炼字”,字炼得好,一字传神,境界全出。一首诗或一阙词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或者形容词。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铺”字等,这些都是诗眼或词眼。
   在词里还有一种特殊格律容易被忽略,那就是领字格。所谓“领字”,就是位于句子的最前头,用来带领句子的,后面的句子才是律句。这个领字与“之乎者也”等虚字不同,它包括多种词类,而且多为仄声,尤以去声为多,有时为入声。在字数上,它可以是单字、双字、三字;在效果上,除了可以提掇全词,使全词在铺扬上更具耸动的效果外,而且它还可以在同列式词句之中反覆增强,使词情达到高潮,更重要的,它可以冒起直叙,使词采音韵上均有生动的表现。
   一个字的领字叫一字逗,两个字的叫二字逗,三个字的叫三字逗。领字常为虚字。一字类常用虚词为,但、渐、甚、乍、尚、况、更、正、又、莫、待、任、奈,纵、且、便、似、恰、尽、应。动词类为,念、记、问、想、算、料、怕、问、看、想、漫。一字逗有时就是填词的“陷阱”,不熟悉词谱的话就会把本来的一字逗+四言句写成一般的五言句。如何识别这种句式与一般五言句的混用?鉴赏时一定要看《唐宋词格律》的说明,或者看例词的写法。领字格多出现在五字句中,如王安石《桂枝香》中开始的“登临纵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其中第二句的“正”便是领字,这样的句子格式为上一下四。此外,八字句中领字格必然为上一领七的结构,第一个字为领字,如柳永《八声甘州》的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用“对”字领下面的“潇潇暮雨洒江天”,是经典的一领七的八字句式。九字句领格则为上二领下七格式,如李煜《乌夜啼》“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句中“自是”“别有”均属二字逗。
   作为一名古典诗词爱好者,一直希望能整理出一些简捷的资料,供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借鉴参考。既曰漫谈,难免散漫,难免碎片化,难免挂一漏万。加之,笔者才疏学浅,错误和疏漏的地方,请以正确的说法为准,也敬请文友不吝指正!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共 14216 字 3 页 首页上一页123
转到
【编者按】对于诗词我是真的不懂。今日有幸编辑车成彧先生的《漫谈古典诗词鉴赏功夫》一文,也算是系统地普及了一下古典诗词鉴赏知识,不,对我来说应该是诗词基本常识。正如老辈人常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至少我感觉自己对于吟诵古诗也有了一定的信心。文章从“必须具备辨识体裁的功夫、必须具备辩识韵律的功夫、必须具备解识联粘的功夫、必须具备省识牌谱的功夫、必须具备评识黏联的功夫、必须具备洞识拗救的功夫、必须具备审识意境的功夫、必须具备赏识典籍的功夫、必须具备量识逗眼的功夫”等九个方面阐释了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功夫,对于刚刚入门或尚未入门的诗词读者来说都是一次非常难得的学习。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1-12-02 07:58:47
  车成彧老师的古典诗词功夫非常独到,讲得也非常细致具体,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和初学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金玉良言。欣赏了,问候车成彧老师。感谢老师赐稿看点,为看点增色。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车成彧        2021-12-02 20:14:19
  感谢湖北武戈社长的辛勤编辑和留评,敬茶,冬祺!与看点与江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