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传记文学巨著《史记》初探(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传记文学巨著《史记》初探(赏析)


作者:刘银科 秀才,1457.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43发表时间:2022-01-01 08:44:00

【读名著·传经典】【菊韵】传记文学巨著《史记》初探(赏析)
   一、《项羽本纪<鸿门宴>》
  
   《史记》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典范之作,司马迁忍辱负重、用十八年完成的这部巨著,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学价值。《史记》内容量很大,但可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不妨先学习一下其中名作《项羽本纪》中的“鸿门宴”和《廉颇蔺相如专列》,以及《滑稽列传》等有代表性的段落,从而剖析出《史记》这一杰出史传文学的思想、社会意义和艺术特色一一尽管挂一漏万,只见其冰山一角。
   在《史记》中,《本纪》居主要地位。“鸿门宴”是《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个段落。鸿门宴前的大致背景是:当时项羽在楚怀王孙心的旗号下,也是一方诸侯,但他勇冠三军无人能敌,战绩也最大。刘邦只是一个小诸侯,战绩远逊于项羽。然当初怀王与反秦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中灭秦,就由谁做关中王。那阵儿项羽正在河北与秦军主力激战,刘邦则用张良之计,从武关、蓝田一路攻入秦都咸阳,接受了秦王子婴的投降,并派兵守住函谷关。项羽在灭掉秦军主力后,挥师西进至函谷关而不得入。这时秦已灭亡,矛盾便变为了楚汉两方之争。项羽在反秦战争中出力最大,他是力取,而刘邦功劳没有项羽大,却是巧摘了胜利成果,这是项羽所不甘心也不能容忍的。他的势力比刘邦大,信心和野心当然也不小。对于刘邦的先占关中很是不爽,认为夺了他的果实。于是便在灞上〈今西安市灞桥地区〉,设宴邀请刘邦,决定在宴会上“解决”掉刘邦,自己占领关中。
   “鸿门宴”一节共一千五百多字,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段落。从“略定秦地”到“急击勿失”为第一段,写项羽决心消灭刘邦。其中分为三层意思。
   第一层,项羽率得胜之军西进至了函谷关,刘邦的守兵不接纳,项羽大怒,派英布攻破函谷关,进驻到戏西(今陕西潼关一带)。第二层,项羽大军压境,引起刘邦阵营中的分化。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通好项羽,透消息说刘邦想做关中王,使秦降帝子婴为相,全部占有了秦所有珍宝。这给本已愤怒的项羽火上浇油,于是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即刘邦)军”。第三层,项羽的谋臣范增为项羽分析了刘邦的野心,认为刘邦本是好色贪财之人,而入关后却一变故态,不取财物,不近妇女,足见其野心不小,有夺天下与项羽争锋之势;又以望气之说,说刘邦有天子气。这更加坚定了项羽灭刘邦的决心。这三层,一浪推一浪,将项羽消灭刘邦的决心推到高峰,大有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
   从“楚左尹项伯者”起到“项王许诺”为第二段,由于项羽阵营中项伯的行动使局势陡然发生意料地变化变化,由势在火拼转为趋于和解,形成文章的一个大起大落的波澜。其中又分为四层,来细致地表现造成转机的复杂过程。
   第一层,项伯和韩王手下的张良友善,当时张良正在刘邦军中。项伯把项羽欲灭刘邦的消息偷报给了张良,邀他出走避难。第二层,张良觉得自己是为韩王护送刘邦,如今刘邦有难,自己偷偷溜走不义,他不仅未随项伯出逃,反而去见刘邦报告了项羽的军事行动。刘邦闻言大惊,后悔不该听信鲰生派兵守关以王关中的蠢计,因为实际力量悬殊太大,根本不能阻止项羽入关。在刘邦束手无策时,张良为其谋划,说由他去向项羽的叔叔项伯疏通,表明刘邦并无反叛项羽之心。刘邦听取了张良的意见,但他决定要亲见项伯,请张良为他引见。
   第三层,张良将项伯引入,刘邦表现出分外的恭敬,不只敬酒祝寿,还立即与项伯约为儿女亲家,请项伯转告项羽,他绝无对抗项羽之意,派兵守关只是为防强盗出入。现在他清查人吏,封存府库,正是等待项羽来接收呢云云。项伯完全被这番巧言迷惑,深信不疑,答应向项羽传言,并叮嘱刘邦次日清晨亲自来项羽军营谢罪。
   第四层,项伯连夜返回军中,将话转达给项羽,并为刘邦开脱说,如果不是刘邦先破关中,项羽怎能轻易入关,刘邦有大功,攻之不义,不如以礼相待。项羽是鲁莽豪横,却耿直重义,闻言立即许诺。十万火急的局势,一夜之间烟消云散,转折出意料。
   在这一段里,人物的个性在鲜明对比中给人留下了强烈印象。如鲰生的浅陋寡识与张良的远见卓识。前者并未对当时的力量对比做深入分析,认为只要派兵把守关隘便万事大吉独霸一方了;而张良则冷静地分析形势,谋划对策,不仅为刘邦指出了迷津,而且给他点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破了险局。刘邦的狡诈也在这里表现出来,他并不是十分相信张良,尽管张良是忠心耿耿。因为张良与项伯的底细他并不清楚,究竟是不是真的他还须谨慎对待,因此他不要张良传话,而是要引见,只有亲自面谈他才放心。再就是另一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也在这里表现得十分鲜明。刘邦性格多疑,项羽粗率无心。再就是,项伯夜入敌营,既见张良,又见刘邦,确是一件十分严重的事,可以说是十足的通敌之举背叛之行,而项羽却一点儿也未怀疑,对项伯的行为不闻不问,只是点头答应,足见其粗率,与刘邦的狡诈形成了鲜明对比。最后,项伯的性格特征也在这里表现出来了。他心地纯朴善良,重友谊,所以他不顾个人安危夜入敌营给朋友送信,刘邦的一番甜言蜜语他也信以为真。刘邦城府极深,他矫情作伪,本与项伯素不相识,但见了后,又是敬酒为寿,事之如兄,又是攀亲结交,做儿女亲家,热得像一盆火。其实不过是愚弄项伯做他的政治工具罢了,他的话没有半句是真的。在相互衬托中,人物性格刻画的十分鲜明。
   从“沛公且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到“樊哙从良坐”为第三段,是鸿门宴正文。通过项伯在刘邦和项羽之间的沟通,兵戎相见的局势已经消解,鸿门宴似乎可以成为一席和平饮宴了。然虽说刘邦通过项伯软化说服了项羽,却并未解决项羽一方的谋臣范增。这个人物也甚为了得,他深谋远虑见解不凡,是项羽的第一谋臣。范增他力劝项羽“急击勿失”,不要失去消灭刘邦这个机会的。范增更难对付,不比项羽的直率、重义、轻信,范增轻易不会被迷惑。这就仍然隐伏着很深的危机。不过,这时,这一矛盾冲突已不是表现在战场上的千军万马,而是体现为宴会上的短兵相接,构成宴会上错综复杂、紧张激烈的明争暗斗。
   全段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紧接上文,写刘邦次晨果然来鸿门拜见项羽。他实在是太机敏狡猾。到后,他把精心结撰的一段话讲说的十分得体。他特别强调项羽战河北,功盖天下,而他自己虽也在战河南,但入关之事连他自己也没料到,纯属偶然拣了个便宜罢了,与项王的本领相比差远了哇!这一番恭维话项羽自然十分爱听很是受用。完了他又加了一句,说项羽本来是很英明的,不会对他小小刘邦有甚看法,只恐是小人给大王进了谗言吧,才使你很多心的。这一招果然厉害,老实的项羽中招了,他推诚相见,告诉刘邦说都是由于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一些话,他才决定干这事的。项羽一开口便将对方阵营中修好与他的人端出来,真是真率到了可笑的程度。所以刘邦回营后立马斩了曹无伤。
   第二层,写席中的斗争。当时参加宴饮者有项羽、项伯、范增、刘邦、张良。作者把座席的方位都交代得很清楚,使人有一种立体感。而范增的与宴,使形势陡起变化。本来项羽留刘邦,是以礼相待的,但亚父范增却志在必除刘邦,因此展开了杀刘、纵刘、卫刘的激烈斗争。范增几次给项羽递眼色,共三次举示佩戴的玉玦,示意项羽杀掉刘邦,而项羽不应。于是范增又出招项庄,让他借舞剑助兴于席上刺杀刘邦,结果又被项伯看出用意,亦起身舞剑遮护刘邦。表面看来,刘邦在敌营饮宴已处于被动地位,形势已很不利,但实际上通过宴前一系列活动,已向主动转化。事态的走向已是按刘邦力图扭转的方向发展,范增的意志处处受到阻挠牵制。这一节,在和平饮宴中闪耀着刀光剑影,在轻松形式下寓藏着紧张的气氛,扣人心弦,形成一种奇异的美学境界。
   第三层,范增的行动使矛盾白热化,而刘邦阵营也展开了紧张的活动。张良出去招来樊哙,由樊哙的行动再使局势得以缓解。在这一小节里作者以酣畅的笔墨将樊哙的形象凸显在纸上。樊哙一开始答复张良的话就是:“臣请入,与之同命!”显示出不畏牺牲的英勇气概。他携剑举盾入军门,两边卫士交相阻挡,他"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显示出力大异常。他披帷而入,面对项羽而立,双目圆睁,头发直竖,目眦尽裂,暴烈的性格,咄咄逼人的怒相,鲜明如画。俗话说惺惺惜惺惺,好汉爱好汉。樊哙的形象不仅没有引起项羽的反感,反而使项羽喜爱,呼为壮士,赐酒赏肉。写樊哙饮酒、食肉的动作,也与他的壮士情怀及当时的情绪相应。一斗酒,他立而饮之,一条生猪腿,他以盾为砧板,以剑为刀,切而啖之。当项羽问他还能饮否时,他毅然答道:“臣死且不避,巵酒安足辞!”无畏之气,直干云霄。这节关于樊哙形象的描写,浓墨重笔,愈涂愈浓,是《史记》中刻画人物的传神笔墨之一。接着,樊哙一段数落项羽的话,虽然辞令的内容与刘邦所言相似,声口则迥异。刘邦说得谦抑委婉,樊哙却直接指斥。《史记》中这些写人物的语言非常符合人物身份、性格与言谈时的场合。项羽面对樊哙的指责,竞无言以对,赐他入座,再一次见出项羽重义之心,他性格横霸,于理义上却不蛮横。
   如果说第二段中紧张的弓弦已经放松,那么这一段又重新紧张起来。文章忽起忽落,情事层出不穷,动人心魄感人眼目,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坐须臾”到“立诛杀曹无伤”为第四段,写鸿门宴的收场与结局。由于刘邦的中途逃席,事情分为两条线索发展。作者叙来却有条不紊,见出其控御纷繁事物的技巧。
   全段共分两层。第一层写刘邦逃席。刘邦看出形势的紧张,借口如厕将樊哙招出。刘邦、樊哙、张良商议决定:刘邦轻骑简从由小路还营,留下张良和带来的礼物返席回旋。第二层,写项羽、范增对刘邦逃归的不同态度,收结杀刘、纵刘的矛盾。张良估计刘邦已到营中,始还席。他用一套外交辞令说明刘邦已归,并向羽项和范增献上礼物。由于刘邦已不在席,矛盾便主要在项羽和范增之间表现出来。项羽对刘邦的中宴而去不甚介意,接过礼物,置于席上;范增截然相反,将礼物投掷于地,拔剑击碎,骂道:“孺子不足于谋!”表面上是斥项庄,不能舞剑刺杀刘邦,实际上也隐隐指桑骂槐,影斥项羽没有远见。他用发泄怒气的话指出事情的严重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从这里反映出他的谋臣卓识,后来历史的发展也完全证实了他的预见。鸿门宴的结局,项羽失败,纵虎归山,刘邦胜利,终脱虎口,摆脱了目前的危机,取得了积蓄力量东山再起的资本。
   从以上解读中,我们看出司马迁在写《史记》时,看似秉笔直书,只是讲述当时发生的事件,没有任何夸大或缩小,对人物也未做是非评判。但细思却不然,作者的思想倾向性,对历史与人物的评价已在其中。就如这篇“鸿门宴”来说,司马迁对这几位历史人物的褒贬是很清楚的。
   首先,对主要人物项羽的评价是否定的。作为一个统帅,头脑如此简单,甚至不如一般人的思维。刘邦几句恭维话便哄骗了他,而半席而逃后,项羽连追究的话也未讲一句,还收下了礼物。其二,项伯虽是自己长辈,可他是臣下,作为臣子又是至亲的项伯竟私自溜去敌营,给对方通风报信,替对方讲情,这是什么性质?以通敌之罪该是死刑。而项羽却不仅不给处分,反而相信了他的话,轻易改变了军事部署。其三,范增是项羽的谋臣,相当于军师,可谓是他的左右手,称为“亚父”,足见其意见的重要性。而范增也确实谋略超群很有才干,他忠心耿耿一片赤诚。在宴会前,项羽不征求范增的意见,已是一错,在宴会上,还不采纳范增的暗示,又是一错。项羽始终以自己为中心,刚愎自用,毫无政治头脑,轻率、轻信、轻谋,一人说了算,头脑如此简单。如果让这样的人执掌国家,岂能有好结果!司马迁以他冷静的目光,用铁的事实否定了项羽,这是很明显也很公正的。
   对于第二个主要人物刘邦,司马迁通过他的笔,已经给出了褒扬。刘邦此人确非泛泛之辈,他有好多长处:机敏、狡诈、善纳谏、能审时度势、冷静、果断、有凝聚力。在大事面前他头脑很清楚,进退自如。刘邦之所以最终胜出,以弱小之旅战胜了不可一世的项羽,从这一节鸿门宴中,司马迁已经为以后的结局画出了端倪。而刘邦也确有为君之才为君之术,他的能力远超项羽。在他治下,汉朝成为了历史上一个中兴王朝,不是没有原因的。同样,看了鸿门宴,项羽的灰飞烟灭,也就在所难免一点也不奇怪了。
   而对于项伯和张良,作者也是一个褒一个贬,赞赏张良的为人而不齿项伯的通敌,尽管也写了他的忠厚质朴的一面。对范增,作者则寄予了一份同情,为他投错主子无法施展才能而深深叹息。
  
   二、《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篇传记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从开始到“至平邑而罢”为止,是廉颇蔺相如合传;后半部分主要写赵将赵奢、赵括、李牧,也包括廉、蔺后期少量的事。下面对前半部分予以分析,并着重对于蔺相如形象的刻画。

共 17606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非常感谢刘老师以治学严谨的态度形成这篇宏伟的赏析文,其价值意义非同凡响。众所周知,《史记》不仅是一部史学著作,还是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的艺术审美性不可小觑,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学价值。下面就《史记》的文学价值我做了以下内容补充,1.开创了我国的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人类活动的记录。自从汉字产生,在中华文明早期就有了人的记载,但还十分简单。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左传》、《国语》、《战国策》等作品才开始较详细地记述个人的活动,但其重心还是叙事,只能算作传记文学的雏形。司马迁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先秦著作刻画人物、叙述故事的方法,创作出纪传体《史记》,才标志着我国传记文学走向成熟,成为传记文学的典范。《史记》之后,追慕、效仿者代不乏人,但其发展分为史传文学和杂传文学两个方向。随着历史进步和学术分工的发展,文、史逐渐分离,史传文学的文学性大大减弱,但是杂传文学作品后世仍源源不断涌现。2.是中国古典散文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作。我国古典散文很早就已产生,先秦也出现了许多散文作品,但是先秦文学的最高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方面。司马迁是汉代最杰出的散文大家,《史记》则是集先秦散文大成之作。《史记》继承了先秦历史散文“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在叙事写人方面、叙事方法上、语言运用上,也都继承先秦散文中行之有效的创作经验,并加以发挥。此外,司马迁还“将其丰富的爱憎情感融于人物刻画之中,尤其是将其悲剧情怀倾注于众多悲剧人物的刻画中,从而使整个《史记》充满传奇色彩和悲剧色彩,这是司马迁为历史散文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3.促进了古典小说、戏剧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于唐代,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的神话传说。而传奇小说的直接源头是史书或史传文学,其中影响最大的又数《史记》。司马迁开创传记文学,大大丰富了历史散文写人叙事的功能,也为小说创作提供了可资直接借鉴的范本和表现技巧的宝库。例如,后世小说受纪传体影响,大量作品采用传记的题材写作,并且很多作品以传、记名篇;小说开头和结尾的结构也多采取人物传记的写法,先介绍人物姓名、乡里、家世,然后叙述人物生平、经历、关键性事迹,最后交待人物的结局,并以“太史公曰”的方式加以评论;小说的场面描写、心理描写、人物对话等写人叙事的方法技巧也受到《史记》多方面的影响;甚至司马迁尚侠好奇的思想观念,也对小说传统及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事实上了解《史记”》的文学朋友们应该清楚《史记》对戏剧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为戏剧提供了大量奇伟、悲壮、瑰丽多姿的历史题材。从元代开始,《史记》故事就被源源不断地搬上戏剧舞台,现存元杂剧剧目中取材于《史记》的就达一百八十多种,京剧中《史记》体裁的剧目也有一百多种。其次,在场面描写和人物语言等方面,《史记》也为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借鉴,甚至元杂剧一些剧目的人物对话就直接采用了《史记》的原文。此外《史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悲剧精神,也都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和古典悲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之,可以说《史记》是汉代的百科全书,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再来看看刘老师此篇文学赏析的价值意义: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当然,刘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严谨踏实的治学之道和对《史记》司马迁的敬畏之心,诞生了此篇成功的文学赏析文。无论是从专业角度问题剖析,都是完美不可挑剔的,专业角度看知识性强,论理充足,观点见解独到,是一篇为广大文学朋友们提供的一大知识财富。《史记》和《汉书》比较;班固《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思想倾向不同:班固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缺少司马迁的独立创作精神。艺术成就不同:《史记》最精彩是楚汉相争和西汉初期的人物传记,《汉书》对西汉盛世各类人物的生动记叙。内容组织安排不同:《史记》疏荡往复的笔法,《汉书》重视规矩绳墨,行文谨严有法。总之,《史记》是传记文学的开端,也是我国纪传体史学上的奠基之作,多疏荡往复之笔。看到刘老师的文作,甚是欣慰,倍感亲切,向刘老师致敬学习。新的一年新气象,祝你创作丰收,虎年吉祥如意!感谢您的来电,强烈推荐阅读理解欣赏学习!意义非同凡响。【编辑静安云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20109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静安云儒        2022-01-01 08:46:04
  看到刘老师的文作,甚是欣慰,倍感亲切,向刘老师致敬学习。新的一年新气象,祝你创作丰收,虎年吉祥如意!感谢您的来电,强烈推荐阅读理解欣赏学习!意义非同凡响。【编辑静安云儒】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会员,现代00后新生代诗人,自由撰稿人。
2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01 08:49:44
  多谢老师费心!祝新年快乐!
3 楼        文友:鲁励        2022-01-01 09:01:57
  文彩飞扬,元旦快乐,再创佳绩。
鲁励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1-01 09:06:05
  史事详实,脉胳清楚,大手笔。
活到老学到老
5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01 09:14:36
  谢谢鲁老师关注!祝新年快禾!
6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01 09:16:45
  多谢黄社亲临高评!祝新年快乐,吉祥如意!
7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2-01-01 09:55:19
  在前辈们面前,我深深地体会到多读书,读好书的重要性,元旦佳节,祝刘老节日快乐,新的一年里,再创辉煌!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8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01 11:09:19
  感谢散人老师莅临留墨鼓励!祝元旦快乐!
9 楼        文友:鲁芒        2022-01-01 12:02:20
  刘银科老师的治学精神值得学习。老夫不及也。
小说作者,也喜欢诗歌和散文。长篇小说《风雨流年》曾获得方正科技杯网络文学大赛月度冠军。主张有感而发,不平则鸣。
10 楼        文友:刘银科        2022-01-01 12:59:31
  谢谢总编亲临给以高评,实不敢当!祝老师新年快乐!
共 16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