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虎年话虎(随笔)

编辑推荐 【看点】虎年话虎(随笔)


作者:明月松间照 秀才,1532.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81发表时间:2022-02-09 07:39:20

【看点】虎年话虎(随笔) 转眼间,已迎来我人生第五个虎年,虽然自己不属虎。
   虎,《辞海》上这样介绍:“头大而圆。体长1.4~2米余,尾长达1.1米。体呈淡黄色或褐色,有黑色横纹,尾部有黑色环纹。前额有似“王”字形斑纹。栖于森林山地。夜行性,能游泳,不善爬树。性凶猛。捕食野猪、鹿、獐、羚羊等,有时伤害人。分布于亚洲,北至俄罗斯西伯利亚,南抵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有东北虎、华南虎,均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虎是最大的现生猫科动物之一,为猫科•豹亚科•豹属下的一个种,它们的体型与狮近似,大于美洲豹。虎喜栖山地森林,并且拥有猫科中独一无二的条纹花色。是大型哺乳动物,色彩斑斓,其性凶猛,从古至今,虎都被誉为“百兽之王”,《风俗通义》中说:“虎,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引用《格物论》中把老虎的形象和行为描写得惟妙惟肖、极为生动逼真:“虎,山兽之君也,状如猫而大如牛,黄质黑章锯牙钩爪,须健而尖,舌大如掌……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虎为中华民族神兽的“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像象征东、南、西、北4个方位)之一,(相传当一只虎满五百岁时他的毛色会变成白色的,当帝王具备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所以白虎就成了一种神物的代表。因为白色代表西方,故而白虎为守护西方之神祇。一方面,古人认为白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所以把白虎列为四灵)仙人往往也乘白虎升天,是镇西之兽。(白虎是虎的一个变种。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孟加拉虎橙黄底色黑色条纹的皮毛转变成白底黑纹。在中国白虎成为一种神灵,认为惟有当皇帝具备德政或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才会出现白虎。所以现在国内动物园热衷于繁育白虎,把它作为“吉祥异兽”)白虎威武和勇猛,杀伐果断、战无不胜,人们认为白虎是战神,比如唐代名将薛仁贵的别名,就叫“白虎”,老百姓说他是“白虎下凡”。
   老虎起源于中国。据记载,陕西蓝田曾出土距今110万年最早的虎祖先的化石,在中国东部也普遍发现距今60万年的虎化石。中国拥有的虎亚种最多,除已经灭绝的新疆(里海)虎外,现在还拥有东北虎、华南虎、印支虎和孟加拉虎四个亚种。1920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雇人在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考察,发掘出被认为是最早的(至少200万年前)虎的头骨化石,后被瑞典古生物学家师丹斯基鉴定为新种——古中华虎,视为现生虎的祖先。最近在甘肃又出土了新的标本。最原始的骨化石证明了我国的华南虎是世界上虎的始祖。著名猫科动物学家德国古登博格大学的教授著论文论述了华南虎头骨是虎亚种最原始的。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考古发掘出一座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原始墓葬中发现的蚌塑龙虎图形,被称为“天下第一龙虎”或“中华第一龙虎”,说明在原始氏族社会晚期的信仰中,已有了龙神和虎神,龙虎文化同时存在。山东也曾是老虎驰骋之地。《礼记•檀弓下》中记载孔子过泰山侧,见一妇人哭。夫子叫子路问她为什么哭,她说:“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这段文字说明,在春秋时期,也就是距今两千五百年左右,老虎在山东泰山这儿住着呢。据考证,虎的形象在古羌戎族也曾出现。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的兽面和殷商青铜器上的兽面都与虎的形象相似,直到今天我国的彝族、白族、布依族、土家族等民族仍称虎是其祖先。
   虎除了现今所称的“虎”或“老虎”之外,还有许多散见于从古到今的各代文典当中的别称异名:
   寅客:真诰上说:寅是一种长有白齿的兽类,同时它也能通晓机宜,深具灵性。海缘碎事上录有:“寅客,就是老虎。”
   山君:说文上说:虎,是西方的野兽,又称作“兽君”,因为它是山中百兽之君的缘故。甩以又有“山君”的别称。
   李父:法言上说:在古代河南、河北一带,当地的居民都称虎为“李父”。而在江西、湖广以及安徽一带则称其为“李耳”。从函谷关以东的居民,又以“都伯”的别名相称。
   黄猛:清异录上说:石虎时代把虎称作“黄猛”是为了避讳而改称异名。
   掩子:周书帝纪上记有:杨忠跟着周太祖来龙门(今山西、陕西两省的交界处)狩猎,碰见一只老虎,杨忠独自一人与它搏斗,左手扶住虎腰,右手拉着虎舌,太祖看了后,称赞他的勇敢,于是就以杨忠的字“掩子”来称呼老虎。
   戾虫:国策上说:虎就是戾虫,人乃是它甘美的诱食,由于虎性的暴戾,所以用“戾虫”来称它。
   大虫:传灯录上说:百丈向希连问:“你见到大虫吗?”希连回答时以仿效出声音来示有。又在唐语林上说:唐宪宗元和年中,官员和吏人们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平生的感叹,当谈到各人的喜好和惧怕时,有的人说喜好图书和下棋而害怕荒诞不实的事物,工部员外汝南周愿独说:“我爱当宣州观察使,而惧怕大虫。”大虫即是指老虎。
   黄斑:隋书五行志上说:高启逢铁冠先生诗上提到:“铁冠先生有道者,往往人见骑黄斑。”这诗中所说的骑黄斑,就是指骑老虎。
   斑子:广异记上说:天宝年间,四川人砍太白庙前的大树,有位老人来阻止他们,但是这些四川人不肯听从,老人一气之下就登山去叫“斑子”,一会儿整群的虎跑下来吃掉了四川人。由此可知“斑子”也是老虎的异名。
   虞吏:金楼子说:寅日山中的人称“虞吏”也就是称呼老虎。
   於菟: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起初,若敖在郑国娶妻,生了斗伯比。若敖死后,斗伯比跟着母亲来到鄙国,后来他和鄙子的女儿私通,生了子文。鄙夫人让人把子文丢在云萝泽里。有老虎给他喂奶。鄙子打猎,看到这场面,害怕而回来。夫人把女儿私生子的情况告诉鄙子,鄙子收养了子文。楚国人把奶叫做“谷”,把老虎叫做於菟,所以就把这个孩子叫做斗谷於菟。也有人叫“乌菟”,左思在“吴都赋”上说:“乌菟的族类,都是和长有甲皮的犀牛同类。”所说的乌菟便是指老虎而言的。
   十八姨:录异记上说:嘉陵江侧住有一妇人,年龄在五十岁以上,自称作十八姨,常常到附近居民家中,也不用饮食,总是教悔告知人们要佬好事,“假如做了坏事,我合要命令猫儿们三五只来检查你们。”话一说完便离去,有时即地便不见踪迹,人们之中有知道她是老虎所化身的,都非常敬畏惧怕她。
   封使君:述异上记载:汉朝宣城太守封邵,忽然间变成老虎,吃当郡的郡民,只要称呼它封使君,就会由此离开而不再回来。所以当时的俗话说:“不要作封使君,活的时候不治理人民,死了反而来吃人民。”
   白额侯:宣室志说:张铤驻兵在四川的西部,宴席上遇见白额侯,于是检验他,乃是老虎。
   斑寅将军:传奇上说:唐宣宗年间,宁茵秀才在南山庄夜间吟读,有人扣门,乃是南山斑寅将军请见,互相吟咏畅谈,查明检验他身份后,乃是一只老虎。
   此外,古今图书集成《禽虫典》记载:虎又叫“神狗”,皮毛浅色的虎叫“戏猫”,长有角的虎叫“委虎”,有长尾巴的虎叫“尤耳”,身上有五彩图案的叫“驺吾”,有九条尾并长有人的面孔的虎叫“开明虎”,长有双翼的虎叫“穷奇虎”,下腹部青色的虎叫“离离”。
   老虎与古代先民为争夺生存空间有过无数次“亲密”接触,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特有的畏虎、崇虎、打虎、护虎等一系列的虎文化。这种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沟通人神、联系自然、祈福辟邪、生生不息的最具特色、最为长久、最有影响力的一种文化现象,体现在文字、语言、文学、雕塑、绘画、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歌曲、民谣、神话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中国境内分布的岩画内容丰富,其中虎岩画以内蒙古阴山岩画为代表,创作时间可追溯到史前文明时期的一万多年以前,全方位地反映了中国北方猎牧人的日常生活。“五虎图”是阴山岩画中一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刻绘于虎沟的岩石上。整幅图画有动有静,表达了中国北方先民对自然的崇拜,也向人们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生命图腾,令人叹服。岩画,最早创作于石器时代,是介于绘画和雕刻之间的艺术,距今最早的岩画有4万年之久。
   甲骨文的“虎”就像一只猛虎,有的画得很逼真,金文字形跟甲骨文一脉相承,也有少许变异,把身体简化成一条线,小篆字形开始抽象化与线条化,现代楷书的“虎”字是在小篆字形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而形成的,将篆文表示虎头与虎身的线条变为“虍”(虎字头),而将表示虎腿的“人”形写成了“儿”(旧体写法从“儿”)或者“几”。在《易经革》中有这样的说法:“大人虎变。”其意是说大人物的行止屈伸如虎身上的花纹一样炫烂多变,变幻无穷。人类祖先与虎共同生存于中华大地二千五百个世纪,大约五个世纪前,当中华民族有了文化的时候,也就产生了虎文化。虎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更有美丽可爱的形象。虎是勇猛与力量的象征。人们认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在希冀虎镇宅、守墓,驱邪辟灾外,更多的是,寄寓着向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观念。自汉代以后,虎一直成为劳动人民喜爱的保护神,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化与发展,崇虎的文化意识,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观念。在与每一位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十二生肖里面,虎是其中之一;代表时间的十二时辰中的寅时是指老虎一天中开始活动之时;因为古时凌晨三时到五时是寅时,这个时候正是山间老虎最活跃的时期,出来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因而虎排在十二生肖之第三,故为“寅虎”。
   中国人崇敬猛虎的威风八面,很早就形成了对虎图腾的崇拜。人们认为虎“威震天下”,其“虎威”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可以辟邪、镇邪、祛祸,保佑人民平安。因而古人多用虎印以辟邪驱魔。汉代时,人们就喜爱在除夕夜把栩栩如生的虎画在门上。据《山海经》记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长着一株魁伟的桃树,枝叶盘曲舒张,覆盖3000余里。它的东北面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住着两位神仙,专门负责监管众鬼,凡是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遇到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可见,古时的老虎是正义的化身,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虎画在门上,不仅表达人们喜爱老虎的情怀,更起到驱除鬼魅的作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虎画经常被挂在墙上并正对着大门,以使恶魔因害怕而不敢进入。
   从古至今,老虎和熊猫、熊罴、豹等猛兽就被古人视为一种文化图腾,被人膜拜,征服老虎才能被视为部落中最勇猛善战的勇士。封建皇宫在禁卫军中通行的符牌是刻印有虎头的“虎头牌”。皇帝和各类大王在宫中或中堂坐的龙椅上铺垫的是虎皮毯,以示无比威严。古代出征的将帅扎的营帐叫“虎帐”。现在保存得较好的古民宅中堂上方还挂有“虎头牌”,虎头眉毛中画着一个“王”字,虎目炯炯有神。相传老虎原来是玉皇大帝的殿前卫士,后来玉皇大帝听说人间的动物无人管教,互相争夺、撕咬,抢夺地盘,于是派殿前卫士老虎下凡管理整治。因在猫那里学过扑、剪、打、咬等武艺,老虎很快征服了狮子、大象、老熊这些最凶猛的野兽,其它野兽也不敢再作乱,玉皇大帝看它做得这么好,就给他在额上奖励了三条横杠,后来又派它去征服在海上兴风作乱的海龟,便再奖励它一条竖杠,就变成了“王”,老虎“百兽之王”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在民间,人们以虎为原型缝制成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用布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清时期苏州文士顾禄所撰写的《清嘉录》里也提及:“编线为虎头形,系于小儿胸前,以示服猛,谓之老虎头,又小儿系赤色裙悯,亦彩绣为虎形,谓之老虎肚兜。”这种习俗就是祈愿孩子像小老虎一样茁壮成长,一直流传到今天。如今不少地方还留有给小孩穿虎头鞋戴老虎帽等习俗,正是这种民俗的证明。有时把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时把老虎做成元宝状,装饰鱼和铜钱,希望老虎帮其看护家财,有时加入朱砂放入家中,镇宅辟邪。
   农历五月端阳节,在民间,尤其是乡村,人们常常要佩戴“艾虎”。这天人们要用雄黄酒在小孩子前额画一个“王”字,并用五色线扎成虎形的香包,给小孩子戴上,以示驱五毒(蝎、蛇、蟾、蜈蚣、壁虎)。瓷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夏季纳凉用的寝具,北宋诗人张耒有诗:“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还有人睡虎头枕以期望强壮自己。在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是婴孩头戴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

共 21493 字 5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一篇《虎年话虎》道尽了虎的历史与未来。作者以渊博的虎识将虎的前世今生,虎的民风民俗如数家珍,让我们对虎有了更深的了解。文章论据充分,旁征博引,令人大开眼界!也就是作者善于搜集这类时令月节性文化资料,搁到我们任何一个作者恐难做到这一点。这不仅需要作者对时令月节文化有着广泛的兴趣,也要掌握有第一手资料。推荐与广大读者朋友赏阅。【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2-02-09 07:40:25
  一篇标点符号最为混乱的随笔,欣赏了,问候明月松间照先生!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22-02-09 07:41:43
  对照文章底稿检查你的标点符号究竟错在哪里,这样才有助于你的改进,不能总是这样一直地错下去吧?!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