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书香南北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读名著·传经典】【书香】读点点泪光、盈盈笑语(赏析)

精品 【读名著·传经典】【书香】读点点泪光、盈盈笑语(赏析) ——浅析《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哭与笑


作者:心花一瓣 进士,1013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65发表时间:2022-02-18 10:56:27
摘要:林黛玉,借一汪汪眼泪诉说心志,抒发离愁,渲泄哀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林黛玉因爱而生,也为爱而死。透过她连绵不断的泪雨,我们不难读得她难以言说的隐秘心事,品出她寄人篱下苦不堪言的闺怨愁绪。

【读名著·传经典】【书香】读点点泪光、盈盈笑语(赏析)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带着浪漫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还泪”传说降临尘世的。《红楼梦》一开篇就说,林黛玉的前世是一棵绛珠仙草,得神瑛侍者的雨露浇灌,才起死回生,焕发了生机,便决意要用眼泪报答神瑛侍者(贾宝玉的前世)的灌露之恩。一段神话传奇既为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笼上了扑朔迷离的神话色彩,也注定了她泪雨连绵的悲苦人生。在十七个春秋的生命轮回里,林黛玉执着地追求理想的爱情,幸福的生活,自由的人生,独立的人格。但是却难偿所愿,不得不常常以泪洗面,借一汪眼泪诉说心志,抒发离愁,渲泄哀怨。透过她纷飞的泪雨,我们不难读懂她难以言喻的隐秘心事,品出她寄人篱下苦不堪言的闺怨愁绪。
  
   一、纷纷泪雨几多苦
   林黛玉从孽海情天来,归离恨情天去,因情而欢愉,因情而悲催,因情而痴迷,因情而绝尘,还泪一生,倾情一世,泪尽心死,人去情断,她的霏霏泪雨又岂是一个“情”字所能了得!
   黛玉刚踏入贾府,曹公便对准了黛玉的一双泪眼,将镜头慢慢拉近,将一双梨花带雨的眸子刻画得入木三分。你瞧,“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泪光点点”!这恰恰暗示了“泪”将与林黛玉一生一世结缘相随。
   哭,于林黛玉而言,可谓是见惯不怪。与宝玉初次见面,黛玉就因貌若天仙而惹得宝玉任性砸玉,使得她哭天抹泪。一旦与贾宝玉言语不合,黛玉总是气得躲进潇湘馆暗自垂泪。《红楼梦》第十八回中,黛玉误以为自己送给宝玉的荷包被小厮们尽数抢走,便躲进闺房,一气之下把亲手制作、准备送给贾宝玉的香袋赌气剪破,哭得声咽气堵,直到宝玉从怀中取出珍藏的荷包,黛玉才破涕为笑。咋一看,林黛玉似乎是在使“小性儿”,但只要细加品味,就不难品出,她使“小性儿”背后,则是寄希望于宝玉能对爱情忠贞专一,渴望自己的一颗玉壶冰心能得到宝玉的疼惜与珍爱,自己的一腔深情能得到宝玉的礼遇与尊重。
   第二十六回中写道,黛玉雨夜前来探访宝玉,结果因为晴雯跟碧痕拌嘴,不明就里,赌气把黛玉拒之门外,让黛玉吃了个闭门羹,气得她怔在门外,本想高声责问,却又想起自己无根浮萍般的身世处境,不觉悲从中来,恰好又看到贾宝玉和薛宝钗说说笑笑从怡红院出来,心中的气儿更是不打一处来,于是形影相吊,对影自怜,愁思满怀,“越想越觉伤感,便也不顾苍台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切切,呜咽起来。”
   侧耳聆听戏文,黛玉也不禁心生感慨,眼泪婆娑。第二十三回写道:林黛玉见宝玉去了,独自回房,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到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这段唱词一下子揪痛了黛玉的心,让黛玉共鸣着剧中人物“青春易逝,年华虚度”的悲叹,契合着杜丽娘哀怨凄苦的心境,而戏文中的那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更是触动了她内心深处那抹无以复加的痛。于是情不自禁“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红楼梦》第三十三章中写道,听说金钏含羞跳井自尽,宝玉惨遭棒打,林黛玉哭得两个眼睛肿得跟桃儿一般,满面泪光。前去探望棒伤在床的宝玉,看着满屋子的人众星捧月般围着宝玉嘘寒问暖,情不自禁想起有父母人的百般好处,不觉间又泪湿沾襟。第六十七回中,薛蟠从江南带回许多礼品,宝钗分送大观园的众多姊妹,当林黛玉礼物时,睹物思人,思乡念亲,洒泪嗟叹。
   第八十二回中,梦见宝玉掏心,林黛玉梦中哭醒。“喉间犹是哽咽,心上还是乱跳,枕头上已经湿透,肩背身心,但觉冰冷。”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其实林黛玉梦中所见何尝不是她的千转百回的心结所在!她对宝玉的爱情,是她精神乃至生命的全部寄托,她内心的渴望、希冀、纠结、挣扎,对未来命运的想望、忧心,禁锢着她的思想,捆绑着她的精神,窒息着她的心灵。脆弱的心灵,心事重重的林黛玉除了用眼泪诉说心酸,她又能做什么?
   《红楼梦》中,“哭”贯穿了黛玉的悲喜人生。有人说,林黛玉爱哭,是使“小性儿”使然,这真的不公平,也不客观。站着说话不腰痛。我们如果能设身处去想一想一个背乡离井的弱女子孤苦伶仃的身世和寄人篱下的人生境遇,体谅到她这个缺爹少娘苦命女子碧玉般脆弱的自尊心,就不难理解她的百结愁肠了。这就难怪窗外缤纷的桃花斜雨,萧瑟的秋风落叶,都会使她思绪万千,感慨良多。书中第八十七回就这样写到:当黛玉看到林鸟归山,夕阳西坠,便触景生情,思思念念间,泪流满面。黛玉哀怨凄清的眼泪中传达出一种沉重压抑、抑郁愤闷的哀伤,一种对人生、对生活、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厌倦。那浓得化不开的愁情与悲情就弥漫在那酸涩的泪雨中。
  
   二、盈盈笑语几多酸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爱哭也爱笑。她有时盈盈浅笑,有时掩口偷笑,有时点头微笑,有时摇头苦笑,有时抿嘴坏笑,有时弯腰大笑……那回荡在大观园、潇湘馆的笑声里,隐含着刀剑风霜严相逼下的林黛玉独特的主观情感体验。
   林黛玉寄居于贾府,虽然承蒙贾母的千般呵护万般疼爱,贾宝玉含情脉脉的呵护与怜惜,但是她感受更多的是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是人与人之间的居心叵测、明争暗斗,面对不平事,不满事时,她往往付之一笑,借此表达自己的不平和抗争。《红楼梦》第七回“冷笑训恶仆”一节最能反映她这一情绪体验,周瑞家的为大观园的姐妹分送宫花时,狗眼看人低,没有按照薛姨妈交待,自作主张,最后将宫花送给林黛玉。林黛玉当即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林黛玉的一声“冷笑”,无疑是对周瑞家的趋炎附势行径的莫大的讥讽与嘲弄。这一声冷笑,也映射出黛玉无故遭人看低时凄楚悲苦的心境与愤愤愤不平的抗争。
   爱情是自私的。生性敏感、多疑的林黛玉,时时心存戒备,用特有的方式捍卫着她与宝玉的爱情。小说中,薛宝钗无疑是林黛玉的情敌。她的八面玲珑,笑里藏刀、圆滑世故、工于心计、横刀夺爱,自然而然引起林黛玉心中隐隐的不快,但是多愁感、谨言慎行的林黛玉,不可能像晴雯、探春那样锋芒毕露、唇枪舌剑予以痛击,便以带刺的笑语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
   第八回,宝钗生病,宝玉前来探望,与宝钗说笑间,黛玉姗姗而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玉与宝钗的亲近无疑打翻了黛玉的醋坛子,一个“不巧”恰恰表达了她心中泛起酸溜溜的醋意。第二十回写道,听说宝玉是从宝姐姐家里来,黛玉冷笑打趣道,“我说呢。不然早不知飞哪儿了。”话中有话,弦外有音,道出了她心中百抓挠心般的不自在。第三十六回,薛宝钗听说袭人得到了重用,午后便到怡红院报喜,恰逢宝玉午睡,袭人有事离开,宝钗一时兴起,接过袭人手中的活计,绣起了鸳鸯。结果被前来的林黛玉在窗外瞥见,便立在门外报以冷笑。一声冷笑一如带刺的玫瑰,何尝不是她维护自尊、捍卫爱情的心理应激?透过这盈盈笑语,我们不难揣度出特定时间、特定场合下石投心湖时她翻起的层层情感涟漪。
   宝玉棒伤在床,宝钗恼羞成怒,痛责哥哥,反遭哥哥抢白,一时心气难平,伤心不已,黛玉非但没送上软话暖语,反而西北风刮棘子,连讽带刺,“姐姐也自保重些儿。就是哭出两缸眼泪来,也医不好棒疮!”浅在的意思尽人皆知,宝姐姐的眼泪再多,也医不了宝哥哥内心的创伤。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我与宝玉那可是在天堪比比翼鸟,在地胜过连理枝,心有灵犀。他心里的伤痛你哪里清楚!林黛玉并非尖酸刻薄之人,她也并不想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她只是以讥笑的方式对薛宝钗横刀夺爱反戈一击,暗示薛宝钗自尊自重,远离宝玉。
   黛玉的笑常常挟裹着芒刺枪棒,但有时也散发着融融的暖意。《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学诗心切,却遭宝钗奚落,可是黛玉诲人不倦,潜心指导,她望香菱的真诚一笑既隐含着虚心,又潜藏着自信,进一步丰满了黛玉的形象,让读者从中真切地感受到黛玉在孤傲自许的外表下的热情开朗,坦率纯真,与人为善。第九十六回,当从傻大姐那儿听到宝玉成婚的真相时,黛玉迷失本性,身子恍恍荡荡,径往怡红院去,见了正在疯迷中的宝玉,一向含而不露的黛玉,竟对着宝玉傻笑不止,直问宝玉:‘宝玉,你为什么病了?’宝玉回答:‘我为林姑娘病了。’”听到宝玉的肺腑心语,迷失心性的黛玉望宝玉会心一笑,不曾想,正是这会心一笑加速宝黛悲剧爱情的谢幕,催发王熙凤献上掉包损招儿,促使贾母强行棒打鸳鸯。黛玉生命垂危,贾母也曾前来探望劝慰,但是黛玉只是望贾母凄楚一笑,就把眼睛闭上。这是黛玉看透红尘的绝情一笑,像一道划破漫漫长夜的闪电,如一把刺向封建礼教藩篱的利剑。让人触目惊心。黛玉之病日重一日,紫鹃担心其朝不保夕,于是不得不假借谎言善意宽慰:此时一心向死的黛玉深知宝玉与宝钗成婚已是不容置疑,无可更改,也深深明白紫鹃的良苦用心,于是报之以惨然一笑。小说正是巧借林黛玉的哭与笑,以写实的手法,抽丝剥茧,撕开了封建礼教的遮羞布,披露封建家族的残酷与黑暗,借黛玉个性化无奈无助的苦笑把读者的省思与叩问引向封建社会的本质,带读者走进了黛玉的灵魂深处,去感知一位不幸女子悲苦人生。
  
   三、无常哭笑几多怨
   林黛玉生活于伦理道德日渐沦丧、封建大厦将倾的大观园,她对现实的一切有着窥斑见豹的认知,却始终保持着特行独立的本性,她冷漠的外表下包藏着一颗滚烫的心、一腔炽热的情。作者就是通过林黛玉的眼泪与笑语来表现她纯洁、率真、真诚的人格。迷津花早凋,红尘劫难逃。到头来,她泪尽而逝,殉情而死,将对人生的美丽想望、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定格为生命的永恒。
   轻轻叩开林黛玉的灵魂,走进她的心灵深处,我们不难从那点点泪光和盈盈笑语中读出一位花季少女萦绕于怀的满腹愁肠。她的尖刻,她的任性,她的孤芳自赏,她的顾影自怜,尽显的是她离经叛道的抗争精神。展示的是她为人之诚、用情之深的率真本性。
   林黛玉在整个红楼人物谱系中,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或者说,红楼就是曹公眼中的红尘俗世,出入大观园的芸芸众生,皆为凡夫俗子,但唯独林黛玉超凡脱俗。她从踏进贾府那天起,面对打打闹闹的贾府下人,面对锦衣玉食、金屋娇养的贾府姐妹,面对趾高气扬、哗众取宠的琏二嫂子,面对高高在上、雍容华贵的贾母,黛玉永葆冰清玉洁,出淤泥而不染。作者无时无刻不在暗示读者,黛玉其实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但是,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绝非一位不食人间香火,而是融神性、诗性、灵性和人性于一身,诗意地栖居于潇湘馆。她所栖居的潇湘馆正是作者借拟人、拟物的手法,为林黛玉量身筑造的一个高蹈于风尘之外的童话世界。潇湘馆里那一竿竿迎风摇曳的竹子,隐喻了林黛玉如娥皇女英般的命运定数。小说以竹喻人,用竹来反托林黛玉的清幽有节,纤弱柔美,用环境来烘托黛玉的志行高洁,以竹子的内在意蕴来观照黛玉丰富而隐秘心灵世界。书中巧妙安插的“还泪说”,既赋予林黛玉前身的神性,同时也为为林黛玉双重的人生悲剧留下了诗意的注脚。前身为绛珠仙草的林黛玉,身为草木,泪是悲情的化身,笑是人格的缩影。在与“金玉良姻”的抗争中,前世的宿命注定了她红颜薄命、香消玉殒的命运归宿。还泪的美丽传说,在人欲横流的俗世红尘里也必将被幻化成水中月,镜中花。
   在宝玉婚礼庆典的鼓乐中,林黛玉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但是她梨花带雨的凄美却游离于生命形体之外,她与宝玉联袂上演的荡气回肠的宝黛爱情故事,旷世不绝,传唱古今。也正因如此,一部经典《红楼梦》才能千古流芳,永垂不朽,让人捧卷在手,余香满口,百读不厌。设若作者只是为了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一味地把林黛玉塑造成一个超级无敌的女神,践行木石盟约,在金玉良姻的对决中,以完美取胜而收官,小说的结局一如梁祝化蝶,皆大欢喜,小说必然也会落入陈腐不堪的苑囿,如此这般,《红楼梦》中三生石上刻下的那些文字或许早就泥牛入海,鲜为人知了。
   黛玉为还泪降临人间,最后泪尽殉情含恨离世,这岂但是林黛玉人生命运的悲剧!这又何尝不是一个特定历史时代民族的悲剧、社会的悲剧!贯穿于小说始终林黛玉的眼泪和笑语,恰恰是以林黛玉为代表的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新女性,向封建礼教奋力抗争的标识。不管是喜极而泣,还是笑随情至,无一不是黛玉心灵世界最真实的写照。不得不说,小说中的林黛玉,抑或正是作者理想的“代言”。小说分明已经将林黛玉这个独一无二的个体生命,升华到禅思佛学的高度,并借此引发读者省思生命、关注人生、况味生活、回望历史、拷问社会。
   沉思默想中,林黛玉的儿女情长在点点泪光中闪亮,她的喜怒哀乐在盈盈浅笑中颤动,她的率真性情在昙花般的生命中摇曳……

共 507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神瑛使者施恩于绛珠草,一滴滴甘露清泉之水浇灌,搭救了绛珠草,更注定了几世恩怨情。当一日他随智者走进红尘幻化为人,她,这一株当日的绛珠草便也幻化为女子,随他而来尘世,只为报当年的浇灌之恩,然无以为报,只能以泪还,泪尽而人归……每每读红楼,都为这一个开篇所震撼,而红楼梦的这种充满玄幻色彩的开篇,也基本将主要人物的命运都交代清楚了。这篇赏析《点点泪光、盈盈笑语里的悲苦人生》也以这样的开篇,以最直接的方式将读者带进红楼梦的境界中。红楼人物繁多,故事跌宕,作者只取黛玉一人而落笔,整篇赏析瞄准两个字眼——泪,笑。这两者看似是两个完全对立的,但却又是一体的,因此作者将本篇赏析分为三大块,一、泪雨纷纷几多苦,重在写泪,写黛玉的哭;二、盈盈笑语几多酸,重在写笑;前两部分将泪与笑分而赏析,各自独立;第三节,便将两者结合,无常哭笑几多怨。通过三部分,先分,再合,先泪,再笑,再泪笑相交。深刻体现整篇作品标题之“点点泪光、盈盈笑语里的悲苦人生”。黛玉在整个红楼人物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或者说,红楼就是红尘俗世,繁杂人等,皆为凡夫俗子,但唯独黛玉不同,黛玉从走进贾府开始,面对打打闹闹的贾府下人,面对嬉笑的贾府姊妹,面对妖艳夺目的琏二嫂子,唯独黛玉她的身上是看不到颜色的,也唯独她的身上是看不到粉饰的,这是曹雪芹的写作高明之处,也在无时不刻提示读者,黛玉其实是飘飘渺渺而来的一个神形,非尘世之物,看黛玉,绝不能看具象的她,或者说不能看她的形,而要看她的神。黛玉的泪,会因各种原因而来,有暗自伤神的泪,有莫名伤感的泪,还有眼见宝玉受委屈的心疼的泪,泪太多,种种,都只为“还泪”。但黛玉也有笑,但黛玉的笑,也似乎与“俗”笑不同,她的笑里面,有时是蔑视,如笑给贾瑞家的那个冷笑,有时是不屑,如还给薛姑娘的抿笑,有时还有面对听闻宝玉婚,而冲进怡红院,对着疯迷中的宝玉的傻笑,这笑中有无可奈何,充满悲怆,当然,黛玉也有发自内心的真诚之笑,比如她笑盈盈地教香菱学诗时候那种真诚的笑。但不论哭,还是笑,用心的读者往往也会感受得到,她的一哭一笑,往往都是看似尖酸刻薄的外表下,“顾影自怜,尽显的是她离经叛道的抗争精神。展示的是她为人之真、用情之深的率真性情。”正如这篇赏析的作者所言“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绝非一位成不食人间香火的神仙,而是融神性、诗性、灵性和人性于一身,诗意地栖居于潇湘馆。”作者通过黛玉最典型的形象,以泪以笑,分合两面,将黛玉在红楼中的形象,命运,以及暗藏在深处的关于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制度下的种种,都做出了入木三分的剖析,也使得黛玉的形象更加丰满而正向。是一篇非常有价值,有深度的精美赏析作品,倾情推荐文友共赏。【编辑:雪凌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0221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凌文字        2022-02-18 11:00:24
  我最近在再读红楼梦,是老版的,里面有很多批注,因此比以前读,多懂了许多,以前总觉得,黛玉真的矫情,如果放在今天,我死也不喜欢她,但今天再读红楼,感受不一样了,感觉黛玉很真实,又很赤诚,她不像凤姐那样泼辣,也不像宝钗那样多心眼而深藏不露,但实话讲,如果娶黛玉做老婆,可能不现实,日子咋过呢,哈哈,谢谢心花老师致稿书香,问候啦!
著文写诗,记录生活,更是记录人生!
回复1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22-02-22 13:54:06
  《红楼梦》作者匠心独运精心塑造出黛玉这样一个人物,本来就是为自己找了个理想代言。人家黛玉本来就是从离恨情天中来,是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感谢雪社精心编按,诙谐留评!心花敬茶!
2 楼        文友:山音        2022-02-18 11:13:34
  心花老师学养深厚,妙语如珠,出手不凡,一篇赏析美文,值得欣赏。
回复2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22-02-22 14:00:02
  先生谬赞,让心花愧不敢当。活到老,学到老。有先生一路引领,心花定会渐行渐远。谨祝春祈笔丰!
3 楼        文友:北方天马        2022-02-18 19:00:26
  读此一文,当解半部红楼,而且可了解到红楼背后隐秘的情愫。通过对主人公之一林黛玉的剖析,以哭、笑和苦笑无常的表现为且点,循序渐进,进行彻底解析。“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知会曹公,言谬矣,起马此文的作者深解其中味。久没拜访老师,祝新春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22-02-22 14:10:38
  一部红楼,从小读到大,让我百读不厌。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理解与况味。泪光中读人生,笑语中品悲性。黛玉在我心中又活成了别样的新形象,也让我从中读中的书中所蕴含的禅思与哲理。感谢北方天马老师拔冗留评,给心花点赞鼓励。在此请接受心花迟到的新春祝福,愿虎步为你铺锦绣,虎尾为你拂忧愁,虎耳为你摇鸿运,虎背为你驮福寿,猛虎常伴你你左右,虎虎生威壮志酬。
4 楼        文友:黄金山        2022-02-23 08:34:22
  赏析精道,学习获益!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4 楼        文友:心花一瓣        2022-02-23 10:34:28
  有所读,才有所感。管测蠡窥,精道,真的谈不上。感谢先生驻足留芳。心花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