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西埠历史文化溯源(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西埠历史文化溯源(散文)


作者:税哥 白丁,8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008发表时间:2022-06-29 21:46:45
摘要:这是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它始终装在我的心上。

【菊韵】西埠历史文化溯源(散文) 西埠,是安徽和县一座千年古镇。面积170平方公里,现辖11个村委会,2个社区,约5万人口。它东连历阳镇,西邻含山县,南与功桥镇和郑蒲港新区相融,北与香泉镇接壤。环县公路、丰乐古道、105省道、天天高速等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境内有山有水,“山”有鸡笼山、娘娘山、岚龙山和九条垄等;“水”有得胜河、西马支河、千秋涧、双桥河和陡砚湖等,且有枣林圩、聂兴圩、汪家圩、汪藕圩等四个万亩大圩。山清水秀,风景如画,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古迹遍布,文化深厚。
  
   一、历湖的来历
   若说西埠,必说历湖。因古人将历湖的“历”写成了繁体的“厤”,使人误读为“麻”字,遂以讹传讹为“麻湖”。《太平寰宇记》载:“历湖初陷,一老姥提鸡笼登是山……”《淮南子》云:“历阳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可知,远古时期,鸡笼山下有一因地震而陷落的水域,名叫历阳湖,简称历湖。面积很大,呈枫叶状,东起县城,南至姥桥镇,西至含山县,北至岚龙山麓,方圆数百平方公里,碧波荡漾,滋养岸民,樯帆林立,水产丰富,景色迷人。北宋著名词人贺铸的《历阳十咏》首篇便是《厤湖》:“昔也万家邑,今为无底渊。城郭泯遗迹,人民安得全。吊古一回首,薄暮愁风烟。拯溺不无意,吾生后千年。”可见历湖是当年和州多么重要的人文景观,直至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有含山县“历湖排灌站”等遗迹。民间盛传和县姥下河的来历即与“历湖初陷”后的老姥传说有关。
  
   二、西埠的变迁
   据史料记载,西埠原是历湖北岸的一个渔村。后来逐渐发展成湖畔小镇,故被称为历湖浦,后被讹传为“麻湖浦”。历湖实为两个湖相连,东边的为沣湖,西边的为历湖,因该湖位于鸡笼山(旧称亭山、历山),故两湖有时被统称为历湖。该湖可经姥下河入长江,故姥下河之名与“历湖初陷,一老姥提鸡笼登是山”有关。又因历阳古城的旧址位于此湖的北岸(约在今西埠镇腰埠社区),故称历阳,古人称“山之南、水之北”为阳,反之为阴。
   又载:“宋开宝八年(975年)曾用京西转运使李符之策,发和州丁夫及乡兵数万人凿横江渠以通漕运,此渠西接历湖东入长江。”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初冬,因时任和州吏目张良兴,根据历湖周边人多田少的实际情况,便兴起一场水利大战。围湖造田五万余顷,并特意开挖了一条自含山至和县长达30多公里的“撇洪渠”,即“得胜河”,疏导来自含山上游之水,注入长江。第二年,五万多顷的良田喜获丰收,百姓丰衣足食,欢乐无比,州官便将历湖浦改名为丰乐镇。今日西埠仍有多处保留的“丰乐”印记,如“丰乐街”、“丰乐糕点”、“丰乐照相”、“丰乐古道”等。
   另载:“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吏目张良兴言:‘水淹厤、沣二湖田五万余顷,宜筑圩埂,起桃花桥讫含山界三十里。’俱从之。”殊不知,此举弊大于利,它毁掉了一个天然的调节水库,导致“明朝嘉靖年间和州连发了七次大水,一次大水入城,明万历年间,两次大水入城。”这都是当年张良兴一时兴起围湖造田带来的严重后果。
   明末清初,因丰乐镇是和州通往庐州府的必经要道,且是得胜河北岸一个著名码头,州官便将“丰乐”更名为“西埠”了。
   西埠西靠含山、巢湖,东迎南京、芜湖、马鞍山,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物产丰富,山圩同收,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山圩物资集散地。一条“Y”型东西走向的石板街,有近两华里长。据说东西两头皆矗立着高大的石牌坊,东牌坊外的北侧便是著名的关帝庙(后被辟为西埠中心小学),西牌坊位于“Y”的交界处,分别面迎两条古道,一条经石拱“西桥”通向老腰埠街,一条经“莲花塘”、“断石碑”通向陡岘山。古街相当繁荣,酒馆、茶楼、商店、杂货店、当铺、布庄、药房、客栈、浴室、戏院、书场、炕坊、染坊、牛行、猪行、鱼行等应有尽有,商品琳琅满目,每逢古历“二、五、八、十”的赶集日,只有七八米宽的街上人流如潮,叫卖声此起彼伏。著名的小吃有:二麻子油条、秦庆喜包子、周必贵烧卖、王小宝锅贴、杨兴海馄饨、万春楼烧饼、春卷、豆浆和煮干丝等;闻名的特产有:钱德大黄烟,潘家豆制品,“丰乐”牌米糕、雪枣,尹氏铸犁头、石巷竹器、徐大吼五香花生米等;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非遗文化有:张秀芝的剪花、画花、剪鞋样子和绣花,“大眼罗”(吴忠鑫)的剪纸、绘画,“老郑”的篆刻和老生京剧演唱,濮孝周的评词,朱氏的大鼓书,以及倒七戏(庐剧)、含弓戏和黄梅戏等;闻名遐迩的老店旺铺也很多,上街有:陈家酱园、潘家酱园、第一楼茶馆、施家染坊、孙家茶馆等,中街有:钱德大黄烟店、聚乐园茶馆、秦大有商店、邢家大戏院、马家牛肉铺、孙仕和中医等,下街有:万春楼茶馆、钱广生药店、阮家当铺等。若是逢年过节,这条古街就被南来北往(周边县市的赶集者)的客人挤得水泄不通,沿街各家都生意兴隆,一片繁荣,小孩走失现象也时有发生。因而很快成为和县西乡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娘娘庙的传说
   西埠镇的娘娘庙街,原是历湖西岸的一个小村庄。秦初,因秦皇嬴政南巡时,途经历湖,被其浩瀚壮阔所吸引,便一时兴起,乘船下湖玩赏。当时被强征到船上载歌载舞的,都是年轻貌美的姑娘。其中有一位性格刚烈的爱国女子,对秦始皇的暴政早就恨之入骨,遂挺身而出劝他“要将心思放在造福百姓上”,秦始皇不但不听,反而说她犯上作乱,要法办她,这位女子一气之下投湖自尽。面对如此大义凛然的女子,秦始皇吓得只好停止游玩。为了纪念这位女子,历湖沿岸的老百姓集资筹建了一座忠烈庙,烧香祭拜,因不知此女姓名,便命名为“秦姬庙”。时间一长,人们便将她奉为神明,称为“秦姬娘娘”,香火旺盛,后简称为“娘娘庙”,这座古庙的所在地也称为娘娘庙了。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成立了娘娘乡,“文革”期间改名为向阳公社,改革开放后恢复了原名,现为西埠镇娘娘庙村委会所在地。
  
   四、鸡笼山的典故
   鸡笼山,夏时名亭山,秦时称历山,唐朝谓鸡笼山,明朝曰凤台山。《太平寰宇记》载:“历湖初陷,一老姥提鸡笼登是山,因化为石,今山有石状如鸡笼,因名。”它位于西埠镇西部,海拔240米,脚踏巍巍的岚龙山,怀抱蓊郁的九条垄,比肩高耸的娘娘山,可谓群山环绕,一峰独秀。
   《和州志》载:鸡笼山“下盘绵峦,上冠巨石,纵列棱折,状若莲花,高数十仞,斫磴亘铁,引以登岭,俯视群山,无敢并者。”它是我国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圣地,素有“江北第一山”、“江北小九华”和洞天第“四十三福地”之称。素有“鸡笼山菩萨招远不招近”之说,声名远播海内外。
   它是一座道山。道家杜光庭在《洞天福地记》中称,鸡笼山为“天下第四十三福地”。相传东汉末年,有金福、金干、金坤兄弟三人在此山悟道成仙,被奉为“三茅祖师”,与一江之隔的江苏句容道教祖庭的茅山一脉相承,后人为之塑金身于宫殿,名曰“三清殿”,如今在古老的“三清殿”身旁又新建一座更加雄伟的“三和坛”,它屹立于鸡笼山之巅,而进入鸡笼山的山口仍叫“茅山口”。
   它是一座佛山。山上有一座古寺,名曰凤林禅寺。建于莽莽山林中,绿树环绕,百花映衬。山前有牌坊和山门,寺内有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若至宝顶,可拾级而上,半途须援铁链再登,仰视不极,累肩而攀,至“南天门”后,曲径探幽,过“一线天”,奇异险绝,跨“百岁缺”,始见古老的“三清殿”和巍峨的“三和坛”等。此时白云荡胸,如入仙境,极目远眺,长江如练,俯瞰脚下,红墙绿瓦,松涛声声,罡风阵阵,心旷神怡。“雨霁众山碧,松翠湿衣裳。”是“历阳八景”之一的“鸡笼山晓霁”,宛如画屏,令人流连忘返。难怪这里每逢正月十五和六月初一,中外香客蜂拥而至,万人朝山,场面宏大,形成皖东传统庙会之一。
   它更是一座儒山。《竹书纪年》载“夏桀放逐南巢,卒于亭山。”《明史》载:“夏桀陨于瑶台。”亭山有幸葬着夏朝末代国君,的确沾了帝王之气;唐朝女皇武则天,曾亲自授封“游击将军”(古代五品以上散武官之名),赐“勤将军宅”的主人,他便是家住鸡笼山下的壮士勤思齐将军。诗仙李白游此山时,曾写下《历阳壮士勤将军思齐歌》。晚唐诗人许浑,游历鸡笼山后,写下了《题勤尊师历阳山居》;974 年,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山安营,喜得太子后非常高兴,便把原许由隐居之所淳熙宫,加赐匾额为“寿宁宫”,一时传为历史佳话,增添了鸡笼山的历史光环;南宋诗人杨万里曾写下一首《舟过鹅行口回望和州鸡笼山》:“两月青山不暂离,入城未见有山时。万峰送我都回去,只有鸡笼未肯辞。”明太祖朱元璋在和州建立反元根据地时,曾偕夫人马娘娘一同屯兵于鸡笼山和相邻的娘娘山,有一天他在鸡笼山狩猎后游憩,一时诗兴大发,也挥毫写下了一首《登鸡笼山》:“罢猎西山坐拥旗,一山出地万山卑。崔巍巨石如天柱,撑着老天天自知。”近代,和县乌江人、我国诗书画三绝的林散之先生在游历鸡笼山后,也给后人留下了《和友登凤台山原韵》墨宝:“漫云明镜亦非台,松阁峨峨宾壮哉。入夜钟声惊寤梦,满天风色太沉霾。此山已作十年别,拜佛曾经两度来。试问先生醉游处,春光能否到蒿莱。”
   遗憾的是,鸡笼山曾在新中国成立后惨遭毁灭性破坏,连“三清殿”上的铁瓦也被投进了“大办钢铁”的熔炉中。改革开放后,鸡笼山才迎来了生命的第二春,成为国家一级森林公园,“凤林禅寺”成为首批原巢湖市级重点寺院,省市县的主要领导都曾专程登临此山。为此,笔者曾即兴创作了一首歌词《我的家乡鸡笼山》:我的家乡鸡笼山,群峰环抱入云端。满目青翠小溪水,一峰独秀千万年。我的家乡鸡笼山,山路悠悠十八弯,昔日帝王常登临,历史悠久歌满山。我的家乡鸡笼山,名胜古迹随处看。“南天门”上“三清殿”,“百岁缺”旁“一线天”。我的家乡鸡笼山,右有天门左高关。放眼皖江白如练,一江两岸跨马鞍。我的家乡鸡笼山,洞天福地美名传。道佛儒家一片天,晨钟暮鼓忘尘缘。我的家乡鸡笼山,国家森林生态园。聚山纳川逢盛世,抢抓机遇求发展。我的家乡鸡笼山,金碧辉煌彩云燃,风水宝地和为贵,山歌俚曲颂不完。我的家乡鸡笼山,水碧人美天更蓝,想起家乡热泪流,一杯老酒醉心田。
  
   五、得胜河的历史
   据《和县志》载,明永乐元年(1403年),和州吏目张良兴因围湖造田而名声大振,1404年他又发动民工开挖了一条对自含山至和县的撇洪河,将上游之水导入长江,由于工程施工顺利,很快就“得胜而归”,所以州官便将这条河命名为“得胜河”。得胜河,是西埠人民的母亲河。它源出含山县境“大茅庐尖”与“黄鹰山”之间。自西向东流淌,分别流经含山县城南、张公桥、腰埠(这里为全河腰部正中,故称)、范桥,在三国时期的“练舟”处,从左方接纳自西埠至马桥的西马河后汇流,经马桥、茅圩、龙塔、桃花桥至历阳城南,在这里水分两股,左股继续东流,至老金河口入长江,由金河口大闸控制,防江水倒灌,亦可随时提水;右股东南流,至新河口入长江,由新河口大闸控制。河道总长为31.4公里,流域面积398平方公里。因得胜河主要河段均在西埠镇境内,所以它是西埠人民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新中国成立前,它像一匹烈马,难以制服,贻害百姓;新中国成立后,它得到了根治,造福与两岸人民。为此,笔者曾即兴创作了一首《得胜河之歌》:一、得胜河,得胜河,一条美丽的家乡河,你从含山走来,身披历湖金波;你用碧水柔情,滋润两岸故土;你的悠久历史,传遍华夏神州。二、得胜河,得胜河,一条慈祥的母亲河,你用甘甜乳汁,哺育古今和州,你用健美臂膀,确保和含丰收;你的鱼戏垂柳,荡起悠悠乡愁。三、得胜河,得胜河,一条红色的英雄河,你护送抗日健儿,点燃了胜利烽火;你铭记抗洪将士,舍生为民分忧;你向长江奔去,迎接盛世洪流。啊……我爱你,得胜河,你的温暖胸怀展示民族大爱,我要为你是唱支奉献的歌!啊……我爱你,得胜河,你的华丽身躯永远充满激情,我要为你唱支赞美的歌!
  
   六、状元红的传说
   西埠一带曾流传一首民谣:“自古以貌难取人,金口玉言杀贤能。苍天有眼降红雨,追赠焦龙状元红”。它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焦状元的历史故事。
   话说明朝洪武年间,鸡笼山某村住着一个焦姓三口之家,生活极其贫困。老两口唯一的儿子焦龙,是个残废青年,外号“焦不全”。因他相貌丑陋:麻脸、独眼、豁嘴子、瘸腿、驼背等。但他聪颖非凡,才华横溢,思维敏捷,且极具正义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吟诗作对,出口成章,并能写出一手好字,所以世人又称他为“三绝”:貌绝、才绝、口绝。这一年,适逢全国科考,焦不全在老父帮助下在岚龙山脚下的得胜河码头乘船入江来到南京应试。笔试中,焦不全胸有成竹,答题很快,字迹工整,名列前茅,深得现场主考官的赏识,洪武大帝朱元璋便钦点他为状元郎,父子二人兴奋无比,但他俩都很担心,怕面试难以通过。

共 8088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税哥的散文《西埠历史文化溯源》,生动展示了作者家乡的历史文化,叙述精彩,引人入胜。文章分成八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历湖、西埠的变迁过程、娘娘庙的传说、鸡笼山典故、得胜河历史、状元红的传说、人物岚山以及如今的西埠。西埠镇经历了无数次的劫难,如今浴火重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综合实力居全县前列,成为五大重镇之一,安徽的特色小镇!散文每一个小故事都让人感到温暖,不管过程如何,结局都是让人满意的。欣赏拜读,推荐共享!【编辑:远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2-06-29 21:53:41
  各地都有各自的文化自信,尤其是江南江北地区,安徽的和县就有这么一个令人敬佩的古镇----西埠,它内涵丰富,山水典故颇多,传奇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生动耐读。请大家欣赏这篇充满信心文化溯源的妙文,点赞共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税哥        2022-06-29 22:18:04
  谢谢远近老师的热情鼓励和精彩点评!!
3 楼        文友:税哥        2022-06-30 08:27:54
  咋看不到第二页内容呢?
4 楼        文友:税哥        2022-06-30 08:29:25
  请编辑老师抓紧协调一下!!
5 楼        文友:叶雨        2022-06-30 10:50:25
  税哥老师:后台原稿就是如此,你是否少发了下半部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6 楼        文友:叶雨        2022-06-30 11:34:06
  好了,我调整好了,是敏感词检测到了,后面就不显示了,我已经修改了,没事儿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7 楼        文友:税哥        2022-06-30 13:19:09
  感谢江山文学各位老师的热情鼓励,尤其感谢叶社长将第二页的及时展示,否则读者会感到没有下文的遗憾。谢谢各位老师!!!
8 楼        文友:远近        2022-07-01 21:41:02
  还真没注意到第二页没展示,我编辑的时候都有的,正文不让写名字,可能是这个原因吧,去掉名字第二页就出来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