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我家的老槐树(散文)

编辑推荐 【柳岸】我家的老槐树(散文)


作者:秋天的芬芳 布衣,376.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76发表时间:2022-10-04 14:07:03
摘要:这棵古老而神奇的老槐树饱经风雨历尽沧桑之后又挺过百年不遇的一场大灾难,再次向阳而生,生机勃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这棵老槐树见证了我家几代人的奋斗历程,也饱含了几代人对它的深情与厚望,它不仅有顽强的生命力,也有自己的灵性,它永远根植于我们的记忆深处,根植在我们心里!

在我家的四合院里,后院有一棵高大而粗壮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属于国槐类,有大约150多年的历史。树高大约有10米,树冠呈巨大的伞形状,投在地面的阴影面积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树干笔直,足有4米多,根部甚为发达。这棵老槐树给我们几代人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在这棵老槐树下,我和兄弟姐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每当盛夏,老槐树枝桠交错,枝繁叶茂,郁郁葱葱,高大的树冠挡住了赤热的阳光,形成了大片的阴凉,我们就在树下跳绳、丢沙包、滚铁环、下腰、玩老鹰抓小鸡,猫抓老鼠、丢手绢等游戏;有时也会去抓蜓蜓、逮蚂蚁、比赛爬树,围着几个小孩拉手搂抱不过来的大槐树转圈圈;有时,我们会站在城墙上有树荫的地方,近看周围邻居院子里的鸡飞狗跳,远眺村外沟壑纵横绵延不断的小山脉伸向远方,抑或从树上摘下来一串树叶,然后掐下一片卷起来用力去吹,看谁发出的声音最响亮。再长大一点,我们都会在暑假帮父母下地去干力所能及的体力活,挖沟地,拉粪,拔草,去村东头的涝池洗衣服。记忆最深的是我和大妹妹每年暑假都会帮母亲纺线,在嗡嗡作响的纺车手柄转动声中,我们有说有笑有比赛,整个假期纺出来的线穗会各自装满大大的竖起来比我们还高的大塑料袋,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如同军人获得战利品那样开心快乐。
   冬季的老槐树也为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每逢大雪天气,满树银装素裹,偶遇雪后天晴,阳光照射在大树上,洁白的冰凌倒挂在枝枝杈杈,像千条万条的银柱高悬在空中,景色美轮美奂。那时的我们,也不怕寒风刺骨,常常会爬到土城墙上用手去掰下那些洁白的长长的挂在树上的冰凌,然后用冻的通红的小手把它放在嘴里,用舌头去添,一点一点地添、像吃到了当时珍稀的难以见到的冰棍一样,吃得那么开心。
   不知何时,喜鹊也在树上搭了窝。冬天的时候,我们时常会听到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的叫声,这时母亲便会说:“喜鹊叫喜,咱们家会有喜事到来啦。”于是,我们便期盼着会有好事的到来。有时候还真灵验,喜鹊叫过之后,姑姑、姨妈或者舅舅就会来,他们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吃的,我们能分得一块糕点、一点炒豆子或者擀馍馍之类的东西,就非常开心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到了懂事的年龄,父亲就常常给我们讲这棵老槐树的来历、历史及先祖创业的不易,希望我们不忘祖恩,不负祖先希望,鼓励我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事,好好做人。
   这棵老槐树为曾祖父亲手所栽。高祖父,党存真,曾为清朝儒学生员。他大半生在外经商,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诚信经营,公平买卖,老幼不欺,取信于民,因而商贸繁荣,积攒下不少钱财,家中颇为殷实。由于经商常在外出行,他见多识广,颇为崇敬有学识之士,加之经济较为宽裕,他为曾祖父及党氏家族的后辈聘请教师,设立了私塾。为党氏后代提供读书求学之便,使家族中读书的人越来越多,让下一代的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大家族中不少家庭相互影响,共同努力,发奋图强,艰苦奋斗,逐渐也过上较为富裕的好日子。
   曾祖父,党积盛(生于1859年9月30日,卒于1915年9月3日),年幼聪敏好学,在私塾中颇受先生喜爱。在先生的严格要求和悉心教导下,他熟读四书五经,通晓历史、地理及自然等知识,考取了清代贡生(别称“明经”),算是步入地方层面的高级知识阶层。曾祖父知书达礼,为人谦和,德高望重,他热衷于教育,后来在私塾院子里,又盖了7间拱房,使学子们有了更为宽敞明亮的学习场所,也招收除了家族以外的寻常百姓的孩子,自己则成为教书先生,服务乡邻,造福后代。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曾祖父做老师新建拱房开学堂之后,他亲手栽种了一棵国槐,两棵枣树,一棵杏树,以便给学子提供室外活动和读书的好环境。据传说,曾祖父只所以植国槐,是因为国槐易于成活,材质较好。槐树长寿,高大,端庄,每年4月至11月枝繁叶茂,孩子们夏秋两季在树下可以纳凉读书,室外活动不很热。曾祖父种植国槐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古人曾有“槐花黄,举子忙。”(唐•举子语)之说。在隋唐时期,七月有一场省试,各州府将此中选拔出的举人,举子,直接上报最高的学府机构,他们有资格进入最终的进士考试。正是槐花满树黄的时候,无数读书人走在奔赴理想的路上,都希望成为佼佼者,最终以自己的才华,施展抱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国槐树,正是农历七月开花,那细碎可爱的花朵,在路上,在树上,在地上,在马蹄下,在鞋底,仿佛是最美的祝福。所以秋天的考试,又叫槐花举。这次秋天的考试,对于读书人来说特别重要,成为秋闱。曾祖父植国槐于学堂,其用心在于树木树人,希望在此读书之人能金榜题名,考取功名,做有用之才。
   两棵枣树和杏树,据说是曾祖父为了奖励学子认真读书而栽培的。枣树上的枣儿从青到红,杏树上的杏子从酸到甜,凡是读书用功表现不错的孩子都会尝到果实。
   曾祖父不仅仅倾情于教书育人,也更乐于助人,服务父老乡亲。方圆几里、村里村外的红白喜事记账,分家的分单,村里的大事记等有关文字的东西或者记录大多都出自于他手。
   东宫城城墙建成后所立的功德碑碑文就是他的撰文之一。据历史记载,清朝中后期,西北回民曾经几次起义,声势浩大,席卷整个陕甘宁地区。清朝的军队要来镇压起义,战火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极大的骚乱和破坏,故乡的人把这次灾难叫做“跑回回”。每次军队所到之处,百姓难免会有死伤,故乡人就不得不逃往外地避难。于是,东宫城村的人们就商议着家家户户出义工来筑一道土城墙保护自己的家园。此项工程是由本村人自发组织村民自觉参与的一项史无前例的重大工程。修建城墙的工程由党钦、党光斗负责,于1890年开始动工,农闲时精壮劳力就自带撅锨等工具去筑城,到1900年建成,历时整整10年。城墙建成之后,党钦、党光斗等人建议修一座功德碑来纪念东宫城村老百姓齐心协力为修筑城墙所付出的努力,也为了让后人了解这座厚厚的坚实的土城墙来之不易。功德碑建成之后,大家一致推举碑文由德高望重的我曾祖父来撰写。迄今为止,这座古城墙的部分及刻有“先劳无倦”等碑文字样的石碑被作为古村落文物保护了下来。
   曾祖父有两子,即我的大爷和我的爷爷。大爷,党在洲(生于1884年四月初七,卒于1914年润五月十九日),也考取了秀才。他子承父业,继续以教书为生。可惜他年轻时身体羸弱,英年早逝。大爷去世两年后,我的曾祖父也相继离开人间。祖父党掌科(生于1898年阴历7月初10,卒于1976年阴历10月7日),7岁丧母,16岁失去兄长,18岁丧父,可谓命运多舛,悲苦异常。从18岁开始,祖父就开始持家,既要种田养活大爷的遗孀和两个女儿,还要自己奋斗成家立业,万般无奈之下,祖父关闭了学堂,终止了有关学堂的一切活动。面对家庭的重大变故,祖父抱着曾祖父亲手栽培的国槐失声痛哭,痛恨自己辜负了先祖希望,痛悔自己将父亲费心费力亲手创立的学堂毁于一旦。
   祖父勤劳朴实,开始独立务农后,犁耩耙耱,铡草揺耧等农活技巧样样开始学起,没过几年就样样精通。他耕田种地早出晚归,不畏严寒酷暑辛苦劳作,没过几年,日子就慢慢好了起来。30多岁时,他又购置了田地,陆续买了两批枣红马,一头黑色的驴子及一头黄牛,将原来曾祖父盖的七间拱房改为马坊。后来又添置了新的农耕用具。1926年,祖父伐倒曾祖父曾经亲手栽培的那棵高大的具有50多年历史的老槐树和一棵枣树,请了当时有名的木匠和铁匠用槐木和枣木打制了一辆崭新的大马车和风车,这在农耕时代也可算得上比较风光,令方圆几里的村民非常羡慕。
   1927年5月25日,我的父亲出生,这对于已经有四个女儿以及也养育大爷两个女儿的祖父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事。父亲出生后不久的一天,祖父惊喜地发现在原来伐掉的老槐树遗留的根基上,一棵嫩嫩的绿色的小枝条又长出新芽!也许是天意吧,祖父格外喜欢这棵和父亲同龄的小树,在他的精心护理下,这棵树越长越大,越长越旺!
   长大后,我们便明白父亲多次给我们讲有关这棵老槐树故事的良苦用心。他是在用老祖先的事例教育我们做人要勤勤恳恳,发奋图强,艰苦奋斗,积德行善,做一个正直善良堂堂正正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也正是这样,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我们做人做事树立了榜样。
   父亲年轻时思维敏捷,思想进步,敢做敢为,勇于担当。1951年,他24岁时就开始任村干部,先后曾做过东宫城乡乡长、东宫城大队大队长、东宫城大队党支部书记、百良人民公社党委委员兼本大队支部书记及大队支部副书记至1984年离任,任职33年。在职期间,他扎根基层,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认真负责,任劳任怨,一心为公,为老百姓办实事。他关心村里每一项公共事业的发展,学校、医疗站、面粉厂、榨油厂、科研站、林场等具体的工作,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条,让老百姓受益。他带领群众参加上级布置的各项修建任务,诸如修西韩铁路,修五八水库,修东王一级水站等,他表现积极,冲锋在前,和大家打成一片,带领大家提前完成任务。
   1965年到1975年,他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恰逢文化大革命,他有魄力、有胆量,凭借自己的胆识和智慧,多次遏制了村与村之间的争斗,避免了流血事件的发生;在处理村里的是是非非问题上,他为人正直,处事公道,刚正不阿,使很多棘手的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他手里都得到解决。十年文革中,在他任职期间,村里无一人违法乱纪,无打群架斗殴事件发生,东宫城村一直保持着纯朴良好的村风。
   父亲在任期间,尤为重视村里教育事业的发展。上个世纪70年代,东宫城村人口增长较快,1916年村里所建的原有的老学校不能满足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于是他就和村委会的领导商量决定为村里新建一所学校,解决孩子们入学困难的问题。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发展都处于艰难甚至停滞不前的地步,更何况乡村!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父亲仍然想法设法动员一切力量,筹集资金,动员各生产队的人员出工出力,为东宫城村建立了新的学校。1971年春天,东宫城小学的修建工作破土动工,因为资金短缺,先修盖了学校中间的两排东西走向的拱形的房子,每一排四个教室,每个教室3间,共计24间,同时还修建了南北走向的一排教师用房。年底,所有的修建工作完成。
   东宫城村当时是一个拥有4000多人口的大村,所修的那部分还是不能解决所有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1974年春天,父亲又费心竭力给老百姓苦口婆心地做工作,动员群众出钱出力,在东宫城学校原来两座房子的北边和南边平行再盖了两座共24间的房子。房子建成之后,又在每一排教室外面,栽种了法国泡桐、在教师房子前栽种了绒线花树和柿子树,美化了校园。宽阔而整齐的校园,宽敞而明亮的教室给东宫城的孩子们提供了方便良好的学习场所和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
   父亲不只是关注校舍的修建,也关注教师福利待遇的提高。他尽己之能,协调好村中的资金分配,给学校以更多关照,让很多民办教师安心教学、乐于教学,乐于奉献,为东宫城村的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良好的办学条件、优质的师资队伍以及优秀的升学率,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稳步提升。东宫城学校也吸引了许多邻村的学生来就读,学校也置办了初中,后来又置办了高中,学校在读人数最多的时候达900多人。从村办高中毕业的本村学生有不少考入高等学府,也有不少因为优秀的工作能力步入地区,县以及乡级领导岗位,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百姓服务,造福一方。
   父亲一生克己奉公,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村干部33年,他从来不因为自己是大队干部而摆架子搞特殊化。他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从来不为自己谋私利,占集体的便宜。84年他离任后,我们姊妹几个都正在读书,家里缺衣少食,日子过得很艰难。邻村有个做了30年干部的老领导,听说民政部有规定,政府对于当过30年的村干部每月有6元钱的补贴,他劝说父亲去找民政部门也争取这笔补助,父亲感谢他的好意,但断然决定不给组织添麻烦。于是,他拉起架子车和我的母亲一起沿村沿巷去卖豆酱、卖菜,用自己起早贪黑赚得的辛苦钱补贴家用。
   父亲在家庭教育方面也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性情温和,脾气特别好,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急不躁,也教育我们做事要认真细心,丝毫不能马虎;他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甚至没有说一句脏话,一个脏字,也教育我们做人要有涵养,注重礼节礼仪;他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也教育我们“一个孝字平天下,一个孝字安全家”;他一心为老百姓服务,也教育我们好好读书,好好做事,要积德行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身教胜于言教,他把自己对于子女深深的爱和教育渗透于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起到和风化雨,滋润心田的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共 649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散文用细腻的笔墨,叙述了笔者对一棵老槐树的情怀。在我老家的四合院里,有一棵百年的老槐树。老槐树高大,枝繁叶茂,有四米多高,根部很发达。这棵老槐树给我们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棵老槐树下,我和我的兄弟姐妹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我们童年时在树下玩游戏,看街景,帮着母亲纺线。在树上够冰凌,听喜鹊……老槐树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而真正热爱老槐树,是听父亲给我们讲述了老槐树的来历,得知了祖先创业的历史:原来,这棵老槐树是曾祖父亲手所栽,同时还有两棵枣树,一棵杏树,以便给学子提供室外活动和读书的好环境。从曾祖父父亲开始,到曾祖父,到祖父,再到父亲,我们家世代的祖先们,他们热衷于教育事业,为了让下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把自己的家产无私地奉献给当地教育事业。为了教育后人,他们呕心沥血,前赴后继,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当地的教育和公益事业。父亲用老槐树的故事鼓励我们后人,要继承老祖先的高尚品德,勤勤恳恳做人,积善行的,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父亲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做出了表率,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受到乡亲们的爱戴。父亲去世后,我们见到老槐树如,想起过去的快乐时光,同见到父亲一样倍感亲切。不料,老槐树在一场暴风雨中轰然倒塌,令人痛惜。为了让老槐树再次焕发青春,我和弟弟经过缜密的计划后,开始挽救老槐树,在家乡亲人的帮助下,老槐树终于重新耸立起来,长出新的枝条,重获新生。当我回到家里,看着涅槃重生的老槐树,不仅感慨万端。散文通过叙述一棵老槐树的悠久历史,反映出家族的祖先们为了民族的教育事业,舍小家为大家,前赴后继,无私为当地教育事业奉献爱心的感人故事,老槐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继承老槐树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散文语言质朴,文笔细腻,脉络清晰,情节生动,故事感人,贴近生活,引人共鸣!欣赏,问候作者!【编辑:刘柳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04 14:08:17
  问候作者,写作快乐,国庆假期快乐!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2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04 14:08:47
  老槐树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让我们继承老槐树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2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30:30
  共同努力,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3 楼        文友:刘柳琴        2022-10-04 14:09:18
  恭祝创作丰收,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敬请加入柳岸花明文友交流群QQ: 858852421
回复3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31:13
  谢谢编辑鼓励!
4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4:17:13
  感谢编辑精彩点评!国庆假期期间还辛苦为大家服务,辛苦啦,谢谢!
5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14:07
  老程老槐树承载了党家几代人的生活和兴盛,以及教育兴家族的历史!老槐树会老,家族精神绵绵久长!
6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15:34
  于青 能感受到你是用心用情写真实的故事,感动的我看的掉泪
7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16:57
  同淑君 槐树见证了家史,承载着亲情和家的记忆,细腻自然。点赞!
8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18:25
  真真 : 满满又深沉的回忆
9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19:27
  于姐 党老师真是才女,这篇散文写的真好好,很感人
10 楼        文友:秋天的芬芳        2022-10-04 16:20:30
  李晓建:家国情槐
共 21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