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木棉树下的水果摊(征稿·散文)

精品 【齐鲁】木棉树下的水果摊(征稿·散文)


作者:一鸣蝉 举人,439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2发表时间:2022-10-22 07:54:34

这是一个工业区。
   在这座城市,这样的工业区很多。这儿的每一个村、或一个镇,便有数个、或百数个这样的工业区。工业区内,有厂房,有宿舍楼,有饮食街,有宽阔的公路、和公路旁密匝的林荫。工业区的厂房,紧邻着生活区,生活区的高楼,一幢幢排列,楼下是零星的店铺。
   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大多是外来人口。这城市的外来人口,永远比常住人口要多。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说着同样的普通话。但他们乡音浓重,口音各异。
   这儿每天发生的事,都是你听说过、或不曾听说过的。又或者,让你听了后诧异、或不诧异的。但每一个故事,都足以让你感到新鲜和好奇。
   一年前,我来到罗溪工业区。工业区一带,一边是厂房,一边是生活区。厂房一栋一栋,都建有配套的宿舍。但也有不愿住宿舍的,便租住在生活区。生活区内,一溜十几排楼房,整齐而间隔的排列。楼上是宿舍,楼下是商铺。但人员流动量不大,楼下商铺的生意不是很好。
   从生活区到厂区,中间有一条宽阔的街道。街道也是车道,但这些年车多了,街道便成了停车场。街道两旁,用黄线标出一个个车位,只留下中央的一块,供车辆通过,也供行人通行。从街道拐出去,是厂区门前的大道。大道往里,是工业区的厂房,大道的出口,连接着公路。大道旁的林荫,是一棵棵木棉树,树高而阔大,枝叶繁茂。
   对于木棉树,我不是很熟悉。在我离开家之前,我并不曾见过木棉树。我们那地方,没有木棉树。乃至于,当我初来时,我不敢确认这是否就是木棉树。因为这之前,我只见过一次木棉树。那是木棉花开的季节,木棉树叶早已落尽。那木棉树干,有刺。当然,后来木棉花开了,我也就确认它是木棉树了。因为,木棉花开得很特别,火红而朵大。没有哪一种花,能开出木棉花这么大朵儿的。后来我听人说:木棉树,幼树的树干会长出圆锥状的粗刺……但树大了就没有了。木棉树生命力顽强,常常被作为行道树。
   来这工业区,我在一家工厂上班。初来时,我对这儿并不熟悉。每天傍晚,当我下班后走出工厂大门,总会看到工厂对面、大道旁的木棉树下,摆着一个水果摊。那水果摊比别的摊档都大,看上去格外显眼。摊架用角铁焊成,六轮六柱,长六米、宽两米的样子。摊上摆满各种水果,苹果、梨、芒果、柚子、青枣、菠萝……应有尽有。
   卖水果的是一位小伙,个儿不高,一条腿有点瘸,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有人看见,每天天黑前,他就用一辆三轮车,拉着他的水果摊,来到这里。然后停靠在那棵木棉树下。他踮起脚,一边分拣水果,一边招呼走出工厂大门的工人。他们都跟他很熟,每一次走过他的水果摊,买或不买,都要跟他打一声招呼。
   工厂对面是一个小区。傍晚,这小区前的人流,是最密集的。工厂下班的工人、小区歇下来的住户,都会来这里闲逛。这儿便成了夜市,成了人们闲散聚集的地方。他不用叫卖,人们走过时,便都会往他的摊上瞅一眼。有经不住诱惑的,便凑上去,挑上一种或几种,买上一袋或几袋的。
   夜市难散,等逗留的人们相继离去,已是深夜十二点多。他这才收拾摊档,绑在他的三轮车上,“咔嚓——咣当”像拉着一节沉闷的车厢,缓缓离去。
   据熟悉这儿的人们说,他其实在生活区那边,租了个门面。白天,摊档就摆在门面前。但那门面比较偏,生意一直不是很好。所以每天天黑,他才用一辆三轮车,拉着他的水果摊,来工厂门前摆卖。晚上,工厂门前的人流旺。
   后来我才知道,工厂后面,还有一个小门(也叫后门)。后门的围墙外,便是生活区。但进出的人不多,车辆不能通行。从后门走出去,便是他租住的门面。
   一天晚下班,我从后门往外走,正好看到他把一筐筐水果往摊上搬,并分类拣出来,摆放在摊上。同时,一个女人在帮着他。摊前,有两个孩子,围着他蹿来蹿去。大的是男孩,七岁左右;小的是女孩,三、四岁的样子。装好后,他便把三轮车倒向水果摊。靠近了,他才下了车,解开拢在摊档前两柱之间的一段绳子。绳子很粗,他用绳子把水果摊绑在三轮车上,然后摇晃几步,坐回他三轮车的驾驶前座。“咔嚓——咣当”一声,像火车启动前的脆响,然后就听到“扭嚓——扭嚓”的声音。他开着三轮车,拉着水果摊,扭晃着、沿着那条宽阔的大街,从街道两旁停靠的小汽车中间开了出去,像火车拉着一节长长的货柜。
   有旁人说,那女人是他老婆。那么你不用怀疑,那俩孩子便自然是他的孩子了。但我又听到有人感叹:我们村,像他这年龄的小伙子不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比他英俊多了,却没有一个能娶上媳妇。我不怀疑这话的确切,好像我们那村也是这样。这似乎已成为一种现象。但我又仿佛听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那言外之意便是:他一个四肢并不健全的人,咋就娶上媳妇了呢。
   我曾一度怀疑,他们是否会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或因某种纠葛,经父母的撮合而结成的夫妻。就像早些年,人们常提到的“包办婚姻”。但后来我听人说,他们是来这以后谈的对象。他们来自两个不同的省份,一个湖南,一个四川。小伙是湖南的,他们叫他“湘哥”。女孩是四川的,他们叫她“川妹”。
   据知情人透露,那女孩曾在我现在上班的这家工厂上班。而那小伙子,则一直在那儿摆着个水果摊。他经营着这个水果摊,已经十来年了。早些时候,那女孩每次下班时,总会盯着他那水果摊看上一会,然后走过去,买上一袋或两袋水果。她给他钱,他称给她水果。
   一次,那小伙子很吃力地将一筐水果往摊上端,却因一条腿使不上劲,怎么也端不上去。那女孩见了,便连忙走过去,帮着他把水果往摊上搬。那小伙子却瞪她一眼,说:“你这是同情我么!”那女孩听了,气得扭头就走。一边走,一边抹着泪。但走到工厂门口时,仍回过头看他一眼。他们似乎很熟,却又似乎从来都不认识。
   又一个傍晚,有城管队的前来执法,查违规摆卖、和占道经营。这些流动的小摊贩们,他们向来警觉和机敏,远远的见城管队来了,他们便纷纷推了自己的小摊,作鸟兽散,四散逃离,瞬间便消匿在各大街小巷里。他的摊档太大,移动起来不方便,便没来得及及时离开。他只能等在原地,听由城管如何处理。
   一会儿,城管队的就来了,说要没收他的摊档,并说要把他的摊档拉走了拆散。他一只脚挺直,一只脚弯曲地站着,既不求情,也不争辩。灯光的昏暗里,那女孩不知从哪里站了出来,拦在他跟城管之间,她冲着那城管喊:“你们没见他是一个残疾么?你们还有没有一点同情心!”他一听,像一头狮子被戳伤了痛处,他一把推开她,冲着她就吼起来:“残疾人怎么啦,残疾人就得让人同情?残疾人就得跟别人不一样么!”他一吼,把那些城管都唬住了。他们都怔怔地看着他。最后,他们对他教育一番,便把他的水果摊还给他,并叮嘱他尽快离开。
   城管散去,闲散的人们也没了兴致。那个夜晚,欢闹的夜市散得很早。他拉着他的水果摊,缓缓离去,消失在昏暗的灯影里。
   但不久,这儿又恢复了如常。那些流动的小摊贩们,他们像一群驱不散的麻雀,每天仍来这儿设点摆摊。人就是这样,他们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们便很难改变某种生活方式,于是便一再顽强而坚毅的坚持。但也许,他们也别无选择。这些诡谲的小摊贩们,他们向来习惯了与城管躲迷藏,并展开一次又一次拉锯般的“游击战”。他也一样,每天傍晚,仍拉着他的水果摊,来到那棵木棉树下。
   后来,还是市政的妥协,沿道旁辟出了一排摆卖点。
   有人说,他那腿,是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耽误了治疗,然后便瘸了。但也有人说,他那腿,是来外面以后,在一家工厂上班时致的残。没有人去打听、或向他证实过。只是有一天,人们忽然便发现,那女孩跟他走得越来越近,每天一下班,便去帮着他打理水果摊。她帮他分拣,帮他过秤,帮顾客挑拣水果。而他,似乎也不再抵触和拒绝。再后来,就有人听说她从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工厂辞职了。然后人们就看到,她每天都跟他一起出现在那个水果摊前。然后就听说他们结婚了。然后就见他们有了孩子。
   听人们一遍一遍这么传,我便有了些好奇和兴趣,我于是试图走近他。
   一个周末的傍晚,我走向他的水果摊。许是周末吧,他来得比平常都早,带着老婆和孩子。我走近他的水果摊,礼节性的买了袋苹果。我自己没动手,他在帮我挑。我说:“你这挺不易的,每天那么晚才回。”他正要说话,他那大一点的男孩,不知从哪儿蹿过来,夺走了他手里为我挑选的那个苹果,然后调皮的走远。他瞥一眼孩子,重新为我拣了个苹果,对我说:“你这不看到了嘛,为了孩子,我也不能歇下来呀。”他说得挺平和,没有半点感伤和哀怜。
   见他这么随和,并不像别人所传的那样固执而敏感,我便不揣冒昧,有了得寸进尺的进一步想法。我于是指指他的腿,试探地问:“你这腿是怎么回事呀?”他笑笑,平静而不回避地回答:“这腿,我用它在乡下换了套房子。”没想到,他的回答还这般诙谐,让我又一次感到意外。后来他对我说,在来这之前,他曾在另一工业区的一家五金厂上班。一次上班时,一根钢管滚落下来,压在了他的腿上……后来,他就被送进了医院。在医院住院两、三个月,腿伤总算好了,但再没有恢复到从前。后来,工厂在他的伤残证明书上签了字,并对他作了赔偿。他便用这赔偿,在乡下建了栋房子。
   听他说到这里,我渐渐有些明白。我也相信了之前人们关于他的一些传闻。但我仍有解不开的谜团。我于是看看他,又看看他一旁的女人,然后开玩笑地说:“这么漂亮的媳妇,你是怎么追到手的呀!”他笑笑,仍然毫不避讳,他说:“是她追的我。”一旁的女人听了,便瞪他一眼,说:“你臭美吧。”说完,她便继续忙她的,不留一丝的别扭和扭捏。显然,他们的感情是笃定的。她不在乎旁人世俗的目光。于是,他跟我说起一段往事。
   在来之前,他们原本在另一个工业区的同一家工厂上班。那时,他们就已经有了感情。后来,因为那次意外,他的心情曾一度跌到冰点。他沮丧、焦灼,他不想让那段感情再继续下去,他觉得他会拖累她。她父母知道后,也提出了坚决的反对。但她却一直坚持跟他在一起。为了断绝她的念想,他断绝了跟她所有的联系,最后选择了悄悄离开。
   离开后,他尝试着去过好几个工业区,并找过好几家工厂,试图能找到一份工作。但人家皆因为他是残疾而拒绝了他。后来,他就来到了现在这个工业区,在又一次找工作被拒绝以后,他找人订做了一个水果摊,并在这儿安定了下来。
   后来,不知她从哪里打听到的消息,她也找到了这里,并在他摊前的这家工厂(也是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工厂)找了份工作。第一次见到她,他有些惊愕。她要帮他,却被他冷漠的拒绝了。后来,她时不时的来买些水果,他便像不认识她一样,她给她钱,他称给她水果……后来的事,便是人们都看到的了。
   听到这里,我便什么都明白了。我想,他或许早已从那段受伤的焦灼和痛苦里走了出来。所以,才有了今天的阳光和豁朗。他将称好的水果递给我,我便离开了他的水果摊。
   忽然有一天,我走出工厂大门,看到工业区大道上正移动着一辆起重吊车。吊车的吊臂上悬一个吊台,吊台上一伐木工人手持链锯。不知是为了整枝,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当然,这跟树下的摆卖摊点没有任何关系),那伐木工人正晃动着电链锯,对那一棵棵木棉树进行切割。他先是割掉了树枝,然后在那枝桠与树干之间,作一次完整的切割。眼见着一棵棵合抱粗的木棉树,被他那样拦腰一割,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我当时就想:这么大一棵木棉树,被他们这样割去了树冠、树顶、树盖,全然没有了半点枝叶,这木棉树还能活么?但没过几天,我就看到那光秃秃的树干上,沿切口处又重新长出了新叶。我当时就深感造物主的神奇、和这木棉树顽强而坚韧的生命力。
   一年后,我离开这工业区,走向另一个工业区。离开的那一天,我走出工业区大道,在大道出口处,我回过头,看着道两旁仍光秃着、但渐渐有了新枝的木棉树,我在心里说:别了,木棉树!

共 47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情并茂的作品总是这样触动人心。这篇文章,作者给我们讲述了在自己工作生活的罗溪工业区,了解到一个卖水果的是残疾小伙励志的人生和感人的爱情故事。作者的叙述很讲究技巧,开始是发现并留意到残疾小伙子在厂区门口外在三轮车上卖水果,他做点小本买卖,沉重的三轮车像节沉闷的车厢与“他个儿不高,一条腿有点瘸,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的姿态都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了他的特别不容易。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设置悬念,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不易的小伙子,居然有与他相濡以沫的老婆和可爱的一双儿女,这不得不让人惊讶和羡慕。这正如作者所提到的:“我们村,像他这年龄的小伙子不少,不缺胳膊不少腿的,比他英俊多了,却没有一个能娶上媳妇。”“他一个四肢并不健全的人,咋就娶上媳妇了呢”。在后面故事的抽丝剥茧层层递进中,让我们了解到这对异乡漂泊的年轻人从相遇相识再到共结连理筑起了幸福爱巢的感人故事。无疑,这个残疾小伙子虽然从身体上比不过很多四肢健全的人,可是在人生和婚姻上,他又超越了很多健健康康的人。是什么让这位残疾人成为人生的大赢家呢?小编认为,小伙子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非常的乐观积极身残志坚。而他的妻子也是三观很正的人,不嫌贫爱富不以貌取人,能真正从一个人的品质去认可对方,从而正确选择了自己的婚姻。木棉树及其花的寓意和花语代表着不屈和美好的爱情,作者在文章叙述里插入了它为依托,增强了作品的厚重内涵和文学美感。一篇正能量的作品,编辑力荐赏阅。【编辑:叶华君】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2102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0-22 08:04:12
  小人物,大情怀,接地气,很励志,满满正能量的作品。小编认为,身体残疾固然不可修复,可是一个人的精气神却能做到带劲。带劲就是像文中故事里的小伙子那样,积极乐观自立自强,一个男人做到了你若芬芳,爱人自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6 04:27:28
  生存是基础,生活是继续,人生是诠释。不管经历何种困苦,只要你不放弃,人生自会精彩。安!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22-10-22 08:07:36
  问好一鸣蝉老师老朋友了,您是一位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从生活里捕捉到普通人闪光的亮点。残疾夫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的生活,可是他们一家人依然能生活得如此温馨和睦。小编觉得,人一辈子过的就是那点真情实意,遇到了这样的人,就能幸福。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2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6 04:38:47
  世界很大,我们每个人都只是一个符号。这符号涂抹得暗淡或鲜亮,取决于社会,更取决于我们自身的拼争和努力。遥祝,远安!
3 楼        文友:成敏        2022-10-22 08:10:47
  好文章,满满的正能量,阳光励志,推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祝您愉快,遥握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6 04:40:38
  谢谢临读。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遥握,祝安!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2-10-22 08:50:59
  问好老师。欣赏正能量美文,有空再细读!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2 08:59:56
  谢谢!一定要“细读”,不然我写得就没意思了……也没意义。????
5 楼        文友:成敏        2022-10-22 10:19:08
  那光秃秃的树干上,沿切口处又重新长出了新叶。我当时就深感造物主的神奇、和这木棉树顽强而坚韧的生命力。这篇文章太感人,忠厚的男人,痴情的女子,他们共同诉说了一个令人敬佩的爱情故事,也为我们竖立了坚强的标杆!贫穷和困苦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希望,这篇文章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真理,永远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永远都要不断的进取,前边的路虽然并不平整,甚至还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坎坷,但是,必须要坚持不懈,生活就会一片光明!
回复5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6 04:58:40
  树因修剪而长势更旺,人因身残而意志更坚。只要你足够坚韧,生命总能焕发奇迹。遥祝,安好!
6 楼        文友:秦雨阳        2022-10-22 16:51:47
  工业区,生活区,小商圈,木棉树下的水果摊,一对夫妻辛苦经营,况且男人身体有些残障,带给人们的是温馨。散文描写了底层人们热爱平凡的生活,保持一颗向上的进取心。政府关心,社区无小事,为摊贩开辟了场所,让经营者用爱心奉献给社会是一片光明。好文,拜读。
一支笔曝光昨日泥香,几篇文絮叨无我烟雨
回复6 楼        文友:一鸣蝉        2022-10-26 05:00:46
  谢谢临阅。遥祝康安,顺颂文祺。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