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好吃不过饺子(散文)

精品 【东篱】好吃不过饺子(散文)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3021.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479发表时间:2023-02-17 08:15:32
摘要:吃不下了,我就盯着盘里的饺子出神。这饺子,确实像一只只耳朵,它听到了人间太多的悲欢离合,又像一只只包裹,紧紧包着亲人的祝福和叮咛,他们把担忧都捏在了饺子边上,饺子边就是一条离家时的胡同,那一道道褶子,防滑,是怕游子不小心摔倒。

今年过年从简,大年三十没包饺子。午夜时,也没吃那顿雷打不动的饺子。初一和初五早上吃了饺子,是速冻水饺,想来总觉得有点缺憾。
   我这观念近乎顽固。自家包的饺子才好吃,饺子还是自家包的好。虽不能说我是吃着饺子长大的,可饺子给了我太多的情调和滋味,有人说人生有酸甜苦辣咸五味。饺子都包着,先尝尝饺子,慢慢就懂得了人生。这是我的逻辑。
  
   一
   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吃顿饺子。我们常说:“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原意是饺子之于中国百姓,无比重要,是必须,也是轻易可以做到。过年了,再困难的家庭也要吃顿饺子,延伸理解一下,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如果吃饺子,一般就是过年了。
   饺子的馅料几乎随手可取,不管什么年头,起码菜园里会种一些蔬菜,天冷后,屋里墙角还会储着一两缸酸菜。没肉不要紧,鸡蛋可以来凑,实在搭不上,蔬菜就“我行我素”了,美其名曰“素馅饺子”。只要包着就好,一包,味道就是饺子。这是否就是不容这次最初的出处?
   起决定作用的是家里有没有面粉。
   我们那儿管面粉叫白面,意在特别强调面粉的细腻吧,如同皮肤白的人走在人群中很是出挑。那时,生活困顿,白面匮乏,平时是舍不得吃的。我家每年分得的小麦拿到面粉厂换不了多少白面。换来的白面,被母亲放在条柜中间那个格子里。有时,找衣服会翻错柜子,我就趁机闻闻那股麦香味儿。母亲有时也掀开柜子,伸进手去,搅一搅白面,我当时有点激动,以为母亲要做好吃的,要改善伙食了。其实不然,原来,母亲是怕那不多的面粉放久了发霉,想起来就去搅动下,散散热。
   白面少,没细粮吃,吃不饱,是那个年代农村的常态。不管平时日子过得怎样拮据,母亲都会算计着吃那点白面,无论如何都要留点,过节过年时包饺子用。
   农村种的小麦也不少,上交公粮后,分到群众手中的极少,而和我们相距不远的农场,却能吃到较多的白面,这令当时很多的农村姑娘愿嫁农场。二姨夫每次从农场来村里看望姥爷姥姥,就用自行车驮一袋白面,又实用,又体面。有几次,从我家前面路过,二姨父故意用力加快蹬车,不用说,他是怕我们看到、想多了。其实,母亲说得对,车上那袋面,也是他们口挪肚攒省出来的。
   白面稀贵,导致水饺地位突出,家里来了贵客,包饺子招待,什么热情的话都不用说,对方就心知肚明,那是最为隆重的礼仪。“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我只牢记着前半句,并且一生为之奋斗不息。饮食人生,被我理解得那么狭隘,想想自己就发笑,恨自己没出息。
   母亲不只是个名词,她还是个形容词,因为伟大。白面少的时候,母亲想到了粗粮细作。她曾试着用黑粉面子包过饺子,结果包出的饺子,放到锅里慢慢变小,像块乌冰一样在融化。所谓黑粉面子,毕竟是淀粉,成分与小麦粉有别。是当地农村粉坊里淀粉过滤后剩下的,里面土豆皮的浆汁比较多,所以发黑,口感比用于制作粉条的淀粉差些。母亲在粉坊上班,活计是将土豆用簸箕端到粉碎机旁的清洗池里清洗。有几次母亲上夜班,我去生产队大院接母亲,下过那个地窖,见到母亲正端着满满一簸箕土豆,在昏暗的地窖里,沿着土台阶一步一步吃力地往上挪着。这些黑粉面子算是对母亲们的奖赏吧,领导默许可以拿回家。后来,母亲把包黑粉面子水饺改成了蒸饺,萝卜馅,如果有虾米放点里面,真是不错的美味。
   这种黑蒸饺,虽然色相难看,但皮筋道,抗饿,那时村里很多人还吃不到。当然,很多人一辈子都吃不到。
   饺子,从黑面到白面,这是多么漫长的进化史啊。我记忆里,装着这部无字的进化史。
  
   二
   改革开放后,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饺子逐渐成为家常便饭。
   我观察母亲包饺子的过程,也随时跟她取经。后来,我还不时地参与进来,母亲直夸我懂事儿。
   包饺子的第一步是准备馅料。北方家庭,饺子馅首推芹菜白菜肉和韭菜肉,当然,韭菜肉加入虾仁,或韭菜鸡蛋加入虾仁,就成了小有名气的三鲜馅饺子了,前者叫肉三鲜,后者称素三鲜。在海产品不多的地方没分得这么细,因为常以虾米代替虾仁。虾米里有时藏有沙子,我被硌过很多次。如果是冬天,酸菜馅就要闪亮登场了,尤其正月里,总少不了几顿酸菜馅饺子,调口味,解油腻。拿这三种主打饺馅来说,芹菜和白菜洗干净后,稍微沥干,如果是韭菜,要沥干时间长一些。沥干的时候,就要烧水了,等水开了,将芹菜和白菜放入水中焯一下。这个过程有讲究,有时看着芹菜杆很硬,要多焯了会儿,结果烫过头了。白菜更是细皮嫩肉,放在开水中就可以将火关掉了。如果焯得过长,做出的馅料会太烂,没嚼头了,也导致蔬菜中的养分流失。韭菜以生的入馅,如果焯了,不是不可以,味道淡点,那不如就直接去吃凉拌韭菜。很多朋友在烧烤摊吃过烤韭菜,没吃过凉拌韭菜,建议去吃一次,韭菜烫过,可切段,加麻油、盐、生抽、味精、糖,正好是一种酱油的名称:味极鲜。做酸菜馅前,最好把酸菜浸泡一会儿,多洗几遍,去腥去酸,虽说吃的是酸菜,但不宜太酸。如果是韭菜鸡蛋馅,加入的鸡蛋,要大火快炒,快翻,炒碎,时间尽量短,否则就炒老了。
   剁馅,讲究刀工。猪肉可选精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前后腿肉,嫩。将猪肉去皮后切丝,然后剁碎。如果喜欢油水的,就用肥瘦相宜上好五花肉,如果不巧用了肚囊肉,有肉筋,难剁成肉糜,翻来覆去要折腾半天。“滚刀肉”一词就是这么来的,赋予一些死皮赖脸、油盐不进的人再恰当不过。剁肉时,考验了刀是否锋利。我家的菜刀老旧,有时,看见母亲拿到水缸沿上磨几下,就又接着剁下去。刀刃钝了,人吃力,又慢,这时,母亲催着父亲磨刀,为叫父亲快点动手,母亲还将手指放在刀刃上摩擦给父亲看,以说明刀确实不快。我的心悬在嗓子眼,生怕她割破了手指,要知道,母亲的手,托着一家人的饭碗啊。当然,剁蔬菜、酸菜馅时,别忘了在菜板周围围一条干净的抹布,菜剁碎了,会流出大量汤汁。至于饺子馅剁到何种粗细程度为好,全凭经验和感觉。
   我最喜欢听刀起刀落的声音,有时乒乒乓乓,有时哒哒哒哒,时轻时重,时疾时缓。我觉得,这是表达自己情绪的最佳时机。母亲没有脾气,很少对我们发火,她心里的苦和烦,可能都通过这菜刀一下一下抒发出去了。我在收拾菜板的时候,常看见上面布满深深浅浅的刀痕。如果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就会响起剁饺馅的声音,此起彼伏,全村上演原生态合奏——菜刀进行曲。
   后来有了绞肉机,人省力多了,效率也高了。但绞馅时,要注意尺度,尤其蔬菜和酸菜,绞的时间过长,馅就“粉”了,吃起来就寡然无味。当然,如果家里有高龄老人,牙齿不好的人,馅精细一点倒是大有益处,益于他们胃肠吸收。韭菜还是用刀切比较好,碎段能充分保持韭菜微辛之后的回甘和鲜香。真不知,饺子馅遇到绞肉机,是好还是不好。
   传统的馅吃久了,久则思变。家庭主妇们,又自创了很多饺子馅的品种,鱼肉、驴肉入馅不说,还增加了香菜馅、西红柿馅、青椒馅,几乎什么菜都能入馅,如同北方人的宽宏大量。但我还没有完全适应,就像不接受辣味月饼,本来甜蜜蜜的,不知谁在月饼馅料里放了辣椒,惹得月亮都不高兴了,每到中秋,都躲在云彩后面,不肯出来。
   剁好馅后,见缝插针,最好先把面和了,醒着。温水和面,面粘性好,柔软,不易断片。
   有人一提包饺子就打怵,特别怵于和面。有一句歇后语,湿手抓面粉,甩都甩不掉。比喻粘人、缠人,惹上了麻烦事。我和过面,满手粘嗒嗒的,不小心还会把面粉撒在地上,打扫起来的确很麻烦。惹面上身,挺叫人恼火的。相比之下,做米饭容易多了,淘好米放进锅里一蒸了事。电饭煲出现后,就更是举手之劳了。好吃的东西,做起来可能都麻烦,我愿去麻烦。
   接下来,将剁碎的蔬菜或酸菜攥汁,尽量攥得干一些,然后和肉馅以及各种调料放在一起,开始拌馅。芹菜白菜猪肉馅,要控制好蔬菜的比例,芹菜三分之一白菜三分之二为恰,如芹菜过多,吃起来会有“生”感,有轻微的“沙沙”声,口感下降,心理不适。肉馅,从养生角度来讲,也不宜放多,但做酸菜馅可多放些,酸菜耗油。如果是韭菜馅,拌起来难度大些,盐放入后,容易出水。解决方法是,先放油,锁定水分,再放入盐,或者,加入一些吸水食物也可减少出水,如粉条,同时也改善了口味,一举两得。拌饺馅才是对一个人厨艺水平的大考。
   包饺子,一家人齐上阵,气氛最热烈,围着我家那张长方形大面板,有说有笑。妹妹揉面、揪剂子,母亲负责擀皮,擀皮累手腕,大哥经常替换母亲。不知道大哥怎样练出来的,擀得又快又好。母亲包饺子快,她总是说自己包得像饭店的饺子,求快,但不好看。形状如肉乎乎的耳朵,母亲不知道饺子的来源,但却以无意识的传承在向名医张仲景致敬——他为帮穷人治疗冻伤的耳朵,发明了娇耳汤,即馄饨,后来因此衍生出食品饺子。父亲盘腿坐在炕上包,还不时地左右活动下坐麻的双腿。他包的饺子大,像船,一眼就能分辨出来。我有时兴起,也包上几个。我包的饺子和父亲包的形状差不多,只是摆放时有点东倒西歪。包得慢,至今也没进步,捏边的时候总是担心没粘牢,总要反复捏一到两遍,像我的财务职业病,每输入一个数字,都要下意识检查一遍。二哥包的饺子模样、速度都向母亲靠近,但他很少上手,他感兴趣的是比田垄还长的面条。有时,母亲为逗我们开心,还会包几只其他形状的饺子,比如,将一只饺子两端捏合在一起,变成一只扁圆柱状的饺子,或者包成一只馅饼样的“饺子”,四周像镶了一圈花边。母亲说,这样的饺子好看不好吃。饺子好不好吃,还和形状有关,这是母亲的理论,一定是从看老电影时根据面相判别好坏人的习惯而来。父亲在往盖帘上摆饺子时,那表情至今清晰,他屏住气,小心翼翼地,轻拿轻放,怕粘连,仿佛手里放下的是金元宝,怕磕碰。
   母亲包的饺子馅大,她说馅大点儿好吃,这让我想到了庄稼汉吃饭,要撑破肚皮才觉得饱。有时,大哥失手,擀的饺子皮太厚,母亲就说,将就吧,厚点踏实,免得煮破了,露馅,破财。包完饺子,如果皮和馅正好,母亲说:真好,十全十美,如果剩馅儿,她就说:有粮吃,如果剩皮,她则说:有衣穿。母亲心中都是美好的祝愿。
   多少吉利的话,深刻的想法,都在包饺子的过程中获得。生活是诗,生活是一本书,这话是真的。一家人围坐一起包饺子,那就是诗意的生活。
  
   三
   回忆起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饺子的情景,那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
   圆桌中间摆着饺子,一盘挨着一盘,热气腾腾。那时,屋子里烧的是炉子,温度不够高,正好营造了温馨的气氛,饺子的蒸汽缓缓升起,如梦似幻,我们过上了神仙的日子。
   饺盘之间,挤着一小碗蒜汁,母亲一直延续着以前的习惯,用蒜泥、擀碎的盐粒、凉水拌一碗蒜汁,蘸饺子吃。这蒜汁纯粹,浓浓的蒜香,伴着饺子入口,顷刻唤醒味蕾。后来,就改为酱油,做一碗蒜酱了。我们最喜欢的味道是咸。如果谁喜欢吃醋,就拿来醋瓶,直接在酱碟里加点醋。在饭店里吃饺子,很多店里是不备酱油的,只有醋和辣椒油,我一直不适应。有一个大学同学,能直接对着醋瓶喝醋,眼睛不眨一下,这是我一直管他叫大哥的一个理由,不管他年龄几何。
   母亲传统,吃饺子蘸蒜汁,边吃边会评价饺子的味道,找其中的不足,对自己手艺存在的缺陷,毫不客气地自我批评。她吃得不多,每次都说,包饺子时很想吃,现在饿过劲了,就看着我们大快朵颐,眼睛中流露欣慰的光芒。她不时地用筷子翻翻饺子,说,得动一动,不然,饺子会粘连。
   父亲吃饺子,一定要盛一碗饺子汤,和南方所见的湿捞饺子还不一样,湿捞饺子是类似馄饨一样的吃法,汤和饺子盛在一个碗里。说到馄饨,有一件事情我没想明白,馄饨馅包饺子可以,比如荠菜肉、青菜肉饺子,口味也不错,但饺子馅包馄饨我就吃不惯,比如芹菜肉馄饨、韭菜肉馄饨,就更别提什么酸菜馅馄饨了。这可能源于我的家乡习俗,重饺子,轻馄饨。如果皮是衣服,馅是肉身,我是看人穿衣决定喜好的,有点像澡堂之外,论人的三六九等,不足取。
   我吃饺子,还有个癖好。包饺子如果剩皮了,是我最高兴的事,我特别喜欢吃饺子皮。饺子皮,爽滑,顺溜,母亲有时嗔怪我矫情。有几次,大哥说,那就干脆给你做碗面片汤好了,我说不要,就要在吃饺子时吃饺子皮,感觉奇特。什么感觉,感觉吃得饱,饺子皮瓷实,更有饱腹感。吃饺子总觉得吃不饱,过年吃饺子才正好,零食多,瓜子花生等各种坚果,正好去填补饺子馅颗粒之间的空隙。别笑我,经历过灾荒年月,饿出病了。
   说了一个不成立而好笑的理由,饺子皮很淡定,饺子被煮碎了,饺子皮没有事。大哥说我是想做个淡定的人。有点。

共 720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以饺子为线索串起来的一篇亲情散文。“谁家过年还不吃顿饺子?”原意是饺子之于中国百姓,无比重要,过年了,再困难的家庭也要吃顿饺子,小时候很少能吃饺子是因为面粉的金贵,产量并不少,交完公粮分下来只能省着吃,母亲把面粉藏在柜子里,还要时不时搅动,防止发霉。母亲在粉坊上班,厂子默许可以把黑粉面子带回家,这黑粉面子韧性不足,只能做蒸饺,在挨饿的年月这已经让旁人羡慕不已。小时候的饺子多是芹菜白菜肉和韭菜肉,当然,韭菜肉加入虾仁,或韭菜鸡蛋加入虾仁,就成了小有名气的三鲜馅饺子了,前者叫肉三鲜,后者称素三鲜。生活好了后,传统的馅吃久了,久则思变。家庭主妇们,又自创了很多饺子馅的品种,鱼肉、驴肉入馅不说,还增加了香菜馅、西红柿馅、青椒馅,几乎什么菜都能入馅,如同北方人的宽宏大量。一家人围坐一起包一顿饺子,有分工有合作,包出的饺子形状也各具特色,母亲喜欢做薄皮大馅的,而我包出的和父亲如出一辙,像大大的船,最终我坐着这条船驶向了远方。父亲走后,母亲包饺子的心气才淡了,年纪渐增,按母亲的话说人变“懒”了,平时就不大自己动手包饺子了。我回乡探母,妹妹替代母亲给我包饺子,妹妹传承了母亲的味道。这饺子像一只只耳朵,它听到了人间太多的悲欢离合,又像一只只包裹,紧紧包着亲人的祝福和叮咛,他们把担忧都捏在了饺子边上,饺子边就是一条离家时的胡同,那一道道褶子,防滑,是怕游子不小心摔倒。这普通的饺子蕴含的游子的乡愁,都在字里行间汩汩流淌。读着此文,仿佛随着作者穿越了几十年的时光,看着作者一家唠家常,包饺子,其乐融融欢聚一起。文章结构合理,错落有致,感情丰沛,情意绵长,把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用文字完美组合起来,足见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感谢此稿东篱,遥祝春祺!创编快乐!【东篱编辑:天方夜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218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02-17 08:25:54
  有个谜语“从南边来了一群鹅,噼哩噗噜下了河,下沉地,后飘着”谜底就是饺子。现在吃饺子是随随便便的事,可从饥饿中走出来的一代人,对饺子有深刻的认识。北方在隆重的节日都讲究吃饺子,立冬吃饺子不冻耳朵边,冬至吃饺子驱寒,除夕夜,年初一,破五,娶亲当晚等都要吃饺子。以前我们老家男女青年定亲就说某某家小子(丫头)吃饺子了,可见饺子当时的社会地位。且看韩老师家如何包饺子,吃饺子!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1:10:57
  谢谢天方老师辛苦的编辑!饺子于北方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小时候,难得吃上一次,长大后,成了家常便饭,这也浓缩了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前说好吃不过饺子,那是饥饿年代真实的体验,现在生活水平高了,物资生活也日趋丰富,好吃不过饺子,这句话依然坚挺。我一直想挖掘点什么,但这个想法沉淀了多年。我后来找到了一点线索,也并不新鲜,饺子还是最能体现亲情的载体,所以,经久不衰,这或许就是本文的中心。再谢天方老师美誉,文章有点长,累人。祝老师新春吉祥!
2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2-17 08:55:04
  “好吃不过饺子”这句话真是耳熟能详,小时候经常听父母说这句话。韩老师这篇写饺子的文章贴近生活,场景描写非常细腻,不知让多少人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白面是那么金贵,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顿饺子。韩老师文中介绍三鲜馅的饺子非常详细,我除了喜欢酸菜馅的饺子,其次就是三鲜馅的饺子,这里超市有卖的,过年我就买的三鲜馅饺子煮着吃,味道还可以,当然不可能和妈妈包的饺子相媲美。吃饺子如果蘸着蒜醋酱汁吃,味道会更好一些,我也喜欢蘸着酱汁。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的画面非常温馨,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浓浓的亲情,读来很温馨,也很感人。韩老师能把饺子写的这么细腻生动感人,足以展现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一种功夫,向韩老师学习!拜读老师佳作,大赞特赞!问好韩老师,遥祝春琪!万事顺意!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1:34:48
  谢谢琳达老师驻足!这文有点像包一次饺子,读下来要花点时间,这对于现代人来说有点抱歉。好吃不过饺子,这句话几乎深藏在每个中国人心中,可见,饺子在中国百姓中的地位。即使今天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就因为它亲民、朴实,是亲情的载体。这类文章,我写的不多,手法生疏,算是一次尝试。老师写的酸菜,我印象深刻,你的文中也提到了酸菜馅饺子,并且写的很好,所以,在写酸菜馅饺子时,我没有展开,自叹弗如。再谢老师美誉,祝异乡工作生活开心!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2-17 09:11:30
  今天有幸学习了一下有关饺子的文化,我们这里以吃大米为主,很少有人自己包饺子吃,过年过节也不会吃饺子,也没有那一套包饺子的工具。我偶尔会心血来潮笨手笨脚包一次,得折腾老半天不说,还到处都是面粉,造成浪费。家里人比我还笨,嫌麻烦,老打击我的积极性。现在比较方便,市场上有买,想吃随时都可以。今天读老师的文,又想跃跃欲试包一次了,谁要老师的文有如此感染力呢,嘿嘿。拜读佳作,学习点赞!祝福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1:43:12
  北方的面文化根深蒂固,包饺子,是比较麻烦,但却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和媒介。那句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完全可以变成没有什么问题是一顿饺子解决不了的。南方包饺子,有自己的特色,我文中的东西可做参考,对于饺子,其实我“业务不精”,我其实是个“会吃不会干”的人,见笑了。谢谢红花老师的美评,有空再包几次饺子,熟能生巧,就像你写文一样,厚积薄发。祝春暖!
4 楼        文友:枫桦        2023-02-17 09:17:44
  暖暖的爱,深深的情,老师的文章真暖心!老百姓就是这样,能吃到嘴里,温饱肚腹,就是幸福,不图什么大富大贵,也不图什么山珍海味,有饺子吃就满足了。老师的回忆,让人不禁深入其中。从那个年代里走来的人,对饺子的感情,可以说是太沉重了。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1:51:25
  谢谢老师的留步!我和老师都是北方人,对饺子比南方人对饺子感情更深一层。好吃不过饺子,在今天依然释放它恒久的魅力,说明饺子一直承载着亲情,亲情永远,饺子就世代流传。如果将来有机会和老师碰面,我想我们的餐桌上,一定要有一盘水饺。问候老师,春暖,笔丰!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7 09:49:15
  包饺子,吃饺子,这是一个俗得不能再俗的题材,可在韩老师笔下,熠熠生辉。文章很长了,我看着一点也不觉得累,不是因为我喜欢吃饺子才喜欢看包饺子吃饺子的文章,而是这篇文章里有了太多的细节,让我在吃饺子时忽略了,韩老师提及,也勾起了我的回忆,回忆的重合,就是共鸣。很欣赏这篇饺子文章的那些细节,写食物,也是写人,那些人,那些口味,那些感悟,包含着人生智慧,是时光过滤后的所得,值得珍惜。如果一种食物,没有故事,没有乡愁,没有亲情,那这种食物就不会怎么好吃。后半截的高潮,那种离别的氛围,那种借着饺子一股脑流露出来的情感,就像一锅沸腾的饺子汤。为佳作点赞,点评后,再玩味一遍,不是馋了你家的饺子,而是喜欢你家饺子的人情味。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2:02:22
  谢谢老师百忙中留步,精彩的润色,使拙文生辉。老师说的对,写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这个题材几乎俗不可耐,还要写吗,怎么写?而且写美食也是我的弱项,一贯笨手笨脚,会吃不会干。最后,我还是走了传统路线,我觉得,离开亲情去谈饺子,那不是文字的任务,是美食家和厨师的特长。写亲情,无外乎父母兄妹亲人、乡愁啊等等,怎么写能叫人读着还想读下去,就像一盘饺子,端上来,起码能勾起人家的食欲吧,这叫我一度为难。自己储备不足,如同包饺子,直到今天,我还是慢的离谱,没有“出徒”。但坚持一下,写出来了,有点长,读起来挺累人的,希望老师谅解。再谢老师美誉,问候老师,春暖,笔健!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7 10:00:02
  若和韩老师在北京见面,假如啊,韩老师和我也去哪个饭店,一盘饺子,一瓶酒?每一个情境故事,都被韩老师激活了,这是功夫。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2:04:10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如果和老师碰面,我们不喝酒,喝饮料也一样谈笑风生!
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7 10:05:10
  把人生滋味写进饺子里,可见构思别具一格,精彩全在一包里。
怀才抱器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2:05:43
  谢谢老师美评,文章上还显粗糙,尚需努力!
8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2-17 10:57:38
  好吃不过饺子,这话说得有理。在贫困岁月里,如能吃上一顿饺子,该是何等的奢侈享受,该是何等的望眼欲穿?作者回忆白面粉的珍贵,回忆做饺馅的过程,回忆一家人包饺子的情景,写得非常细腻动情。饺子馅的演变,体现了生活愈来愈好,包饺子包出不同的形状,展现出各自的审美品味和心灵手巧。饺子的香鲜好滋味,凝聚着浓浓的亲情,升腾起袅袅的乡愁。该文作者以生花的妙笔,娓娓道来,写出了饺子在昔日的地位,吃饺子那种隆重而热烈的氛围,预示着年的到来。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对饺子依然喜爱,那份深情融入了岁月的味道,融入了爱生活的味道。好文,忆苦思甜,词采飞扬,情真意切,表达唯美诗意感人,感佩才情,问候韩格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4:12:35
  好吃不过饺子,这句话,从前到现在,都深藏我心中。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吃饺子忆苦思甜,别提有多幸福!以前面粉的珍贵、吃顿饺子的不易,可能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从吃饺子,也传递出国家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朴素美好的亲情,随着饺子,一代代流传,经久不衰。我写这类文章不算多,还不能驾轻就熟,希望多向各位老师学习。感谢老师的美誉,祝老师新的一年,春暖花开,万事通达!
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2-17 11:12:33
  看似是写包饺子吃饺子的小事,我很喜欢这种叙事方式,有着宏大而不弃细节的魅力。我们为什么要读好的散文,不是要看他写了什么,而是想从中找到让自己惊喜的东西,本篇里有,那些思悟,那些感慨,充满了智慧,也非常有见地,接地气,入人心。
怀才抱器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4:18:55
  非常赞同老师的观点。以前,国家足球队的米卢经常念叨一句话,细节决定一切,我深有同感,写文亦如此。我这个文,写起来有点压力,就像个本本族,突然要开着重卡跑高速,好歹到了目的地,长出一口气。只有些感慨,肤浅。谢谢老师美誉,令我深感不安,惟当努力才是!
10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02-17 12:11:42
  饺子是北方人的最爱,因为北方人面食吃得多些。我虽然饺子吃得不多,但也不排斥饺子。其实,无论是饺子还是其他食品,吃得是家庭浓浓的氛围,亲情,甚至爱情。老师这篇有关饺子的散文,语言质朴,叙述细腻,情感丰富,很值得阅读学习!
回复10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2-17 14:26:18
  老师说的极是,饺子确是北方人的最爱,但现在南北大融合,饺子在南方也越来越受欢迎,正如汤圆,在北方一再掀起销售热潮。我一直想把文章写得华丽一些,但就是不能如愿,开口就是实话实说,可能粗茶淡饭布衣惯了。谢谢老师精彩解读,祝新年一切都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