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科尔沁沉默的歌者(散文)

精品 【东篱】科尔沁沉默的歌者(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83.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9发表时间:2023-05-08 06:13:08
摘要:石头,对于草原,不是主体,甚至千里草原,连一块闲散的石头的影子都难以看见,但石头还是在草原上存在着,担负着不同寻常的责任,它们是陪伴草原,陪伴蒙民的歌者,是“沉默的歌者”。

【东篱】科尔沁沉默的歌者(散文)
   当行进在科尔沁大草原深处,大约千里之远,我突然问同车的伙伴,看见了草原上的那些沉默的歌者了吗?我指的是石头。
   据说,在敕勒川、辉腾梁、乌兰图格、希拉穆仁、锡林郭勒、呼伦贝尔等大草原上,石头石山,算不上什么稀罕,而在科尔沁草原,石头是珍稀。一路挺进,有牛羊与我相视,草原春风拂我的脸,但我仿佛还听到了石头的低吟,确切地说,是不时地跃入眼帘的石头,在苍茫的时空里絮絮而语,石头构成的“敖包”,在唱着踢踏的歌,我把他们称作科尔沁的歌者,不过,这种沉默的歌咏,我听得见。
   沉默不是它们的样子,而是一种对草原一往情深的气质。
   科尔沁在内蒙古众多草原单元的最东侧,也许,是最年轻的草原,还无法形成歌者的队伍?那些沙粒,需要历经多少亿年才会成长为石头呢?我宁愿相信石头是沙粒长大而成。因为我目击之处,没有采石场。
   行进在国道334线上,我在极目远眺之后,注目路与草原衔接处,希望能够发现几粒石头,我想把这些“歌者”作为礼物带回去,和我老家的石头放在一起比较着,也让它们做一次真正的穿越相会。但我失望了。
   我还是相信,古都长安,一枝荔枝有着精彩的故事;那么科尔沁草原的石头,一定有着神话。这样的类比,是我在草原深处获得的。
   是茫茫草原的草窠潜藏了它们?风吹日晒,石头裸于外,草要护佑着这些沉默的歌者?我多么想下车跑进草原,翻开草窠,我想拜见这些歌者,它们的舞台应该更光鲜,应该有像我这样的听众,为之喝彩,为之击掌。或许,它们不习惯那种捧场吧,因为它们是沉默的,张扬并非是它们的性格。它们属于草原,我未必邀请得动,它们愿意和散落于草原的寸寸阳光作伴,阳光就是它们的音乐,它们在歌唱,我怎么能去打扰呢?它们一生只为草原讴歌,草原也是它们的激情之源,也只有在草原,沉默,才显出气质和魅力,因为它们懂得,歌者的存在就有一种不息的歌声。
   朋友打断了我的思绪。“科尔沁的小学生放假写‘安全公约’,第一条一定不是‘不乱扔石头’……”是啊,不是没有,而是草原人把石头作为一种图腾崇拜,要写“公约”也是“保护石头公约”,就像追捧一个心慕的歌星。
  
   二
   或许,它们是名贵的“戈壁石”?戈壁石属玛瑙质类,是经过几千万年的风沙打磨,去其棱角,成于圆润。我想,科尔沁草原的石头暂时还未修炼成如此名贵,但我相信,这种修炼一直在坚持,否则,草原人怎么会称之为沉默的歌者呢?沉默,并非无言,而是以虔诚而存在,尽在不言中,而一切又都在气质风度之中。安于风化,沉默地接受着自然风雨的洗礼,这样的沉默,才是价值的所在,唯其如此才可以进化为“戈壁石”。我相信这样的进化史。我更相信,无论怎么进化,这些沉默的石头长什么样,都是“歌者”的样子,石头所形成的飞禽走兽,风景意象,都可以和一个歌者联系起来,歌者有声而不在于其形。
   早年我曾在张家口奇石市场听到摊主对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石头的评价,具体内容忘却了,但有一点至今还清晰,他说,那种被风化之后的硬度,是所有奇石无法类比媲美的。哦,成就一块奇石,何其难也!内蒙古草原之石有着如此高贵的身份,令我刮目。接受漫长风雨洗礼,才是石头歌者的底气啊。据说,有一种石头被称为“沙漠玫瑰石”,我觉得命名为“风雨玫瑰”更是名实相副。安于角色,不急不躁,才成歌者。
   习惯了以石围岸的风光,突然觉得贴近国道的科右中旗翰嘎利湖,有着特别的好,毫无遮拦,闪亮入眼。好像拒绝那种繁冗的布局,湖边只有散落的树木,黄榆、五角枫等,将稀疏的影子投射近岸的水中,剩下的空间属于岸边的草。在我的家乡,湖泊周围堆砌着无数的奇石,赤山石岛红,伟德山青石花,临朐北太湖石,奇状嶙峋,百般仪态,而科尔沁的石头哪去了呢?这令我发生了猜测,或许,那些石头沉入湖底,为了和湖鱼来一场舞蹈?石头是歌者,它们为鱼儿演唱着什么?可惜我想不出是什么长调(蒙古语发音为“乌尔汀哆”,意思是长歌,是游牧民族独特的演唱形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儿在听,我没有权利,未购买水族门票。草原是辽阔的,妆点草原湖泊的一定也是简约精粹的,不知如此理解,作为“歌者”的草原之石是否同意?
   我一直不解作家迟子建在《寻石记》所说的“要做山上的石头听风雨,要做水底的石头亲吻鱼”的想法,原来在草原上,这样的想法那么逼真,概括那么恰当。这还是石头吗?我觉得是风雨之中“歌者”的样子。歌者,不是出场的炫耀,而是安分与坚守。
  
   三
   寻遍草原,极目远眺,我未见石头一粒,却在沿途看到不时出现的“敖包”,敖包主要是用石头堆垒起来的,相当于我们熟悉的“祭坛”,用于镇鬼敬神,护佑旗民。那些石头,据说有的不下千里,被蒙民怀揣而至,堆于敖包。如果蒙民出行,凡路途经过敖包,一定要举石其上,他们为寻得一块石头而辗转草原,最好的礼物就是石头,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啊,但这就是石头崇拜。石头,在蒙民的怀中焐热,蒙民将自己的温度传达到石头上,石头歌者的吟唱也就有了温暖。同样,他们也应该相信,人与人彼此温度的传递,才使得身处辽远草原的距离立刻被拉近。这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人文文化,在宗教的世界,一切都被染上了虔诚的色彩。我听说,敖包也是一种路标界标,蒙民是为了后来者不迷失行进的方向,举石堆上,都要念念有词,其辞应该是祈祷一路风顺之意。车行,我频频回首,远望敖包,我也想听垒起敖包的石头对我们一路吟着什么样的歌谣,因为草原之石是一个慷慨的“歌者”。
   草原上的马头琴、“活不思”(四弦弹拨乐器)、“雅托嘎”(蒙古筝)、四胡和胡琴,都无法演奏史诗般的英雄乐曲,唯有敖包上的石头,才成为真正的“歌者”,那些英雄的声音,在乐器上,稍纵即逝,而能够留住草原英雄声音的,唯有敖包上的石头。有人说,一个敖包,可能有着几千年前的石头,这才是活的传说啊!曾经的“歌者”在敖包里安寝,相继的“歌者”在传承,这才是“声声不息”,听一首草原之歌,悠扬沉醉;连贯地听,那种荡气回肠经久不息的韵律,就想把自己也放进歌声,也想成为一个伴唱的“歌者”。
   导航的应用,在茫茫草原,完全不能取代“敖包”,因为导航少的是温度,更没有故事。我想,若奉送一个导航元件,来换取他们敖包上的一块石头,怎么样?他们一定会大惊失色,这是可以等价的么?信仰是生活的底色,不可随意改变。换取,看似一个交易,但是否定和破坏,是对“歌者”的亵渎。更有意思的是,小小一块石头,完全可以成为蒙民青年的定情信物,我记得那首《敖包相会》的蒙古族歌谣,就是唱他们以石相约,订婚终身。这与汉族对爱情忠贞的坚持所说的“海枯石烂”“山盟海誓”有着惊人的相似。大海和山石,都会为之讴歌,所以才如此表态,如此寄托。他们也同样相信磐石的硬度,相信石头这位“歌者”所给与的深情祝福。
   我没有走到敖包的跟前,但我知道那些构筑“敖包”的石头,一直具有不惧沧桑的平和表情,接受着蒙民们的膜拜和赞美,依然表现出恬然,不惊不惧,不喜不燥,沉默而歌,一唱千载,歌声不息,淡定从容,这些词语都是给歌者写真。
   五色经旗,猎猎雄风,敖包的石头,是被推举到高高的舞台的,敖包之巅竖起了三支“玛尼杆”,我习惯用沿海的风物来理解,应该就像一艘航船的桅杆吧,不过,玛尼杆是一种信仰,于是,堆垒敖包的石头,终年为自己的信仰而歌,那些风情小调,太轻佻,歌者不吟,那些流行的歌曲,内涵太浅,歌者不唱。草原的石头啊,你让我刮目相看,我突然觉得,石头歌者就像是从我们的《诗经》时代走来,“渐渐之石,维其高矣”,由此看来,汉蒙文化有着惊人的同源。
   大巴车经过一处“嘎查”(村屯小镇),我突然发现一座独立的蒙族民居的一侧砌着一道短矮的石墙,并非原始才那么显眼醒目,我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些砌墙的石头如拳,也有的像一面砚台那么大,环顾四下,我没有发现石矿之类的开辟痕迹,从何而来的石头?又不像是一家一户所有,众人为何在此建墙?石墙约一米高,且并未圈起封闭,那石墙又有什么用处呢?石头的花色不尽相同,褐色,青色,白色,掺杂着,是因为喜欢这些石头不同的色彩?是要搭起一道永固的彩虹?这不是一场考试,而是思维处于极度活跃的时候,我喜欢这些问号填满我的脑海,更像一把把钥匙,让我想求索答案。
   我模仿着给石墙一个蒙语的名字——“玛尼墙”,也应该是一种信仰的标志吧?石头的价值,在我的家乡,是为了砌墙建屋,我为了割断开放与封闭的空间,而在科尔沁草原,在一处嘎查,石墙应该是嘎查蒙民心中的一座长城,是一位可以给蒙民带来吉祥安宁生活的“歌者”,歌唱幸福,歌唱信仰。此时,那座长若20米的短墙,仿佛就是一架“石琴”,弹奏出动听的音符,音符有着很强的穿透力,飞进了我们的大巴车,因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给了石墙。
   于是,我理解了把“歌者”的雅号送给石头的含义,沉默是石头,信仰并未沉默,始终在维系着一个民族的和谐。我多么像跳下车,寻一位老者,向他请教,让他讲述“沉默的歌者”的故事。我是一个匆匆的行者,与石墙只一面,即使听见了吟唱,也就是一两句歌词,怎么能深刻理解歌者所吟呢?我只能揣测,生于这个嘎查的蒙民,是否都有义务,要怀抱一块石头放在墙体上?如果是这样,石头就是他们的第二个身份了,也是名副其实的歌者。在蒙地,有人说,天上的星星,相对着草原上的每一株草,每一块石头,如果是这样,他们是把无数颗星星拉近,拉到他们的眼前,堆垒成星星墙。身份可以卑微,地处可以偏僻,但从来不乏梦想,不乏对未来的憧憬。求学时,曾涉猎一点蒙古文学,略知在蒙古民族的史诗中,石头是生命的母体。所以,我的理解,没有离开这个论断,既然蒙古小说里的主人公可以在石头里怀胎,石头会唱歌就更不足为奇了。
  
   四
   这个世界,永远都有我不能弄懂的东西,但这更增加了我求解的兴趣。就像当年我求学时,读着没有一句注脚的《诗经》,但并不影响我对诗经美的感受。那些草原所见,总是一个个问号,在心底跳跃着,激发着我的求知欲。确切地说,我是最想弄懂这些“沉默的歌者”,哪怕懂得了歌词中的某一句,我都会为之兴奋,令我想惊呼,这种感觉,不是所有遇见的风景都有的。
   疾行国道,穿越草原,视觉受限,不能全面捕捉草原上的风物,尤其感到心中堵得慌的是,我不能解读清楚石头歌者,影响了我对歌者的认知深度。
   进入草原山丘地带,山丘的半坡出现一道滑坡,裸露出红褐色的石块,哦,草原之下,潜藏着多少歌者啊!这是被雨水冲刷所致,但不见继续开采的痕迹,为什么?那些石块依然贴着山坡,我宁愿做这样的理解——它们是刚刚崭露头角的“歌者”,并不因为千万年的深埋覆盖而急于走出来。保护草原,保护这些歌者,应该是蒙民的自觉。所以,我所见是科尔沁草原,就像一面硕大的起伏无边的锦缎,没有破洞,没有裂纹,更没有剪断。
   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力量。石头和小草一样,拥抱着洒向草原的光芒,它可能也要呜咽,也要悲怆,但始终以清润而磁性的声音,唱着从容的歌,它看似孤独地坐在草原上,但它有歌声相伴,草原的风,可以吹赶石头慢慢地行走,移位,但每一步都有歌声伴奏。
   我们的“石器时代”早已远去,而科尔沁草原的“石器时代”还是那么生动。因为这里的石头,每一块都是歌者,尽管是沉默的。
  
   2023年5月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5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石头对于怀才老师并不陌生。赤山之石,老家老街的石头,他亲自安排过并亲手垒砌的石墙,都是他的最爱。行走科尔沁草原,稀少的石头成了作者心中的歌者,虽沉默,但作者用一颗虔诚的心,与它们对话,听到的是无比丰富的内涵。科尔沁草原石头不多,它们藏在哪里?在茫茫的草窠里,与草儿低吟?为草儿唱一世的情歌?或隐在湖泊下面,与鱼儿对唱?作者带着好奇寻找答案。草原上难见散落的石头,却有用石头堆积的敖包。上插旗杆,雄风猎猎。这些石头有的是草原人怀揣千里而来,有的石头经过了千年之久。它们被堆垒被赞美膜拜。经过漫长风雨的洗礼,它们具有了高贵的品格,不惧风雨不畏沧桑,不喜不燥淡定平和。它们是信仰,是虔诚,是爱情的守护者。那20米长的石墙,是草原人心中的长城,守护着草原的安定祥和。那道石墙仿佛是一架高级的琴,弹奏出有力的音符,穿透每一个行者的心。石头是沉默的,但是信仰不会。它在维护一个民族的和谐。作者的想像天马行空,作者的学识丰富深厚,作者的感情深沉真挚。他一路走一路倾听。终于看到一处因滑坡裸露在外的石头,然而草原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并没有开采,使得这片草原壮美得像一块完整的锦缎。这是一个有大义情怀的民族。石头是沉默的,沉默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沉默也是歌。本文情感层层递进,最后气场大开,但收放自如,文笔从容。这是一个大家才能做到的娴熟,一个大家才有的气势。这是一篇难驾驭的文章,没有故事,只有想像。没有高超的文字功底没有渊博的知识,很难成篇。只有怀才老师学富五车,站在蒙古人的文化角度,才能祥尽精美的解读科尔沁草原的石头,形象,立体,丰厚,给人无限的美感,特别是老师的大爱之心,通过沉默的石头,表达出对这片草原,这片大地,深厚无比的情感,深沉得如这些沉默的石头。赞叹老师开阔的思路,优美的文笔,丰富的想像,海一样的深情!月亮深深的敬佩!才疏学浅,解读不当还请老师多多包涵!此文行笔如天女散花,美如锦缎。力荐读之!【东篱编辑:房顶月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0509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5-08 06:25:36
  怀才老师早上好!月亮才疏学浅编辑此文深感力不从心,文脉把握不准,请老师多包容。但是文中老师表现出的大情怀,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对草原石头所具有的沉默的力量和品格,我能感受得到。只是文笔清浅,不能完美表达老师的内心,非常遗憾。让多才的东篱人去品读欣赏吧!问候老师!老师辛苦了!夏安!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7:00:28
  谢谢月亮老师的精彩编辑,辛苦了。太多的溢美之词,我当作鼓励吧。草原,对于我是陌生的,我来解读草原,解读石头,解读敖包,就像一个小学生在啃读《红楼梦》,很多东西,是无法明白的,我只能以我的想法,尽量切合真实地解读,还原出草原风物的底蕴来。路上,大家说,不见草原有什么石头,可到处堆着敖包。那时,我连敖包是干什么用的也不知,大致听到有《敖包相会》的歌曲,于是感觉蒙人对石头一定是一种崇拜,敖包就是他们的图腾。我还是想通过我的观察,来写出我眼中的科尔沁。月亮老师辛苦了,每读你的编按,感觉那么热情,一种温度马上传递到我这里,十分感谢。遥握,谨祝夏祺!
2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3-05-08 06:32:38
  老师的想像力真是无边无际。石头,沉默,歌者,如果没有高超的行文能力,没有渊博的知识,很难写得这么立体,美妙。既有天马行空的广,又有天女散花的美,更能收放自如,娴熟驾驭。月亮只有深深的佩服了!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7:06:44
  应该这样说,是科尔沁草原给了我创作的源泉,行进在草原上,一切都是新奇的,就像一块石头,一定有着自己的历史和生命。如果拘泥于简单的发现和描写,是无法写透其中的内涵,所以必须调动想象,加入我对蒙族文化的理解,写作的过程,也是解读的过程,可以说写了这篇,我对科尔沁草原有了肤浅的认知。其实,我2000年在北京进修其间,就有5位来自内蒙古的同学,他们也跟我讲述蒙古文化和轶事,但总是朦胧的,不解,到了实地,才懂得了一点。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但靠一两篇文章显然是不够的,但我不能辜负此行,于是就硬着头皮继续写下去。其中漏洞和肤浅,还望文友们理解,也请批评。遥握,文化月亮老师好,谨祝平安!
3 楼        文友:枫桦        2023-05-08 07:27:22
  老师对草原的解读,让我想起了草原歌者的独特歌唱。“呼麦”的产生,是嗓音的变奏,如鸟鸣、如风声、如潮信。节奏的美感与音色的交织,便产生了奇特的音脉。蒙古族的剽悍在其中,蒙古族的灵巧也在其中。其实,这是一种自由灵魂的体现,无拘无束如风,自由自在像云,无边无际如草的真实体现。老师的解读别具一格,有自己的深切读感,沉默的歌者,正是一个民族的勤劳勇敢,努力向上的集中体现,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7:35:59
  谢谢枫桦老师的解读,谢谢美评。其实,我对于草原,就像一个小学生啃读一部《红楼梦》,所知连皮毛都没有,可我还是想试图以我的眼光,见谅深刻真实地解读草原的文化。呼麦,是一种唱法,可能是蒙族所独有的吧。大巴车一路,没有停歇,也未和蒙民有深入接触,没有听到草原的歌声,太遗憾。的确,我也感觉出,只有这片草原才使得蒙民那么旷达自由,那么彪悍勇敢,草原造就了他们和性格。是的,这个民族一直积极向上,就像汉族人一样,也勤劳,守护着自己的家园,创造了生动的草原文化。写草原的石头,源自敖包,而且我并未发现有石头散落草原,于是思考,这些石头哪里来的,便有了这些猜测。借此表达我对蒙族文化的持敬与喜欢吧。遥握,问候枫桦老师夏祺,谨祝安好!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05-08 07:29:45
  老师这个文颠覆了我对草原的认知,我眼中的草原只有草牛羊与河流,老师写了石头,取材新颖,令人耳目一新。老师用生花妙笔,赋予敖包石墙的石头以灵魂,沉默的歌者,唱着无声的歌,这想象真美,大赞老师过人的智慧!拜读学习老师美文,祝夏好!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7:56:46
  谢谢韩老师的解读和美评。其实,我第一次走进草原,太多的东西都是新奇的,可能胶东半岛石头多,加上我看到敖包,那些石头堆起了祭坛,于是对石头的来源发生了兴趣。蒙古文化,在草原,在河流,在嘎查,在树木,在牛羊,也在石头上,敖包就是见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于此体会更深了,我对草原还是一知半解,不怕笑话,写出我的感受吧。遥握,问候韩老师夏祺!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05-08 07:56:26
  怀才老师写“石头文”不下十篇了吧?这些硬邦邦的石头在怀才老师的手头怎么变得那么乖顺柔和,想捏成什么样子就成什么样子,要它唱歌它决不沉默,要它沉默它决不唱歌。哈哈。如果没有对“石头文化”和对“蒙文化”的深刻理解,是很难成就此篇佳作的。可见怀才老师功夫之深厚,文笔之灵动,一般人是无法企及的。大赞才情,遥握问侯怀才老师,谨祝夏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8:01:57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谬赞了啊。石头,我感到亲切,草原上少见石头,而敖包却是石头堆垒起来的,于是我便想到石头从何而来,于是就有了一些肤浅的思考。这些描写和叙述是肤浅的,蒙古文化的深厚,是遍布草原的,一趟穿行,试图解释透,简直是妄想。我只能以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解开我的疑惑了。蒙民深爱着自己的草原土地,这种情怀和汉族一样,看那些犁好的耕地,黑黝黝的土壤,肥得流油,真为草原自豪。石头,可能属于草原最边缘化的东西,但也有着文化的渗透,试解之吧。遥握,期待你的佳作,谨祝夏祺!
6 楼        文友:岚亮        2023-05-08 09:41:20
  科尔泌草原是年轻的,也是狂野的。这篇沉默的歌者,已独特的视角和笔触,解读了科尔泌草原的性格。不要以为茫茫草原只有绿草、牛羊,更有骏风驾疾风;草原不仅是有马头琴、长调之悠扬,更有北方的狼如呼麦破音时凄美。蒙古包里住着草原的歌者,曾经的歌者在石头里睡着了。草原是浩瀚的,也是很小的;草原是柔软的,也是坚硬的;草原是深情的,也是冷酷的。沉默的石头,构成了不一样的草原。拜读佳作,大赞!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09:46:47
  非常佩服和欣赏岚亮老师对草原的悟解。是的,草原的广袤,装得下所有。未至草原,我总以为草原是牛羊的世界,绿草的天下,但并非如此,草原承载了太多的蒙族故事和人文精神,他们是彪悍的勇敢的,更是浪漫的。发现那些敖包,我也觉得那些歌者和他们的历史就存放在其中。于是我对石头的来源做了粗浅的思考,小文浅薄,见笑了啊。如果和岚亮兄弟同行,共同挖掘,可能我们的笔下就更精彩了啊。遥握,非常喜欢你的贵州之行系列,不一样的读感,是我见到的这方面的文字中最精粹最有趣味的。大赞。
7 楼        文友:简柔        2023-05-08 10:45:45
  石头与歌者联系在一起,恰如其分的好。寻找石头,思索它的来处和去处,到发现石头的各种形态,有跌宕之势。石头被怀才老师写活了,有情感,有思想,他的精神,风骨,坚韧执着的个性,宁静淡泊的心性让人敬佩,难怪成为蒙民的信仰了。品此文如品一杯老白茶,醇香萦绕,清新之气跳跃在舌尖。拜读佳作,问候怀才老师。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10:58:51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我在草原上,总是在想,蒙族是以什么为崇拜,做图腾,其实,草原上的草,牛羊,石头,河流,山丘,都是他们的热爱。听说蒙民怀揣着石头,放到敖包上,我被感动了,信仰的力量是无可改变的,就像我们对待文字,每一个字,都经过润色酝酿,才从笔下流出,安放在江山。从草原上寻找,我相信一定会找到蒙民的情感精神寄托,他们的品质,和草原上的一草一树是紧密联系的,草原造就了他们的性格,伟大总归根源。遥握,期待佳作,问候夏祺!
8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05-08 12:15:40
  沉默的歌者,这是一个多么新奇而动人的主题!按常规的思维方式,歌者是歌唱出声音,而怀才老师却以沉默来赞美歌者,文思之妙绝令人赞叹!揭开谜底,原来这些沉默的歌者,是指科尔沁草原的石头,文章的开篇就让人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跟随着怀才老师的独特审美视角一探究竟,科尔沁草原的石头很稀少,但在敖包上看到了一堆石头,怀才老师从石头的来源和蒙古人的信仰方面做出解读,从而给石头赋予了情感的温度和歌者的灵魂,石头是沉默的,但信仰不是,信仰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石头构成的敖包就成了蒙古人的精神图腾,多么深邃的解读!当怀才老师看到山丘裸露的红褐色石块,处于纯自然的状态,便将草原的石头和蒙古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到一起,保护草原,保护歌者,是蒙古人的自觉,文章有了更深的内涵。怀才老师这篇文章内容丰厚,语言精美凝练,字字珠玑,句句锦绣,大美之作,让人回味无穷。拜读学习!大赞特赞!盛赞才情!问好怀才老师,遥祝夏琪!吉祥如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12:31:48
  谢谢如菊老师的精彩解读和美评。写这篇文章,对题目,我是一再拿捏,原先想以“石头之歌”来写,觉得不妥,那些石头的歌我们没有听到,但石头的确又在唱歌,唱着蒙族的草原之歌,于是搜索发现,蒙族人民成敖包赏读 石头是“沉默的歌者”,多么高雅和贴切的称谓。我就顺着这条线索去解读吧。一个民族的文化,并非简单,石头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寄托。限于我对蒙古族文化和历史了解不够深切,只是凭着感性来写,难免肤浅,但不能等待,我想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才有了科尔沁草原系列。遥握,谢谢如菊老师点评。谨祝夏祺,期待佳作不断,精彩释放。
9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05-08 14:32:28
  怀才老师的想象力真是奇绝,一枚枚石头,散落于茫茫草原,几乎可忽略它们的存在,可在作者的眼里,它们不但很有存在感,还是歌者——沉默的歌者。单凭这一点,作者对草原的深情是不言而喻的。石头于草原,是天地造化的结晶,是亿万年前就有的,即便沧海桑田,那石头依然唱着歌,只不过这歌声是低调的,是深沉的,耳朵无法听到,唯心灵可以感知。石头虔诚地陪伴草原,蒙人虔诚地钟爱石头。石头,是藏民的信仰,是他们精神的寄托。一粒石,对应天上的一颗星,风吹雨打不改其貌,绽放成“风雨玫瑰”的那种石,该是石中“贵族”吧。石的气质渲染着草原的气势,草原的浩大辽远呵护着石的玲珑温存。该文作者笔力雄奇而温婉,联想与想象如蝶儿扇动翅膀,闪烁着魅惑与神秘之光,引领读者极尽探索草原之奇之秀之苍茫。作者由玛尼堆想象老家砌房之石墙,都以石头为原材料,砌出的是理想是生生不息的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是内心深处永不枯萎的信念之花,是一种精神图腾。无比动人、遐思漫漫之大美之作,构思奇特,语言精美灵动诗意奔突,情感澎湃,启人共鸣,感人至深!拜读受益,问候怀才老师下午好!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14:48:56
  非常感谢罗老师激情澎湃的点评,令我兴奋异常。但愿怀才笔下的草原能够给读者带来震撼和美感。是啊,我对石头有着特别的情怀,写过不少关于石头的散文,总觉得每块石头都带着沉默的灵性,希望我们去发现,希望文学去表现,于是,看见了敖包,我就追寻石头的源自,令我想象异常。真的,那些石头的存在阅历人间,是沉默的歌者,歌者去世化为石头,寄存的灵魂在敖包。蒙族的历史我没有考究,但我觉得他们就像那些石头,顽强而深沉,不乏温度,更有始终不变的信仰。我享受爱可以带给我们最生动的感觉,所以,尽管草原春色尚在萌动中,我也要唤醒它。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快乐!
10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05-08 16:16:44
  科尔沁的石头,那是有灵性的宝物,也只有怀才老师才有感应,老师的这种通天的文笔,可以点石成金,让草原的石头唱起来舞起来,佩服老师的想象力,如果不热爱生活不喜欢草原,没有丰厚的文学功底,是写不出写文章的!问候老师!祝夏祺!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05-08 16:25:4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热情鼓励。也总觉得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力那么局促,希望自己可以精准地表达出草原的美,石头,好在我熟知一点,只是草原上的石头,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底蕴,带着蒙人的血统,写起来有难度。我希望这篇小文不是泛泛一般的读感,能够给读者一点美的享受。遥握,期待草儿老师的佳作,问候夏祺!
共 15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