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木字旁们(小说)

精品 【流年】木字旁们(小说)


作者:一朵怜幽 进士,10861.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63发表时间:2023-10-19 09:39:17

【流年】木字旁们(小说) 洪枫第三次打来电话,说那些木头家伙差不多修补完了,接下来就是修缮老屋了,问杜椿什么时候有空,回来商量一下,他不知道老屋哪里该动,哪里不该动。
   杜椿正坐在办公室里赶一份领导要的材料,洪枫说话的时候,他的右手操控着鼠标,将文档的进度条上上下下地拉,像锯一根湿木头,赶材料时那股一直压迫的心烦气躁也借机窜出来,他一边在文档最后重重地敲了七八个毫无意义的回车键,一边说:“我最近很忙,明天还要出差,你自己看着办吧。”想想又补充道,“需要钱再和我说,就这样。”
   掐掉电话前,杜椿听到洪枫那句像从遥远的时空甬道中传来的声音:“椿儿,不是钱的事,我怕师父不满意……”
  
   杜椿他们这个家族,从太爷爷杜松那“一棵树”开始,就慢慢繁衍生息,长成了一片森林。这片森林里,树种各异,除了松树,还有榆树、楝树、桐树、樟树、梅树、桃树等,喜好和脾性不一样,但扎根在同一方土地上,共享着同一片蓝天,吸纳同样的阳光雨露,骨子里的他们,其实都是一个品种。
   杜椿小时候很嫌弃这个像女孩子的名字,因为小伙伴们叫他“椿儿”的时候,故意强调儿化音,还把尾音拖得长长的,然后猖狂地窃笑。父亲说他是捡到宝了却当草,香椿木虽不是红木,却是一等木材,质地坚韧,是百木之王,他应该庆幸这个名字没有被姐姐和其他堂兄弟姐妹用掉。
   他们家有一张香椿木四方大桌,配了同是香椿木的四条长凳。桌子和凳子做工都很精细,桐油上得也足,泛着幽光,大桌四角那里还做了镂空的花节雕刻。桌子和凳子放在堂屋的中央,正对着江山红日中堂画,很气派,家里来人总会夸上几句。杜椿对家族里以木起名这个传统一直不以为然,他说,如果按照树的品种去给后代取名字,再去掉那些所谓的凶树和寓意不好的树,诸如柏、柳之类,只会越来越难取,而且越来越次。父亲说,那么多树呢,得管多少代啊,再说了,木字旁也行啊,都与木有关。四方大桌和长条凳的香椿木材,来源于他们家的老屋院子边依着坎沟歪斜生长的香椿树,现如今还存有两棵,长得很是高大繁茂。
   父亲很爱吃香椿芽炒鸡蛋,初春时节,他会在长长的竹竿上端劈开两个口子,形成一个三角叉,轻而易举地别断高高在上的香椿芽。杜椿小时候拒绝吃这道菜,除了他受不了那股奇怪的味道外,也因为他下意识觉得那是在吃自己。夏天的夜晚,杜椿喜欢翘着二郎腿躺在竹床上在树下乘凉,透过香椿树密密匝匝的羽状复叶看星空与银河。上大学离开故乡后,他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去看夜空了,仿佛自那以后,星空与银河在他的生命里就消失了,连带着那两棵香椿树也消失了。
   当年妻子怀孕,父亲说,如果是男孩,就叫杜檀,如果是女孩,就叫杜榕。杜椿和妻子都不太喜欢这两个名字,儿子出生后,他只将“檀檀”用作儿子的小名,而户口本上的大名是妻子花了200块找一个周易风水大师按生辰八字给取的,和树木不沾边,和木字旁也不沾边。父亲知道后,有些生气,说他怎么能自作主张轻易打破这个延续了几代的传统,责令他去给孩子改名。但名字还没来得及改,杜椿堂弟的孩子也出生了,取的名字也没有遵守这个传统,叔叔杜楝倒是开明,并未多说什么。杜椿便有了借口,给孩子改名的事也就一拖再拖。
  
   杜椿的太爷爷、爷爷、父亲、叔叔,都是木匠。
   村民们用“三杜”来形容杜家这同是木匠的祖孙三代。从建造房屋时用的木头屋架、门窗,到三门橱、五斗橱、书几、雕花床、立柜、木桶、木盆等传统木家具,再到犁、风车、水车等农具,村里每户人家甚至周边村里人家都一定能找出几样出自“三杜”手下的木器。经过时间检验,口碑、手艺最好的是“杜二”,也就是杜椿的爷爷。村子里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婆还经常把“我家里那个高低橱是杜二打的,几十年了,还好好的”挂在嘴边。“杜二”最擅长的是农村的老式房子里的露明梁架,卯榫坚牢,梁、柱等交接处的斗、拱、驼峰等装饰很美观。人们不叫杜椿的太爷爷杜松“杜大”,而是叫他“杜师”,这个称呼里包含着他们对杜松的最高褒奖,毕竟手艺最好的“杜二”,也是“杜师”带出来的。“杜师”遗留在人世的作品不多了,仅存几件,也是经过“杜二”或“杜三”修补或翻新过的。
   杜椿的父亲杜榆能够“打败”弟弟杜楝成为“杜三”,不是因为手艺更胜一筹,而是因为脾性,杜榆性格虽沉闷,但行事也稳重,杜楝的性格有些张扬,好酒,所以在人家做活时容易耽误事,一次给别人家屋上梁时,出了些纰漏,让主家感觉触了霉头,从此失了信誉。对于没能得到“杜三”的名号,杜楝表现得好像也不甚在意,有绘画天赋的他后来去了苏州一家红木雕刻厂,从事红木雕刻工作。他在雕刻厂工作,收入远高于在乡村做木匠时,他们家也是村里第一个盖三层楼房的。杜楝后来劝说过杜榆和他一起去苏州,大意是说传统木工艺没什么市场了,工厂都量化了,还守在村里干什么,“杜三”的名头真有那么重要?杜榆干脆地回绝了他后,杜楝就再也不提这茬了。
   每个人心中应该都有一幅关于父亲的形象画,杜椿心中的那幅画,时间背景总是在清晨或者黄昏,父亲行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右肩上背着一个简陋的工具箱,右手上还拿着一个锃亮的锛子,左臂上套着两把大小不一的锯子。父亲从来都是早出晚归,家对他来说,就像一个长租的旅馆。不出工的日子,父亲也不怎么照看田地,除了犁田打耙,家里的农活都是母亲一个人担下的,他总是一头扎在那间堆满各种木料、工具、半成品木器,充斥着各种木材味道的披厦里。
   杜椿觉得,父亲对那些工具、木料和木器的关心和爱,胜过对他和姐姐杜桂的。
  
   出差回来的高铁上,因为车马劳顿,缺少睡眠,杜椿的头有些疼,正闭目培养睡意,洪枫发来微信,有语音、文字、图片,还有一段10秒钟的视频,它们像密集的子弹一样射进杜椿的脑袋,使他头疼加剧,有炸裂般的感觉。即使不听语音消息,不打开视频,杜椿也可以根据“椿儿,你说呢?”那几个字判断,这些无非都是洪枫在传递同一条信息:有时间回来看看,我一个人真做不了主。杜椿知道,这不过是洪枫的托词,以他的行事风格,绝对将一切都规划好了,只不过他需要自己参与决策,从而分担一半责任。
   小时候,父亲也曾经热切地培养过杜椿对木匠手艺的兴趣,因为他希望栽培出一个“杜四”。他不光教杜椿识别树的品种,还让他通过已经解板的木材去辨别是什么树,后来,升级到让他通过木屑去辨别。他告诉杜椿,椿树的木屑是浅棕色的,能闻到香椿芽的清香;松树的木屑颜色淡一点,但有着松节油的香味;柏树的木屑接近白色,有一股柏枝的幽香,水杉和白杨树常常是湿的时候解板,木屑潮湿,捏在手心能成小团,但松手即散……
   比起识别树木、木材或木屑,杜椿对父亲那个墨斗更感兴趣。墨斗是一条鲤鱼形状,脊背上靠近头部的地方开了墨池,靠近尾部安装了墨轮,墨线从微张的鱼嘴中吐出,前段挂着一个“8”字形的铜班母,两个腹鳍与一个臀鳍形成三角底座,能让鱼能稳固地站立。臀鳍和尾鳍中间,隐藏着收线小手柄。虽然黑乎乎的,有些磨损,但依稀可辨鲤鱼眼睛有神,鳞片逼真,尾鳍线条流畅,仿佛游动于水中。这个墨斗是太爷爷亲手做的,之后传给了爷爷,爷爷又传给了父亲。父亲告诉杜椿,墨斗虽小,但制作起来却不简单,各个部分需要单独制作,主体还需要一木连座,费工费时,对于木匠来说,墨斗代表的是祖师爷鲁班,是有神性的,这个鲤鱼墨斗要当成传家宝传下去。
   鲤鱼墨斗里有少年杜椿寻思不解的东西,于是他总喜欢趁着父亲不在意偷拿墨斗,摇摇线轮,抠抠墨池里的棉花,四处乱弹寻找奥秘。一次在父亲要用的板材上弹了很多黑线,又把松动的小手柄弄丢了后,父亲非常生气,不怎么动手打孩子的他,用木卡口抽了杜椿的屁股。杜椿反驳说,不是说墨斗要当传家宝传下去吗,早一点传给我不行吗?父亲说,那要等你学会木匠手艺再说。杜椿再也没有摸过墨斗,包括父亲的其他工具,以此来告诉父亲,他不会学木匠。
   晚上躺在床上,杜椿才点开了洪枫发的那个视频。视频中环拍的是父亲的工作间,工作间的前身是杜椿的房间,当初靠着床的那面墙上,钉有四排木条,木条后面有空隙,插别着工具,木条上面钉有长铁钉,根据形态大小正错落有致地挂着工具,这些工具有一大部分是父亲根据自己的使用喜好做的。杜椿看到了锯子、刨子、凿子、蜈蚣耪的身影,当镜头最后一晃的时候,他捕捉到了杂乱的工作台上边缘,那个黑乎乎的鲤鱼墨斗的墨线从口中扯出一截,“8”字形的铜班母悬吊在空中,微微晃荡着,像鲤鱼痛苦地吐出了自己的内脏。
   他给洪枫回信息:工作间先别动,我周末回来。
  
   杜椿的老家在潜川县城以东一个国家4A级森林公园的山脚下。前些年美好乡村建设,对村子里的环境进行了整治和规划,村子现在是面貌一新,但即便如此,也没有拴住年轻人飞翔的翅膀,包括杜椿。杜椿没有什么故乡情结,可能与脱离故乡后的生活,他一直过得顺风顺水有关。
   杜椿工作之前,他们一家人都住在那所由石头、青砖、小黑瓦和出自“三杜”手下的木器构成、填充的老房子里。千禧年的时候,家里在进入景区的路边新盖了楼房,母亲就在家里摆了个玻璃柜台,门口摆放了一张木桌,开了一爿小店,卖矿泉水和香火(景区山顶有一座江淮十大名寺之一的寺庙)。老房子空下来后,父亲把他的工作间从披厦搬到了杜椿之前住的南头的房间里。
   村里人家的房子越盖越漂亮,有几户人家甚至花了几十万,盖了豪华的别墅,安装了铁艺的庭院大门,买了成套的、有着精致花纹和软包的家具。每当看到哪户人家的院子一角或是放杂物的耳房里堆放着弃用的老木器家具,父亲都想着把它们“赎”回去,久而久之,村里人会主动把淘汰掉的老家具送到父亲那儿,老房子渐渐被缺胳膊少腿的木器家伙占领,成了木器回收站。
   八年前,杜椿听人说村庄要征收拆迁,由他出钱,让父亲把老房子边的披厦、猪圈、鸡舍拆了,盖了四间两层的小楼。又找了挖掘机把老房子边的一片水竹林翻了过来,连带着之前的稻床,都栽上了桂花树,有近千棵,想着到时候征收的时候,桂花树按棵赔偿,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可是好多年过去了,村庄安然无恙,只是规划了道路,升级了一些硬件设施,将一些人家的外墙刷了,画了壁画。那些栽种得过密的桂花树因为地盘拥挤,身材纤细,不成气候,连买主都找不到。那两层小楼后来租给几个外地的承包责任田的种植大户住家了。
  
   杜椿到家后,发现之前堆放在老屋里的那些残疾木器基本修理好了,整齐有序地摆放在那两棵依然茂盛的香椿树下和小楼一层的屋子里,木犁、木耙、木锹、风车、木桶、木桌、三门橱、五斗橱、梳妆台、洗脸架、木质窗格子、雕花床,踏板打稻机等,甚至还有一个以前杀年猪时,烫猪用的杀猪桶。除了杀猪桶,每样木器都不止一个,木犁至少有二十把,列队的士兵一样等待着检阅。这些东西之前堆在老屋里不起眼,现在修理好排兵布阵摊开了,居然有如此大的阵容,杜椿难免有些吃惊。
   洪枫正在修一个龙骨水车,水车的送水叶片新补了好些块,虽然他选择的木材接近水车本身的老旧颜色,杜椿还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胡子拉碴的洪枫看了一眼杜椿说:“椿儿,回来啦!你等一下啊,马上好。”
   “你速度挺快的,这没几天,都修好了?”杜椿问。
   洪枫没抬头,继续手里的活计,解释道:“不是,很多东西师父应该一收回来就修好了。”
   记忆中的一个场景突然跳出来,地点也是在这老屋的门前。
   那应该是小学五年级时中秋节的早晨,杜椿坐在小板凳上吃早饭,父亲正收拾他的工具箱。这时候,一个中年人领着一个初中生模样的男孩子来到他家,中年人手上提着的红色塑料袋里,应该是烟酒。男孩子左手上提着一刀用稻草系着的肉,正打着旋,右手上提着一条草鱼,稻草从鱼鳃穿过鱼嘴打了个结,系肉穿鱼的稻草绳上,都穿了一块四方小红纸。
   中年男人大着嗓子喊了声:“杜三师父。”然后将男孩子手中的鱼和肉拿过来,连着手中的袋子,一起递到父亲手里,“拜师礼你收下,孩子就拜托你了,不听话你就打。”然后用眼神示意那个男孩到前面来,说:“叫师父。”
   男孩走过来,脆生生地叫了声:“师父。”
   这个男孩叫洪先进,父亲的第一个徒弟。
   父亲一边和洪先进父亲寒暄,一边继续收拾工具箱,还不忘将手中的鲤鱼墨斗扬了扬,说:“这墨斗还是我爷爷传下来的,有灵性了。”说完很小心地将墨斗放在工具箱最上面。
   父亲问洪先进:“你喜欢什么树?”
   洪先进想了一会说:“红枫。”
   父亲又问:“你还知道红枫,为什么喜欢?”
   他说:“班级的窗外栽着一棵红枫,每天看得多了,就喜欢上了。”

共 1229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小说的主旨在于弘扬传承传统文化,让其精神发扬光大,源远流长。透过三杜木艺世家,让我们在木器的鼎盛与衰落中看到了社会进程中的时代变化,在那些带有时光印痕的文字中,岁月也因木质散发出的幽香而变得沉重而深远。作品将两代人的情感与不同的观念融入特定的环境与地域中,围绕此事展开叙述,让人在传统木艺逐渐式微的今天又重温一段它的过往,是颇为震撼的。细节描写鲜活生动,语言柔和平实,有静水流深之感,读来入心入骨。村民用三杜来形容杜家木艺的精湛与超群,杜椿的父亲被称为杜三,他希望儿子杜椿能够传承家族手艺,成为“杜四”。杜椿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生活,去了大城市工作,取而代之的是他的徒弟洪枫。作品构思精巧,布局严密,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中埋下伏笔,引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叙事风格独特,多视角切换,刻画出鲜明的人物性格,并一步步解疑了心中的疑团。通读全篇,再慢慢回味,不仅为作者的构思称叹,杜椿终于理解了父亲坚守木艺的决心和意义,为了父亲,他要办一个木器陈列馆,此事交由父亲的徒弟洪枫操办,这是切入口,也以此打开全篇,情节不断递进,呈现出一个庞大而又恢弘的故事。书写时代,从生活中提炼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素材,精心表达着自己眼中的世界,一篇很有社会意义的佳作,流年流年力荐阅读!【编辑:清鸟】【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02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鸟        2023-10-19 15:52:03
  很喜欢这种叙事风格,于无声处听惊雷,不经意间就能触动心灵感应,引发深思。木字旁开,富含深意,杜椿没有沿袭祖业,旁开于洪枫,却一样将工匠精神传承,结局感动,温暖。好文学习,祝贺怜幽刊发!
愿与你在茫茫人海中保留一份纯真与美好
2 楼        文友:别有洞天        2023-10-20 09:21:01
  小说以杜椿这个人物为主线,塑造了一个木匠家庭随着时代的演化,尾大不掉的家族基因,平凡而灿烂。
   作品对木匠活路的描述比较专业。
   以弘扬工匠精神,传承木匠工艺,收藏木匠用具等多层次文化构建,组合成木字旁家族的沧桑进程。
   丰盛的中国文化中,作者举木匠和用具进行抒发塑造,意义深远。以陈列馆来承载木匠的用具,以示后来者,弥足珍贵。敲响记忆,敬畏传统。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3-10-21 16:26:1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