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灯火里的文昌里(散文)

精品 【东篱】灯火里的文昌里(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140.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68发表时间:2023-10-26 06:11:06


   十月初,抚州的夜,月儿淡淡,街灯闪亮。我和小妹朝文昌里走去。文昌里曾是抚州老城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抚州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有抚州会馆,正觉寺,天主教堂,文昌桥和孝义桥。前几年文昌里新开发了一条文化古街,仿古建筑,大多采用青砖黑瓦的江南民居风格,古韵横陈。建筑虽新,却做得颇有年代感,能读出尘世的风霜,折射了创建者的一份古典情怀和精神观照。
   到达文昌桥。此桥建于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历经战火,几经修建,见证了抚州几百年的沧桑历史,是抚州通往外地的唯一通道。随着抚州的发展,抚河上相继建起五座大桥,为保护文昌桥,禁止车辆通行。
   文昌桥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明朝万历年间,抚州有陈、罗、章、艾姓四才子。某年,抚州新任知府上任,欲过文昌桥进城,四个汉子坦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出上联“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让知府出下联。知府苦思不得,后来四才子给出下联“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度黄昏”。黄昏渡是当时抚州的一个村庄,此对绝妙,让知府佩服。后来民间就流传了“文昌桥上看文章,文昌桥上赏文章,文昌桥上析文章”这句话。
   昔年的文昌桥,有轿子经过,有马车经过,有马经过,有小车经过。有四个才子躺过;有深闺少妇凭依栏杆,凝望远方,等待在外经商的夫君归来;有一个骑着战马的将军在桥上营救过一个美丽的少女,然后娶她做了第八房姨太太;有失恋的男孩从桥上跳下去,想用涛涛河水埋葬一切痛苦,幸亏得救及时……如今一切已随岁月消逝,但文昌桥是有记忆的,有情感的,它记得曾发生过的一切。
   河水汤汤,穿过文昌桥,有柔情,有激越。河水与文昌桥,相依相守,在漫长的光阴里固守着一份纯真和质朴,笑看人间沧桑,静望山河岁月,渴望相守到地老天荒。
  
   二
   过桥,走一小段,左拐,就是文昌里古街。
   街上人潮汹涌。人声,商铺老板的吆喝声,小孩的哭闹声,如潮,在空气里滚滚奔涌。烧烤香、麻辣烫的麻辣味、女孩的香水味很粘稠,到处乱窜。灯光璀璨,红、白、紫、黄的光,摇曳,交叠,衬得古街斑斓,浓艳。
   怀念白天的文昌里。
   行人稀少,有清幽之美。青墙黑瓦的房在寂静的氛围里美得清新,美得简素。漫步在古街上,随时可与一件老物件相逢,鼓风机、水缸、猪槽、水桶、竹椅……旧旧的,携带着主人的气息与温度,镌刻着老时光的痕迹,古老而鲜活,撩拨着我的记忆与情感——年少的浒湾镇,没有自来水,去井边挑水是一种生活方式,水桶和水缸是家中必备的生活用具。我们家人多,水缸很大,摆着灶台边,水缸旁摆着两个水桶。每天晨起,大哥已把水缸装满了水。当阳光从窗户里溜进,落尽水缸里,波光粼粼,让人欢喜。冬天,温度低时,水缸上面会结一层薄薄的冰,我们用水瓢轻轻地敲碎,意趣盎然。水缸和水桶用了很多年,直到厨房装了压水井,水缸和水桶也残破了,无法使用,母亲便扔掉了。而竹椅,是浒湾家家最常见的坐具,每家都有几把,演绎着一家人的日常情态。竹椅坐久了,会有厚厚的包浆,触感光滑而温润,当竹椅无法使用,人们就放进灶膛烧掉,也算是对竹椅的一种祭奠。
   这些老物件,如一把扇子,徐徐打开年少的生活画卷,静美里素朴无限。可是晚上,那些老物件都不见了,它们被拥挤的人流掩盖,被夜色吞没。而那些仿古建筑,也失去白天的风韵,让我遗憾。
   两个踩高跷的人迎面走来,穿着明朝的战袍,各握一根木棍,像准备上战场的将军,很威武。踩高跷是一种民俗活动,在电视里经常看到。据说与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有关。一次出使邻国,该国君臣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了一双木腿,因而变得高大,让他们啼笑皆非。聪明的晏婴趁机借题发挥,挖苦了他们一顿,让他们颇为难堪。从此,踩高跷活动流传到民间。专业的踩高跷有多种表演形式,古街却没有,那两个人只是在人流中走来走去,甚为瞩目,倒也有趣。
   街边有一顶红色的轿子,鲜艳的红彰显着一种隆重和喜庆。轿子,属于过去的时代,和马一样是古时人们出行重要的交通工具。那时女子出嫁,必坐红色的轿子。轿子,把她们从自己的家,载向陌生的夫家。此时的轿子,对一个女子而言,多像人生的一个渡口,承载着她们的命运。如今轿子和马一样,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它一定孤独而落寞吧。当然,在影视剧里,在古街,轿子或许可以重现昔日风采,但终究风光难再。
   有人不断坐在轿子里留影。穿着现代的衣服坐在古老的轿子里,我感觉很奇怪。
   我对小妹说,应该穿一袭汉服坐在轿子拍照更好看。
   小妹告诉我,西安有一条古街,游人必须穿汉服进去,走在里面,有穿越之感,特别有意思。
   我欣赏西安古街管理者对传统的坚守。穿上汉服漫步古街,更切合古街的氛围和意蕴,让人更好地融入,获得更为美妙而深切的体验。我期待文昌里古街将来也有这样的规定。
  
   三
   一阵悠扬的琵琶声引领我们来到一座房屋的门前,木门虚掩,墙角堆了些许花草,一个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子坐在门前弹奏琵琶,神色沉静,眼神清澈。不少人围观,专注倾听。
   琵琶曲清越婉转,如泣如诉,如怨如慕,似在倾诉一个缠绵悱恻的情事,听得我痴了,醉了。不由想起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两句诗:“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全诗讲述一个少女与情郎在后花园相遇,相恋,再与他私奔,来到他的家乡,因无名分,受尽委屈,最终离他而去。一对痴情人被世俗分开,让人间多了两个断肠人。想着,眼角渗出了泪。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有的人说他弹得好,有的人说有点伤感。很多人听了一小段就走开,最后只剩下几个人在听。男子始终淡然,沉静自持,他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似宋朝走来的男子,他在自己的琵琶声中,在自己的思绪里。他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品人生况味,在感受人间深情。琵琶声止,男子抱着琵琶起身,推开身后虚掩的门,入内,掩上。
   我们在一家卖藕丝糖的小店驻足。门前一条长长的案几上,堆着一盒盒藕丝糖,有普通盒包装,也有礼盒装。藕丝糖是江西金溪特产,历史悠久。据《金溪县志》记载,最早产于明朝万历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以糯米熬制成原糖,再拉成细丝(形为藕丝),包以芝麻、白糖、桂花、桔饼、天然纯金银花等,外形似藕丝,甜而不腻,脆而不碎,入口即融。
   藕丝糖让我倍感亲切。年少时,浒湾有两家制作藕丝糖的个体户,有零售,也有盒装,大多销往外地,浒湾人买得少。那时大家日子都拮据,谁家也没有闲钱吃藕丝糖,只有求人办事,才舍得买来送人。有时过年,母亲会买两斤藕丝糖给我们打打牙祭。人多,藕丝糖少,总是不过瘾。盼着长大,赚钱,痛快吃藕丝糖。如今却不甚爱吃,只嫌太甜。
   案几旁摆了一张小方桌,放着一张笸箩,里面堆着拉好的藕丝和炒熟的白芝麻,空气里飘着甜香和芝麻的香。两个中年女子坐于桌前,一人飞速抓起一小团藕丝,放入芝麻堆里,滚动,揉搓,便是一块藕丝糖。另一个女子负责包装。还有一个男子负责售卖。
   不断有人到摊前买藕丝糖,少则五盒,多则二十盒,案几上的藕丝糖很快倾空,笸箩里的藕丝和白芝麻也越来越少。此时,一个中年男子从店里走出,端来一笸箩拉好的藕丝和熟芝麻。
   我和小妹各自买了二十盒,一部分送人,一部分留下作为茶配。
  
   四
   文化广场上,锣鼓喧天,几个壮实的男子在舞龙灯,黄灿灿的,很漂亮。几个男子左转,右挪,转圈,跳跃,小跑,舞得风生水起,似有一条巨龙在空中飞舞,游动,妙到巅毫。围观的人站了一层又一层,大人把孩子放在肩上,情侣牵着手,年轻人扶着老人。有人忙不迭地拍下。有人背对龙灯,笑如春花,拍抖音。一股股热烈而蓬勃的气息四处流淌。尤其是锣鼓声,如爆竹似的在空气里炸开,却不觉吵闹,反而更添喜庆和热闹。
   记得一部电影:男女主人公就是在看龙灯时一见钟情,因家庭阻扰,彼此无奈分开,从此相隔遥遥,思念铺天盖地,痛苦排山倒海,一别经年,良辰美景都赋予残阳衰草。最终他们突破内心和世俗的牵绊,勇敢地走到对方的面前,牵手一生。编剧让爱情故事在热闹的舞龙灯场景里开始,是否是对主人公爱情的一种隐喻——热闹过后是寂寥,繁华过后是清冷,清冷抵达极致,最终回归正常。
   站在拥挤的人群中,看到不少俊男靓女,那么年轻,那么青春,让人羡慕,心想,影视剧里的浪漫和精彩也许会再次上演。
   舞龙灯结束,锣鼓之声戛然而止。几个男子举着龙灯往前走去,一闪一闪,像举着黄色的火把。
   返回时,经过刚才那个弹琵琶的男子的门前,站着一个女孩,很美,一袭粉红色的汉服,乌发如云,如古代仕女。她独自站在那里,站在自己的寂寞里,周围的喧嚣似与她无关,只是淡淡的笑,手里拿着一把弹弓在摆弄。弹弓与汉服的搭配,是一场激烈的碰撞,是对传统美的一种抗拒。当弹弓遇见了汉服,弹弓似乎也染上一丝古典气息,有了柔美意味。当汉服遇见弹弓,汉服变得家常,变得亲切。
   我希望女孩手持一把团扇,那样会更好看。“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宫中的美人,不想君王看到她的憔悴病容,便以团扇遮面。这是古代后宫女子的无奈和酸楚。现代,团扇鲜见,有空调,风扇,谁还稀罕团扇。团扇如被打入冷宫的女子,只有无边无际的寂寥。但是我始终认为,团扇与汉服,是美的遇见。当美遇见了美,美就有了更丰富的形态,更深厚的内涵。若我手里有团扇,我愿赠给女孩。
   小妹拿着手机对着女孩一阵猛拍,大赞其美。女孩拉着弹弓,摆着各种姿势,露出调皮的笑,大方地让小妹拍照。
   月上中天,我和小妹离去,人们也悉数散了,喧闹的文昌里渐至安静。
  

共 38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古老的中华大地,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档案馆”,“老城博物馆”。江西抚州的文昌里就是一处老城区最为繁华的街区。最具代表性的有抚州会馆,正觉寺,天主教堂,文昌桥和孝义桥。十月初,作者有幸来此游历一番。到达文昌桥,自然想起“晒文章”的传说,多少故事发生,岁月消逝,而文昌桥依旧,河水柔情也有激越,和文昌桥固守着一份纯真和质朴。来到文昌里古街,但见人潮汹涌,令人想起白天的文昌里。行人稀少,美得简素,古街上,随时可与一件老物件相逢,鼓风机、水缸、猪槽、水桶、竹椅等等,令作者回想起家乡浒湾镇井边挑水、水缸结冰、几把竹椅演绎日常生活的情景,可惜,夜晚不见了这些老物件,让人遗憾。两个踩高跷的人迎面走来,穿着明朝的战袍,甚是瞩目和有趣,街边一顶红色轿子,吸引很多人前来拍照留影,轿子或可以重现昔日风采,但终究风光难再。遇见一个穿着汉服的年轻男子坐在一座房屋门前弹奏琵琶,如泣如诉的曲子,令人垂泪,围观者无不伤感,待听者寥寥,他依然陶醉在自己的表演中,直至入内,掩上木门。在一家卖藕丝糖的小店驻足。藕丝糖让作者倍感亲切。家乡浒湾有人制作藕丝糖,但多销往外地,本地人买得少,过年,才能吃到少许,打打牙祭。遂买下二十盒,送人或留作茶配。文化广场,锣鼓喧天。几个壮实男子在舞龙灯,金光灿烂,煞是漂亮。这让作者想起一部爱情电影,男女主人公因看龙灯一见钟情。看龙灯人中不少俊男靓女,真希望他们能再次上演影视剧中的浪漫和精彩。返回途中,经过弹琵琶男子门前,见一穿着汉服女孩,手持弹弓站在寂寞里,真希望她手持团扇,团扇与汉服,才是美的遇见。人们悉数离去,喧闹的文昌里归于安静。作者一路走来一路看,睹物思人,浮想联翩,以细腻柔美的文字,将文昌里的夜晚,勾勒得如诗如画,灯火璀璨,人流如织,让读者如临其境,流连忘返。精彩游记,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026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0-26 06:11:50
  老师的游记,以描写细腻见长,对典型场景,刻画、渲染,活灵活现,形象生动。语言柔美,在和风细雨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心境。感谢投稿东篱,感谢对东篱的热爱和支持,祝秋日愉快,创作丰收!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1:22:10
  谢谢韩老师精彩美编。文昌里古街是近些年新开发的一个景区,也是步行街,建筑虽新,却有古朴的气息,石板街,青砖黑瓦的房屋,若人少,步入其间,内心安静,意趣无限。谢谢老师鼓励。辛苦了。祝秋日安好,编创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0-26 09:08:03
  真丰盈,丰盈而细腻,将文昌里的风貌尽情托出,仿佛是一支曲子,袅袅的,缠绵着。简柔老师摄取的那些画面,温婉而有古韵,尤其是作者具有入场感,融入其中,穿起一段段风情。文化,是一处乡镇,一个古迹的灵魂,简柔老师抓住了灵魂去写,写出了带着古韵色彩的风貌。个性的美,在一切风景存在的理由,散文把我带进了意境风景,感觉是别样的一番古韵,甚至要摸摸头顶,摩挲一下衣物,看看自己是否在衣装上能不能与之相配。谢谢简柔。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1:31:52
  谢谢怀才老师精美留墨,很深刻,鼓励深深。文昌里风韵别具,那些店铺有民间风情,也有现代的味道。喜欢文昌里,主要是迷恋那些建筑,虽非古物,却不失沧桑感。感觉挖掘还不够深,若是老师写,会更深更广。老师若穿汉服,佩把剑,走在文昌里,一定像个侠客。祝老师秋日安好,编创愉快。
3 楼        文友:夕泠        2023-10-26 11:51:26
  文昌里,一个仿古的景区,一篇落满情怀的文字,简柔写得细腻动人。不妨着一袭汉服走上一走。美便沉浸在文昌的夕辉下了。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8:34:17
  三年前回抚,在文昌里,穿过汉服,有点美妙,就是周围都是穿现代服装的人,感觉另类。汉服的柔美与飘逸的确别有味道。谢谢夕泠美评。祝秋安笔丰。
4 楼        文友:岚亮        2023-10-26 12:49:12
  文昌里,一听就那么有古意,有底蕴,有书卷气,喜欢。读罢全文,更加喜欢。现在大部分的古装镇、古村、古街,其实都不古了,留下的,是悠远的古意。这就很好了,古意是一种传统和传承,是一种如初的景象。前几天看到一文友游了乌镇写了篇文章。称乌镇为鸟镇,有人叫好,但我认为不好。保持原生态,总不能叫人住到山顶洞中去吧?简柔妹子的散文,总是那么清丽婉约,细腻动人,此篇亦是?大赞特赞!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8:40:06
  亮兄对古意理解透彻。古建筑要完好保留,何等艰难,天灾人祸,岁月悠长,无法意料。仿古,也是一种情怀,一种诗心的回归。乌镇已经保护得不错,那些水阁,古风盎然,愿能传承更远,更久。谢谢亮兄美评,谢谢厚爱。祝秋安笔丰。
5 楼        文友:枫桦        2023-10-26 12:51:15
  文昌里古街的是商业的开发,可是,里面所包含的精神却是泱泱古风。既然是正宗的古风,就有十足的精气神。文字细腻感十足,观察仔细,才有上佳的描写。有些景色里充满了许多的人文景观,不是很容易描到位,在老师的笔下却游刃有余!拜读好文!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8:43:59
  谢谢枫桦老师惠评。文昌里古街的开发,这些年带动了抚州的旅游发展,带来了丰厚的旅游收入。可见现代人对古民俗,历史文化和古建筑的追慕和神往。谢谢老师鼓励。祝秋安笔丰。
6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10-26 14:46:39
  文昌里有幸,能被老师的妙笔描绘的如此璀璨生辉!让一座历史古城,何其扬名!文昌桥,因为有了历史的底蕴,尤显得古朴厚重,引人遐思;热闹非凡的古街有着现实的风景,也连接起家乡的绵绵回忆……老师的文笔文采绚烂,美轮美奂!拜读学习!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8:54:03
  抚州是古城,也是才子之乡,自古名人辈出。文昌桥沧桑流溢,踏入其间,仿佛踏在历史的心尖上。文昌里有繁华,有清幽,古朴和时尚兼容,风采卓然,爱之。谢谢郑老师美评。祝秋安笔丰。
7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0-26 15:01:24
  读罢,有如临其境之妙感。确切地说,跟着老师的笔墨,一下子穿越了古代,仿佛自己也穿上了古装在文昌里踱着方步,时而踩着高跷,时而弹着琵琶,时而团扇摭面……好文,读着过了一把古风瘾。遥握问侯,谨祝秋好彩彩纷呈!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8:58:55
  我想,若是人人都穿汉服漫步于文昌里古街,一定以为置身明朝,那种感觉一定很曼妙。西安一条古街便是实行汉服进入制,多么有意思的规定。谢谢湘莉老师美评。祝秋安笔丰。
8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3-10-26 15:18:34
  上海石库门建筑,曾经有个“文昌里”,现在动迁拆掉了。黄浦区的方浜中路,也有个“文昌殿”,我不知道这些是否从抚州引进?老师这篇有关“文昌里”漫步,写得十分细腻详实,叙事沉稳、笔调淡雅,很值得拜读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6 19:07:54
  追溯到曾经,也许有关联。或者仅是名字雷同。曾到过上海,看到了上海的黄昏,老别墅有味。在黄浦江坐游轮看夜景,光彩灼灼,美得惊心。谢谢江南老师美评。祝秋安笔丰。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0-26 21:52:41
  跟着简柔老师的笔墨走进文昌里,在古街游玩,感受文昌里的文化氛围,欣赏应接不暇的美景。美文佳作,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就已经摘精了,老师的文真是不赖,让人受益匪浅。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7 13:04:47
  每次回乡,首奔文昌里,它如磁铁,牢牢吸附了我。对我而言,文昌里那么古拙,又那么鲜亮。谢谢红花老师美评。祝秋安笔丰。
10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0-27 12:46:55
  灯火里的文昌里,有浓郁的人间烟火气,也有诗情画意般的幻美和风情。那琵琶声,那红色的轿子,一袭汉服的女孩……那么美,美得恍惚迷离,真的有穿越到宋朝的感觉。一座古镇,保留古典气息,让人瞬间遁入旧时光里,又可以品味特色美食,不虚此行啊!唯美细腻动情的文字,打上了文化符号的画面和细节,凸显出古镇的曼妙风姿,启人遐思。珠玑满篇的美文,令人沉醉,盛赞功力,问候简柔秋祺大吉!
回复10 楼        文友:简柔        2023-10-27 13:10:24
  谢谢莲香精彩解读。夜晚的文昌里相对华美,绮丽,在繁华与喧嚣里里风姿万千。白天的文昌里素朴,清简,寂静,青石板的路呈现着静美意味。更喜欢白天的文昌里,喜欢那份清幽,喜欢凝望青砖黑瓦的房屋,有坠入旧时光的美好与纯粹。谢谢鼓励。祝秋安笔丰。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