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俗言俚语里的情怀(散文)

精品 【东篱】俗言俚语里的情怀(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84.6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9发表时间:2023-11-23 05:46:42
摘要:走进胶东的农村,要听得懂那些地方话,没个年半载不行。我选择几句俗言俚语唠叨一下,听听他们的语言世界的声音。


   有时候,一个人突然就笑了,而且是出声地笑。想老家的过去,那些俗言俚语,就跳出来,很顽皮,挺逗人的,忍俊不禁。
  
   ◎……——可该昏了!
   年老了,一般不会做“险梦”,更不敢坐恶梦。可那晚,我做了一个特别的梦。屋外一竿向日葵,直窜到三丈高。我居然嗖嗖地爬上去,一手握住向日葵的头,一手从腰间抽出镰刀。母亲推门而出,见状,大惊道:登了上挂的(土语,意思是登高不安分),上(登)高也没见这么来的——可该昏了!
   为了给母亲一个惊喜,我必须克服恐高症,再高也要上,“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搞人民公社时的豪言壮语,都一股脑地溜出了嘴。母亲赶紧双手做接住状。
   这是个好梦。丰收了,向日葵该收了,母亲是小脚,赶路不行,登高也不行。我替母亲享受丰收的喜悦吧。
   省略号的部分,可以随意地无限填写,关键是“可该昏了”,一定要有值得让人昏厥过去,或者让人昏晕的效果。凡是惊人眼球的,都可以这么说。“可该昏了”,并未昏厥昏晕,而是“了不得”的意思。害怕中带着一种自豪。
   从小,我并无爬树登高的爱好,可能是这种俚语的鼓励,居然没有了恐高症。母亲和邻居们在小河洗衣,我一件件提起,爬树河柳,晾晒在上面。也引来邻居的一阵发挥。
   “这孩子,将来能登高。”向我投来一道赞许的目光。
   “这孩子,不属家雀。”学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马上想到这一句。
   这都是“喊喜”的话。“喊喜”,也是俗语,意思是让人羡慕。每一个孩子,都会在大人们的“喊喜”里纵横天性,想想乡邻的话,话糙情浓,在鼓励声中,孩子的成长就快。转眼间,我也成了要对着孩子“喊喜”的人了。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吧,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之情,好话岂止三冬暖,一生也受用。
   听到这些话,说不出的滋味,那感觉就像舔舐了一口电池,有很多的电流在舌尖上乱窜。并不十分理解“登高”的深层意蕴,并不懂得属相远离家雀,但是好话。
   有些话,干巴巴地出口,是那么矫情,那么不自在,而换上俗言俚语,味儿就浓了,那么有温度,那么走心入肺。所以多少年了,我依然记得那个没有什么故事的场面,记住了那些话。
   大人们也担心孩子登高有危险,凡是危险,都说:毛鸡叼根草塞烟囱——可该昏了!
   俗言俚语里包含着一种期待和鼓励之情,如果用书本上的话说出,就没了味儿,起码味淡。尽管我一生的事业并未“登高”,但一直努力向上,也算不负乡邻的期待吧。
  
   ◎吃地瓜摆接碟——太浪了!
   在曾经的年代,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自从地瓜大丰收,人们摆脱了食不果腹的困窘,也对地瓜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也出现很多“地瓜话”(老实巴交的话)。
   顿顿地瓜,从柳条盘子拿一个,剥皮啃食就可以了。可人们还是逐渐讲究起“排场”了,一筐熟地瓜,每人桌前摆一个碟子,地瓜不会掉渣,也要摆上,这才像吃饭那么回事。
   1961年后出生的孩子叫“地瓜孩”,我不是,也把吃地瓜摆接碟这个规矩沿袭下来。仿佛,吃的不是地瓜这种再普通不过的食物,而是珍馐美味。加上一句“太浪了”,本来是有调侃的意味,甚至是不屑于这种摆谱。但我还是觉得,这个谱应该摆出来。从实用的角度看,地瓜皮放在“接碟”里,收拾起来也有用,舍不得丢弃,都拿来喂猪。日子,被农家过得点滴不漏,就是这样,才一点一滴地把生活抬举到了值得喜欢的样子。
   想起一句俏皮话,给点月光就浪漫。月光抽象,地瓜实在,一个接碟,接住了生活的浪漫。我突然觉得,农人的日子里从未停止浪漫,浪漫跟随生活。
   也是一种饱含着心酸的浪漫。想起那英的歌《心酸的浪漫》,唱的是两个爱着的人,隔了多少年,依然在浪漫,令人心酸。显然这种格局有点儿小,喜欢那句歌词“给我太多心酸浪漫”,浪漫的基调也许就是心酸,没有心酸,哪里可以真正品味出甜度的内涵。
   我的乡邻,从来就不失浪漫,但从不把表面的浪漫强加给生活,骨子里的浪漫不会因生活的困窘而被压抑,被消弭。热爱生活,不是一句空话,从热爱粗食素食开始,以浪漫的情怀包容着每一天的日子,这是走出困窘的一股力量。
   也许,今天我爱上吃地瓜,是一种猎奇,调调口味,但总觉得那种心酸的浪漫,摆上一个碟子,看似多此一举,但那种怀旧的感情很浓。旧时光已逝,浪漫的情怀还在。
   不挑食,不造作,再差的食物,也可以吃出浪漫,关键是把自己摆在什么位置,带着怎样的感情。爱上地瓜,爱上一切食物,吃出一份惜物的情怀,切莫暴殄天物,才是浪漫的最好表达。
   想起有人说,一生最浪漫的事是去做什么——就像张岱那样坐在湖心里看雪。可能这是一种浪漫人生的追求。我总觉得用接碟吃地瓜是最浪漫。二者不可比较,但都属于浪漫,方式不同而已。
   美食家说,美食有时候更需要搭配。我想,吃地瓜,那个接碟就是搭配,少了它,浪漫就少了许多。这是情怀,更是曾经那个时代的斯文。
  
   ◎像鲜花下晒裤子——煞风景!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是一组我的乡邻审美的语言,表达的是鲜明的爱憎,不说一个脏字,却可以直戳脊梁骨,干了不好的事,想想这样的话,简直如刀剔骨。
   在曾经的日子里,谁家屋前房后,能栽上几朵花树,那就是风景了。我的母亲,尽管喜欢栽花,但吃不饱的年代,她还是选择方寸之地要撒上一粒向日葵籽,或者插上一株地瓜秧子,以待秋天有个收成。但也在地边栽花,门左门右,月季,扫帚花,地瓜花,刺玫,盛开的时候,也是缤纷,让门户顿时有了生机。
   也不知是哪个女人会把裤子晒在鲜花的头上,但村里的这句话,的确让人的行为有了收敛。
   史铁生说,栽一盆花,让回忆也晒晒太阳。回忆蒙尘,要焕发一个新鲜度,那就晒太阳。如果晒裤子,就不伦不类了。乡邻的俗语,是对这段话的最好发挥和反证。
   有花插在头上,裤子晒在“杠子上”(木棍搭起的架子),这是正确的审美行为,约定俗成的美感,总是被人接受,如果有人背离了美,干出“鲜花上晒裤子”的事,一定不会得到好“眼色”。
   记得我们队上临近溪沟的一户人家,将柴火就夹在溪沟之上,并不影响排水,但那道溪沟一侧,是队上每日清晨安排活计的地方,有了那堆乱柴火,就煞风景了。队长并不拿出命令,而是站在沟边说了这句话。
   第二日,那堆柴火不见了。
   面临着矛盾,如果正面冲突,只能使矛盾激化,甚至发生口角。俗言俚语,倒成了一把剪刀,剪掉的是枯枝败叶,留下的是和谐的风景。
   如果真的遇到干坏事的,那一定会受到谴责,但不是骂爹骂娘那种,一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要比扇几个耳光子还要痛。
   这句话里的“汤”,并非是开水,而是胶东人说的“杂面汤”,汤,就是面条,以豆面和麦面做成,是美食,也是农人的家常便饭。谁在饭里撒一粒赃物,那真的是大逆不道。
   那就不仅仅是煞风景了。相当长的时间,我们村一直保持着安顿淳朴的民风,其中这些俚语俗谚也有着警示的意义。
  
   ◎家雀羡慕生猪——一点出息也没有!
   与之衍生出来的俗语,还有“开汽车的羡慕开三轮的——酒驾没危险”。
   家雀羡慕生猪,是根据一种现象得来的。在胶东农村,以前农户都是把猪圈建在院子里靠窗户的下面,谁也不会侵占户外靠院墙的地方建猪圈,这种民风,一直存在。这几年,取缔脏乱差,养猪规模化发展,院子变得干净了,也难见家雀和生猪为伍的镜头了。
   那些女人靠窗走针线活,就发现家雀落在猪身上,猪呼呼地睡,家雀轻轻地跳,于是生发了联想,以为家雀是羡慕猪的日子,所以才来蹦蹦跳跳的。
   这话也是有所指。女人们凑在一起,恋爱和婚姻,成了热门的话题,如果哪个女人找了个窝囊的男人,而且不听劝告,便拿出这句话来评价,以为眼光差,没出息。这是表达他们的婚姻观,找男人,要找勤快能干的,整天只知吃了睡,睡了吃,嫁给这样的男人,才是“下嫁”,是一个天上飞,一个圈里睡的,怎么可以般配呢。
   我十分佩服乡邻的语言创造力,他们通过朴素的语言,表达着精致的观点,不仅仅是俏皮,也是有着警示作用的,那些男人听后,不能不警醒,做一个什么样的男人,才是被女人喜欢的,他们心中都有了秤杆。所以,懒汉子在那时也少,起码跟着下地,尽其力,努力获得别人对自己的良好态度。
   前几年,不查开三轮的酒驾,于是就有了那句俏皮话。这是一句调侃的话,要比那些“酒驾害人害己”的警示语更轻松,更易于走心,是提醒了开车人,也在规范着人们的驾驶习惯。其实,还是一个提醒,三轮在农田村路上跑,酒驾也危险,人们已经认识到了。
   最近,听到批评酒驾的一句话——赶毛驴上山都不能酒驾,何况开车呢。在正确的逻辑下,衍生出生动的语言,提醒着人们的生活规范,很有教育意义。
   俗言俚语,是一种别致的乡俗文化,农人对文化的贡献,常常被忽略了,人们关注的是什么警句,什么关键词,什么网红句子,这些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语言精髓,不应该被忽略和嘲笑,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上依然发挥着作用。
  
   ◎开掘语言的宝藏吧
   仔细挖掘,像开掘一处古墓葬那样,我们会发现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俗言俚语。
   剩在家里,未必都是不好的。想想也是这个理儿,那些古董,谁还拿出去显摆呢。这话是说给那些大龄男女听的,给他们以生活信念,透着温度,希望他们找到自己的归宿。
   炕筒子装烟——吸多了也不好。炕筒子,是北方火炕的说法,指的是炕板下循环烟气的通道。这话,是给那些动不动就生气的人的提醒。
   “叻叻猪”混充当官的——只是肚子大而已。这话是对那些装腔作势的人的讽刺。叻叻猪,是方言,指蜘蛛。
   民间语言,是一处宝藏,珍藏着农人的智慧。他们的语言形象生动,善于通过暗喻隐喻等语言手段,善意地提醒,温和地劝告,也是不可多得也不能失去的一笔语言财富。
   从俗言俚语里汲取营养成分,丰富我们生活的语言,规范我们的行为,依然有着现实的意义。
   我是相信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不是盛产“思想”的土地,但会滋养语言,涵养感情。人们从生活中提取的东西,一定有深度,这个深度就是情怀,普通的生活,情怀更重要些。
   这些俗言俚语,有点儿太烧脑,一时半会捉摸不透,但我觉得他们的语言,是燃烧了生活的激情。
   作家说,曾经的生活,一定要被语言照亮。这是创作谈。我想,那些俗言俚语,一定是曾经照亮了生活,所以它今天依然被人提起。那些话,就像一锅老汤,反复地煮,千人品,万人喝,还是有浓厚的味道。
   社会语言学里,不应该忘记创造精彩语言的农人。
   就像老北京的大栅栏,琉璃厂,万千胡同,总是藏着情怀;就像每一条街衢巷闾,一定有独特的语言。
  
   2023年11月2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2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胶东方言,那些俗言俚语,很难懂,请看作者的解读,听听他们语言世界的声音。◎……——可该昏了!作者做了一个爬上向日葵的梦,母亲见到,大惊道:登了上挂的,上高也没见这么来的——可该昏了! “可该昏了”,并未昏厥昏晕,而是“了不得”的意思。害怕中带着一种自豪。因此作者不恐高,帮母亲和邻居们晾晒小河里洗的衣服,获得乡亲赞誉,都是些“喊喜”的话,表达鼓励之情。有些话,直说干巴,换成俗言俚语,就有味道有温度。大人担心登高危险,就说:毛鸡叼根草塞烟囱——可该昏了!作者戏言,自己一生事业未“登高”,但一直努力向上,不负乡邻期待。◎吃地瓜摆接碟——太浪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地瓜丰收,出生的孩子叫“地瓜孩”,产生另一个规矩,吃地瓜摆接碟。加一句“太浪了!”,调侃摆谱。其实,将地瓜皮放碟里,日子过得点滴不漏,生活被抬举到令人喜欢的模样,今天叫有仪式感。这是一种心酸的浪漫,爱上地瓜,吃出一份惜物的情怀。这种浪漫,不同于张岱坐在湖心看雪,但确实是那个时代的斯文,地瓜是美食,需要搭配。◎想鲜花下晒裤子——煞风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一组相邻的审美语言,无一脏字,可以直戳脊梁骨。母亲种花栽花,盛开时,花上被人晒了裤子,这句话,叫那人有所收敛。有人在队上安排活计的地方,堆了乱柴,队长讲了这句话,第二日柴禾不见了。可见俗言俚语的力量。如遇到干坏事的,说一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比扇几个耳光还要痛。此“汤”即面条,饭里撒一粒赃物,真是大逆不道。俗言俚语的警示意义,不可低估。◎家雀羡慕生猪——一点出息也没有!胶东农村,家雀在猪身上跳来跳去,猪呼呼大睡,人们以为家雀羡慕猪的日子,便有此语。后来,女人们将此句子用在婚恋上,比喻女人找了个窝囊男人。一个天上飞,一个圈里睡,怎么能般配?后来,查酒驾,便又衍生出“开汽车的羡慕开三轮的——酒驾没危险”、“赶毛驴上山都不能酒驾,何况开车呢?“ 俗言俚语,是农人对乡俗文化的贡献,不可忽略。◎开掘语言的宝藏吧:仔细挖掘,会发现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俗言俚语,如 炕筒子装烟——吸多了也不好、“叻叻猪”混充当官的——只是肚子大而已等等,从俗言俚语汲取养分,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社会语言学里,不能忘记的是农人。作者生活底蕴深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胶东一些典型的俗言俚语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幽默风趣,充满哲理,美文佳作,力荐阅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123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1-23 05:48:22
  老师这篇文章,可谓标新立异,另辟蹊径。用通俗易懂的生活小故事对家乡的经典俗言俚语进行了精彩解读,每个句子,都来自民间,是广大农民生活智慧的结晶。老师心思细腻,收入文中,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感谢老师对东篱的厚爱,顺祝冬日平安,编创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07:47:09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的确,胶东半岛,尤其是我在所在荣成,说话的调门是很特别,土气很重。那些俗眼俚语,写在字面上,还可以慢慢琢磨,如果说出来,不懂得方言的人,可能一时半会也理解不了。生活是产生精彩语言的宝藏,我觉得应该开掘一下这处宝藏,让这些语言复活。一时想起,就介绍一下。我们同在东篱,心想东篱生情怀,热爱,要写出来。这是我们喜欢这块地方的理由。就像韩老师每日发着奖状,不辞辛苦,也收获了和摘精文友一样的喜悦吧?遥握,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1-23 08:25:48
  真有趣,很有味道的文,老师的这篇文取材新颖,魅力无穷,看懂了!那句“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我们这边也有,不带脏字骂人,更有力量,骂的痛快。拜读学习怀才老师佳作,热爱生活的人处处都能发现生活的可爱有趣,要是能听到这些俚语一定更有味道。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08:38:22
  谢谢欣然老师的鼓励和美评。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可能属于全国性的谚语了,不过,在我们这里,汤,不是开水,而是杂面条。可能与地方语言习惯有关吧。突然想起这些俚语,有的是俏皮话,很有意义,所以记下。总觉得,这些俚语包含着一种情怀,是农人醉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遥握,问候冬暖,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1-23 09:21:28
  此篇文章对某些俗言俚语进行解读,不仅具有地方特色,显示了地方语言的美感与魅力,富有韵味与情趣,也显温度和理趣。一句话,也是怀才老师对家乡丰富而又细腻的情感世界的折射,一种难以割舍的家乡故土的情怀。好文,让我好一顿回忆我家乡的方言,我们这表示危险的,惊人眼球的,会说“哎呀,老奇宽,胆大色色,赶快下来”。我们这也会说一粒老鼠屎,打烂一锅粥。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冬暖一切都好!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09:50:08
  “哎呀,老奇宽,胆大色色,赶快下来”,不懂得句子里的那些词,但明显感觉出一只惊诧,方言很有趣,也很生动。我是觉得这些也是乡俗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就借着那个梦,写出一些我知道的俚语。借助文学,留下语言的精华,读出那些俚语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怀。磨目了。感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美评和交流,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1-23 11:24:02
  怀才老师这篇文章新颖别致,别出心裁,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那一句句带着地方文化特色的俗言俚语,经过怀才老师精妙细致的解读,让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带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和警醒。俗言俚语,生动而形象,藏着人们生活的智慧,怀才老师能够深度挖掘当地的俗言俚语的语言文化内涵,并发扬光大,令人赞叹!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11:31:31
  谢谢如菊老师留墨,谢谢鼓励。俗言俚语,都是过去时,想起,有些心酸,但仔细揣摩,这些话里确实包含着农人乡邻的一份沉重而美好的情怀,语言是生活的一部分,作为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可能在熊岳,也有不少这样的俚语,如菊老师没有忘记吧?挖掘出来,新鲜,耐读,感觉俚语很精神。文学可以表现的东西很多,只是我们往往没有挖掘到,很多好东西就错过了。遥握,问候冬暖,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3-11-23 11:24:23
  日常的生活太平淡,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月光就浪漫,给点春光就烂漫,给点笑脸就泛滥。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俚语是幽默的艺术,两者结合是审美的艺术。怀才老师的此篇作品,是吃地瓜摆接碟——太浪了。忍俊不禁的同时,卸下了一身的疲惫,种下了期待和鼓励的种子,此时的我轻轻松松上班去,彼时的我定会高高兴兴回家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11:28:17
  谢谢梅骨老师的精彩点评,也勾起了你的才气啊,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月光就浪漫,给点春光就烂漫,给点笑脸就泛滥。我只用了一句“给点月光就浪漫”的话,觉得很有味,人约黄昏后,不就是借着那抹月光谈情说爱吗?自然就生出了浪漫。胶东半岛老家的这些俗言俚语,是过去时,带着沧桑的,但的确其中有情怀,挖掘出来,作为一笔语言财富吧。语言是生活里最重要的部分,这是我们能够感受生活美的必要工具,要擦亮它。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1-23 13:49:23
  怀才老师是生活的有心人,俗言俚语,土得掉渣,却又生动形象,趣味盎然。它比规范化的书面语更直接更传神地表达某种意思,烘托某种氛围,抵达某种意境,抒发某种情感。这种语言极接地气,是乡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随时间推移不失本色和意趣的很有味道的语言。作者解读有趣,画面感强,读之启人入境,感受别样的意味。该文选材新颖,布局精美,富有哲思,文笔灵动,读之令人忍俊不禁。精彩绝伦的美文,拜读受益,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冬安吉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15:16:19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的确如你所言,这些俗言俚语是人们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工具有些现象提炼出来的生活语言,有着穿透力,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年,我不在老家,可能语言的发展更新颖了。我只能从记忆里搜寻一些,加以罗列。生活存在真善美和假饿丑,这些俚语就表达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也是爱憎分明,这是最朴素的世界观。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枫桦        2023-11-23 14:26:18
  地方土语代表着当地的文化,应该说是文化遗产。这样的文化遗产都是经过许多年的长年累月积累而成的。比如,东北的土语,在某些地方,是吸取了一些外来语言的所长。东北话的特点和谐幽默,与老师家乡的土语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这篇文章的幽默与风趣,让人忍俊不禁。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15:11:08
  谢谢枫桦老师对土语有着这样高度的认同。的确,东北话一听就是幽默,带着亲切,我周围也有不少东北人,他们说起一些俗言俚语,我有时候也纳闷,不好懂,一解释便清楚了。这些就是我们的乡土文化的一部分,是人文精神的沉淀,挖掘出来,有益于我们的文化的积累。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问候冬祺!
8 楼        文友:白玄        2023-11-23 15:10:42
  俗言俚语,通俗易懂,鞭辟入里,警醒透彻,亲切自然,具有教育意义。举例典型,分析透彻,含义丰富。问候老师,学习欣赏。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15:18:17
  谢谢白玄老师的唯美而深刻的精粹点评。把老东西翻出来,快乐一刻吧,当然这些俚语俗言里也包含着人生的智慧和哲理,提取一下,作为乡土文化的一部分留住。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1-23 20:58:25
  这篇文章很有意思,农村的俗语俚语,有的像指桑骂槐的那种,有的带着诙谐的口吻,含义很深,意义特别,充满哲理,给人警醒和启迪。老师是个有心之人,收入了这么多的俚语俗语,让人大开眼界。祝贺老师本文摘精。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3 21:05:09
  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鼓励。我想,红花草老师始终没离开农村,且南北方的乡土俗语可能还有更多的差异,红花草老师可以收集一下,我们来一个南北互动交流,才能够俗语里提取有益的东西,留住我们的乡土文化。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3-11-23 22:35:23
  有些俚语是有明显的地域色彩的。我们老家有谜语:锅台上种地——南京(耕我们读jing)放屁苗庄稼——走形式(苗是施肥的意思)。可以随着农村老人的老去,年轻人的进城,孩子们普通话的推广,一些承载着歇后语,俏皮话的俗语,俚语正随着工业化流逝。流失的还有一些地方动植物的称呼,像老师说的家雀,孩子只说麻雀了乌鸦没人叫老聒了,总有一些遗憾,我们无能为力!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1-24 07:58:35
  谢谢天方老师的留墨。各地都有精彩的俚语俏皮话,这是乡土文化的一部分,你举的例子非常生动,有意思,希望天方老师写出来,随着农村老人的去世,这些有益的东西渐渐地就退出了应用的舞台了,很可惜,这也是非遗,拯救挖掘,也是文学的责任。遥握,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