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爱上豆腐渣(散文)

精品 【东篱】爱上豆腐渣(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85.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20发表时间:2023-12-11 05:29:42
摘要:看到东篱社团的韩格拉图老师写了《亲爱的豆腐》,手痒,嘴馋,心动了,我就单单拿豆腐渣来说事吧。我想,我是爱上了豆腐渣了。

很喜欢电视剧《欢乐颂2》里的主题曲“爱我所爱”,不讲什么理由。所爱的理由自己去填充。我爱上豆腐渣,有故事,也有爱的理由。
  
   一
   在我的老家,秋冬春三季都磨豆腐,这是农耕时的盛事。我家老屋东侧是一低矮的破旧房子,是七四叔的,闲房不闲,成了豆腐坊。
   我家磨豆腐少,剩余的豆腐渣不多,父亲看邻居要把豆腐渣倒进废水桶,就不舍得了,要盛几盆回家。乡邻向父亲讨教,也学做豆腐渣菜了。可苦了猪,猪只能以时蔬野草为美食了。
   乡邻多把豆腐渣当作猪饲料,唯此一用。
   豆腐渣的名声一直不大好,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遭灾,豆腐渣也不舍得扔给生猪了,被视为“废物”的豆腐渣,便成了一道可口的美食。
   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个人杀狠说:“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不过了”,贫苦人吃一块豆腐要多大的狠劲啊,几乎和毁家纾难相当。经过大灾,连豆腐渣也不敢慢待了,硬是吃出了美味。看来美食,并非都是香舌润肠,在曾经的时代,更多的是酸甜苦辣,美食的概念真不好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了。
   吃过豆腐渣,豆腐渣就名声大噪,乡邻多了聊豆腐渣美食的话题。豆腐渣的身价,竟然和豆腐一样名贵了起来。
   时代翻篇了,豆腐渣虽是美食里的“小众”角色,但在有的饭局里还充当过“招牌菜”。
  
   二
   十几年前,我去济南,亲家知我身体情况,便选老远一家饭庄。吃一顿宴,桌上一定要有一个“主题菜”,现在叫“招牌菜”。约50厘米直径的青花瓷大盘子,盛了满满的“小豆腐”,原来济南的“小豆腐”就是豆腐渣。其名贵在于用了绿色的野菜,荠菜,蒲公英,面条菜,麦蒿,苦菜刺儿菜。亲家觉得遗憾,如果桃花盛开的日子,据说,桃花炒豆腐渣,那更是上乘。一定要我再住个半月,不再怅惘桃花付流水,嚼香桃花豆腐渣。
   赴宴不知多少次,记住的不多,刻骨铭心的更没有几次,可那盘豆腐渣我记住了。
   记得父亲最喜欢香椿炒豆腐渣。那是暗香轻袭,豆香椿香,浑然一盘,谁说豆腐渣不能上桌!父亲也叫“香椿小豆腐”,看来喜欢这个豆腐的“小”,含着娇气,氤着香韵。
   豆腐渣,不辞“来客”,可任意拿一种时蔬加进去,即使没有时蔬,一匙碎碎的葱花抛进去,顿时出味,摇身一变就是美食。
   普通的一盘豆腐渣,等同于一堆散沙。我们常常感叹临时搭班子,成员水平参差不齐,那些慵懒的队友常被视为“猪队友”,并有顺口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无法配合,成了一个团队的痛点。想想一盘豆腐渣都可以吃出美食的滋味,一群人怎么就不能一起出彩呢?应该不是“豆腐渣”的问题,而是不会调味吧?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豆腐渣调调味,混搭出彩,而不是视豆腐渣为异物累赘。团队领衔应该是一位手艺出众的厨师,起码也应该是一味活跃的调味剂,能把团队调出良好的氛围。如此,豆腐渣可摇身一变而为小豆腐,猪队友也能得到队友认可相助而为干将。
   顺便说一下豆腐渣工程,也是为豆腐渣正名。豆腐渣,一旦后面接上“工程”两个字,名誉就十分败坏。它比那些面子工程还怪味,看来,搭配不当,名声就扫地了。豆腐渣,本身称不上“精品”,几把型号低劣的水泥,几根烂钢破铁,显然调不出豆腐渣的劲道来。
  
   三
   “残渣”不能和“余孽”联姻,残渣未必都是不堪的废物,豆腐渣,据营养科学家的检测,豆腐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简单说吧,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极高,对现代人易患的大部分疾病有着保健的作用。过去的人们不曾认识,只是生活困窘而不得已食用,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仿佛就是一架鸡肋。人类的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肯定不是大鱼大肉的功劳,那些不起眼的诸如苦菜、马齿笕、刺儿菜等,也如豆腐渣一般,却健康地延续了人类的生命。据说,现代人80%的都吃错了,一直在为减肥而努力,可能,撇开豆腐渣之后,我们的饮食就走了弯路。
   在很多人眼中,豆腐渣可以说是爱你不容易。作家张晓风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面对豆腐渣,我们提不起兴趣了。豆腐的渣,不一定是废料,我们常常从满足口欲出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观念决定了饮食的选择,忽略了那些健康而口味不佳的食物。
   残渣,并不等于“余孽”,反而那些通过高度加工的所谓“美食”,却是造孽了人类的健康。
   这里涉及了以何为美的审美眼光。那年我去一个处于深山环抱的古村落“留村”,好几家门前堆垒着一些面相极难看的树根,我马上想到豆腐渣。但那些人家就是靠着做根雕而养家糊口的。能够将杂乱无章的树根做成根雕艺术品,这才是深邃的审美眼光。沙子是废物,水泥使其雕塑出精品;树根是废物,刻刀使其成为根雕艺术品。豆腐渣是废物,菜蔬的加入,立刻成为美食。但丁的《神曲》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在不同人的手中,废物的确可以变成宝。
  
   四
   用简单的食材,做出新颖的食物,这也应该是美食的固有含义。美食的观念,不都是食材上乘,尤其是像豆腐渣这样的废弃物,也可以通过烹饪和加工做出地方特色。
   出差山东潍坊,在路边店就有“潍县炒小豆腐”这道菜,说不上名贵,郑板桥就吃过。几块潍坊萝卜丁,几叶萝卜缨子,几片鸡蛋片,一下子炒出了潍坊特色。这些工艺,可能早就不是郑板桥那时的样子了,但我记住了潍坊的这道名吃。
   汪曾祺在他的《人间至味无非一碟豆腐》一文中就介绍了豆腐渣,有一道美味就是用“极贱”的豆腐渣做成,豆腐渣发酵几日,醃制猪肉,其味鲜美异常,其口感比“豆豉多了一层细腻”,他感慨道:“苏东坡从冬天的大白菜里吃出熊掌的滋味,我呢,是从一碗豆腐渣里品出了熊掌的滋味。”熊掌,并非真的,只是做了美食的参照物而已。
   炒一碗豆腐渣,怀念一段旧时光;品一道“渣肉”,胜过熊掌滋味。有些美食,其实就是一个引子,勾起的不仅仅是食欲,还有美感。
   就像我们写文章,不是看你取材是何,能够从凡人眼中的凡物里做出文章的,那才是高手。我读汪曾祺的《人间滋味》,满纸萝卜味,通篇是蚕豆、韭菜花,一盘豆腐,一碗米线,几个马铃薯,不涉及一点人们挂在嘴边的山珍海味,珍馐美物,但透出的是浓浓的“对生活的喜悦”,硬是从粗糙里提取了精细,从无聊里谈出了意趣。
   豆腐渣,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语言。
   最让女士感到惊恐的句子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话,听起来糙,细究原本,我觉得是对女人的深切同情。豆腐渣,并非是说一文不值,而是在感慨女人的衰老之快,她们生养儿女,勤于家务,早晚操劳,衰老加速,身体垮了,更应该让我们尊敬呵护。
   豆腐渣糊墙——巴结不上。拿豆腐渣糊墙,本来就是用其短,违背了扬长避短的道理。当然,那些不顾身份,硬是高攀的人,也应该想想这句歇后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食概念的外延也应该扩大。记得林清玄曾说过,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叶,而是喝茶的心情。同理,我们需要一顿美食来犒劳自己,食材不一定要有多么高级,而是想着法子吃出滋味,丰富我们的口感,一味地吃珍馐美味,未必就能吃出豆腐渣的美感。
  
   五
   我们的生产方式面临着转型,饮食也应该转型。最近我订购了“大友豆腐”的豆腐渣,便宜,每次无论多少,一袋子,两块钱。
   做一顿“绿饼”。荠菜,韭菜,菠菜,萝卜丝,萝卜缨子,凡是绿色的,剁碎,与豆腐渣混搭,电饼铛上翻几个个,一盘特殊风味的饼子,诱人垂涎。
   炸一盘“绿丸”。同样的加工方法,油炸少许,然后入锅汽蒸。焦黄的丸子皮,软糯的丸子心,华丽变身,食欲大开。
   烙几张豆腐渣夹心饼;挤成筷子头大小的珍珠粒,来一碗豆腐渣珍珠汤……只要想到一个吃法,那就随心所欲。
   常常想,一盘豆腐渣,组织架构上就一个字——散,那些材料的加入,顿时有了凝聚力。莫叹朽木不能雕,散石不能垒墙。取其一味,盈香满盘。美食功夫,滋养出人文情怀和精神,何废之有!
   真正的美味口感,一定不是味道偏狭。独特新颖,忠于原味,绿色健康,才是美食的标准。古人有“食疗”的概念,豆腐渣在调整我们的食物结构、稳定人体平衡等方面,是不可多得的食物。尤其是当下,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患者急剧增加,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渣”胜于药。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样是博大精深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该不断创造饮食文化格局,同时也要继承饮食文化的传统和精髓。再也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但要为我们的舌尖不断寻找丰富的口感。
   萝卜雕花,吃出形象美。豆腐渣,也可以吃出超过“渣”的味儿。
   豆腐是水做的精华,豆腐渣何尝不是水淘出的宝贝。
   汪曾祺在他的《吃食和文学》里写道:“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像我的同乡一样问道‘这个东西能吃?’”
   文学是如此,那么我们的思想呢?包容一点,努力从包括饮食在内的各种事物里吃出一点口味,我们的观念才不偏狭,才健康。
   今晚,妻子说,她发现可以用海虾皮炒豆腐渣。两类食材一搭配,于是就有了创造之趣。
   让我给个名字——虾皮小豆腐。
   “百变魔渣”?妻子似乎也得到了创造美食的魔法。
   爱你没商量,豆腐渣说,爱我无需商量。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爱上清炖茄子,不必加上十几只鸡煨着,那味道不纯,耗材太贵,未必就好。
   别不拿豆腐渣当盘菜。多少年,我是远离了豆腐渣,有些内疚。于是,我就直抒胸臆,取个题目——爱上豆腐渣。
  
   2023年12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意大利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豆腐渣是大家都熟悉的,它是从豆腐中分离出来的残渣,也可以说是垃圾了。可就是这个垃圾可以与许多菜品搭配,它来者不拒,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文章从父亲讨要邻居家准备喂猪的豆腐渣说起,那时候条件差,常与牲口抢口粮。渐渐的,豆腐渣变废为宝的名声可以与豆腐媲美了。作者对豆腐渣是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对豆腐渣决不可一味地只是揭短,用豆腐渣砌墙,是扬长避短的做法,不可取。让豆腐渣与“工程”接上,就是偷工减料的工程,质量肯定会出问题。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女人是为家庭为工作操劳所致,此时更应该得到体贴尊重才是。残渣未必就是不堪的废物,豆腐渣是有许多长处的,它不等于“余孽”。豆腐渣,看似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实际上用它做食材,可以做出许多的花样美食,加荤加素、加绿加红,可以随心所欲,做出非常新颖的花样特色,满足人们的口福。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灵动的句子、幽默的语言,让人对豆腐渣刮目相看,用辩证思维将豆腐渣准确客观评价,多次实践品尝为它正身,并爱上健康味美的豆腐渣。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的智慧更是无穷无尽,“极贱”的豆腐渣,在巧手的搭配下,也能做出熊掌般的滋味,成了“百变魔渣”,根本吃不出“渣”的味道,只有“爱你没商量”的感觉。文章用词精炼,舒卷自如,富含哲理,意义非凡,给人深刻感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创作能力。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1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11 05:36:22
  豆腐渣,与许多食物搭配便是美味佳肴,猜想许多人都吃过。怀才老师的“爱上豆腐渣”有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创作能力,强烈推荐各位文友学习。祝福怀才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08:13:38
  非常感谢红花草老师的美编,谢谢美誉鼓励。豆腐渣,名字有渣,但口味一点不渣。现在想想,当初走出农村,曾经对地瓜有着嘲弄性的告别,以为再也不用吃地瓜了。其实,是多么狭隘的。豆腐渣也是这样,可惜人们发现豆腐渣的好,有的就太晚,我就是。身体出现问题了,再青睐豆腐渣,豆腐渣是会生气的。为了表示内疚,所以就用了一个直抒胸臆的题目——爱上豆腐渣。我的意思还有,让更多的年轻人也爱生豆腐渣,不要只是关注奶茶。遥握,问候冬祺,期待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3-12-11 08:24:37
  这个豆腐渣写得好,主题挖掘深入。这样的文章,首先是立意新颖,几乎就成功了一半。但没有老师的深厚功力,估计会写得味同嚼蜡。看了这文,我就觉得豆腐渣香,有营养,可惜,上海吃不到,上海人吃得太精细,所以,全民体质名列在山东之后,哈哈。文中关于豆腐渣工程和女人四十豆腐渣的解读非常精彩,标新立异,出奇制胜。非常精粹和值得回味的美文,拜读学习了,问候老师,天冷别忘加衣服,体健,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08:43:25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谢谢鼓励。是看了韩老师的《亲爱的豆腐》才生出一段对豆腐渣的好感来,是你的文章引出我对豆腐渣的怀念,想攀比一下,你是喊“亲爱的豆腐”,我高呼“爱上豆腐渣”,我们俩也算是都想年轻一会,离不开那个“爱”字了。可能对豆腐渣有过好感,受灾的年代,不舍得丢弃废渣,以为美食,心怀敬意了,所以就要喊出爱上。不是说,爱就要喊出来吗?我也喊。上海是个精致到不能再精致的大都市,在街面上,可能难见豆腐渣,或许偏僻小巷还有它的身影,韩老师去找找吧。好的生活,好的医疗,使得上海人的寿命列全国前茅,比山东人的人均寿命高很多。山东人只是块头大,是否和吃豆腐渣有关,不得而知。那几个俗语,是玩笑,其实仔细琢磨,也有一些没被我们挖掘出来的意思。衰老的速度可能与性别有关,但与劳累也有关系,我这样想,所以就想到了那层意思。谢谢韩老师叮嘱加衣。晨起,外面中大雨,前几天已经下了两次雪,第二场还很大,现在有下雨,哭笑不得。或许是雪的前奏吧。遥握,问候冬祺,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3-12-11 08:34:32
  读完,我也想要尝一尝啦,还是小时候吃过,豆腐渣和辣椒油一起蒸着吃,粗粗的口感,原来豆腐渣还有这么多美味的做法,这边的豆腐和豆腐乳很出名,味道很好,想来豆腐渣也不错。老师抓住平凡的食物,带我们品味出美味,一篇有营养的美文!拜读学习啦!问好老师,今天我们这里下雨了,有点冷,降温了,怀才老师要注意保暖哦。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08:48:54
  谢谢欣然老师的精彩留墨,谢谢认可和美评。如欣然老师的年纪,可能是不大喜欢豆腐渣玉米饼子一类的粗食了,我女儿就说,玉米饼子到了嗓子眼那走进去。哈哈,未经苦难的人,嗓子眼都很细啊。豆腐渣和辣椒油一起蒸着吃,这我倒没有吃过,尝尝,不过我一般不吃辣,少许可。豆腐乳,我也喜欢,总觉得在坛子里发酵时长,怕有些不健康,所以早餐吃点。写美食,心情好,希望也给欣然老师带来好口味。我们这里正下雨,算是千里同润啊。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欣然老师的精彩作品,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3-12-11 09:10:36
  当一个人可以把豆腐渣做成美食,做成绝佳菜肴,可见他对生命的万般热情与投入。一个人能从豆腐渣里品味出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可见他对物质条件的无求,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此篇文章不仅仅谈豆腐渣,不仅仅谈美食,而从豆腐渣中谈人生,谈价值,谈生活况味与人生哲理。文笔风趣幽默,且朴实自然,平和淡远,读来百味生。好文!此处点100个赞!遥握问侯老师,谨祝一切好好的!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09:17:25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一路鼓励,走到如今,感谢!可能是年纪大了,身体也有一些异常,再不能无动于衷,所以就特别关注豆腐渣了。豆腐渣做好了,能上桌,我觉得人们在这个时代才有了对美食追求精致的可能,但一位吃精细食物,应该不是很健康。你说得对,无论怎样,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无限热情,吃上用心,一定程度看就是爱生活。的确也想表达我们的价值观,我就想,普通就未必没有多少价值,这是我们关于的关注度不足。粗浅小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3-12-11 10:03:35
  非常钦佩怀才老师对文章的取材能力,!一介凡间凡物,甚而至于有些俗的东西,却登上了文章的雅堂,令人惊异!更令人瞠目的是,从此物中所提取到的那些话题,乃至思想,都让人脑洞顿开。就是文中所言:“不是你取材是何,能够从凡人眼中,的凡物里能做出文章的,才是高手。”我最近遭遇取材困窘,对几个题材一经确立,审视再三,却难开掘到所需的东西,只好舍弃。如是者已三,弄得疲惫……想想,还是缺乏老师的畅达的想象力,和对文字驾驭能力。向老师学习!冬暖,体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0:13:19
  谢谢郑老师的精彩留墨和鼓励。先说今天读郑老师的文章,与病魔起舞,这是一种伟大精神和病魔对决,是宣誓,也是以慰病躯的最好办法。可能未患病的人,是不能体会到这些的。我也是从生死线上走过的人,懂得你!我写的豆腐渣,其实早就存于心底,每每想起小时候看父亲端着豆腐渣,如获至宝的样子,心中便涌出一阵心酸。坐下来想,豆腐渣文化,有着太多想说的东西。生活的好,在我你的眼中,可能更为珍贵,哪怕是豆腐渣,也要放进美好的文字里。郑老师的文章,写得感人,透着一股精神的气质,就是最美的,我在向你学习。我距离最后一次手术已经两年了,毕竟延长了这么长的生命线,而且还写了200多篇文章(两年里),我觉得生命从未像现在这样有意义和幸福。牵手东篱,不离不弃。
6 楼        文友:代启权        2023-12-11 10:38:22
  人们生活中普通不能在普通的“豆腐渣”,在怀才老师的笔下却隐藏着大文章,借物抒人,富含哲理,文字简洁,用自己独特的叙述方式,将“豆腐渣”描述得花样卓然,显示出怀才老师对中华饮食文化独道的的见解。
   品读学习分享怀才老师这篇饮食美文,向怀才老师问好,冬天寒冷,创编辛苦,惟愿怀才老师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远握,祝怀才老师冬日吉祥,顺利康乐!
感谢丰富多彩的生活,感谢美好的大自然,感谢在心中珍藏!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0:44:14
  非常感谢代老师的美评。是的,可能作为事物或者非食物,豆腐渣都无法入眼,很普通。存在即合理。存在就应该关注。尤其是我一下子想起父亲端着豆腐渣那个情境,于是就有了写作的想法。现代人看不上豆腐渣,过去的人,没办法才拿来食用,爱上极难,不爱又觉得对不起那盘豆腐渣,纠结之中有了这篇文字。中华美食,不可胜数,豆腐渣也应该陈列其中,因为正如代老师所言,包含着独到的文化成分。感谢代老师对小文的分享,也好,让很多的人爱上豆腐渣,保持健康的身体。遥握,问候冬祺。最近天气剧变,请代老师加衣。期待代老师的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7 楼        文友:岚亮        2023-12-11 11:03:12
  读了此文,不由感叹,说大哥的慧眼轻了,乃天生仙眼啊,那支神笔,总是能化腐朽为神奇。有句笑话,十八姑娘一枝花,剩女都是豆腐渣。殊不知,豆腐之渣胜似花。是呵!豆渣粗糙、干巴巴的,少了豆腐的水灵、丰润、娇嫩,但被兄长一捯饬,却是暗香残留,百????不腻,回味无穷。很耐读,很值得品味的一篇佳作,学习拜读了。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1:12:37
  谢谢岚亮老师的美评。岚亮老师的创作精神常常让我感动,并引以为典范。典范是那么切近,虽隔屏也如长相看。说实在的,我特别喜欢吃豆腐渣,掺点小绿彩,立刻提神。岚亮老师吃,更能写出不一样的美文。我很期待。凡是渣,可能都不入眼吧,形容人,更是让人不堪。其实,东北玉米磨出来的夜是渣,他们叫大碴子,差不多吧。我觉得应该给渣翻案,还以正名。厨师能够化腐朽为神奇,丰富了我们的口味。我想,在江浙一带,有了豆腐西施,那豆腐渣也应有什么说道吧。肯定也不俗。南国文化纸沉厚,我特别喜欢。期待岚亮老师有关这类美食的佳作,让我赴南国与你相会先有个大致的攻略和准备。遥握,期待佳作,问候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枫桦        2023-12-11 11:30:51
  好味道来自于不起眼的食材,相信豆腐是大多数人所钟爱的。豆腐渣是格外的副产品,我们这里常常用这个来干些别的东西,比如把它掺进面里,做出的发面馒头,口感也是不错的,还有,用它来炸丸子,也是不错的。读老师的文章,有脑洞大开的感觉,真的学习到了。遥握顺祺!祝文丰笔健!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1:40:42
  谢谢枫桦老师的留墨,谢谢美评。东北的生活,和胶东半岛有些相似,我们这里也有酸菜,但不如东北人那么喜欢,我是很喜欢的。好味道来自于不起眼的食材,中华美食在于加工和烹饪的技术,这是一个民族的智慧,即使一个菜品,在不同的地域也有着差别,作为也不一样,如果带着乡愁,作为又会特别起来。豆腐渣掺进面里,做发面馒头,应该是麦香和豆香的混合体,一定口味特别,我好像吃过,但忘记了,炸丸子的确口感不错。有时候桌上摆着豆腐渣丸子和豆馍球,太喜欢。磨目了,东北天冷了,枫桦老师注意加衣保暖。此时的东北,正是进入美食季了,坐在火炕上,吃酸菜,吃豆馍,闲聊,玩牌,别有滋味。也是写文章的时候,冬雪带来灵感啊,很期待枫桦老师的佳作,遥握门外汉冬祺,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3-12-11 12:22:43
  小时候,每年腊月时,父母都会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母亲舍不得喂猪,就把豆腐渣加入白菜丝一起煸炒,虽然不如豆腐滑嫩,但感觉也很醇香,豆香味浓郁。已经好久没有吃豆腐渣了,怀才老师这篇文章,把我带回到了儿时的旧时光。这篇文,不只写出了豆腐渣的营养和美味,也写出了在物质匮乏年代豆腐渣的金贵,以及由豆腐渣引申的人生哲理。很佩服怀才老师,能把不起眼的豆腐渣写的如此深刻并富有内涵。怀才老师这篇文章关于豆腐渣的吃法真是丰富多彩,下次回国,也去买豆腐渣试着做一下“豆腐渣饼”和“豆腐渣丸子”,老师的这篇文章写的真是精彩!让人回味无穷。拜读学习,大赞特赞!文好怀才老师,遥祝冬暖吉祥!幸福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2:31:35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胶东半岛和辽宁的熊岳可能有着差不多的饮食习俗。稍大一点年纪的人,都会熟知豆腐渣这种身材,简单的做法就是掺和着白菜心炒吃,一样可以吃出鲜香来,日子不必怎样的好,有热爱生活的心,粗糙的饮食也就变成了美食。我们可以走过一段困窘的日子,可能不是单纯靠着物质上的优渥,更多的是靠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坚信。锦衣玉食,不是百姓的向往,只是挂在嘴边的一种笑料而已。真正的生活都是朴素的,君不见,那些皇帝也爱上民间的美食。据说乾隆皇帝就喜欢吃豆腐,也喜欢吃豆腐渣,未考证,但我想主要是尝鲜吧。如菊老师想吃“豆腐渣饼”和“豆腐渣丸子”,一定要当成大事,的确可以给你带来独特的享受。饼香特殊,我喜欢这一口。遥握,问候冬祺,期待如菊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罗莲香        2023-12-11 14:00:58
  真的很佩服怀才老师,善于从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物中选取材料,一气呵成让美文瞬间诞生。豆腐渣,我小时候也吃过,觉得挺美味,虽说入口粗糙,但盈香满口,那时吃嘛嘛香,我基本是不挑食的,所以清苦的童年我也不觉难捱。本文作者写了豆腐渣的好滋味,反映作者乐观的心境,对日子的珍惜。生活再难,只要有颗热爱的心,豆腐渣也变得可爱,吃起来不亚于山珍海味。作者联系一些作家文中的句子,对豆腐渣的理解很深刻,很投入,甚至有了禅意的了然和通透。作者由豆腐渣想到中年女子,想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想到写文……豆腐渣激发了作者的万般思绪,值得玩味的佳作,语言灵动、醇厚、香浓、绵长。盛赞才情,问候怀才老师冬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5:23:28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其实,再去吃那些粗糙的食物,反而觉得更心切了。特别是到了退休年龄,那些曾经不入眼不入口的东西,突然就咂摸出滋味来了,想起那个茹毛饮血的字眼,那是怎样的艰难。人类的生命延续下来了,马上有了怀古的味道。口味这东西,很怪,可能从小就奠基了口味,跟随父母,包括饮食习惯。我这个观点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现在的饮食,我觉得精粗各半为宜,完全的精食,可能并不利于我们的胃口。喜欢豆腐渣,于是就写它的好。当然天天吃就会败味了。一餐一饭,来之不易,这是朴素的道理,但这个道理之外还有道理,文学应该去探索这些。所以,生活有了这样的过程,反而丰满起来了。精彩我每年春天,甚至是冬天也去山野采荠菜苦菜,取耐寒之意。遥握,问候罗老师冬祺,期待工作之余来一篇,很长时间未见你的作品,想啊。
共 14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