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爱上豆腐渣(散文)

精品 【东篱】爱上豆腐渣(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523.8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49发表时间:2023-12-11 05:29:42
摘要:看到东篱社团的韩格拉图老师写了《亲爱的豆腐》,手痒,嘴馋,心动了,我就单单拿豆腐渣来说事吧。我想,我是爱上了豆腐渣了。

很喜欢电视剧《欢乐颂2》里的主题曲“爱我所爱”,不讲什么理由。所爱的理由自己去填充。我爱上豆腐渣,有故事,也有爱的理由。
  
   一
   在我的老家,秋冬春三季都磨豆腐,这是农耕时的盛事。我家老屋东侧是一低矮的破旧房子,是七四叔的,闲房不闲,成了豆腐坊。
   我家磨豆腐少,剩余的豆腐渣不多,父亲看邻居要把豆腐渣倒进废水桶,就不舍得了,要盛几盆回家。乡邻向父亲讨教,也学做豆腐渣菜了。可苦了猪,猪只能以时蔬野草为美食了。
   乡邻多把豆腐渣当作猪饲料,唯此一用。
   豆腐渣的名声一直不大好,自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遭灾,豆腐渣也不舍得扔给生猪了,被视为“废物”的豆腐渣,便成了一道可口的美食。
   萧红的《呼兰河传》写一个人杀狠说:“不过了,买一块豆腐吃去!”“不过了”,贫苦人吃一块豆腐要多大的狠劲啊,几乎和毁家纾难相当。经过大灾,连豆腐渣也不敢慢待了,硬是吃出了美味。看来美食,并非都是香舌润肠,在曾经的时代,更多的是酸甜苦辣,美食的概念真不好下一个统一的定义了。
   吃过豆腐渣,豆腐渣就名声大噪,乡邻多了聊豆腐渣美食的话题。豆腐渣的身价,竟然和豆腐一样名贵了起来。
   时代翻篇了,豆腐渣虽是美食里的“小众”角色,但在有的饭局里还充当过“招牌菜”。
  
   二
   十几年前,我去济南,亲家知我身体情况,便选老远一家饭庄。吃一顿宴,桌上一定要有一个“主题菜”,现在叫“招牌菜”。约50厘米直径的青花瓷大盘子,盛了满满的“小豆腐”,原来济南的“小豆腐”就是豆腐渣。其名贵在于用了绿色的野菜,荠菜,蒲公英,面条菜,麦蒿,苦菜刺儿菜。亲家觉得遗憾,如果桃花盛开的日子,据说,桃花炒豆腐渣,那更是上乘。一定要我再住个半月,不再怅惘桃花付流水,嚼香桃花豆腐渣。
   赴宴不知多少次,记住的不多,刻骨铭心的更没有几次,可那盘豆腐渣我记住了。
   记得父亲最喜欢香椿炒豆腐渣。那是暗香轻袭,豆香椿香,浑然一盘,谁说豆腐渣不能上桌!父亲也叫“香椿小豆腐”,看来喜欢这个豆腐的“小”,含着娇气,氤着香韵。
   豆腐渣,不辞“来客”,可任意拿一种时蔬加进去,即使没有时蔬,一匙碎碎的葱花抛进去,顿时出味,摇身一变就是美食。
   普通的一盘豆腐渣,等同于一堆散沙。我们常常感叹临时搭班子,成员水平参差不齐,那些慵懒的队友常被视为“猪队友”,并有顺口溜,“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无法配合,成了一个团队的痛点。想想一盘豆腐渣都可以吃出美食的滋味,一群人怎么就不能一起出彩呢?应该不是“豆腐渣”的问题,而是不会调味吧?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把豆腐渣调调味,混搭出彩,而不是视豆腐渣为异物累赘。团队领衔应该是一位手艺出众的厨师,起码也应该是一味活跃的调味剂,能把团队调出良好的氛围。如此,豆腐渣可摇身一变而为小豆腐,猪队友也能得到队友认可相助而为干将。
   顺便说一下豆腐渣工程,也是为豆腐渣正名。豆腐渣,一旦后面接上“工程”两个字,名誉就十分败坏。它比那些面子工程还怪味,看来,搭配不当,名声就扫地了。豆腐渣,本身称不上“精品”,几把型号低劣的水泥,几根烂钢破铁,显然调不出豆腐渣的劲道来。
  
   三
   “残渣”不能和“余孽”联姻,残渣未必都是不堪的废物,豆腐渣,据营养科学家的检测,豆腐渣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简单说吧,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极高,对现代人易患的大部分疾病有着保健的作用。过去的人们不曾认识,只是生活困窘而不得已食用,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仿佛就是一架鸡肋。人类的繁衍,从茹毛饮血的时代开始,肯定不是大鱼大肉的功劳,那些不起眼的诸如苦菜、马齿笕、刺儿菜等,也如豆腐渣一般,却健康地延续了人类的生命。据说,现代人80%的都吃错了,一直在为减肥而努力,可能,撇开豆腐渣之后,我们的饮食就走了弯路。
   在很多人眼中,豆腐渣可以说是爱你不容易。作家张晓风说,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面对豆腐渣,我们提不起兴趣了。豆腐的渣,不一定是废料,我们常常从满足口欲出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观念决定了饮食的选择,忽略了那些健康而口味不佳的食物。
   残渣,并不等于“余孽”,反而那些通过高度加工的所谓“美食”,却是造孽了人类的健康。
   这里涉及了以何为美的审美眼光。那年我去一个处于深山环抱的古村落“留村”,好几家门前堆垒着一些面相极难看的树根,我马上想到豆腐渣。但那些人家就是靠着做根雕而养家糊口的。能够将杂乱无章的树根做成根雕艺术品,这才是深邃的审美眼光。沙子是废物,水泥使其雕塑出精品;树根是废物,刻刀使其成为根雕艺术品。豆腐渣是废物,菜蔬的加入,立刻成为美食。但丁的《神曲》有一句名言:“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藏。”在不同人的手中,废物的确可以变成宝。
  
   四
   用简单的食材,做出新颖的食物,这也应该是美食的固有含义。美食的观念,不都是食材上乘,尤其是像豆腐渣这样的废弃物,也可以通过烹饪和加工做出地方特色。
   出差山东潍坊,在路边店就有“潍县炒小豆腐”这道菜,说不上名贵,郑板桥就吃过。几块潍坊萝卜丁,几叶萝卜缨子,几片鸡蛋片,一下子炒出了潍坊特色。这些工艺,可能早就不是郑板桥那时的样子了,但我记住了潍坊的这道名吃。
   汪曾祺在他的《人间至味无非一碟豆腐》一文中就介绍了豆腐渣,有一道美味就是用“极贱”的豆腐渣做成,豆腐渣发酵几日,醃制猪肉,其味鲜美异常,其口感比“豆豉多了一层细腻”,他感慨道:“苏东坡从冬天的大白菜里吃出熊掌的滋味,我呢,是从一碗豆腐渣里品出了熊掌的滋味。”熊掌,并非真的,只是做了美食的参照物而已。
   炒一碗豆腐渣,怀念一段旧时光;品一道“渣肉”,胜过熊掌滋味。有些美食,其实就是一个引子,勾起的不仅仅是食欲,还有美感。
   就像我们写文章,不是看你取材是何,能够从凡人眼中的凡物里做出文章的,那才是高手。我读汪曾祺的《人间滋味》,满纸萝卜味,通篇是蚕豆、韭菜花,一盘豆腐,一碗米线,几个马铃薯,不涉及一点人们挂在嘴边的山珍海味,珍馐美物,但透出的是浓浓的“对生活的喜悦”,硬是从粗糙里提取了精细,从无聊里谈出了意趣。
   豆腐渣,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语言。
   最让女士感到惊恐的句子是——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这话,听起来糙,细究原本,我觉得是对女人的深切同情。豆腐渣,并非是说一文不值,而是在感慨女人的衰老之快,她们生养儿女,勤于家务,早晚操劳,衰老加速,身体垮了,更应该让我们尊敬呵护。
   豆腐渣糊墙——巴结不上。拿豆腐渣糊墙,本来就是用其短,违背了扬长避短的道理。当然,那些不顾身份,硬是高攀的人,也应该想想这句歇后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美食概念的外延也应该扩大。记得林清玄曾说过,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叶,而是喝茶的心情。同理,我们需要一顿美食来犒劳自己,食材不一定要有多么高级,而是想着法子吃出滋味,丰富我们的口感,一味地吃珍馐美味,未必就能吃出豆腐渣的美感。
  
   五
   我们的生产方式面临着转型,饮食也应该转型。最近我订购了“大友豆腐”的豆腐渣,便宜,每次无论多少,一袋子,两块钱。
   做一顿“绿饼”。荠菜,韭菜,菠菜,萝卜丝,萝卜缨子,凡是绿色的,剁碎,与豆腐渣混搭,电饼铛上翻几个个,一盘特殊风味的饼子,诱人垂涎。
   炸一盘“绿丸”。同样的加工方法,油炸少许,然后入锅汽蒸。焦黄的丸子皮,软糯的丸子心,华丽变身,食欲大开。
   烙几张豆腐渣夹心饼;挤成筷子头大小的珍珠粒,来一碗豆腐渣珍珠汤……只要想到一个吃法,那就随心所欲。
   常常想,一盘豆腐渣,组织架构上就一个字——散,那些材料的加入,顿时有了凝聚力。莫叹朽木不能雕,散石不能垒墙。取其一味,盈香满盘。美食功夫,滋养出人文情怀和精神,何废之有!
   真正的美味口感,一定不是味道偏狭。独特新颖,忠于原味,绿色健康,才是美食的标准。古人有“食疗”的概念,豆腐渣在调整我们的食物结构、稳定人体平衡等方面,是不可多得的食物。尤其是当下,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患者急剧增加,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渣”胜于药。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一样是博大精深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应该不断创造饮食文化格局,同时也要继承饮食文化的传统和精髓。再也不必“为五斗米折腰”,但要为我们的舌尖不断寻找丰富的口感。
   萝卜雕花,吃出形象美。豆腐渣,也可以吃出超过“渣”的味儿。
   豆腐是水做的精华,豆腐渣何尝不是水淘出的宝贝。
   汪曾祺在他的《吃食和文学》里写道:“口味要杂一点,不要偏食……不要像我的同乡一样问道‘这个东西能吃?’”
   文学是如此,那么我们的思想呢?包容一点,努力从包括饮食在内的各种事物里吃出一点口味,我们的观念才不偏狭,才健康。
   今晚,妻子说,她发现可以用海虾皮炒豆腐渣。两类食材一搭配,于是就有了创造之趣。
   让我给个名字——虾皮小豆腐。
   “百变魔渣”?妻子似乎也得到了创造美食的魔法。
   爱你没商量,豆腐渣说,爱我无需商量。就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爱上清炖茄子,不必加上十几只鸡煨着,那味道不纯,耗材太贵,未必就好。
   别不拿豆腐渣当盘菜。多少年,我是远离了豆腐渣,有些内疚。于是,我就直抒胸臆,取个题目——爱上豆腐渣。
  
   2023年12月11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7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意大利人但丁说过“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藏”。豆腐渣是大家都熟悉的,它是从豆腐中分离出来的残渣,也可以说是垃圾了。可就是这个垃圾可以与许多菜品搭配,它来者不拒,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美味。文章从父亲讨要邻居家准备喂猪的豆腐渣说起,那时候条件差,常与牲口抢口粮。渐渐的,豆腐渣变废为宝的名声可以与豆腐媲美了。作者对豆腐渣是客观公正的进行评价,对豆腐渣决不可一味地只是揭短,用豆腐渣砌墙,是扬长避短的做法,不可取。让豆腐渣与“工程”接上,就是偷工减料的工程,质量肯定会出问题。男人四十一枝花,女人四十豆腐渣,女人是为家庭为工作操劳所致,此时更应该得到体贴尊重才是。残渣未必就是不堪的废物,豆腐渣是有许多长处的,它不等于“余孽”。豆腐渣,看似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物,实际上用它做食材,可以做出许多的花样美食,加荤加素、加绿加红,可以随心所欲,做出非常新颖的花样特色,满足人们的口福。作者用独特的视角、灵动的句子、幽默的语言,让人对豆腐渣刮目相看,用辩证思维将豆腐渣准确客观评价,多次实践品尝为它正身,并爱上健康味美的豆腐渣。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人们的智慧更是无穷无尽,“极贱”的豆腐渣,在巧手的搭配下,也能做出熊掌般的滋味,成了“百变魔渣”,根本吃不出“渣”的味道,只有“爱你没商量”的感觉。文章用词精炼,舒卷自如,富含哲理,意义非凡,给人深刻感悟,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过人的创作能力。美文佳作,力荐各文友欣赏。【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31211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3-12-11 15:49:14
  俺这里还有专门用黄豆擂出来的和渣,这个“和渣”没有提炼,直接煮,掺杂其他食材,味道更美。老师不妨买个擂钵买点黄豆直接擂——黄豆用水泡软,买擂钵时直接将擂棒一同买回来。这样的和渣多吃,营养好。老师可以试试。祝福老师!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6:14:07
  一直非常佩服红花草这个带着诗意的名字和巧妇。有时候也用磨豆机来一次榨豆浆,几乎都是把渣剔除,下次试试。好的加工,总能创造出不同的吃法。“和渣”是不是就是豆浆喝渣在一起的合称?应该是吧?谢谢红花草老师的美评和经验介绍。生活需要交流,我们在交流里丰富自己的生活。遥握,问候冬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最近年粑粑弄出来了吗?快过年了,忙活一阵子,美食在你的 收下诞生。真的美!
12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3-12-11 16:23:47
  豆腐渣,可以说就是废弃之物,过去生活难捱拿来充饥,现在人们生活富裕了,拿它添味。所以很多东西还是得根据条件、情况和境遇来看。过去人间拿野菜粗粮裹腹,现在人们山珍海味,大米白面吃够了,又爱吃起了野菜粗粮,有人说现在人们是兔子吃啥人吃啥,这也体现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的一篇大作内容太丰富了,慧眼了得。祝老师冬祺安暖。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1 16:29:53
  谢谢淡墨老师的精彩留墨。的确,生活好了,我们开始享福了,那些年,算是山珍海味,胡吃海喝,弄出很多病来。人们开始怀念曾经的粗茶淡饭的日子。我倒是觉得,在走过一段路后,突然回首,被我们抛弃的很多都是精华。老一辈人,吃过那些粗食,如今成了好东西,曾经是不得已而食,如今讲究的是内涵,是一种情怀,有着格调,我觉得也应该是美食的范畴。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美食到底是什么,外延和内涵,都需要丰富。尤其是回过头看,曾经的豆腐渣,还可以存在那么多的东西,包括哲思和禅意。遥握,问候冬祺,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谢尚尧        2023-12-12 20:40:52
  极为普通的豆腐渣,却让老师写得有滋有味。其一,主要是老师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没有对生活的这份爱,就不可能对普通的豆腐渣另眼相看。其二,豆腐渣的乡愁情结。豆腐坊、做豆腐、食豆腐渣,往事回味无穷。其三,对豆腐渣历史文化的挖掘,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从上世纪灾荒年代,到如今幸福生活时代,饮食文化中不乏豆腐渣伴随我们生存生长。其四,名人名言的旁证博引,但丁、蕭红、张晓风、汪曾祺等的言语引用列举,间接衬托出豆腐渣的凡而不俗。其五,菜肴做法的多样性,诱人食欲。济南家菜野菜炖豆渣、潍县炒小豆腐、豆腐渣珍珠汤、椿香炒豆渣、桃花炒豆渣、虾皮豆腐渣等。其六,对饮食文化的研究。豆腐渣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多种疾病中,饮食“渣”胜于药。其七,对俗语有了新的注解,“女人四十豆腐渣”“豆腐渣糊墙”有了全新的认识,诠释了新的内涵。老师美文,由此,我更爱上豆腐渣。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13 08:10:33
  谢谢谢老师的惊喜深刻解读,谢谢美评。写作这篇文章,因豆腐渣有了很多想法和挖掘,行笔没有感到生涩,可能是材料把握较多吧。华夏美食,在于我们的不断创造,这是美食的一个更灵动的内涵。手头有些书,有时候翻翻,未在意,突然想起,就给了豆腐渣了。遥握,问候冬暖,谨祝谢老师在东篱创作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满足。
14 楼        文友:乡笛        2023-12-22 00:09:30
  构思严瑾,叙述精彩。让人百读不厌。
回复1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3-12-22 06:54:21
  谢谢老师来访。遥握,问候冬祺。
共 14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