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红岩魂(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红岩魂(散文)


作者:岚亮 进士,11898.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60发表时间:2024-02-21 06:44:17

【东篱·既往】红岩魂(散文)
   这是一个让我向往已久的红色圣地。
   想象中,总以为它是一块嶙峋的岩石,高大、兀立、血色,闪耀着旭日喷薄般的光芒。谁能想到呢,当我真的与其彼此相视的时候,却发现它竟是一片粗犷豪迈的山崖。山崖峭立,坐南朝北,后靠虎头岩,面临嘉陵江,从城市的参差不齐的建筑丛林中拔地而起,如一面凝固的硕大红旗,高耸入云,飘扬霄汉。
   这里,就是驰名遐迩的红岩村。
   雾都无雾,天空高远,大地苍茫。正值傍晚时分,火红的夕阳斜照在山崖上,反射出一片热烈的红晖,如缕缕鲜活岩魂,像道道红色电波,直射北方。抬望眼,群楼镀金,层林尽染,远山红遍。红岩向北!这似乎是一种巧合——苍茫无限远的北方,是咆哮的黄河,巍巍的宝塔山……
   据考,重庆处于古地中海的边缘。这片庞大的山崖,在几千万前的侏罗纪时期,尚是压缩在地幔深处的炽热岩浆。它犹如一个久经苦难的奴隶,一直被压迫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有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多年以后,它终于爆发了,以一股势不可挡的向上奔突的力量,使重压在身上的地壳渐渐隆起,海水逐步退缩。那是一个多么悲壮的场景:当它轰轰隆隆地挣脱沉重的枷锁,把灿烂的笑脸裸露出地表的那一刻,热血已经洒尽,然后,就被黎明前的腥风血雨冷却凝固成了这一大片血色的页岩。
   重庆人习惯将“崖”称为“岩”。这片山崖,位于重庆市渝中区的虎头岩下,因天生丽质,色泽鲜红,原叫红岩嘴,现易名为红岩村。红岩村,即大家熟知的红岩。于我而言,到重庆哪里都可以忽略不去,但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膜拜的,那就是红岩了。
   知晓红岩,最早缘自一本书和一首歌。书叫《红岩》,歌名《红梅赞》。1950年7月1日,罗广斌、杨益言和杨德彬合作了一篇题为《圣洁的血花》的报告文学,写的是他们在狱中与敌斗争的切身经历,发表在重庆的《大众文艺》上。1958年,他们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后来罗广斌、杨益言又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并于1962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红岩》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一经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红梅赞》出自歌剧《江姐》,是一首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革命歌曲。
   我是在中学时代接触到《红岩》的。通过小说,我了解到了“渣滓洞“和“白公馆”,知道了江姐、许云峰、小萝卜头、成岗和成瑶两兄妹以及《挺进报》……
   “太阳斜照着流水,碧绿的江面上摇曳着耀眼的金光,成瑶无心去看这些,她兴奋的脸蛋在晚霞中映满了光彩。‘二哥,别看嘉陵江了,你听我说嘛!’‘你说吧。’成岗的目光正望着远处的一片红岩,不肯移开。那是中共办事处住过的地方,有名的红岩村。‘二哥,我跟你说嘛!许多同学都要走了……’成岗回头看着妹妹,从那双认真的眼光中,他发现这个少女已经不再是吚呀的乳雏,她已成长为一只练羽的海燕,只待一声春雷,就要冲向暴风雨!”
   这是小说中描写的一个细节,我至今仍然难以忘怀。
   从那时起,我就有一心愿:他日若到重庆去,一定要到红岩去看看。然而,多少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机会。直至去年初冬,终于梦想成真。
  
   二
   “天生重庆”,夏商巴国在此建都,元末大夏在此建国,又名雾都、陪都、山城和江城,素有“两都两城”之誉。
   重庆多水,亦多山。距市中心16公里处,在沙坪坝区的西郊,有一座海拔678米高、呈南北走向的绵延青山,叫歌乐山。据说,此山因当年大禹治水,曾召众宾歌乐于此而得名,现称“重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植被茂密,树种繁多,山体东西两侧背岭有大面积的马尾松林,其中还混有成片的水杉林、湿地松、木荷林、香樟、红豆杉、罗汉松、方竹、苦竹、楠竹、箭竹、慈竹等珍贵树种,被誉为“渝西第一峰,山城绿宝石”。山上多名胜古迹,有马蹄井、龙泉井、云顶寺、巴文化雕塑长廊等景点。当然,最有名的当属“白公馆”和“渣滓洞”。
   那天,我到歌乐山,哪都不去,就去白公馆和渣滓洞缅怀革命英烈。
   我先去的是白公馆。白公馆座落在歌乐山东麓的一个山谷上方,是一座灰砖黑瓦的三合院,两层,三面环山,前临谷地,四周围着白色的高墙,仅一条沿山横斜的道路通到大门口。门口立有一座黄色的门楼,色彩鲜亮,看样子是新修的,上面写着“白公馆”三个黑字。它本是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白驹自诩是白居易的后人,便借用诗魔的别号把这里取名为“香山别墅”,但人们还是习惯称其为白公馆。1939年,军统用30两黄金将其强行购买,改成秘密监狱,关押的都是军统认为案情严重的政治犯。抗日爱国将领黄声显、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等皆被囚禁于此。
   渣滓洞距白公馆约五里路,处在一条幽深的山峡里,地势极其险蔽,后面和左右全是遮天蔽日的树木,前方是一条老树古藤的深沟。它原是一个小煤窑,于民国九年由程尔昌创办,因渣多煤少而得名。渣滓洞系土砖木结构,占地4200平方米。1943年,军统逼死矿主,霸占煤窑,设立“集中营”。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个放风坝,男牢16间,女牢2间;外院是特务办公室、刑讯室。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烈士就被关押并牺牲在这里。
   在解放前,白公馆和渣滓洞一并被人们称作“两口活棺材”,现如今已成为两处缅怀英烈并让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址。
   我去歌乐山的那天,是公元2023年11月27日。从节令上说,此时早已入冬,但在山城重庆,还是一片晚秋景象。一路行去,山路盘旋,九曲回肠,两旁皆是浓浓的绿,而我却仿佛感到遍野皆在流淌着鲜红的血液。
   遥想当年,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牺牲的革命烈士,是难以统计的。据史料记载,仅在1949年6月至11月29日间,军统特务对革命者进行了惨无人道的集体大屠杀,可查证的就达321人,其中烈士285人,共产党员161人,民盟盟员25人。尤以11月27日的大屠杀最为惨烈,牺牲的烈士多达207人。三天后,也就是11月30日,重庆解放。当解放军战士们冲到这里时,他们所看到的惟是遍地的焦尸、一两尺深的血水和亲人的眼泪。战士们哭了,喊道“我们来晚了!我们来晚了呀!”记者们目睹此景,无从下笔,他们写道:“这惨痛的情景,叫记者怎能下笔,怎么能形容得出来呢?”
   在白公馆右侧的一个小天井上,我看到了一个孩子的铜像。但见他伫立在芳草繁花丛中,小小年纪,头大体瘦,一脸稚气,脖围红巾,目视前方,双手平摊于胸前,仿佛在托着一轮鲜红的朝阳,他就是小说《红岩》中的小萝卜头。总以为这个人物是小说虚构的,想不到还真有其人。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乳名森森,江苏邳县人,是先烈宋绮云和徐林侠夫妇的幼子。他虽在襁褓中就随同父母不幸被捕,但在白公馆期间,他一边随同黄声显将军学习文化,一边帮助难友秘密传递情报,是黑暗夜空中一颗最明亮的小红星。1949年9月6日,他被特务杀害于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八岁,成为共和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从有关资料得知,“11·27”大屠杀,整个白公馆和渣滓洞仅有20人从虎口脱险,《红岩》的作者罗广斌便是其中之一。据罗广斌回忆,当天特务们屠杀到半夜,白公馆只剩下19名难友,是他争取了看守杨钦典打开牢门,才使自己和难友们越狱脱险。重庆解放的那一天,罗广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大家冲进白公馆的平二室牢房,他撬起屋角的一块木地板,找到了一面五星红旗——那是罗广斌和难友们听说新中国成立后,在狱中用被面、草纸和米粒制作而成的旗帜。这有异于我之前的认知,因为平时在文学和影视作品中所看到的,绣红旗的人都是江姐,但史实就是这样。
   无独有偶,就在同一天,原中共川西特委委员车耀先的二女儿车毅英,独自跑向歌乐山去寻找被关押在白公馆的父亲,亲自目睹了惨绝人寰的一幕。后来,她这样描述当日的见闻:“白公馆里人去楼空,渣滓洞的余火还在冒烟。渣滓洞楼下的8间牢房里堆满了烧焦的尸体,没有头,没有足,只有一块块焦黑的躯体。围墙的缺口处、房前屋后、厕所内,另有20多具尸体躺在那里。松林坡上三个大坑,满是尸体,血水横流。看见一个个死难者睁目仇恨的眼神、紧握的拳头和流出的鲜血,我说不出一句话。歌乐山上一点声音也没有,可怕的寂寞,一片荒凉。”
   而此刻,我就行走在歌乐山上。
   道路忽上忽下,煞是崎岖蜿蜒,但车流不息,游人如织,这片洒满先烈鲜血的土地,不再寂寞荒凉。听说,歌乐山上植有四万多株红梅,早春的时候,红梅花开,漫山遍野尽是红色的海洋。非常遗憾,因为时令未到,我不能目睹那壮丽的景色。从白公馆到渣滓洞,映入眼帘的,全然是绿,连绵不断的绿。林间静谧,鸟鸣啾啾,似乎在反复朗诵着一句千古绝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
   参观完白公馆和渣滓洞,转道前往红岩村。途中,在路边的一个小酒楼吃了“歌乐山辣子鸡”,之后又到一个景点逗留了一会儿,抵达目的地的时候,已经是下半晌了。
   红岩村,现是渝中区化龙桥街道下辖的一个社区,于2012年6月成立,辖区面积约0.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37户,1386人,实际居住1320户,3322人。红岩村的景点主要由“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和“红岩革命纪念馆”组成。因为时间关系,我仅去了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
   经过一路转腾,终于来至红岩村下。停好车,沿着一条弯来曲去的林荫小道,逐级登上数十个台阶,便走进了红岩村的内部。这是一个座落在大都市中心的山坡谷地,除了那片赤裸的红色山崖,其它都是绿的,山坡上树浓林密,荫翳蔽日,低谷里花叶扶疏,绿草如茵。斜上右转,一幢素色大楼便出现在视线里。它的右边,有一片芭蕉林,和几棵洋槐树和小蜡树;左侧是一溜的梅树、桃树、伊桐和黄桷树,梅树不语,桃花开了,地铺落英,这便是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了。
   这座大楼,实际上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合称。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为土木穿逗结构,从外看是二层,实际上却有三层,共有大小房间54个。底层的机关是公开的,系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上面两层则属秘密了,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三楼是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
   我进入大楼参观的时候,恰逢一位年轻英俊的导游正领着几个气宇轩昂的老同志在游览,我便见机凑上前去,听他滔滔不绝地讲解。他说,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原来在渝中区的机房街70号办公。1939年5月初,因为机房街70号被日机炸毁才搬到这里。起初,地方当局把这里的门牌号编为红岩嘴13号,到了1945年,改为红岩村13号。自1939年5月至1946年5月,这里一直是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办公的地方。导游十分健谈,从他的讲解中得知:在那事关民族存亡的危难之秋,一大批热血志士,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锻造焠炼出了壮丽不朽的红岩精神。
   走到一楼右侧的一个房间门口,导游停下脚步,笑着对大家说,各位老领导,请大家猜猜看,当年这个房间里到底住着谁?于是,大家便纷纷开猜,有的说是董必武,有的说是叶剑英,有的猜秦邦宪,有的猜吴克坚。导游听了皆摇头,最后他揭开谜底,说这是胡志明的宿舍。胡志明,原名阮生恭,学名阮必成,越南乂安南坛人,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越南劳动党的创建者。他是周恩来在法国认识的朋友,曾多次来到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再度来华,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周恩来特地把他安排到办事处与自己一起居住。
   这座楼的颜色是深灰的,但一砖一瓦,一板一木,乃至一沙一石都铭刻着红色的记忆,难忘的故事。
   上了二楼,根据导游的指引,我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室内甚是朴素,简约清洁,陈列着伟人当年所用过的各种物品。毛泽东的办公室兼卧室在二楼东头北面的第一个房间。1945年8月28日,伟人亲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红岩村度过了41个日日夜夜。在渝期间,他坐镇红岩,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一边与敌谈判,一边指挥上党战役,谱写了一曲曲如同史诗般的凯歌。
   就是在这个简陋的斗室里,他接见了柳亚子先生,并信笔豪书著名的《沁园春·雪》赠送给他。1945年11月14日,此词首发在重庆的《新民报晚刊》上。词云:“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此词熔写景、议论、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壮志凌云,一经发表,便如同一声春雷,在山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震撼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柳亚子曰:“毛润之沁园春一阕,余推为千古绝唱,虽东坡、幼安,犹膛乎其后,更无论南唐小令、南宋慢词矣。”

共 668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部史诗级的鸿篇巨制,构思奇绝,思维宏阔辽远,内容厚重丰盈,情感澎湃深沉。作者娓娓道来红岩的前世今生,读者在读文,也在读史,感受血雨腥风的战争的残酷,重温英雄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每个字都是泣血凝成,烈士的鲜血化作了漫山红梅,美得热烈又伤感,美得激越又凄切,令人动容!作者先简述了红岩的地理位置,接着生动演绎了这片山崖源远流长的形成史。这片山崖,即现在的红岩村。作者知晓红岩,最早缘自一本书和一首歌,即《红岩》和《红梅赞》。作者在中学时代接触到小说《红岩》,了解到“渣滓洞“和“白公馆”,知晓了江姐、小萝卜头等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那天作者到歌乐山,直奔白公馆和渣滓洞缅怀革命英烈。抗日爱国将领黄声显、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等皆被囚禁于白公馆。江竹筠、许建业、何雪松等烈士就被关押并牺牲在渣滓洞。在解放前,人称白公馆和渣滓洞为“两口活棺材”,现如今已成为两处缅怀英烈的革命遗址。在那事关民族存亡的危难之秋,一大批热血志士,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倒退、分裂,与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锻造焠炼出了壮丽不朽的红岩精神。毛主席亦曾坐镇红岩简陋的斗室,一边与敌谈判,一边指挥上党战役,谱写了一曲曲嘹亮的凯歌。还是在这个斗室,毛主席接见了柳亚子先生,并信笔豪书著名的《沁园春·雪》赠送给他。此词震撼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段佳话,让红岩历史更加光芒璀璨,红岩成了红色和革命的象征。“八载成功大后方,红岩托足少栖惶。”这是董必武为感谢饶国模赋的诗句。饶国模买地建房,创建“大有农场”,即红岩村。饶国模与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们同甘共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那方丝绸是她的真情告白,她将凝聚其毕生心血的红岩村奉献给了党,亦将一颗滚烫的赤诚之心奉献给了她深爱的土地,奉献给了她热爱的祖国。作者发现,红岩是有魂的,而且是红色的,如鲜血,如红旗,如初升的太阳。红岩之魂,就是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千千万万个英烈用热血铸就的红岩精神!该文,侧重于人文故事、历史事件的解读,那一个个鲜红的数字是控诉,是缅怀,是刻骨铭心的纪念。时代、祖国、人民不会忘记,红岩村的百姓不会忘记,那里的山山水水不会忘记,英烈们千古不朽,永世流芳!红岩村不是一个普通的村子,该村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流淌着红色基因,赓续着红色血脉,此村俨然是一座英雄的丰碑,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英烈们忠魂不灭,红岩精神永存!好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多种修辞手法交织,笔力雄浑,纵横捭阖,铺排有序,情景交融,字字铿锵冷峻,情韵深邃悠长,振聋发聩,撼人魂魄!荡气回肠的力作,濡染情怀,感人肺腑。盛赞才情,倾情荐读!【东篱编辑:罗莲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2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2-21 06:51:39
  亮哥的此篇《红岩魂》写得特别用心,特别动情,因而特别感人。文笔灵动,匠心独运,文字厚重,文韵悠长,震撼人心,精妙绝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上乘力作,堪称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级别的典范之文。问候亮哥创作辛苦,春祺大吉!
回复1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1 13:39:25
  自从重庆回来,就想写这篇文字了,但一直理不顺思路,无法下笔,直到又一个春天来临,红岩上的红梅开了,才有了点灵感。按语超级强大,美仑美奂,精彩绝伦,犹如红梅花儿开,给小文添彩增色了。感谢香香妹子,致以崇高的革命敬礼!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1 08:32:06
  《红岩》,我不知一次度过,在烈火中永生,也读过。少年的我们,大概都是在革命书籍的影响下成长的,那些情节,早就忘记差不多了,但人物依然清晰记得。我更喜欢读岚亮老师的这篇散文,他将一种缅怀垂悼的情感贯穿其中,有一种特别鲜明的力量,如火焰在跳跃,眼前是泪水,更有怒火。不忘初心,再读那段历史,我们有责任去挖掘这段历史的深度。岚亮老师对史料的把握非常准确,文章里写那面红旗,我也记得是江姐绣织的,但作为文学作品,事实性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种渴盼解放的红色精神,始终是革命先烈的灵魂。美文,很有教育意义的游记,大气磅礴,堪称黄钟大吕。
怀才抱器
回复2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31:59
  大哥好!昨天去温州,回家已经子夜,刚躺下,荡兄来电,说其父病了,遂又去医院,折腾了凌晨。写红岩,我总感到自己不配,但还是写了。谢谢雅评,远握,祝元宵节快乐!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2-21 09:27:36
  看此文,《红梅赞》的旋律一直在我耳边响起,我很喜欢唱这首歌。我没去过红岩村,对那段历史也是从书本从电影知道的一些片段。今天读老师的文,看得是热血沸腾,这是爱国大情怀的美文佳作,令人动容,感人肺腑,向革命先烈致敬,革命先烈永垂不朽!老师的文很有震撼力。学习点赞,祝老师龙年大吉!
回复3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33:44
  红花老师好!写这文的时候,我仿佛看到你正在高歌《红梅赞》。谢谢雅评,祝元宵节快乐!
4 楼        文友:斯潜        2024-02-21 09:31:53
  一片丹心向阳开,岚亮,本家兄弟写此文也是一片丹心向阳开。我读过《红岩》教过《挺进报》,参观过文中描述的红色基地,深受感动。文章气势恢宏!大赞!学习了。祝龙年大吉!
回复4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35:51
  斯潜老师好!谢谢你在百忙之中关注小文,我完全理解你那一代人对红岩的感情。远握,问好春天!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21 10:23:17
  老师文章催人泪下,感人肺腑,我还是第一次清晰地知道饶国模和红岩村的由来。感佩于盛大才情,运笔空灵,史实截取恰切,结构严谨,值得我好好学习。非常棒的散文,大赞!拜读学习,问好老师,新年快乐!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37:28
  韩格拉图老师好!此文构思许久,成文却是匆匆,多谢雅评,祝元霄节快乐!
6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2-21 11:28:14
  亮哥的这篇《红岩魂》写的大气磅礴,精彩卓绝,壮怀激烈,感天动地,催人泪下,震撼人心!亮哥深度挖掘历史,想必付出了很多心力,让我们有幸了解了那段感人肺腑的历史篇章,感谢亮哥的辛苦付出!渣滓洞那场屠杀,真是惨绝人寰,读着让人愤怒,让人感伤,也让人热泪盈眶,那个年仅八岁的小萝卜头,死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真是太可惜了,读之、令人泪目。文章内容厚重,文采飞扬,写的非常精彩!很喜欢!拜读史诗般的大作,大赞特赞!问好亮哥,遥祝新春快乐!也祝亮哥腰痛早日康复!
回复6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40:29
  琳达妹子好!感谢你对小文的的强力支持。红岩太红,太崇高,为了写她,虽然构建良苦,但仍写不出她的气韵和英姿。再谢,祝元宵节快乐!
7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2-21 16:28:00
  《红岩》小说读过,但今日读岚亮老师的《红岩魂》中白公馆和渣滓洞叙述的文字,让我泪崩了,正是这些无数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赢得了今天幸福生活。我们应该珍惜今天幸福的日子!红岩村承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流淌着红色基因,赓续着红色血脉。红岩精神值得传承。红岩村,红色教育基地,读老师的文章令我向往之!祝老师龙年大吉!
回复7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43:19
  吴孟友老师好!旅游观光,都是走马观花匆匆过,很好的题材,但我笔力有限,写得一般。感谢雅评,祝元宵节快乐!
8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1 20:46:37
  楼上的兄弟姐妹们:大家好!我仍在温,最近情况一直特殊着,为我留评的人,我都十分感谢的。红岩,我梦里想着要去的地方,终于了了心愿,还留下了文字,欣慰了。恕我不一一回复,祝大家元霄节快乐!
9 楼        文友:枫桦        2024-02-22 04:50:41
  《红岩》这部书,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读到了。电影《烈火中永生》就是根据这部书改编的,我从电影里认识了江姐,这个伟大而光辉的形象!这部书一直都在脑海里镌刻着,至今都在照耀着我。老师的文章振聋发聩,如同一声声撞击心灵的钟声,震撼人心。烈士们的丰功伟绩,永远都不会被泯灭!拜读老师的好文,祝新年快乐,阖家幸福!
回复9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46:06
  枫桦老师好!红岩的故事,江姐的形象,大家耳熟能详。于我而言,能亲自到白公馆、渣滓洞、红岩村看看,足矣!多谢雅评,祝元宵节快乐!
10 楼        文友:房顶月亮        2024-02-22 07:26:38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去看去感受才生出这么厚重深沉的情感!我们这里下了两天冻雨一天大雪,不知温州天气可好?身体无碍否?祝老师安然。
回复10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2 14:49:17
  谢谢月亮妹子来访留墨,是啊,只有亲自到现场看了,感受才会深刻。昨天,我这边阳光明媚,天热如夏,今天阴沉沉的,天气预报预计有冰雹,但至今没有动静。祝妹子元宵快乐!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