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岗西大集烟火气(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岗西大集烟火气(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247.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9发表时间:2024-02-27 08:29:33
摘要:年前的阴历二四八,我就是再有什么事,也要融入岗西大集的烟火气里,要去吃出过年的前奏氛围。作家采风,我“采吃”,谨以此篇作为“风味小吃”吧。


   临近春节,第一次把早餐放在岗西大集,是受了朋友老陈的影响。
   晨曦微露,小城还在静眠中,城郊的岗西大集,却是炊烟四起,两百亩的大集,周边林木绰约,生生地被大集的烟火气唤得半眠半醒,炊烟的香,绕着树的梢儿,就像挂着一抹烟雨风帘,再大的扇子摇风也吹不散。
   饮食摊位居中,百家摊位,依序排开,起早占摊位的先来一顿大集早餐。辐辏辐射,烟火气把个集市的温度调好了。
   年前的二十天,几乎打乱了赶集的定约日,我还是趁着农历的二十八日,驱车前往。
   一溜儿的花格子编织布,从东拉到西,中间间隔留出小门帘儿,朔风不劲,一桌桌简易的早餐,暖着就餐的人。
   “麻特,麻特,又发又香的大麻特嘞……”这声音,这用词,特勾人,半天来一句,并不急促,用不着招揽顾客,几乎都是“老来熟”,只是这词容易把人摁下来,沉浸在旧时光里。
   “麻特”是荣成人对油条的方言称呼。这两个字,就像我上高中学英语,在单词下面写上汉字以记发音,我就始终没有琢磨出“麻特”两个字的意思,但觉得亲切,若问我的母亲要油条,她一定反不过神来,一说“麻特”就懂得了。“麻特”就像个外国人的名,但不洋气,而是土气得很。
   那年我到洛阳,到小饭店吃早餐,河南人叫油条“麻糖”,或许就是口口相传,语音传讹,在胶东半岛才有了这个叫法吧。
  
   二
   “麻特”是主食,配食根据个人爱好随便点。
   一碗颤惊惊的嫩豆腐脑,一片葱花芫荽绿。一碗淀粉杂烩儿,几缕蘑菇丝儿,稠若煮过的红糖汁儿。一碗芝麻豌豆高粱糊,粘稠稠,将杂粮的味道浓缩在瓷碗中,粮香袅袅。一碗蛤蜊海鲜汤,直把麻特的面香瞬变鲜香。
   我特别喜欢一碗羊肉汤,少许羊肉片,多来傻白的羊肉老汤,将麻特的油香兑着膻鲜下肚,模仿秦岭人吃的羊肉泡馍,撕下一截油条,溅起一圈儿羊汤花儿,顾不得跟老板打招呼说好吃,老板闲下来瞅着我的吃相,我余光瞥见,又来兴奋。
   喜欢吃麻特,可能来自一种暴食以弥补童年的憾事。约略记得是六十年代末,母亲破天荒地把我领进了名声鼎沸的“赤山饭店”,买了三根麻特,我吃了两根,母亲未吃,剩下一根,一块褐色的包装纸卷着,母亲说带给我爹吃。可路上攥得紧,麻特缩小了,我以这个理由也吃了,生怕到家所剩无几。烟火气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胃口的记忆,不会因时间漫长而失去。曾有很多想法,如果我有了能力,一定要买一条精致的围巾换下母亲打了补丁的蓝色包头巾,让她变得俏丽起来。一定带着母亲走进赤山饭店,来上一桌“麻特大餐”,让母亲吃得打着饱嗝……
   喜欢去吃大集,多少是有怀念母亲的成分。大集是温情暖胃的地儿,最寻常的烟火气,逐渐从农舍里消散了,大集还顽强地保留着,而且以相聚的方式,感染着赶集的人,去吃,就是爱着这股烟火气,不必有什么意义。
   常去一对鲁西南来的夫妻摊上,熟了,他们把“麻特”叫成了“油炸桧”,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都市群情激奋,炸油条就叫成了这样。他摊上的麻特很大,五毛钱一根,不称重,还有小麻特,吃不够就扫两毛钱,拿一根。
   大集上,南腔北调,市井味道,民声荟萃,热闹鼎沸。我们说“油炸桧”也走样,成了“油炸鬼”,原来油条也有个名字,歪打正着。
   他们诡秘地告诉我,岗西大集的价钱高,年前干一遭,腊月二十八坐着高铁再回家。荣成高铁站就在家门口,十分钟就赶到,半天到费县。他说,费县大集30块钱4个菜,岗西大集60块钱6个菜。这个差价让他赚死了。
  
   三
   烟火气里有价值,更有文化。用物美价廉来吸引住顾客,摊点就旺盛,老客户,第二次来,打了招呼,叫他一声“费县哥”,马上这顿就免费了。我喊出口一个“哥”,他尴尬一笑,准备来两顿免费……三个字就白吃一顿,温暖的语言,比金钱管用,他们夫妻是把费县文化传播到了岗西大集。
   这个“岗”,不是景阳冈,岗西大集也把水浒文化拿来过嘴瘾。武松在景阳冈上三碗不过岗酒楼喝醉后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如今是“不吃一餐不过岗”,岗西大集创造着世俗烟火气文化,我的朋友老陈常跑岗西大集,他喜欢自我调侃说,胃不好腿好,岗不高人气高。每年拿出个把月“吃大集”,成了他的习惯。
   吃饱喝足,随便抄手一坐,这才听清了烟火声音。勺子碰铁锅,咣咣咣响,野外响起锅碗瓢盆曲,颠覆了“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这句话,这个“碰”可不是产生了矛盾,而是听着悦耳,只怪自己贪食不能再吃了。
   来一桌。这是行话。饭摊主看你是一个人,用不着问价,就自报价格表——20吃饱,30吃好,25块刚刚好。一定觉得不差那五块钱,30就30。这句子,句句入韵,我都觉得摊主是谙熟“平水韵”之“十九皓”韵部。谁说烟火气里没有诗,民间的诗,别具一格,特顺口。我读有些现代诗歌总摇头,就是没这个韵味。细究起来,两句四言,一句七言,铿锵节奏,美感和温度感兼具。草野出精致,卑微有意境。
   快别说笔墨粗糙,不值一提。《诗经》诗三百,160篇“国风”,皆出自劳动者之口。最不改味的是就国风民歌,所以,我非常喜欢作家们动不动就来一个“采风”,烟火气就藏在淳朴美好的民风里。
  
   四
   把简单的菜肴炒成诗。这是我端详了摊主炒一个豆芽菜就吟出的诗句,这“诗”也就成就在三分钟里。
   突突的火,猛窜上来,炉膛的机关在脚下,火声吆喝着豆芽儿来相会。勺底油,几片五花肉,吱吱生香烟,辣椒片,八角茴香入锅,窜出一股香料味。活泛的豆芽儿,张牙舞爪地进锅,锅底火飞出一圈儿火花,狂吻着豆芽儿,嫩嫩的豆芽儿那堪这般激情的火,已经被征服,将有八分熟。勺子飞了,在案上,来了一个“乱点鸳鸯谱”,其实这个“乱”是我们看的人眼花缭乱,人家师傅的手上功夫并不乱。就像看杂耍,魔术,顾不得猜了,眼睛盯着的档口,盐啊,鸡精,醋啊,老抽,还有辣椒油,早就入锅,调出一锅香喷喷的佳肴。切好的韭菜条儿,来了一个“白雪飞翠”,这词儿是他们的话,让我也不能不跟着赞叹,这手艺,简直是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派头。摊主鸡点头般认可。我有了新的理解,人间烟火气,只有在赞美声中才变得味美,在美味面前默默地看,不是最好的态度。
   切一块新疆的馕,掰一半盛家的火烧,掐着来自阳谷武大郎故乡的炊饼,根本用不着催促,饭店里那些“马上”“一会就好”的应答语,都失效。馋嘴的,吆喝的,在这里都变得老实起来。
   我是“眼馋”的人,喜欢看看这烟火气的秘密,要从这氤氲升腾的香气里,找到精彩,起码要把“快炒”的门道看个清。
   我是陌生客,本以为我对羊汤了解非常透彻,哪知还有很多市井语言我第一次听说。
   来一碗“枪林弹雨”!说这话就是名家。这说法够玄乎的,难不成吃的过程也有新花样?原来这是高档吃,枪林弹雨指的是羊球羊鞭。民间的语言,并非是作家闭门造车可得,想象力超群,不能不令人叹服。
   开店不怕大肚子汉,多吃多花钱呗。可在岗西大集上,被演绎成另一种情调。一碗羊肉汤,或一碗羊杂汤,如果吃不够,羊血,羊老汤,尽管加。不怕遇见喝面条沾光卤子不要钱的。你就是只想来考验摊主,要一碗不要钱的羊血老汤,真不要钱,就怕你馋疯了,盯着香喷喷的羊肉汤吃不下去。
   这不是中国人的生意经,而是烟火文化。
  
   五
   正愁一人吃大集觉得孤单,河东社区的李书记拉住我的大衣后襟,把我摁在一张桌旁坐下。四个人凑满桌,点了八道菜,每人一碗羊肉汤。
   他们是年前专访困难户,送去米和油,中午就在大集上加餐。不能白吃,李书记怕我觉得难为情,当即吩咐一个任务,给这岗西大集撰一个春联。
   大集的菜,喷鲜的羊肉汤,就是润笔费。一番刺激,灵感也来了,我口占,社区小肖掏出手机记录。烟火气袅袅,助我妙词锦句——
   打开寸肠满腹缭绕烟火气
   邂逅八菜一饼美餐羊肉汤
   李书记说我只顾得这一顿美餐,没有胸怀全局。我据理狡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扑着香味来,吃饱了再逛大集,这对联就当成个药引吧,这么便宜的菜肴,文字偏离了主题,怎么对得起人家的八菜一汤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那些来自各地的夫妻摊位,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个家庭,我们选择市井营生,在烟火气里赚一笔小钱,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温暖。
   每一柱炉膛,喷着熊熊的火焰,大集的空旷,不足以留下温度,但一直暖着百姓的胃口。
   一个没有走进大集的人,我觉得,谈烟火气是会胆怯的。
   岗西大集烟火气的价值是什么?
   当食客回想那顿特别的野餐,当那些摊主坐下来数着赚来的钱,都是美滋滋的心情,年三十,家人团聚,岗西大集不能不成为喝酒庆春的话题。
   中国经济,一直可以看好,不光是那些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分量,那些飘荡在民间大集上的烟火气,更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2024年2月2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城的岗西大集烟火气,香醒周遭。作者奔赴大集,享用早餐。麻特的叫卖声撬开记忆,它是油条,母亲只认麻特,习惯和方言使然,或与河南人“麻糖”之称有关。麻特亲和力强,和各种汤羹相处得美美地。作者倾心羊肉汤配麻特,源于羊肉泡馍情结。爱麻特始于童年,独享麻特,凝聚着母亲的爱。青睐大集烟火气,因母亲,也因氛围。一对外乡来的夫妻摊,麻特叫成“油炸烩”,热爱岳飞的情怀彰显。夫妻会做生意,大小麻特均有,他们情定大集,皆因所获利润更多。作者对“岗”,自有独特领会,水浒文化隐隐浮现。餐毕,作者气定神闲倾听大集烟火声,器皿声,真好听;顾客与摊主的对话声,有诗的韵味。听完烟火声,再观烟火气。一盘炒豆芽被摊主炒得风生水起,明媚鲜艳,香味撩人,大厨风范不过如此。作者发现羊汤里的语言别有洞天,大开眼界。作者感觉到免费的羊汤无关生意,关乎烟火文化。朋友的免费美食催生出作者的精彩春联,很衬大集烟火气。最后作者认为:亲近大集,方懂烟火气。民间大集烟火气,不容小觑,为经济奉献甚丰。文章展现了岗西大集的烟火气,温暖,家常,素朴而精美。文章不是宏观展示,而是锁定一对夫妻摊,表现了他们厚道而精明的个性,并推出了几种美食,勾勒鲜活,让人马上有想去大集大快朵颐的冲动。尤其对炒豆芽过程的描绘,极为传神,夺人眼球,让人不舍移目,生怕漏掉一个字,就是遗憾。读之,感觉豆芽的香汹涌而来,人落在豆芽堆里不舍走出,不吃豆芽者恐怕也要爱上,真想打飞的去看摊主炒豆芽。文章语言活泛,对烟火气的解读很实在,很亲切,也很精到。文章穿插着年少的烟火气,思母之心漫溢而出,让人感怀。文章有诗意美,也有烟火香,生活的好,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烟火气。让我们跟随怀才老师去领略大集烟火气吧,感受民间的情调,品尝大集美味。别致佳作,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2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02-27 08:37:03
  懂得生活的人,不仅懂得风花雪月,还懂得烟火气的好和妙。人间的美味,不仅在餐馆,也在一方集市里。诱人的滋味,不一定要大鱼大肉,小吃,小菜也可以成就舌尖的享受。艺术的美和深有诗词诗画,还有锅碗瓢盆交响曲,这首交响曲构筑了生活的一切。请闻烟火香,请品美文。祝怀才老师身康体健,龙年如意。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09:09:17
  非常感谢简柔老师的精美编辑,谢谢美评!读了两遍,很喜欢,精彩简约,特别有味,为小文所写烟火气又增加了雅致。简柔老师对生活的理解非常透彻,风花雪月和烟火气应该就是人间的本色,否则我们还是无以和动物界分开。我特别喜欢市井烟火气,炊烟,在现在的农村也不易看见,油烟被抽走,微量的,被分解,不烧柴草,烟囱的功能只能算摆设,也好,还有一个影子供我们膜拜。我还觉得,我每年到岗西大集逛一逛,还是想找到作为农村人的那种热闹,有时候有点动静,觉得烦躁,而在大集,一点也不记得烦躁,迟疑着,流连着,满足的是什么,应该是乡愁吧。遥握,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期待简柔老师的佳作!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2-27 09:39:43
  岗西烟火气,感觉和我们这赶集的地方一样浓。读老师的文,闻着香味,流着口水,感受文字韵味、意境,真好。麻特就是油条,我第一次听说,以后若有机会到北方吃油条,不至于叫错了出洋相,还叫上一碗羊肉汤,冒充一下北方人,哈哈。又是美文佳作,超赞。祝福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09:43:27
  天下大集,热闹是一样的,只是卖的地方特产可能不一样吧?不过,在我们这里,叫油条也完全可以,反而叫“麻特”人家感觉是从曾经老时光里走出的人,怕你不好意思了啊。民间有清新的诗,有朴实的事,我们必须喜欢,这是理由。感谢红花草老师美评,遥握,问候春祺,剩下的时间就是忙活养猪吧?悠着点,祝你猪业大吉!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2-27 09:40:29
  我也曾经数次逛过集市,正如老师所描绘的,饮食摊在其中占比较大,气氛最活跃,还是应了那句话,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也曾想理理头绪,写点什么,不料能力所限,至今好像找不到抓手。感佩老师梳理题材、提炼题材这种淘金能力。中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老师把这个岗西大集的特色写活了,这个万众瞩目的油条,在这里叫麻特,估计是麻花的表妹,哈哈。结尾一句,价值不可估量,一句就将整篇文章的主题升到了云霄,况且,气气相通,真是妙极!拜读学习老师美文,觉得早晨啃了个干面包有点亏了。顺祝新年胃口好,身体棒!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09:53:19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非常喜欢你的点评,与众不同,力透十分。我比较喜欢在年关之前逛一逛,平日好像不大去,觉得超市在眼前,买一点就可以,逛大集有点累。不过,我一年也要逛三五次,不算年关时候。韩老师积累这方面的素材一定是五车八栋的,怎么会少呢。大集东西太多,也热闹,的确不好梳理,我就以坐下吃人家的夫妻档来写吧,反正别具一格。韩老师说麻特,估计是麻花的表妹,这个简介真的是惊艳,我接受。一个“麻”字,就有了姓氏的归宗入家谱的根据了。结尾是想起央视报道有关部门总在统计经济数据,看过抖音说美国人的统计更不靠谱,我们的经济数据根本没有加集市贸易这块,所以有感而发。上海的饮食更精致,面包也不错,我一段时间痴迷面包,特别是东北那发来的俄罗斯大列巴,好像也吃腻了,不过,想起就上了拼多多。遥握,问候春祺,期待韩老师大作,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5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2-27 11:21:00
  在大集上,可谓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充斥着浓浓的烟火气。说到底,这是生活的味道。老师选取小吃的摊位做视角,应该是别有洞天。除了让我们窥见到那些风味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还有潜藏在心底的母子情,是否还有别的考虑?再来一个岗西大集系列吗?开个玩笑,我相信老师手中的一只贯通经纬的笔,能写遍生活的方面面面。谨祝老师健康快乐!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1:25:54
  市井的味道,现在可能只有在集市上可以找到,那些过往的时光,都被漂亮的街面店抛弃了,这是时代进步的样子,但那种骨子里的东西一代代人还是喜欢,所以集市在各个国家都不会消亡。大集的特色东西很多,顾不过来,只能贪吃,买一些小件还可以的,不过用得不多,一般不到大集买了。赶集我只在过年前去,平时很少,曾经也开车转悠乡下的大集,也是买点吃的,集上有那些来自农村的老传统东西,我也喜欢。如果想起,一定要写写。谢谢郑老师的美评,期待你的佳作,遥握,我们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6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2-27 11:37:50
  本文表现的是山东胶东半岛区域的烟火文化,赶大集是南方所不曾见过的。吃大集,“麻特”伴豆腐脑,与南方油条伴豆腐脑差不多。见识了作者笔下诱人的美味。若有机会,也到北方干一次集,品一下烟火气早点香。哈哈!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龙年吉祥!万事顺心!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1:51:04
  吴老师够奢侈的,南方跑北方赶集,如果果真成行,你的这次赶集,我作为采风记者,全程跟随。其实,南方的集市和北方的也大同小异,声音,才是大集的特色,我喜欢听他们吆喝,现在的人,已经不说“麻特”了,一律称作油条,豆腐脑还那么叫,不过在大集上来一顿半野餐,真的是不错的吃感。小时候也赶集,因为清贫,我们只有看的份,流出的口水不少,得到的不多,所以留下了念想,也好,总是满足了,可能就没有文学了吧。感谢吴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春祺,期待吴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琳达如菊        2024-02-27 12:59:13
  怀才老师的美文总是独树一帜,别出心裁。“麻特”这个名字令人耳目一新,顿觉眼前一亮。一幕一幕生动的场景,浓浓的烟火气息仿佛扑面而来,裹挟着麻特的面香、白雪飞翠的菜香,以及羊杂碎的肉汤香……让人垂涎欲滴,不禁齿颊生香。该文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岗西大集市动人的烟火,也写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烟火文化,感觉暖意融融。回忆和母亲一起买油条的那段经历,感人至深,令人泪目。拜读学习,大赞特赞!问好怀才老师,遥祝一切安好!吉祥如意!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4:34:46
  谢谢如菊老师的美评。赶集是一种特别的审美,熙熙攘攘,人们的确需要这样的方式,买卖,对于我这样的人,可能没有意义,喜欢随意点,没有想去买什么,倒是喜欢热闹,尤其是年前的大集,喜欢看各地来的小贩,他们把集市弄得有了过年的氛围。过去有时候喜欢去坐下喝一碗羊肉汤,舒服,不贵,享受老百姓的时候情趣。人间烟火气,总是暖心的,国外没有这样的氛围吧?一切都包装了,太商品化,就失去了情调了。遥握,期待佳作,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2-27 15:06:14
  读着怀才老师的文,再不爱凑热闹的人,再没胃囗的人,都忍不住要去岗西逛一圈,在摊位上坐坐,吃上两根油条,喝上一碗羊汤,再拉呱一番,不怕拿不出精气神,就怕去了舍不得回来。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文字的力量!好文,湘莉拜读学习点赞!遥握问候,谨祝龙年大吉,一切都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5:23:34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好喜欢你的解读。是的,赶大集,可能买东西是个次要的任务,很多时候是凑热闹,遇到美食摊,自然要想去开开胃,我觉得这个地方是适合开胃的地方,热闹声音有助于吃饭下饭。来吧,我领你逛岗西大集,上午我开车走那,还是热闹,可能是人们过年的情绪影响,还是来看看大集有什么变化。尤其是遇到认识的或者合适的朋友,再拉呱一番,那比在茶馆一本正经的好。我是喜欢这样的场所的。但愿怀才抱器的文字看了不会生厌,有助于吃饭。遥握,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2-27 16:40:14
  大集的烟火气,熏香了胃口,温暖了时空,说老师妙笔生花不为过。柴米油盐诗酒花,人美,生活美,文章更美。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7:01:22
  诗意莫过本真老师啊,的确,文学就应该去寻觅那些柴米油盐诗酒花的风景,岗西大集在年前是一阵狂热的场所,融入其中,吃上一顿,特别有感觉,这样的感觉属于我们的记忆,难忘。谢谢本真老师的美评鼓励,遥握,问候春祺,期待本真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0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2-27 16:45:13
  岗西烟火气,作者的解读漫溢文化气息,又不失地气。此地成了美食一条街,麻特就是油条,还是第一次听说,小吃也能让人享受到非凡的美味,实在是极具地方特色,特别诱人。作者写炒豆芽,那一浪高过一浪的香气实在令人垂涎欲滴足见那对夫妻摊做的美食精致好吃,且为人真诚淳朴善良,令人敬佩和感动。岗西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深深的思母情,表现出乡情的浓郁,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本文笔触灵动,字字珠玑,令人唇齿生津。乡愁漫漶的力作,盛赞,问好怀才老师,春安大吉!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7:07:25
  翡翠感谢罗老师的美评!精彩的点评,使得岗西大集的美食更生香。距离三五里,开车五分钟就到了,吃一顿,年味就加足了。麻特就是油条,五六十年代,几乎没有人说油条,统统叫麻特,感觉亲切,若不是到岗西大集,也唤不出对这个名字的回忆。大集的菜肴,看着炒,完全是本色的,可口,人家卖这份辛苦,态度那么好,吃着就开心了,温暖入味的不仅仅是菜肴,还有那些普通人的性情品质。有感觉的东西写起来,格外出彩,本不想回忆,却闸门就在此时打开了,不能不回忆母亲买三根油条的事,记得真切,恍如眼前。生活离不开回忆,回忆也是一盘菜,要尝尝滋味的。遥握,期待罗老师的佳作,问候春祺,谨祝编创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