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既往】岗西大集烟火气(散文)

精品 【东篱·既往】岗西大集烟火气(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383.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58发表时间:2024-02-27 08:29:33
摘要:年前的阴历二四八,我就是再有什么事,也要融入岗西大集的烟火气里,要去吃出过年的前奏氛围。作家采风,我“采吃”,谨以此篇作为“风味小吃”吧。


   临近春节,第一次把早餐放在岗西大集,是受了朋友老陈的影响。
   晨曦微露,小城还在静眠中,城郊的岗西大集,却是炊烟四起,两百亩的大集,周边林木绰约,生生地被大集的烟火气唤得半眠半醒,炊烟的香,绕着树的梢儿,就像挂着一抹烟雨风帘,再大的扇子摇风也吹不散。
   饮食摊位居中,百家摊位,依序排开,起早占摊位的先来一顿大集早餐。辐辏辐射,烟火气把个集市的温度调好了。
   年前的二十天,几乎打乱了赶集的定约日,我还是趁着农历的二十八日,驱车前往。
   一溜儿的花格子编织布,从东拉到西,中间间隔留出小门帘儿,朔风不劲,一桌桌简易的早餐,暖着就餐的人。
   “麻特,麻特,又发又香的大麻特嘞……”这声音,这用词,特勾人,半天来一句,并不急促,用不着招揽顾客,几乎都是“老来熟”,只是这词容易把人摁下来,沉浸在旧时光里。
   “麻特”是荣成人对油条的方言称呼。这两个字,就像我上高中学英语,在单词下面写上汉字以记发音,我就始终没有琢磨出“麻特”两个字的意思,但觉得亲切,若问我的母亲要油条,她一定反不过神来,一说“麻特”就懂得了。“麻特”就像个外国人的名,但不洋气,而是土气得很。
   那年我到洛阳,到小饭店吃早餐,河南人叫油条“麻糖”,或许就是口口相传,语音传讹,在胶东半岛才有了这个叫法吧。
  
   二
   “麻特”是主食,配食根据个人爱好随便点。
   一碗颤惊惊的嫩豆腐脑,一片葱花芫荽绿。一碗淀粉杂烩儿,几缕蘑菇丝儿,稠若煮过的红糖汁儿。一碗芝麻豌豆高粱糊,粘稠稠,将杂粮的味道浓缩在瓷碗中,粮香袅袅。一碗蛤蜊海鲜汤,直把麻特的面香瞬变鲜香。
   我特别喜欢一碗羊肉汤,少许羊肉片,多来傻白的羊肉老汤,将麻特的油香兑着膻鲜下肚,模仿秦岭人吃的羊肉泡馍,撕下一截油条,溅起一圈儿羊汤花儿,顾不得跟老板打招呼说好吃,老板闲下来瞅着我的吃相,我余光瞥见,又来兴奋。
   喜欢吃麻特,可能来自一种暴食以弥补童年的憾事。约略记得是六十年代末,母亲破天荒地把我领进了名声鼎沸的“赤山饭店”,买了三根麻特,我吃了两根,母亲未吃,剩下一根,一块褐色的包装纸卷着,母亲说带给我爹吃。可路上攥得紧,麻特缩小了,我以这个理由也吃了,生怕到家所剩无几。烟火气是可以穿越时空的,胃口的记忆,不会因时间漫长而失去。曾有很多想法,如果我有了能力,一定要买一条精致的围巾换下母亲打了补丁的蓝色包头巾,让她变得俏丽起来。一定带着母亲走进赤山饭店,来上一桌“麻特大餐”,让母亲吃得打着饱嗝……
   喜欢去吃大集,多少是有怀念母亲的成分。大集是温情暖胃的地儿,最寻常的烟火气,逐渐从农舍里消散了,大集还顽强地保留着,而且以相聚的方式,感染着赶集的人,去吃,就是爱着这股烟火气,不必有什么意义。
   常去一对鲁西南来的夫妻摊上,熟了,他们把“麻特”叫成了“油炸桧”,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都市群情激奋,炸油条就叫成了这样。他摊上的麻特很大,五毛钱一根,不称重,还有小麻特,吃不够就扫两毛钱,拿一根。
   大集上,南腔北调,市井味道,民声荟萃,热闹鼎沸。我们说“油炸桧”也走样,成了“油炸鬼”,原来油条也有个名字,歪打正着。
   他们诡秘地告诉我,岗西大集的价钱高,年前干一遭,腊月二十八坐着高铁再回家。荣成高铁站就在家门口,十分钟就赶到,半天到费县。他说,费县大集30块钱4个菜,岗西大集60块钱6个菜。这个差价让他赚死了。
  
   三
   烟火气里有价值,更有文化。用物美价廉来吸引住顾客,摊点就旺盛,老客户,第二次来,打了招呼,叫他一声“费县哥”,马上这顿就免费了。我喊出口一个“哥”,他尴尬一笑,准备来两顿免费……三个字就白吃一顿,温暖的语言,比金钱管用,他们夫妻是把费县文化传播到了岗西大集。
   这个“岗”,不是景阳冈,岗西大集也把水浒文化拿来过嘴瘾。武松在景阳冈上三碗不过岗酒楼喝醉后空手打死一只吊睛白额虎,如今是“不吃一餐不过岗”,岗西大集创造着世俗烟火气文化,我的朋友老陈常跑岗西大集,他喜欢自我调侃说,胃不好腿好,岗不高人气高。每年拿出个把月“吃大集”,成了他的习惯。
   吃饱喝足,随便抄手一坐,这才听清了烟火声音。勺子碰铁锅,咣咣咣响,野外响起锅碗瓢盆曲,颠覆了“哪有勺子不碰锅沿的”这句话,这个“碰”可不是产生了矛盾,而是听着悦耳,只怪自己贪食不能再吃了。
   来一桌。这是行话。饭摊主看你是一个人,用不着问价,就自报价格表——20吃饱,30吃好,25块刚刚好。一定觉得不差那五块钱,30就30。这句子,句句入韵,我都觉得摊主是谙熟“平水韵”之“十九皓”韵部。谁说烟火气里没有诗,民间的诗,别具一格,特顺口。我读有些现代诗歌总摇头,就是没这个韵味。细究起来,两句四言,一句七言,铿锵节奏,美感和温度感兼具。草野出精致,卑微有意境。
   快别说笔墨粗糙,不值一提。《诗经》诗三百,160篇“国风”,皆出自劳动者之口。最不改味的是就国风民歌,所以,我非常喜欢作家们动不动就来一个“采风”,烟火气就藏在淳朴美好的民风里。
  
   四
   把简单的菜肴炒成诗。这是我端详了摊主炒一个豆芽菜就吟出的诗句,这“诗”也就成就在三分钟里。
   突突的火,猛窜上来,炉膛的机关在脚下,火声吆喝着豆芽儿来相会。勺底油,几片五花肉,吱吱生香烟,辣椒片,八角茴香入锅,窜出一股香料味。活泛的豆芽儿,张牙舞爪地进锅,锅底火飞出一圈儿火花,狂吻着豆芽儿,嫩嫩的豆芽儿那堪这般激情的火,已经被征服,将有八分熟。勺子飞了,在案上,来了一个“乱点鸳鸯谱”,其实这个“乱”是我们看的人眼花缭乱,人家师傅的手上功夫并不乱。就像看杂耍,魔术,顾不得猜了,眼睛盯着的档口,盐啊,鸡精,醋啊,老抽,还有辣椒油,早就入锅,调出一锅香喷喷的佳肴。切好的韭菜条儿,来了一个“白雪飞翠”,这词儿是他们的话,让我也不能不跟着赞叹,这手艺,简直是五星级酒店大厨的派头。摊主鸡点头般认可。我有了新的理解,人间烟火气,只有在赞美声中才变得味美,在美味面前默默地看,不是最好的态度。
   切一块新疆的馕,掰一半盛家的火烧,掐着来自阳谷武大郎故乡的炊饼,根本用不着催促,饭店里那些“马上”“一会就好”的应答语,都失效。馋嘴的,吆喝的,在这里都变得老实起来。
   我是“眼馋”的人,喜欢看看这烟火气的秘密,要从这氤氲升腾的香气里,找到精彩,起码要把“快炒”的门道看个清。
   我是陌生客,本以为我对羊汤了解非常透彻,哪知还有很多市井语言我第一次听说。
   来一碗“枪林弹雨”!说这话就是名家。这说法够玄乎的,难不成吃的过程也有新花样?原来这是高档吃,枪林弹雨指的是羊球羊鞭。民间的语言,并非是作家闭门造车可得,想象力超群,不能不令人叹服。
   开店不怕大肚子汉,多吃多花钱呗。可在岗西大集上,被演绎成另一种情调。一碗羊肉汤,或一碗羊杂汤,如果吃不够,羊血,羊老汤,尽管加。不怕遇见喝面条沾光卤子不要钱的。你就是只想来考验摊主,要一碗不要钱的羊血老汤,真不要钱,就怕你馋疯了,盯着香喷喷的羊肉汤吃不下去。
   这不是中国人的生意经,而是烟火文化。
  
   五
   正愁一人吃大集觉得孤单,河东社区的李书记拉住我的大衣后襟,把我摁在一张桌旁坐下。四个人凑满桌,点了八道菜,每人一碗羊肉汤。
   他们是年前专访困难户,送去米和油,中午就在大集上加餐。不能白吃,李书记怕我觉得难为情,当即吩咐一个任务,给这岗西大集撰一个春联。
   大集的菜,喷鲜的羊肉汤,就是润笔费。一番刺激,灵感也来了,我口占,社区小肖掏出手机记录。烟火气袅袅,助我妙词锦句——
   打开寸肠满腹缭绕烟火气
   邂逅八菜一饼美餐羊肉汤
   李书记说我只顾得这一顿美餐,没有胸怀全局。我据理狡辩,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扑着香味来,吃饱了再逛大集,这对联就当成个药引吧,这么便宜的菜肴,文字偏离了主题,怎么对得起人家的八菜一汤呢。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那些来自各地的夫妻摊位,他们的身后是一个个家庭,我们选择市井营生,在烟火气里赚一笔小钱,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和温暖。
   每一柱炉膛,喷着熊熊的火焰,大集的空旷,不足以留下温度,但一直暖着百姓的胃口。
   一个没有走进大集的人,我觉得,谈烟火气是会胆怯的。
   岗西大集烟火气的价值是什么?
   当食客回想那顿特别的野餐,当那些摊主坐下来数着赚来的钱,都是美滋滋的心情,年三十,家人团聚,岗西大集不能不成为喝酒庆春的话题。
   中国经济,一直可以看好,不光是那些数字可以让我们知道分量,那些飘荡在民间大集上的烟火气,更是中国经济的底气。
  
   2024年2月2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35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城的岗西大集烟火气,香醒周遭。作者奔赴大集,享用早餐。麻特的叫卖声撬开记忆,它是油条,母亲只认麻特,习惯和方言使然,或与河南人“麻糖”之称有关。麻特亲和力强,和各种汤羹相处得美美地。作者倾心羊肉汤配麻特,源于羊肉泡馍情结。爱麻特始于童年,独享麻特,凝聚着母亲的爱。青睐大集烟火气,因母亲,也因氛围。一对外乡来的夫妻摊,麻特叫成“油炸烩”,热爱岳飞的情怀彰显。夫妻会做生意,大小麻特均有,他们情定大集,皆因所获利润更多。作者对“岗”,自有独特领会,水浒文化隐隐浮现。餐毕,作者气定神闲倾听大集烟火声,器皿声,真好听;顾客与摊主的对话声,有诗的韵味。听完烟火声,再观烟火气。一盘炒豆芽被摊主炒得风生水起,明媚鲜艳,香味撩人,大厨风范不过如此。作者发现羊汤里的语言别有洞天,大开眼界。作者感觉到免费的羊汤无关生意,关乎烟火文化。朋友的免费美食催生出作者的精彩春联,很衬大集烟火气。最后作者认为:亲近大集,方懂烟火气。民间大集烟火气,不容小觑,为经济奉献甚丰。文章展现了岗西大集的烟火气,温暖,家常,素朴而精美。文章不是宏观展示,而是锁定一对夫妻摊,表现了他们厚道而精明的个性,并推出了几种美食,勾勒鲜活,让人马上有想去大集大快朵颐的冲动。尤其对炒豆芽过程的描绘,极为传神,夺人眼球,让人不舍移目,生怕漏掉一个字,就是遗憾。读之,感觉豆芽的香汹涌而来,人落在豆芽堆里不舍走出,不吃豆芽者恐怕也要爱上,真想打飞的去看摊主炒豆芽。文章语言活泛,对烟火气的解读很实在,很亲切,也很精到。文章穿插着年少的烟火气,思母之心漫溢而出,让人感怀。文章有诗意美,也有烟火香,生活的好,不仅有风花雪月,还有烟火气。让我们跟随怀才老师去领略大集烟火气吧,感受民间的情调,品尝大集美味。别致佳作,盛情推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228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岚亮        2024-02-27 16:59:57
  岗西是地名,大集即盛大的集市。到岗西赴大集,吃顿早饭,那时候真是一件美事。油条叫“麻特”,挺别致的,曾经一度,油条配豆浆,是我的最爱。过去,农村兴盛集市,现在几乎都销声匿迹了,岗西大集犹在,真是好事。特喜欢这篇生活气息浓厚的散文,和那飘香的烟火气。拜读学习了。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17:11:06
  如果没有地理南北,你我兄弟请客,就去赶大集,在小摊上吃一顿地道的乡间小吃,可又考虑如此真的是怠慢了兄弟,不能不能的。就在酒店里,我讲给你听吧,岚亮老师若此时来,一定写得别致深刻,我写这文的时候就这样想。如果吃的时候,喊着我们当地的土名,怎么样?是不是一个佐餐?来吧。感谢岚亮老师的精美点评,遥握,问候春祺,期待岚亮老师的力作,谨祝创丰,佳作连连!
12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2-27 20:05:43
  赶年底的大集,在当时确是一件盛事。平常的时候,只是半天的集,一到年底就是一天,还要昏里日头没的。看着老师写母亲带着“您”去赶集,买了三根油条,吃了两条的情景,我立马想起婆婆总叨念的一件事:婆婆带着她儿子去集上卖葱,带着儿子帮她算账,每次都是先给儿子买一个馒头和两个肠吃。这两个场景何其相似,两个母亲和两个儿子何其相似,令人感叹。淡墨拜该老师的大集烟火气,感慨颇深。祝老师春祺!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2-27 20:09:10
  常常想,为什么相隔多少年,这些事情还记得那么清晰,很多事,过去就忘记了,亲情故事是会刻在心底的。赶大集,体验一下民生真实,感受时光的精彩变化吧。谢谢淡墨老师的精彩点评,遥握,问候春祺,期待淡墨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13 楼        文友:圈圈是句号        2024-03-01 15:01:06
  细细读来细细品味,才读懂大集后边蕴含的是老百姓的肚皮和人间旺盛的烟火气,也是百姓生存的经营之道。
随性而活,性如流水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3-01 15:17:06
  谢谢句号老师美评。很长时间未见句号老师的句子,一见仿佛有着千言要说。是的,多数人在大集上讨生活,不在GDP里,却是在每一天的日子中。所以我特别关注,虽然做不了什么,但以虔敬之心看着吧。遥握,问候春祺!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