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堪称“石艺”的民居经典(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堪称“石艺”的民居经典(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506.1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20发表时间:2024-05-07 05:38:18
摘要:不少人写过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我无法重复那些介绍了多少遍的文章,我想读出这座民间建筑的经典内涵,和那些不为人知,或者说是为那些被忽略的石头说说话,我还是想做一个懂得石头的人,成为庄园灵顽之石的知音。


   山东栖霞的“牟氏庄园”,有着“中国民间故宫”的美誉。庄园建设历时300余年,至第十四代孙牟墨林,(18世纪中叶)方为大成。
   它是用石头垒起的建筑瑰宝,是庄园的不老化石,耕读文化的教材,民俗文化之大成。仅凭这些,就足以让我们为之瞩目。
   北方的庄园民居建筑,不同于南方的砖木结构,而是大量以石头为材料,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说,最初的建筑是石头的史诗。可以说,从击石取火到以石筑屋,这是我们先祖走过的石头新生的文明路程;从石木时代到“秦砖汉瓦”,石头在建筑文明中,起着开启崭新建筑时代的作用。牟氏庄园,堪称民居经典,那些石料,如今看来,仿佛是“石艺”,令人赞叹。或者可称“第二石艺”。仲春四月,我以欣赏石艺的眼光,前往观瞻。抓住这个主题,可能有点偏,但我有理由。
   我年轻时,曾以瓦匠手艺谋生,虽时长有限,还是略有一点石头功夫的。尽管在这样的“石艺”面前,我显得知识不足,但兴趣驱使,我力求详细解读庄园的民居石艺,留住最古老的石艺文化。石头文化在我的审美情趣之中,我难以放弃心中对石艺的崇拜和专情。
   我始终认为,石头是有着灵魂的,尽管它本身难以表达,但工匠的力量,完全可以去粗求精,用石头研磨、打制、筑垒,塑造出石头的灵魂。塑造,这个词,从规模上说,雕塑家不能独占,应该属于建筑工匠。石头,形状各异,巨微不同,但在一堵墙,一座屋,一个摆件上,构件上,石头会给我们带来不同凡响的艺术审美。我就常常带着赏石的眼光,驻足石头建筑之前,解读石头的语言,寻找石头的灵性,触摸石头的魂魄。走进牟氏庄园,站在园前空旷的场地,我的目光就盯住了石墙、石路,还有用石头打制的各种石器——碓臼,碾盘,石碾,石井,石碑,石阶,石缸,石棋,石坛,石槽,石花盆,“石书”……那些古老的家什,无一不和石头发生关系。谁会说石头很硬,石头可是以最柔软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创造着生活的文明。
  
   二
   挑两样说说石头的生命变迁吧。一个圆饼状的石碾,好像还在碾盘上旋转,青石上流动着白色的石线,仿佛是在告诉我,这是石头流淌的河,生活如河,河水流动,带动了生活的旋律。在我老家,石碾多是圆柱形,而这个石碾,是可以飞转的饼的模样,这样的设计,是否是从饮食中得到启迪,是一种饮食崇拜?我觉得象征意义已经远大于使用价值了。
   那个碾盘,并非是一块巨石打圆而成,数块青色的花岗岩,就像花瓣一样,拼接成花瓣形,仿佛是一个硕大的牡丹花,开在庄园的前面。日子,是一块块组成的,又要拆开来,一天一天地过,就像牡丹花瓣,始终是绽开美好的样子。无论贫富,绕着这碾盘转一圈,应该都会参悟出生活的本来意义。世上哪有花开不败的事,但这台碾盘,就是打破了这样的咒语,给了生活最生动的解说。好的旅游,就是要去寻找热爱生活的热情。
   有意思的是,在庄园前空地上,有一组以方形墨石刻凿的书本,或散置,或打开,拼成一组“石书”图案,有“史记”、“汉书”,也有四大名著,更有但丁的“神曲”,还有刻着外文的书名,我不懂。显然,这是重建景区的人的作品,我觉得一点也没有脱离于牟氏庄园的“耕读”主题。显示了耕读文化的开放性,如今的中国,包容了世界,读懂庄园,读懂中国,更要懂得世界。石头啊,蹦出几个字,胜过一部书,这些思想的传达,让我们获得了深刻的认知。创建者,用几块石头,表达着他们的创作思想,使庄园的耕读意义有了外延和内涵的改变。我很欣赏这组石书,甚至想俯身翻阅几页,听听翻书的声音。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牟氏家族却富了十几代,当然,除了他们的家底,而能够不衰的就是耕读,耕为固本,读为取仕,如今的耕读境界,有着意义的传承,更有拓展。农事为养,读书求进。或者可以这样说,牟氏庄园的最大保存意义就是“耕读”两个字,它告诫我们,富裕和改变人生的途径,只有这一条。
   不同于南国水乡街巷铺设的青石板路,那种石材,形制稍大,随形就势,可以很快完成,从街巷一端就可以静听踏响青石板路的诗韵词谱。牟氏庄园内部的单元住宅间,是长长的“拳石”路,包括院面步行院道,皆是碎石拼成。这些石料,有的可能来自建房的废料,有的是河中捡拾而来的鹅卵石。以房屋墙壁为“画框”,石头镶嵌其中,立刻就规矩起来,却又是那么鲜活,仿佛是一幅画的一个线条,一滴墨迹。路面上以各色各样的石头,拼接成花卉和钱币的图案,这是一种文化审美,花在行者脚下,脚下有路也生财。这样的寓意,我想,不应该完全出自主人,一定是那些手艺人的创造,尽管这座庄园的冠名为“牟氏”,但真正创造道路文化的可是那些双手沾满污垢灰土的劳动者。他们蹲踞着,佝偻着腰身,挥着汗水,将一块块不成器的石头,摆在了合适的位置,构成了一条载风承雨的幽径。金钱属于权势,而艺术从来就是劳动创造的。别说那些手艺人就是为了谋生,是主人建设的工具,他们是懂得建筑艺术的石头艺术家。再普通的一块石头,再顽劣的石头模样,在劳动者手中,就有了相逢知音的感觉,知音,并非是地位和能力的对等,往往在一方先有了发现的眼光,即便是在有些人的眼中被视为废物,也会在知音的心中有了和鸣与共振。这是中国文化的内涵,就像康熙年间的相国长子纳兰性德,遇见寒儒顾贞观,相见恨晚。一方懂得,要比双方齐名而成知音更可贵。彼此懂得,太难,俞伯牙与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可遇而难求。
   举目可见“牟氏”红灯笼垂在屋檐下,小巷的各色石头,就像灯笼撒下的各色光斑,碎碎点点,这是昔日庄园的辉煌,更是流传至今的情调。艺术是讲究搭配的,石艺,并非完全是石头本身的所谓“漏,瘦,皱,透”,碎石没有一块具有这样的审美价值,但以其紧凑相拥的姿态,突出了一个“巧”字,所以我称是“第二石艺”,巧妙的是彼此之间的关系,那么融洽,那么般配,让人无法说出一句不合适的话。艺术的审美,境界是多重的,我们玩味的是意象,寄予了铺路人的情感,简单的物象,就有了百年还鲜活的诗意。铺路的人,当初可能就是为了完成一件劳务工作,但没有想到,他们给我们的观感是借石抒怀,走在幽幽巷径上,脚下的石头,敲响了生活的歌谣。
   牟氏庄园里的石艺历史,不应该冠以牟氏所有,牟氏只能表示石艺存在的一个位置,一个时代的符号而已。
  
   三
   庄园屋舍背部的墙壁也是碎石或鹅卵石砌成,是许多摄影所不关注的,我对此发生了兴趣。按牟氏家族的实力,用整块标准的方石一袭到檐,肯定不是问题,但这里有着艺术的考虑。拳头大的石头,镶嵌在青砖圈起的方形里,碎石拼接,各色参差,仿佛开满一墙的花。我觉得这完全是一种“石花”审美,仔细观看,横向有线,纵向“丁”字咬合,一丝不苟,没有灰浆抹缝,完全靠石与石的自然贴近,几百年风雨不侵。我想,这里应该透露着主人对自然的敬畏态度,物尽其用,即使再不成器的石材,也可以上得了墙,成为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我做泥瓦匠砌过这种碎石山墙,靠的是眼力,打眼一块碎石,就能给其一个合适的位置,这是眼力也是心思。这样的活计,接近艺术创作,我的师傅就说过“方寸间有巧心”的话,方寸不乱,碎石有着。
   面对用鹅卵石砌成的花墙,更令我惊讶。鹅卵石的特点是“灵顽”,在匠人的眼中,首先是“灵”,这“灵”是要从“顽”中求得。《红楼梦》就是写女娲炼石补天遗下一块顽石未用,而遗弃在青埂峰下,这顽石自经锻炼便通灵性。一部巨著就写这么一个故事。牟氏庄园是否是对这样的故事做了另一个版本的演绎呢?不过,这些石头,据我推测,可能就来自庄园外的白洋河滩,并非女娲所遗,那些工匠带着将顽石变成灵石的理想,才有了这样的石花艺术。各色的河砾石,完全是光滑面向外(另外几面应该是经过打磨处理便于咬合),互相依托,观之,颇似一个个弥勒佛凑在一起,呢喃着岁月沧桑。这些石头,稍加修饰,拼组成了格式花样图案,有的是五瓣梅花,有的是莲花瓣儿散开,十几个莲花瓣儿绽开,让我疑心华为的商标图案,也是受到这样的石花的启发而创作出来的。瓣儿的色泽稍有分别,褐黄青红不一,花瓣适度柔曲,相叠展开,很有正开的动感。求其意象,追其神似,堪称经典。更有鹅卵石自然成花瓶,瓶中插花,卓然盛开。这些石花,有“莲生贵子”的美好寓意,寄予了主人希冀人丁兴旺的愿望。当然,牟氏家族,维系了几百年的繁荣,不是靠这些花啊石头啊,但美好的意念,也是家族意保康平的持久坚持。牟氏庄园也有很多上百年的花树,如牡丹,石榴,丁香,紫藤,墙上“石花”和那些百年老树一样,开着经久不凋的花。高超的工匠技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真的是令人叹为观止。赏读这些石花,我又生出一些感慨。于无色处见繁花,于无声处听惊雷,从平凡处感受非凡的东西,这是一种人生境界。道家鼻祖老子就有“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哲学阐述。牟氏庄园的石花,也应该在表达着这样的道家思想吧。这么说,这样的石花墙,何尝不是一页页的经典,是的,石花墙的一侧就是“牟家学堂”,牟氏子弟,第一课是什么,我想,或许这些守近的石花墙,就是他们的第一页课文吧。教育无处不在,这是中华古老的教育智慧。同时,其中不仅要这些抽象的东西,更有一种亲近自然、钟情自然、取之自然、爱护自然的相处之道。
   纵观牟氏庄园的石花,未见雕龙石墙物件,没有狮像虎豹之形,也无麒麟等辟邪之身,为何?或许,这些物象,不应该是乡下地主所有,牟氏有所敬畏。但我觉得是,展现了牟氏家族的治家理念,以吉祥之花,寄予生活的情趣和愿景,这更符合民间的图腾色彩。
   “老爷,做甚石花?”工匠求问。我不自觉地还原了施工时的场景。
   “照着喜庆吉祥的意思来吧。”牟墨林不假思索应道。
   于是,耐寒的梅花,高洁的莲花,才登上了石墙,成为一道常开不败的风景。主人说一个想法而已,而真正的创作力,属于那些劳动工匠们。女人用针线绣花,男人用石头做花,他们的灵感来自自然界的花开。落花无意偏开墙,风云无改花颜色。中华文化,不断深入求解花意,才有了万紫千红的美妙。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精致的形象展现,无一例外地都蕴含着精神要义。所以,我面对这堵墙,给了一个名字——“石花艺术之墙”。我是怀着鉴赏一幅刺绣的态度,努力理解这堵墙,寻找石花的灵魂。
  
   四
   不到这处民居经典里观看,眼界永远是狭窄的。我还被庄园里的“六角花石墙”惊艳到了。在“西忠来”这个单元,有两处“石花”艺术,可以说是经典中之经典,更是石艺的绝品。
   南门处有一块20几平米的“石毯”,碎石编织,中间有花样不一的钱币图案,四个边角以石头镶嵌成蝙蝠图案,表达着福气联翩的愿望。尤其是这块石毯的用石,非同一般,使用的是变质岩,经过钻凿,打磨,水研,相拼自然,构意成趣,站在上面,很有奢华感,仿佛接受了一次隆重的迎接仪式。石毯的空隙处,则使用了黑色的小碎乱石填充,好像是飞针走线而成,像密密的针脚。色调古朴,构图生动,令人称奇。我想到了世界著名的波斯地毯和新疆地毯,根据史料可知,这样的地毯艺术品是在咸丰年间传入中国。牟氏庄园的“石毯”远在这些真正的丝绒地毯之前。或许,这样的艺术思想,就是从这些民间“石建”中得到了启迪。地毯是否是“石毯”的衍生品,不得而知。丝绸之路上的商人,不仅是他们的步伐走得远,应该也有寻觅发现的眼光。这种暗合,是艺术的特性,也应该是共融借鉴的结果,这在今天也是如此。这种推测,让我的审美有了深度,俯身抚摸,硬冷的石头,好像有了温度,绒绒的手感。从石毯到毛毯,好像没有了跨度,一下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艺术世界。
   “西忠来”的南群房临院的一面花墙,则是由400块六角形的錾墙花岗岩石相嵌相衔而成。这是一种数学概念的审美,所用的石料,六边光滑,呈一线,不差丝毫,据说是水磨而成,功夫深厚。有人说,取其任意一块六角石头,均可与周围石块组成方形花卉图,连贯地看,是一个百花相连的四方连接图形,石与石的对接,无需添加什么粘合剂,甚至连一根头发都无法插入,但又不能因为光滑而减少摩擦系数,使石与石无法咬合,难度在毫厘之间,可见其做工精致至极,令人惊讶。常形容山势如刀削斧砍,毕竟是大致,还是很粗糙,这里的石花,那是刀切如豆腐块一样,不带一丝的毛边。这需要怎样的功底和功力啊,中国的石艺,无与伦比,以其精致纤巧而闻名,名不虚传。如果看成一幅画,那一定是工笔写真,而不是写意,写意,往往带着可以忽略的东西,庄园的花墙,即使一笔一划地绘制,也未必能如此,况且是以顽石做墨为笔,与其说是庄园的奢华,不如说是工匠的巧心巧工,功夫已趋臻境,简直难追其后。
   相比庄园里的那些一斧一锤一钻而打制的方正石块,我更青睐这些堪称“混世一族”的乱石,在工匠的手中蝶变为石花石艺。
  
   五
   堪称经典的,都有灵魂。石花石艺,都是外在的呈现,我一再追问,石头的灵魂是什么?它在石山,在河道,在荒草丛间,是等待着人们给它注入灵魂。只要打上文明的印记,放在建筑的位置,就有了灵魂的依附。有的石头,修筑了一些人通往财富的阶梯,但也留下了文明灿烂的光束,刻凿在石头上的古老文字、色彩和线条,可以反映出人类的文明进化史,寄存着生命追求的印迹,从粗糙野蛮中,不断雕刻文明的精致,而且作为“非遗”被这个时代很好地珍藏起来,这就是灵魂的复活,甚至是涅槃。
   我在石艺面前只能算是一个小学生,但我不乏虔诚的态度,想把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情调注入石头里。石艺,是一门精深高雅的审美艺术,石头的质地,矿物成分,很复杂,历来被赏石人看重,非名贵不能入眼。而一座庄园,却有着另一种眼光,可以说是化腐朽为神奇,化顽石为艺术。鉴赏这样的石艺,并非是持在手中把玩才可以得其意,同样涉及了建筑美学,数学,绘画,音乐等众多领域,一成不变地拿什么清瘦为美,顽拙为上,玲珑悦人等描述,完全不能懂得这些石艺。
   我是带着这些石花石艺走出牟氏庄园的,它馈赠于我的不是奢华豪阔,而是怎样对待那些灵顽石头的奇思妙感。
   经典,并非是以精致的材料铸就,关键是看创造经典的人,有着怎样的情怀和工匠之心。把顽石化为灵石,把平凡组成非凡,这才是经典作品的真功夫。
   牟氏庄园,底色还是没有离开民居的格局,有人说这是“民间故宫”,我觉得完全是两个版本,两部巨著。读懂故宫,懂得朝代的兴衰;读懂牟氏庄园,懂得高手在民间。
   既然是一部民间巨著,我还有很多章节没有去细致阅读,待下篇吧。
  
   2024年5月7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78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仲春四月,作者走进有“中国民间故宫”美誉的山东栖霞“牟氏庄园”。牟氏庄园,堪称民居经典,那些石料,如今看来,仿佛是“石艺”,令人赞叹。作者曾做过石匠,对石头的理解显然胜人一筹,石头是有灵魂的。石头坚硬,眼前这么多石器,无一不是来自石头。石头可以最柔软的姿态走进人们的生活,创造着生活的文明。石头,也有生命的变迁。那个碾盘,是数块青色的花岗岩花瓣一样拼接成花形,仿佛是一个硕大的牡丹花,开在庄园的前面。花开不败,给了生活最生动的解说。庄园前空地上,一组以方形墨石刻凿的书本,拼成一组“石书”图案,表达着庄园“耕读”的主题。牟氏庄园内部的单元住宅间,是长长的“拳石”路,包括院面步行院道,皆是碎石拼成的花卉和钱币图案。寓意吉祥。那些手艺人就是艺术家,顽石在他们手中,产生共鸣,成为知音。小巷的各色石头,犹如红灯笼撒下的各色光斑,碎碎点点,昔日的辉煌,流传至今。碎石紧凑相拥,融洽般配,寄予了铺路人无限的情感。幽幽巷径,脚下的石头,敲响了生活的歌谣。许多镜头忽略的,庄园屋舍背部的墙壁也是碎石或鹅卵石砌成,引发作者兴趣。拳头大的碎石拼接,各色参差,仿佛开满一墙石花。这样的活计,接近艺术创作。鹅卵石砌成的花墙,更令作者惊讶。鹅卵石的特点是“灵顽”。从中求得莲花、梅花等等各式图案,工匠技艺高超,想象力非凡,令人叹为观止。耐寒的梅花,高洁的莲花,登上石墙,成为一道常开不败的风景。“石化艺术之墙”,以吉祥之花,展现了牟氏家族的治家理念,寄予生活的情趣和愿景,几乎就是民间图腾。此外,作者还被庄园里的“六角花石墙”惊艳到了。两处“石花”艺术,可谓是经典中之经典。走过碎石“编织”的石毯,迎面是“西忠来”的南群房临院的一面花墙,由400块六角形的錾墙花岗岩石相嵌相衔而成。这样的功底和功力,无与伦比,中国石艺,以其精致纤巧而闻名,名不虚传。带着这些石花石艺走出牟氏庄园,它馈赠作者的不是奢华阔,而是怎样对待那些灵顽石头的奇思妙感。牟氏庄园,底色还是民居的格局,读懂牟氏庄园,方懂得高手在民间。一部巨著,作者期待阅读下篇。写出这样内容隽永丰厚感悟独到的文章,要具备不凡的文字功夫,别的不说,就拿对石头、石墙性状、形象的描写,很难着笔,老师却驾轻就熟,泼墨着色,信手拈来。精彩游记,倾情荐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0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07 05:39:11
  老师做过石匠,写此文有着先天的优势,老师可能不是个好石匠,却是一个以笔为凿的优秀散文大师。文中对于牟氏庄园石艺的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感悟独到。怎样写游记,老师的本文就是一个优秀范例。毫无疑问,老师的“石头系列”一定还有下篇,我们深切期待。顺祝老师笔丰,体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08:15:56
  谢谢韩老师的精彩编辑。这个文,编辑起来有点难度,主要是写这些石头,觉得距离我们的生活远了些。为难你了啊。我做过短暂的瓦匠,功夫肤浅,但热爱的程度不浅,奠定了我对石头的兴趣,所以去牟氏庄园,不能放过那些生巧的石头,我希望从一个角度解读出这个庄园留下的经典含义,韩老师说得对,我只是一个盖民房的瓦匠,凑合这搭建起架子,很不精到,执笔写文章也是学徒的水平,但可能这份爱好,很少人有,我有了。牟氏庄园是历史留下的遗产,怎样对待这个遗产,我们这些执笔的人,应该发声。真没想到,这篇石头文进入了我的“石头系列”,不知这是第几篇,石头的世界是丰富的,我们在石头里捡拾着文化,是不错的感觉。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期待韩老师的佳作!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07 07:17:44
  这篇文章将仲春四月的牟氏庄园描绘得如诗如画,宛如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作者对牟氏庄园的深入理解和热爱,流淌在字里行间,对庄园的石艺、石墙等细节的描绘,更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庄重与灵动。文章不仅展现了庄园的物质风貌,更揭示了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和家族治家理念。文章结构清晰,语言优美,读来令人陶醉,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样的文章,不仅是对牟氏庄园的赞美,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祝怀才老师生活安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08:38:53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牟氏庄园,有着丰富的文化色彩,石艺只是其中一点,如何一点,我们面对着可能都是一部书,要理解清楚,不易。我觉得问候是需要不断挖掘的。我专注庄园的石头,可能与我年轻时做过瓦匠有关,功夫不深,但兴趣不浅,看到就感到喜欢。知滴善斋老师最近忙于采风,一定带回很多东西,很期待。遥握,问候夏祺,谨祝编创快乐!
3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5-07 08:30:20
  栖霞不但有发光的栖霞山,脆甜的栖霞苹果,还有一座有着丰富精神文化的牟氏庄园,匠心独特的石花石艺,让人赞叹,平凡铸就伟大!欣然拜读学习了。问好怀才老师,夏祺,创作快乐!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08:40:58
  一地有一地的风情和物华,栖霞有甜甜的苹果,还有世界著名的牟氏庄园,这是一处非遗,内藏丰富,值得我们去品读。我不懂得建筑艺术,只能写点粗浅的东西,表达我对庄园的理解吧。遥握,很期待欣然老师的佳作,谢谢你的美评,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简柔        2024-05-07 09:56:29
  由石头构筑的牟士庄园,当真不同凡响。可以想象那种古朴典雅的美,那些石头带着一种沧桑的气息而来,姿态和美感别具。我想走入其间,必定是内心安静的,仿佛有远离俗世之感吧。怀才老师的眼光很专业,那种独特的艺术审美能力也是令人叹服的。怀才老师的文章总是如此洒脱有范。很喜欢那些思考,如明亮的小火花,让一块块石头灿然生辉呀。大赞怀才老师大作,强烈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0:12:01
  谢谢简柔老师的美评。北方的民居,尤其是胶东半岛的,基本上多少社团建筑的,石头不仅仅的材料,应该也是包含着人们寄予的感情。走进牟氏庄园,一股古代的气息透过来,当然这个古代和我们距离并不远,就像是曾经的五六十年代的样子,所以我也惊叹,今天的巨变,真的是史无前例的。走进去,努力捕捉我喜欢的东西,写出我感到满足的东西,石头是。点亮石头,也是一门功夫,我向那个功夫靠近。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5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07 09:59:20
  拜读此篇佳作,我收获很大,有几句我必须摘抄下来:“耕为固本,读为取仕。农事为养,读书求进。耕读是富裕和改变人生的唯一途径。”我要请先生写下来,装裱,挂在家中正堂,以此为家训!此篇文章堪称经典,值得反复品读,湘莉收藏!感谢怀才老师为我们带来经典之作,遥握问候,谨祝夏安体健!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0:14:17
  耕为固本,读为取仕。农事为养,读书求进。这是古今对耕读含义的理解。我觉得今天的读书,应该就是求进,思想上的,事业上的,生活上,都要求我们不能满足,所以不断读书。一切活动多少耕,耕耘人生,耕耘一张纸,都是。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社会活动丰富。
6 楼        文友:简柔        2024-05-07 10:49:55
  那些古建,都是精美的艺术品。这两年我也特别迷恋古建,我喜欢看那些闽南古厝,也喜欢江南民居。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行,看这些高楼,虽有气势,却无味道。而古建,有历史的气息,有古朴的风韵,很迷人。每一栋古建都是工匠的心血,精神和智慧的凝聚,可是古建被传承,被赞叹,谁还记得那些背后的工匠呢?怀才老师关注牟氏庄园,还关注了背后的那些匠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悲悯和敬仰,这是最美的态度,也是一种浩大的胸襟,佩服。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1:01:08
  谢谢简柔老师再度留墨与怀才交流。我非常喜欢你那个“迷人”的词语。每当我走进古建中,我就被那些精工美建迷住了,即使是透着沧桑,也带着一种气息拥抱着我们,这是我的观感,有时候不自觉地用手抚摸,这肯定不是最好的保护方式,我明白,但抑制不住这种动作。我觉得,资本的力量在于建设的规模,真正的巧工,是资本在某时难以企及的,所以,我思考,那些古建的背后站着的是成千上万的工匠,他们是最有深度的文明者。很多时候,我们看古建,可能只是注目它的模样,而少了一种探求,我是力避这一点,走到审美的后台去,不知能不能达到一种好的写作效果,是探索吧。遥握,问候夏祺!
7 楼        文友:枫桦        2024-05-07 10:59:52
  看到这样的建筑,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挪不动腿。石头的工艺水平是最见功力的,石头的大小不一,如果要制作出相同的尺寸,势必要付出更多的辛苦。文章里的石头刻画,用了一个“巧”字,便把工艺水平全部烘托了出来!文章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论从工艺上,还是从历史上,都有深刻的读解!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1:06:45
  我之于石头,就像枫桦老师之于树木吧,我们各有喜欢,能够以愉悦的态度和情绪,去关照自己的喜欢,就有了价值,甚至超越了审美,获得思想上的启迪。枫桦老师有着极高的审美天赋,怀才常常从你的文章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非常喜欢你的美文,这是真的。在石头上打制文明,这是多么精彩的,可能人们考虑最早的是石头可以保存,但他们一定没有想到流传后世,而是带着生活的目的,文明就是生活。工匠的手艺和心思是深度的巧,去去粗取精,是变无用为神奇。所以,我称那些民居是经典。感谢枫桦老师拨冗留墨,遥握,期待枫桦老师的短篇佳作,谨祝创作快乐,一切如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07 16:43:44
  老师的生活阅历相当丰富,做石匠,做瓦匠,做木工,样样俱全,后来又是教书匠,现在又是江山东篱的社长,哇,老师真是大师啊!石头在能工巧匠的操作下,它的灵魂会现出来,常还很通人性了。老师把石头写得活灵活现,令人陶醉其中。美文佳作,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6:56:15
  谢谢红花草老师对我的阅历的了解。谢谢美评。其实,做瓦匠,做木匠,都是很短暂的,连学徒都不算,只是一种接触,可能接触的意义,放在文学里就有了作用,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赏思考吧。教书匠是一声的身份,但文学创作和教书不一样,教书是告诉学生什么,启迪他们,文学是将内蕴和悟性的,我们都在探索。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你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海上老牛        2024-05-07 16:57:39
  下午好!
   是的。
   多谢!
   多谢。
   多谢!
  
   社长:
   在下学习了!
  
   这就是:
   有一个精美的石头
   她会唱歌
   那都是人间的传说
   匠心独运
   美不胜收,举世无双
   不可不琢磨
  
   多谢!
   多谢。
   多谢!
  
   不成敬意,
   还望您不吝笑纳也!
  
   多谢!
  
   祝福您:
   耕耘、顺利,自然,洒脱!
  
   (9417)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7:00:05
  谢谢海上老师的留墨。石头会唱歌,但我对石头的理解很粗浅,只是一时发生了兴趣,觉得石头是有着灵性的,这个解读可能很蹩脚,但我想表达出来,写出我对牟氏庄园这处建筑非遗的理解。遥握,希望我们都在创作中找到快乐。
10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5-07 17:47:22
  读懂故宫,懂得朝代的兴衰。读懂牟氏庄园,懂得高手在民间。读懂石头,懂得怀才先生的不凡。先生的博学多才和如椽之笔,将石头的灵性和五彩缤纷之大美,呈现在人们面前。惊叹!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07 17:52:01
  谢谢南沙老师的美评。走进牟氏庄园,感觉眼前眼花缭乱,但走出一想,我觉得石头的运用很有意思,所以就开掘这一点,试图从一个侧面审视。对一处非遗的理解,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按照游览线索一一介绍,可能有很多文章已经写了,就没有必要的。很期待南沙老师的美文。问候夏祺,注意身体,户外多走走,谨祝编创快乐!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