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桑沟如锦(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桑沟如锦(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0661.3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发表时间:2024-05-19 07:27:44
摘要:桑沟如锦,在这个时代,桑沟不再是只有桑梓,更有如锦的风景。俺是桑沟人,必须把这道如锦的风景推介给你。

【江山·根与魂】【东篱】桑沟如锦(散文)
   桑沟,位于胶东半岛之东,黄海西岸一角。切莫以为“桑沟”就是一条沟,其实,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内涵深刻,外延宽博。
   桑沟,多么朴素的称呼,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条沟壑,两边丛生着桑梓。桑沟的存在,可能是极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就繁衍派生起来。一股清流,总是有着涤荡浣濯的魅力。
   桑沟河入海,那片海湾就成了“桑沟湾”,海叉沼泽,就成了“桑沟湾湿地公园”,公园一侧漾出一座湖,环湖植桑又植樱花,名樱花湖。湖边人称,古桑梓今樱花,桑梓是樱花的前世,樱花是桑梓的今生,别嫌啰嗦,古今时光就是这样。桑沟河汇聚的水泽灵气,又在下游西侧形成了“桑沟河植物园”……如果选择一个高点,极目远眺,就像一袭硕大的锦缎,千锦万缎皆无色,天织大锦地之东。如不恐高,那就纵身一跃,或展翅飞翔,不怕的,下有大锦承之,尽管闭目享受。别期待无人机,只看并不过瘾。
   怎样理解这种地理的绵延再造之功呢?就像华夏源起轩辕氏,滋养出姜、姬、妫、嬴、姚……追踪溯源,来自轩辕,寻而有根脉,追而见渊源。文化的脉动,往往因点而洇漶。
  
   二
   先来说“桑沟河”。
   我觉得,以“桑”字取名的,皆有神农的影子。这令我想起那条古老的河——桑干河,远古,岸满桑葚,河水便干涸,故名。或许是桑生而汲水使然。“桑干”这个名字的背后写的是“桑麻繁盛”的风景。这条河,写满华夏民族的曲折历史,在我这一代人心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是一个新生的音符,使几千年求生于桑干河岸的桑麻的枯枯荣荣的历史,有了新的华章。记住丁玲,她是桑沟河在解放初期的代言人。
   “生民何处不桑麻”,(元好问《雁门关外》)植桑种麻,桑麻以为衣裳,华夏民族,在解决饮食的同时,也在为蔽体取暖寻找着,中华文明,一下子由树叶遮羞,走向了桑以织绸、麻做布衣的高级文明。在亚当和夏娃还以一片大树叶遮体为骄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已经迈入崭新的文明阶段。我们把树叶当书签,他们还在讲究何以实用。这不是炫耀,而是自豪。文化的自信首先来自古老,才有今天的底色。
   我不能不沿着这条胶东文明发源的桑沟河行走,向真正的文明致敬。
   桑沟河,就像是被横亘北部的伟德山剪成的一道细锦,顺着山涧幽谷款款飘出。春风为之吹出褶皱,一条白水淙淙弯弯,酣畅之处,锦缎泛光;错落的地方,碎锦如花。这却不是个小场面,桑沟湾因它而生,涓涓细流,常常被我们忽略,哪知滴水成海,湿足之河,也可以载舟载景。
   巍巍伟德山,伸出一条虎口岭,丰沛的山水自岭南流,于是汇成十里桑沟河。一年四季,山水涵养着桑沟河,河水清冽见底,怪石与河鱼游戏,岸边翠树繁花照河,一段桃花源,一条诗意的水之廊。静水闲流,跌汀鸣乐,动静相间,宜人益生,众鸟驻岸树,鸣水自得其乐。时有白鹭巡河飘飞,惊起河水欢快追随。目光聚集在这条锦带上,那些图画就像被绣织其上,再也抹不掉了。
   河水自得闲趣,树木摇风投影,沿河步道,忽隐忽现,更有塑胶自行车道,勾起一道蜿蜒的红。两岸规划严谨,随岸楼阁,面河高楼,不欺桑沟河;天光云影,巡河铺设,间或筑堤束水作镜,映云映翠映人面。有水循着曲溪或自仄沟溢出,河床不顾,所以流淌,丝水润滑,如风拂面一般。
   为了纪念这个“桑”字,岸边依然植桑,桑树侵河岸,临倩影于水中。或者,百年千年的桑根不死,依然开枝散叶,始终在证明着这条河的姓氏为“桑”。
  
   三
   其实,这里曾经是桑麻盛事之地,其下的桑沟湾,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锚点。自古,与东瀛、新罗等岛国就有着绸缎等贸易往来。
   阅览边地商贸史记,就有《管子》记载“朝鲜之文皮”运抵胶东荣成沿海,而船筏带走的是丝锦、陶器和刀币(春秋齐国货币形式),可能一条桑沟河就是这片海疆边地繁荣的影子,那时的丝锦,或者最初的产品蚕丝,就已经是货贸的主角了。
   我的老家驻地,北肩桑沟河,南襟石岛湾,记得小时候我家屋后还植桑一片,母亲收蚕茧一笸箩,晚上抽丝纺线,常跟我讲起她的“丝绸之路”辗转史。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关于丝锦绸缎的。
   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在国家的安排下,要赶快撤侨。带什么回家?父母在炮火的间隙里跑遍驻地朝鲜的新义州,店铺有的就是自中国“海漂”过去的锦匹绸缎,顾不得多想和权衡,将行李箱填满。带回家,让明白人一看,居然有的就出自烟威一带。我不知是否来自桑沟河岸的蚕丝,但溢着家乡的味道。这些绸缎,大部分被父亲捐献给了村子,缝制成戏幕,戏幕上织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绣字。
   桑沟河啊,自成一袭锦。每巡岸观景,我眼前就出现一匹锦哗啦打开的感觉。身在锦缎中,心情也丝滑。
   一条河水,何以挽留?就在桑沟河与桑沟湾衔接处,一个宝葫芦样子的地带,开辟了桑沟河植物园。这是一处以翠色装饰的锦绣嘉园。那些适合海洋性气候的树种,纷纷落地生根。黑松摇涛声;椴木挺拔,俯视身下的河;老楸以其寿长刻记着河源远流长的历史;荆木镶边;栎树华冠如盖。更不乏桑影,这是植物园的主题。这里已经成为婚照的地方,多少伴侣把爱情婚姻的故事留在园中,成为最美的记忆。他们看重的是历尽沧桑终成眷属的美好含义,喜欢的是桑织锦成的婚姻功夫,丢不掉的是以农桑为本的情怀。幽幽的千万平米的沿岸草坪,可坐可卧,这也是自然给他们提供的婚姻绿地毯。
   当然,不同身份年龄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环境,从来是一个心情的标志物,植物园是给人的心情找到一个可以藏纳的地方。一园翠色,唤来碧波帆影,人在缥缈里,乐颠乐颠的。小径蜿蜒,偏绕芳林,鸟鸣于径侧树上,仿若童男童女与人闲语嬉闹。东傍桑沟,能聆流水清音,浣洗尘世的烦恼;南频黄海一湾,可纳长波凉风,令心神荡漾。其右是市府广场,喧闹被园绿消纳。信步园中,我常有不知年近古稀之感,脚步勤快,心回青春。这是一匹浓浓的绿锦,如果身在其中,还真不好定义这个园区到底像什么,像什么?我在锦下,抖动锦色如水波浪花,也有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融入感,只是自己无法欣赏自己的诗意动作而已。农桑生活趋向精致,早就不是靠一梭一经纬的劳作来满足需求了,披绿踏青,休闲娱乐的背后,我常常想到我们生活的底色,本就是用柔线轻丝一遍遍穿经走纬才成如今的样子。
   桑沟湾是桑沟河的杰作,我总是想桑沟湾就是用桑麻织就的蓝锦。碧波纯色,不带尘杂,沿岸几十里,黄沙也如黄锦,镶边装框,好生一幅画。那些游人,就像被绣在锦缎上,远观不动,那么专情,海边雕塑,渔人拉纤,海螺滩生,秋千晃荡,照水摄影,绿树成波,任海水推澜,垂钓人举竿向海,商贩排布树下,游客埋半身于细沙里。真是一幅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杰作。
   湾中有风景,几乎让人不敢相信,海湾怎么成了草原,可以放牧,这里是山东省样板级的海洋牧场。大规模的海上网箱养殖业,布满了海湾,由农耕到牧海而耕,这是人类跨越文明领域的一次突破。中国北方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在桑沟湾,海带风景在桑沟湾,海上五星级游乐场在桑沟湾,桑沟湾是一面锦缎,生活和图画,现实和审美,在桑沟湾融为一体,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的海上牧场,是飘在锦缎上的宫阙。正方形的酒店宾馆,上下数层,人在此间,可就不仅仅是“枕水而居”了,是与涛起舞,与波颠簸,不必担心睡意被扰,我已经被邀去体验,我想找个最好的日子,而且我要带着我的桑沟湾作品去。条件不苛刻,我接受。观鱼垂钓区域,楼阁其上,观者可登阁看钓,也可把扇摇海风。楼阁翘檐,凌空欲飞,仿古的琉璃瓦,闪着柔光,这是按照“人间仙境”的格调设计的,又比仙境多了一份灵动,灵动如秋千,灵动在锦缎上,不必行走,尽得浪漫。
   绵延几千米,是一把钥匙的造型,铺陈在海水上,圈起的方形圆形,都是观赏海洋生物的区域,如果想濯足,完全可以坐下,脚下海水,如锦缎的水,柔着足,明代诗人陶宗仪特别向往“濯足咏沧浪”的意境,(《濯足》)那是想象,只能以诗构筑自己的梦境,而这里是这个诗句的写真,不带出错。锦缎款款而生情,这是体验过的朋友的说法,非常令人期待。
   曾经,采一袋蚕茧,抽丝纺线,我们用丝绸打开商贸的路,如今,我们制造一把钥匙,启发人们走进更远的蔚蓝深蓝,打开海洋的奥秘。这里是平凡人的去处,并非为了那些远离尘世的人而设计。这里吸引了很多研学的师生,热爱海洋,开发海洋,来取一把钥匙,这就是研学的主题。
   建造这座海上漂浮的牧场,初衷是要把这处原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变成一把打开外面世界的钥匙。这把钥匙是被锦缎包裹的,等我们去领取,成为海的市民。
  
   四
   如果感觉自己“海晕”,受不了这般款待,那就走进“桑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吧,不要以为只是一个公园,就走几步逛完,那是150平方公里的大小,是一面几乎不可能摸到边角的绸缎。她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这是商标,名牌的,公园的中心区域13平方公里,芦苇荡就4平方公里的面积,尤其是秋天看,是在一面锦缎上染黄渍色的观感。除每年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有几千只,更有黑雁、尖嘴鸥等几十种陆地鸟类,是一个群鸟汇集的天然王国。每年,我都要走进去,享受人在锦缎行的美妙感。
   木桥链接水洼,踏步惊鸟,却不惊心。杂树繁花,让我无法,也没有时间用手机去查证花名树名,锦缎上的图案,往往是不断重复一个样子,但这里就没有重复一说,所见处处崭新,眼睛不会疲倦。高高的风车,悠闲地转悠着,风车下的木屋,就是绣在这里的童话,安徒生的风车童话写道,“山中有一个风车。它的样子很骄傲。”湿地公园的风车,不骄傲,而是自豪,为游人起舞,带起柔和的风。
   不用担心,湿地公园没有人去监视游人的脚步。就像拉起一面锦缎,谁还舍得拿针在锦缎上穿一个针眼啊。这里的人,已经把环保和爱护风景作为一种自觉。我曾经看到一个儿童,在湿地公园抛纸飞机,飞机落水,愁煞了小孩子。母亲说,不要了,再折叠一架更好的飞机。童心不能折叠,是在一个平面上的,仰首告诉他的母亲,绿树蓝水,放进一个白色,多么不好看。于是脱鞋赤脚,涉足入水,好在不深,飞机上岸了。塑料袋是他的纸飞机的机库,我不知他的作文这次怎么写了。
   你相信吗,一面锦缎也有心脏?是的,樱花湖就是这面锦缎上的心脏,是绣上去的。不然锦缎如何款款而动,跳跃着脉搏。这不是一湾死水微澜,它的水是来自黄海的潮起潮落,自动闸门,管理着樱花湖的水,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特色。所以,樱花湖的水是蓝的,蓝得如镜,蓝得如蓝绸,一丝不染。给樱花湖配上梳妆台,北岸飘起一面五彩的镜子,是魔幻的,一个浑圆,那面镜子叫“樱花湖之恋”,五彩照彻,樱花湖一下子被点亮,别担心,这面如锦的湖不会失火。岸边的怪石,观景的建筑,圈起的樱花树,都在对着樱花湖抒情。秋末至仲春,大天鹅在湖中游弋,接受人们的检阅,岸上水中,都在抒情,抒发着对大美生态的欢悦之情。
   还不满足。环湖20几里地的红色塑胶步道,老爷级的电车,载客绕湖,人们喜欢在蓝与红的色彩里流连忘返,有的坐上一个上午,就是不肯下车。开车的劝人,去骑着蓝色单车自己绕行,但没有用。人家有理由,单车属于夜晚的樱花湖。遇到此时樱花盛开的日子,争上观光车的,有点费事,他们都想环绕樱花湖,能够不断享受樱花落肩的美妙。他们说,闭着眼,不必看,知道樱花青睐于我。这是什么样的想法啊,不可理解,但我又理解了,这是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感觉。
   樱花湖是荣成市水作的花作的心脏,有人说是肺,不管比喻成什么,心肺的功能都有,它是呼吸的,也是跳动的。
   我爱桑沟衍生出的风景,不管到桑沟湾,还是桑沟河,不管是在樱花湖边,还是湿地公园,我都掬水一抔,仿佛都有绸缎拂面的感觉。
   “桑沟”两个字,是这片锦缎般的风景的灵魂出处吧?不然怎么会生生不息呢。涵养着灵魂,而不是徒有灵魂,这是荣成人的精神。
   我是把桑沟纳入了历史文化中,面对这样的风景,我觉得最好的继承就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涂彩,织绣,绘景,才是最美的态度。桑沟如锦,也是在这四十多年里才发生了蝶变,历史的底色不变,格局变大了,景色丰富了,观感不一样了。
   桑梓有根,扎在桑沟河岸,我有幸成为荣成人。一块硕大宽博的锦绣,款款动情,也在锦绣的四角生着根,它属于这处边陲胜地。
   有时候,遇到外地人到荣成旅游,我都是直奔主题,告诉他们去“桑沟”看看,桑沟,铺着锦绣,注满了乡愁。我不觉得这个名字土气,因为在我的家乡。
   如果让我描述,给朋友提供游览攻略,说说游感,我总是说——桑沟如锦,锦绣风景。
  
   2024年5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5035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和目光,捕捉着生活里的璀璨风景,桑沟如锦的写意花卷,卧醉文字之中。故土总让人留恋,故乡总唤起乡愁,就是在这样深情款款的情感里,作者赋予文字强烈的情感情绪,给人共鸣。桑沟河,在作者笔下,是一道伟德山裁剪出的细锦,春风为之吹出褶皱,丝水润滑,锦绣若章。桑沟河的桑沟湾,以温柔温暖博大的胸怀容纳着家国情怀,人文历史,海湾如锦缎,而锦缎上飘着宫阙。这些诗意的想象,隽永的文字,也如绸缎一样丝滑而质感。如果醉倒在这样的“枕水而居”里,受不了桑沟湾的“盛情款待”,那就走进桑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150平方公里,是几乎摸不到边角的绸缎。芦苇、天鹅、飞鸟、木桥、杂树繁花,不忍污染生态的孩子,这些元素构成了湿地公园若锦若锻的华美篇章。樱花湖是湿地公园绸缎上的心脏,不然锦缎如何款款而得,跳跃着脉搏,而樱花落肩,又是怎样的诗意翩跹!这样的风景,眼睛不会疲倦,这样的文字,读者的眼睛更不会疲倦。这些桑沟衍生出的风景,作者用诗意而丰富的联想,若彩蝶在文中飞舞,把桑沟、桑沟湾、湿地公园、樱花湖,不仅比喻成丝丝滑滑的绸缎,而且把绸缎上的风景、风情、风物,比喻成跳跃着生命的心肺,律动着动人心魄的精彩。文章构思奇绝,文字瑰丽华美,语言的锤炼精美精当,充满智慧和艺术,灵动而富有张力。比喻修辞,如绸如缎,如锦如绣,也就令人读之如痴如醉了。好文,问好老师,倾情荐阅!【东篱编辑:风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51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24-05-19 07:51:14
  感佩怀才老师的才情,这样的文章俺写不出来,只能膜拜学习了~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09:07:10
  谢谢风轩老师的美编,谢谢谬赞好评。风轩老师客气了,面对家乡,每个人都有一肚子的抒情,看你的文字,也是唯美高档,很喜欢。桑沟湾,已经成为荣成旅游的一个品牌,不要门票,足够看一阵子的,走进去,如在锦绣中,这是真实的。本来想分别写桑沟河,桑沟湾,桑沟湾湿地公园,樱花湖,总觉得不符合大旅游的格局,就放在一起写,不能隔断彼此之间的联系,就像裁一块锦下来,不舍得了。遥握,问候夏祺,期待风轩老师的大美之作,谨祝编创快乐,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5-19 08:00:01
  这篇描写桑沟的文章真是美轮美奂,作者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笔触,将桑沟河的景色、桑沟湾的温柔以及湿地公园的生态完美呈现在读者面前。文章中丰富的诗意想象,将景色比作丝滑的绸缎,让读者仿佛能够触摸到那些细腻而美丽的画面。此外,文章的语言优美、生动,字句间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热爱。读罢此文,我仿佛也跟随作者的脚步,漫步在桑沟的锦绣画卷中,感受到了那份宁静与美好。总之,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不仅展现了桑沟的美丽景色,更通过文字传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厚意,让人读后心生共鸣,陶醉其中。祝怀才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09:17:04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美评。辛苦了。一直很钦佩滴善斋老师的创作精神和文风,佳作频出,让我生敬。一个城市,能够在中心处留着风景,我都觉得这个城市是最有情怀的,尤其是当今,开发土地,建筑房屋,往往占据了风景存在的地方,在两难面前,总有一些城市考虑得很正确,不让风景受到委屈,给风景留出足够的地方。我的城市如此。从广角看,桑沟就是一面锦缎,这种审美非常特别,所以不想分开写,就收在一起展示。桑沟的历史很古老,发展到现在,还没有破坏,真是幸运,所以愿意笔墨为之泼。遥握,问候夏祺,期待佳作,谨祝编创快乐,一切遂顺!
3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5-19 09:23:16
  桑沟,沿沟两旁都是栽满桑树,这景色已经就很不错了,还有那么多的文化内涵,偌大的一个湿地公园,更够令人向往了,桑沟湾在老师的笔下熠熠生辉,活灵活现的场景,字字珠玑的文字,涤荡了读者的心,很美,想去看看了。美文佳作,超赞!问候老师,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0:32:08
  来吧,红花草老师,桑沟湾的风景在期待着你的光临!这里用不着门票,入口很多,走进去就被锦缎裹住了。我的感觉不错。最好是驱车,走一处停下来,慢慢地看,款款地感受。有些东西最好用图画展现,我是觉得给与丝绸之路的东西,我只能以文章的形式表达。遥握,问候夏祺,期待红花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4 楼        文友:枫桦        2024-05-19 09:34:06
  好风景,好去处,好一个世外桃源!在老师的笔下灿然生辉!风景区的开发,是事半功倍的!在这方面做得非常棒!春天来了,也让这里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老师的文笔曼妙!有着非常强烈的代入感!不知不觉地随着文字的节奏,如同在跟随无拘无束的脚步一样!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0:36:55
  我的城市,有了这处风景,举办了很多的活动,如国际马拉松等,平时游人也不少,风景区很大,一天逛不完,就像走在锦缎上,轻飘飘的。这个地方的巨变也就是在这三四十年吧,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了。谢谢枫桦老师的美评,谬赞了,总想表达好一点,看的人能获得美感。邀请枫桦老师来,欣赏一下这里的桑沟湾。遥握,问候夏祺,谨祝创丰,期待枫桦老师的美文。
5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5-19 11:17:32
  桑沟如锦,老师描写细腻,每逢时化,桑沟不再仅有桑梓的乡情,更有锦绣的美景。阳光洒落,波光粼粼,渔船点点,山海相依,犹如一幅画卷,令人心醉。桑沟,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宛如人间仙境。好文章,学习了!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1:21:22
  谢谢蓝色老师的点评。桑沟湾是“桑沟”醉精彩的一面,人们已经把锦绣搬进了黄海一角,我是喜欢看海的人,对海的变化很敏感,包括珠海,我也很喜欢,它所处的海,总被风景围裹着,是不一样的。在旧州码头乘船在海里游弋,现在所见,应该还有港珠澳大桥,更是壮观。下次去还要坐船看看。遥握,期待蓝色老师的美文,谨祝创丰!
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5-19 14:41:52
  初看这文的名字,我还以为只是一条沟呢,真的被老师猜中了。原来,桑沟到桑沟河到桑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是一条沟的发展史和生命史。名字可以分开,但水色确是一匹锦绣。其中,老师关于桑沟的描写,极显大家风范。这样的景色、环境,需要调动多少词汇、修辞手段才能完美地呈现。我还记得老师写过樱花湖的雪,这里,将樱花湖喻作锦缎上的心脏,太奇妙,太形象,大赞!网被修路人挖断,才修好,我手机上一般不看文,眼睛不行,所以,读迟了,老师见谅。拜读学习大作,问候老师,夏祺,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5:35:44
  谢谢韩老师拨冗留墨美评,辛苦了,为难了啊。桑沟就是一条沟,是一条不一般的沟,洇漶出了精致的风景。从这条沟能够看到一个城市的发展史。中华文明是从丝绸、青铜器、陶瓷等开始的,我们追寻这些的历史,就是为了继承这份文明遗产。风景的确需要文学修辞,但这些都是在每一次欣赏的时候就走上了笔尖的。从大视野看,樱花湖在锦缎般的风景里就显得小了,就是个心脏。网络成为今天生活的精神路线,不能断,断了就要接上啊。期待韩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7 楼        文友:简柔        2024-05-19 15:31:57
  这个桑勾湾很天然,有古朴的痕迹,也有现代化的气息。一个城市能保留这样一处风景,可见用心了。以锦形容桑勾湾不难,难的是以锦贯穿全文,对高手没有难度的,每一处景致都变成锦上的一种图案,美得落落大方,妥帖自然。怀才老师的文总是如此新奇,有趣,别有味道。简柔拜读老师美文大作,学习了。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19 16:03:26
  谢谢“柔评”鼓励!我的城市,因为桑沟湾而增加几分美丽,我喜欢,开始并不喜欢这个名字,有点土气,现在觉得是透着历史的气息和味道了。在高处看,这片风景尽收眼底,如锦如缎,非常漂亮,那些风景就是绣在上面的。这种美感得之不易。希望这个小文能够得到读者的喜欢,并前往一观。遥握,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谨祝编创快乐,一切顺心。
8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5-20 08:00:25
  桑沟曾经是桑麻盛事之地,其下的桑沟湾,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锚点。如今,人们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涂彩,织绣,绘景,有了最美的风景。写家乡美景的文成千上万,但我总感觉怀才老师的文看头不一般。笔法总是那样新颖独到,总是能做到点亮读者的眼睛,感染着读者的情思。给人美感,给人感动!大赞!遥握问侯,谨祝夏好,一切都好!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0 09:09:27
  谢谢湘莉老师的美评。桑沟湾的变化,让我有了追溯它的前世的想法。眼前的风景,格局大了,就像一面锦绣,于是有着这个构思。期待湘莉老师的佳作,谨祝编创快乐。
9 楼        文友:同淑君同淑君        2024-05-21 11:00:31
  “桑沟如锦”,多么富有诗意的标题!一条桑沟,在作者的笔下,美的浓厚,美的有特色。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神农氏、华夏民族的历史写起,到唐诗中的优美诗句,再到商贸管子……惊叹于作者切入点之妙。至于桑沟之美景,更是让人目不暇接,陶醉其中。拜读学习,欣赏!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5-21 11:16:07
  谢谢淑君老师的精彩留墨。可能处于家乡吧,所以对这处风景有了诗意的关怀,和历史性的思考,多次踏入,也多次跳出这个风景,有了这个命题,希望能够表现出桑沟的风采。读老师的文章,一股浓厚的乡愁洇漶纸张,非常喜欢。收到老师的投稿,已经安排编辑,放心。遥握,继续期待你的作品,谨祝创作快乐。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