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东篱】桑沟如锦(散文)
一
桑沟,位于胶东半岛之东,黄海西岸一角。切莫以为“桑沟”就是一条沟,其实,它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内涵深刻,外延宽博。
桑沟,多么朴素的称呼,可以简单理解为,一条沟壑,两边丛生着桑梓。桑沟的存在,可能是极短的一段时间,之后就繁衍派生起来。一股清流,总是有着涤荡浣濯的魅力。
桑沟河入海,那片海湾就成了“桑沟湾”,海叉沼泽,就成了“桑沟湾湿地公园”,公园一侧漾出一座湖,环湖植桑又植樱花,名樱花湖。湖边人称,古桑梓今樱花,桑梓是樱花的前世,樱花是桑梓的今生,别嫌啰嗦,古今时光就是这样。桑沟河汇聚的水泽灵气,又在下游西侧形成了“桑沟河植物园”……如果选择一个高点,极目远眺,就像一袭硕大的锦缎,千锦万缎皆无色,天织大锦地之东。如不恐高,那就纵身一跃,或展翅飞翔,不怕的,下有大锦承之,尽管闭目享受。别期待无人机,只看并不过瘾。
怎样理解这种地理的绵延再造之功呢?就像华夏源起轩辕氏,滋养出姜、姬、妫、嬴、姚……追踪溯源,来自轩辕,寻而有根脉,追而见渊源。文化的脉动,往往因点而洇漶。
二
先来说“桑沟河”。
我觉得,以“桑”字取名的,皆有神农的影子。这令我想起那条古老的河——桑干河,远古,岸满桑葚,河水便干涸,故名。或许是桑生而汲水使然。“桑干”这个名字的背后写的是“桑麻繁盛”的风景。这条河,写满华夏民族的曲折历史,在我这一代人心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则是一个新生的音符,使几千年求生于桑干河岸的桑麻的枯枯荣荣的历史,有了新的华章。记住丁玲,她是桑沟河在解放初期的代言人。
“生民何处不桑麻”,(元好问《雁门关外》)植桑种麻,桑麻以为衣裳,华夏民族,在解决饮食的同时,也在为蔽体取暖寻找着,中华文明,一下子由树叶遮羞,走向了桑以织绸、麻做布衣的高级文明。在亚当和夏娃还以一片大树叶遮体为骄傲的时候,古老的东方已经迈入崭新的文明阶段。我们把树叶当书签,他们还在讲究何以实用。这不是炫耀,而是自豪。文化的自信首先来自古老,才有今天的底色。
我不能不沿着这条胶东文明发源的桑沟河行走,向真正的文明致敬。
桑沟河,就像是被横亘北部的伟德山剪成的一道细锦,顺着山涧幽谷款款飘出。春风为之吹出褶皱,一条白水淙淙弯弯,酣畅之处,锦缎泛光;错落的地方,碎锦如花。这却不是个小场面,桑沟湾因它而生,涓涓细流,常常被我们忽略,哪知滴水成海,湿足之河,也可以载舟载景。
巍巍伟德山,伸出一条虎口岭,丰沛的山水自岭南流,于是汇成十里桑沟河。一年四季,山水涵养着桑沟河,河水清冽见底,怪石与河鱼游戏,岸边翠树繁花照河,一段桃花源,一条诗意的水之廊。静水闲流,跌汀鸣乐,动静相间,宜人益生,众鸟驻岸树,鸣水自得其乐。时有白鹭巡河飘飞,惊起河水欢快追随。目光聚集在这条锦带上,那些图画就像被绣织其上,再也抹不掉了。
河水自得闲趣,树木摇风投影,沿河步道,忽隐忽现,更有塑胶自行车道,勾起一道蜿蜒的红。两岸规划严谨,随岸楼阁,面河高楼,不欺桑沟河;天光云影,巡河铺设,间或筑堤束水作镜,映云映翠映人面。有水循着曲溪或自仄沟溢出,河床不顾,所以流淌,丝水润滑,如风拂面一般。
为了纪念这个“桑”字,岸边依然植桑,桑树侵河岸,临倩影于水中。或者,百年千年的桑根不死,依然开枝散叶,始终在证明着这条河的姓氏为“桑”。
三
其实,这里曾经是桑麻盛事之地,其下的桑沟湾,更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锚点。自古,与东瀛、新罗等岛国就有着绸缎等贸易往来。
阅览边地商贸史记,就有《管子》记载“朝鲜之文皮”运抵胶东荣成沿海,而船筏带走的是丝锦、陶器和刀币(春秋齐国货币形式),可能一条桑沟河就是这片海疆边地繁荣的影子,那时的丝锦,或者最初的产品蚕丝,就已经是货贸的主角了。
我的老家驻地,北肩桑沟河,南襟石岛湾,记得小时候我家屋后还植桑一片,母亲收蚕茧一笸箩,晚上抽丝纺线,常跟我讲起她的“丝绸之路”辗转史。
有一个有趣的事情,就是关于丝锦绸缎的。
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在国家的安排下,要赶快撤侨。带什么回家?父母在炮火的间隙里跑遍驻地朝鲜的新义州,店铺有的就是自中国“海漂”过去的锦匹绸缎,顾不得多想和权衡,将行李箱填满。带回家,让明白人一看,居然有的就出自烟威一带。我不知是否来自桑沟河岸的蚕丝,但溢着家乡的味道。这些绸缎,大部分被父亲捐献给了村子,缝制成戏幕,戏幕上织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绣字。
桑沟河啊,自成一袭锦。每巡岸观景,我眼前就出现一匹锦哗啦打开的感觉。身在锦缎中,心情也丝滑。
一条河水,何以挽留?就在桑沟河与桑沟湾衔接处,一个宝葫芦样子的地带,开辟了桑沟河植物园。这是一处以翠色装饰的锦绣嘉园。那些适合海洋性气候的树种,纷纷落地生根。黑松摇涛声;椴木挺拔,俯视身下的河;老楸以其寿长刻记着河源远流长的历史;荆木镶边;栎树华冠如盖。更不乏桑影,这是植物园的主题。这里已经成为婚照的地方,多少伴侣把爱情婚姻的故事留在园中,成为最美的记忆。他们看重的是历尽沧桑终成眷属的美好含义,喜欢的是桑织锦成的婚姻功夫,丢不掉的是以农桑为本的情怀。幽幽的千万平米的沿岸草坪,可坐可卧,这也是自然给他们提供的婚姻绿地毯。
当然,不同身份年龄的人,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心灵的慰藉,环境,从来是一个心情的标志物,植物园是给人的心情找到一个可以藏纳的地方。一园翠色,唤来碧波帆影,人在缥缈里,乐颠乐颠的。小径蜿蜒,偏绕芳林,鸟鸣于径侧树上,仿若童男童女与人闲语嬉闹。东傍桑沟,能聆流水清音,浣洗尘世的烦恼;南频黄海一湾,可纳长波凉风,令心神荡漾。其右是市府广场,喧闹被园绿消纳。信步园中,我常有不知年近古稀之感,脚步勤快,心回青春。这是一匹浓浓的绿锦,如果身在其中,还真不好定义这个园区到底像什么,像什么?我在锦下,抖动锦色如水波浪花,也有谁持彩练当空舞的融入感,只是自己无法欣赏自己的诗意动作而已。农桑生活趋向精致,早就不是靠一梭一经纬的劳作来满足需求了,披绿踏青,休闲娱乐的背后,我常常想到我们生活的底色,本就是用柔线轻丝一遍遍穿经走纬才成如今的样子。
桑沟湾是桑沟河的杰作,我总是想桑沟湾就是用桑麻织就的蓝锦。碧波纯色,不带尘杂,沿岸几十里,黄沙也如黄锦,镶边装框,好生一幅画。那些游人,就像被绣在锦缎上,远观不动,那么专情,海边雕塑,渔人拉纤,海螺滩生,秋千晃荡,照水摄影,绿树成波,任海水推澜,垂钓人举竿向海,商贩排布树下,游客埋半身于细沙里。真是一幅可与《清明上河图》媲美的杰作。
湾中有风景,几乎让人不敢相信,海湾怎么成了草原,可以放牧,这里是山东省样板级的海洋牧场。大规模的海上网箱养殖业,布满了海湾,由农耕到牧海而耕,这是人类跨越文明领域的一次突破。中国北方最大的鲍鱼养殖基地在桑沟湾,海带风景在桑沟湾,海上五星级游乐场在桑沟湾,桑沟湾是一面锦缎,生活和图画,现实和审美,在桑沟湾融为一体,可以同时容纳几千人的海上牧场,是飘在锦缎上的宫阙。正方形的酒店宾馆,上下数层,人在此间,可就不仅仅是“枕水而居”了,是与涛起舞,与波颠簸,不必担心睡意被扰,我已经被邀去体验,我想找个最好的日子,而且我要带着我的桑沟湾作品去。条件不苛刻,我接受。观鱼垂钓区域,楼阁其上,观者可登阁看钓,也可把扇摇海风。楼阁翘檐,凌空欲飞,仿古的琉璃瓦,闪着柔光,这是按照“人间仙境”的格调设计的,又比仙境多了一份灵动,灵动如秋千,灵动在锦缎上,不必行走,尽得浪漫。
绵延几千米,是一把钥匙的造型,铺陈在海水上,圈起的方形圆形,都是观赏海洋生物的区域,如果想濯足,完全可以坐下,脚下海水,如锦缎的水,柔着足,明代诗人陶宗仪特别向往“濯足咏沧浪”的意境,(《濯足》)那是想象,只能以诗构筑自己的梦境,而这里是这个诗句的写真,不带出错。锦缎款款而生情,这是体验过的朋友的说法,非常令人期待。
曾经,采一袋蚕茧,抽丝纺线,我们用丝绸打开商贸的路,如今,我们制造一把钥匙,启发人们走进更远的蔚蓝深蓝,打开海洋的奥秘。这里是平凡人的去处,并非为了那些远离尘世的人而设计。这里吸引了很多研学的师生,热爱海洋,开发海洋,来取一把钥匙,这就是研学的主题。
建造这座海上漂浮的牧场,初衷是要把这处原始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变成一把打开外面世界的钥匙。这把钥匙是被锦缎包裹的,等我们去领取,成为海的市民。
四
如果感觉自己“海晕”,受不了这般款待,那就走进“桑沟湾国家级湿地公园”吧,不要以为只是一个公园,就走几步逛完,那是150平方公里的大小,是一面几乎不可能摸到边角的绸缎。她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这是商标,名牌的,公园的中心区域13平方公里,芦苇荡就4平方公里的面积,尤其是秋天看,是在一面锦缎上染黄渍色的观感。除每年来此越冬的大天鹅有几千只,更有黑雁、尖嘴鸥等几十种陆地鸟类,是一个群鸟汇集的天然王国。每年,我都要走进去,享受人在锦缎行的美妙感。
木桥链接水洼,踏步惊鸟,却不惊心。杂树繁花,让我无法,也没有时间用手机去查证花名树名,锦缎上的图案,往往是不断重复一个样子,但这里就没有重复一说,所见处处崭新,眼睛不会疲倦。高高的风车,悠闲地转悠着,风车下的木屋,就是绣在这里的童话,安徒生的风车童话写道,“山中有一个风车。它的样子很骄傲。”湿地公园的风车,不骄傲,而是自豪,为游人起舞,带起柔和的风。
不用担心,湿地公园没有人去监视游人的脚步。就像拉起一面锦缎,谁还舍得拿针在锦缎上穿一个针眼啊。这里的人,已经把环保和爱护风景作为一种自觉。我曾经看到一个儿童,在湿地公园抛纸飞机,飞机落水,愁煞了小孩子。母亲说,不要了,再折叠一架更好的飞机。童心不能折叠,是在一个平面上的,仰首告诉他的母亲,绿树蓝水,放进一个白色,多么不好看。于是脱鞋赤脚,涉足入水,好在不深,飞机上岸了。塑料袋是他的纸飞机的机库,我不知他的作文这次怎么写了。
你相信吗,一面锦缎也有心脏?是的,樱花湖就是这面锦缎上的心脏,是绣上去的。不然锦缎如何款款而动,跳跃着脉搏。这不是一湾死水微澜,它的水是来自黄海的潮起潮落,自动闸门,管理着樱花湖的水,这在全国也是独有的特色。所以,樱花湖的水是蓝的,蓝得如镜,蓝得如蓝绸,一丝不染。给樱花湖配上梳妆台,北岸飘起一面五彩的镜子,是魔幻的,一个浑圆,那面镜子叫“樱花湖之恋”,五彩照彻,樱花湖一下子被点亮,别担心,这面如锦的湖不会失火。岸边的怪石,观景的建筑,圈起的樱花树,都在对着樱花湖抒情。秋末至仲春,大天鹅在湖中游弋,接受人们的检阅,岸上水中,都在抒情,抒发着对大美生态的欢悦之情。
还不满足。环湖20几里地的红色塑胶步道,老爷级的电车,载客绕湖,人们喜欢在蓝与红的色彩里流连忘返,有的坐上一个上午,就是不肯下车。开车的劝人,去骑着蓝色单车自己绕行,但没有用。人家有理由,单车属于夜晚的樱花湖。遇到此时樱花盛开的日子,争上观光车的,有点费事,他们都想环绕樱花湖,能够不断享受樱花落肩的美妙。他们说,闭着眼,不必看,知道樱花青睐于我。这是什么样的想法啊,不可理解,但我又理解了,这是要一个与众不同的感觉。
樱花湖是荣成市水作的花作的心脏,有人说是肺,不管比喻成什么,心肺的功能都有,它是呼吸的,也是跳动的。
我爱桑沟衍生出的风景,不管到桑沟湾,还是桑沟河,不管是在樱花湖边,还是湿地公园,我都掬水一抔,仿佛都有绸缎拂面的感觉。
“桑沟”两个字,是这片锦缎般的风景的灵魂出处吧?不然怎么会生生不息呢。涵养着灵魂,而不是徒有灵魂,这是荣成人的精神。
我是把桑沟纳入了历史文化中,面对这样的风景,我觉得最好的继承就是在历史的基础上,不断涂彩,织绣,绘景,才是最美的态度。桑沟如锦,也是在这四十多年里才发生了蝶变,历史的底色不变,格局变大了,景色丰富了,观感不一样了。
桑梓有根,扎在桑沟河岸,我有幸成为荣成人。一块硕大宽博的锦绣,款款动情,也在锦绣的四角生着根,它属于这处边陲胜地。
有时候,遇到外地人到荣成旅游,我都是直奔主题,告诉他们去“桑沟”看看,桑沟,铺着锦绣,注满了乡愁。我不觉得这个名字土气,因为在我的家乡。
如果让我描述,给朋友提供游览攻略,说说游感,我总是说——桑沟如锦,锦绣风景。
2024年5月19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