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回复本帖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0

    主题

  • 1156

    帖子

  • 613

    积分

调和水火润丹田、说说随笔(欣雨文萃主讲)

2016-02-28 19:55:19


    个人简历:笔名,欣雨文萃;1989年参加省作家协会。从1981年在人民日报、香港文汇报、甘肃日报、兰州晚报、《甘肃文艺》《飞天》《阳关》《嘉峪关文艺》《散文》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随笔、考据、丝路特写等约400万字。目前正修改长篇《缘》的三部曲(三个长篇)。

调和水火润丹田——说说随笔

   “调和水火润丹田”句,本是古典小说《绿野仙踪》中的一诗句,这部小说创作于清代乾隆年间,作者:李百川。郑振铎先生把《绿野仙踪》《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读过《绿野仙踪》,顺手写下一些笔记,也算是随笔吧。只说这句“调和水火润丹田”,忽而有了自己的体会,跳出小说,游走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水火,本是古代文化五行中的字眼,中就有“水火既济”之说,如果改为“火水” 《周易》就解释成了“火水未济”。可见,水和火,是一对矛盾体,相互的旺和衰,结果大不一样。“水火既济”:坎水在离火之上,水性下注,火势上炎,水慢慢蒸腾,水火相济、相辅相成;“火水未济”火上水下,火势压倒水势。火是明亮的,你的心头再亮,缺乏水的制约,内火外泄,压住了水的柔软一面,终究要烧掉你的一切。就如写小说,水和火两方面那一面用笔太过,都会破坏作品的气场甚至离题千里。

水,是柔和的,那就是随笔;火是炽烈的,如同杂文。水火既济,是沉思的素养,是挚爱的生活,犹如运气下沉润于丹田,生活中遇到、听到、看到的爱恨情仇、酸甜苦辣,沉淀、寂静下来后再去思考,调和水火,就会使自己的思绪水火交合、交汇、交融达到交感,砰然间,就会有新的文字出现。一切不急于动笔,哪怕让记载各种事物的笔记纸张变黄发脆,待水火交融进而相济,一切水到渠成。

上面这些是一篇对于“调和水火润丹田”句读后思虑万千的随笔笔记之一段。也算是本文开篇要义。

因为“杂文随笔”是一个栏目,今天先说说随笔,权作一,以后找机会再说说杂文 ,当做二。

随笔是什么?是散文的一种。为什么单独提出来呢?这个问题说起来话就长了。

随笔在历朝历代都有大家。像南宋文学家洪迈,就是很出名的一位。他的《容斋随笔》共七十四卷,《宋史》说他“考阅典故,渔猎经史,极鬼神事物之变。”内容涵盖了诗文典故、轶闻异说,天文地理,考定博录,当时人物、历史勾陈,在历代考订笔记中是最负盛名的。他对于政经文史艺哲卓有独自的见解,读过后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毛主席对《容斋随笔》情有独钟,时有眉批。出去到全国各地走走,总带在身边;临终前十三天还要求把这本书送到枕边,由于眼睛已经不太管用了,请秘书展读,暮年的暮年还在精心研究。《容斋随笔》在2004年由京华出版社第一次出版,上下两集,都在万字左右,各有五百多页,我是在2004年买的,当时还没有“洛阳纸贵”之景,上下两集才49.80元,从内容和价格上绝对是物有所值!这部新版《容斋随笔》是原文后面再用白话文校译,化艰深为浅显,熔原文和译注于一炉,很值得执手习读,是我放在案头随手翻阅的书籍之一,随时看看,每有不同心得,推荐给大家收藏阅读。

所以说,不要小看了随笔长可数百字,短可几十字的这个文体,写好了,文思深厚,韵味无穷,藏珍纳气,随手拈来,随时成篇,不乏文学创作之人的无极之习惯。

洪迈的《容斋随笔》、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的《梦溪笔谈》、南宋王应麟的《困学纪闻》并称史上最具盛名的随笔笔记。当然还有纪大烟袋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这些著作都是用不同眼光和个人的不同阅历写出来的随笔,这些作为我们文学爱好者来说都是是不可不读的。

说到这,大体可以看出什么是随笔,通过简略介绍初见端倪吧。

从我们搞文学的人说起,现代的随笔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是在古代随笔文体和题材基础上的变化。作为喜欢随笔的作者应该了解,作为编辑也应该知道把作者当做散文的文章调整到随笔栏目的必要,不要把江山散文、杂文随笔两个分类弄混了。

当然随笔也可以叫杂文,现代文学分类较以前细腻,和杂文有些不同了。现代杂文作为第二个话题,后面再说。

从随笔的大体内容,或者说从随笔不同写法,我们写随笔除了作为创作之外还可以作为写小说或散文的素材资料积累,也就是笔记。

从古到今,随笔无非就是一、见到好文章的精彩句子就录下来,同时写上自己当时的心情和理解;二、见到听到一些事情马上记下来,议论出当时的看法;三、有些重要的道理在阅读生活中有感而发。这些无非就是真心灵感、真情的表述,不拘泥于外界影响,表达突发的率性,立时成文。

下面可以分开说:

对精彩语句、文章、诗词有感而发,这在《容斋随笔》中最多见。

比如现在比较实际点的事,就是所说的抄袭现象,《容斋随笔》就说了这样一个事情,在《白用杜句》一文中,洪迈写道:“杜子美诗云:‘夜足沾沙雨,春多逆水风。’白乐天诗‘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全用之。”这就说不清算不算抄袭了,按说改写人家的诗句,有点抄袭味道,但是名人名言,又说不上。《容斋随笔》记录在案,比较客气,用的是“白用杜句”说辞,因此题外话就是,改写别人的文章、诗词,如果文采、立意、记述、表达都得当,也可以算自己的原作了。当然大段落采用原文另当别论。

我在博客文章里也写过对精彩语句、文章、诗词有感而发的随笔。

比如在书海夜航:趣味诗话》里就写了几段随笔,是记下我当时读过后的思绪。其实我的随笔大都有着为自己小说、散文创作收集和记录素材的意思,其中有几段:

现在常常把说一些丧气的话,叫做乌鸦嘴。过去,也很忌讳説带有失意或者所谓谶语性质的话。可是白居易在十八岁时,病中做绝句:“久为劳生事,不学摄生(意养生)道。少年已多病,此身岂堪老?”看起来非常不吉利,有损寿的后果,可是,白居易活到了七十五岁,在当时已经算是长寿了。”

这种故事就可以用在创作的小说中,当然不是照抄,是可以把这种意识用现代生活中的故事写出来。

这篇随笔中还写道:“ 司空表圣有一首诗,十个字,回味无穷。”

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

在白鹤观中,松树的阴影洒落满地,见不到一个人,只听到下棋的声音。道观的幡高高挂在殿堂,在月光下隐隐约约晃动,玉石做的香坛和棋艺高深的棋坛,高不可攀,非得有虔诚功夫不可。

我看到这种意境当时就做了这样的解读,对于诗词、散文的创作会有启发。

比如我在随笔飞天花笺(二十):书海夜航读诗作诗都要品风》中记下了诗词,实际也对创作抒情散文有用的古代写作经验:

唐代的论及诗的品位及风格的书《诗品二十四》,清末民初印制的名字叫《诗品二十四则》。其中对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这对于我们爱好诗的朋友很有借鉴价值。我的心得写出来供大家玩味。

他说:诗的风格分为:

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共二十四种。

因此,这种以记录好文好词为主加上理解、议论的随笔,就要富有理趣特色阅读文章、诗词,整体把握了作品的内容和风格,提炼出梯段、一句妙语佳句,细细品味,就能发表自己的独特收获或者见解。这类笔记方式的随笔就像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严密的结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

当然,江山文学网要求杂文随笔栏目字数在500字以上,因此,就不能简单地按照笔记的格式写,投稿随笔,是要有更深刻的体会才行。我们有的作者写这类评述别人的诗词、楹联、文字等方面的随笔,只是引用了原文而已,因此大都给退稿了。 这类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介绍的作品之意图:或者是一种阅读时快乐的心情,或者是对诗词、文字的感悟,或者是对这类阅读所记录的自己一个新观点、心得或看法。

随笔也可以是对一些文章、语言错误纠偏的随笔文章。洪迈的随笔里就有不少。

当代,尤其是对于大众有误导的文章或言论必须进行纠偏。比如我的随笔文章‘咏乐汇’上学者余秋雨怎会犯如此低级错误?》就给余秋雨纠偏,因为他的文章和话语一般人都认为不会错,容易造成误导。现在民间、文网也有所谓大师、大腕以老师自居指手画脚误人子弟。在这篇随笔里我写到:

咏乐汇上,余秋雨大师回答一道题,李咏就可以给大师上一道菜,大师却把一个99%的人都不会念错的一个字念错了。字念错了,菜还是端上来了,照吃不误!

这道题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请余大师回答。

才高八斗,是宋无名氏《释常谈.八斗之才》中的意思: “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就以才高八斗形容富于文才。

这里的“天下才有一石”的“”字,应该读作“dan”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半斤等于八两,“半斤八两”的成语由此而来。到了民国时期还在用。一石等于十斗,这是过去学校中教过的。我和余秋雨大师是同时代人,记得我小时候,学过这个“”字,学过就知道这是一个计量单位,还背熟换算十两为一斤的口诀,记忆颇深。这个“石”在这里读作“dan,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

可是,余大师却把这个字念成了“shi”字:石头的‘石’的发音。真是笑掉了大牙。

我不知道,余学者大师曾经是戏曲学院的院长,过去许多古装戏中,也有这个一石、一斗的戏词,大概当院长没有闲工夫研究戏词。

再说,在这次的“咏乐汇”上,余大师吹嘘自己上小学就多么博学多才,也不知当时是哪位老师教出来这样一位错别字大王。我写过几篇文章,纠正余大师的一些错误,这次又让我碰上了,余大师也倒霉。

这个“咏乐汇”的主持人李咏也是错别字大王,他根本就不会听出大师读错字。因为,他读“学富五车”时,念了两次,第一次把那个‘车’字读作‘che’,第二次读作‘ju’,可巧,遇到了余学者大师也不甚了了,没有纠正李咏的发音,可见是错字大王遇到了别字大王,彼此彼此了!

再比如我的《答西湖楚材的质疑:余秋雨真的错了》,文章写道:

西湖楚材对我点评余秋雨关于北伐战争,有不同意见,这是很好的学风,非常欢迎!不过,认真地分析,余秋雨真的错了!

西湖楚材的留言是这样的:“博主,你好!关于你对于余秋雨先生的“北伐战争”起止时间的谬误的指责,我觉得有待商榷。我查询百度百科里面是这样说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又称‘第一次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余秋雨先生似乎没有说错,不可否认,余先生在青歌赛的点评有哗众取宠的嫌疑,不过有关历史知识和常识,我想一个大学者应该还是知道的。希望我们都加强学习。”

我也查了一下“百度百科”,这里需要弄明白的三个问题:

一,北伐战争是年开始的?换句话说,北伐战争发生在与哪年之间?

二,做准备和提出北伐与正式组建军队开战是不一样的;

三,余秋雨先生的原话是如何表达的?他说“北伐战争是在1924年到1927年间”!

我们看看“百度百科”解释全文的有关部分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 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 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 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

从以上的文摘,再看看我的大学的笔记和书本,毋宁置疑,北伐战争在1926年才提出来,怎么能在1924年期间进行的呢?实际提出北伐、组建军队和正式开战,都是在1926年。

我写出这篇随笔后,西湖楚材又跟了贴,原来余秋雨就是看着百度条款发的言,他跟帖说,那条目是他在百度上写的,看到我的文章后仔细考证已经修改。他帖子说:“我已经去‘百度百科’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词条进行修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包括北伐战争,但不能把北伐说成从一九二四年开始余教授的确说错了……”

现在百度的北伐战争条款就是按照我这篇随笔的说法修改的。

这就是对于文章、言论不同见解的随笔,名人不一定是名言,也说明写随笔也要想到受众的需要,传播正确的理念和正确的历史知识。因此这类随笔也可长可短,但是一般都不会超出1000字。

下面说说第二类,见到听到一些事情马上记下来,议论出当时的看法类的随笔。这类随笔就要适当说清楚和长一些了。比如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

纪晓岚一生没有什么大部头经典著作,他在著书上颇有自知之明。所有著述也以追述旧闻和采录有感为主,如《滦阳消夏录》、《如是我闻》、《槐西杂志》、《姑妄听之》,但是,在这些著述中,虽然是“时有异闻、偶题片语、或忽忆旧事,拟补前编,有时也不甚收拾,如云烟之过眼(引自纪公《滦阳续录》自序),”却处处隐含着意存劝诫,辨析明理,引据古义,妙极精微,其间,叙述剪裁,贯穿映带,有如云容水态,回出天机,可以说千楹广厦和数掾小筑,同为精品。

在《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我把它译成白话):

朱子颖运史说:他在泰安驻防的时候,听说有位读书人到了岱岳深处时,寂静的大山中忽然有说话声从石壁中传出:“什么地方有经香,难道是有转世人来了么?”接着,石壁发出了一阵破裂的震动声,那石壁从中间裂开,一座壮丽的楼阁出现,此时,有一位穿戴齐整的老儒走出来迎接他。

老儒说:“这是经香阁”。

读书人于是请教什么叫“经香阁”。

老儒说:“这就说来话长了,请坐下慢慢说来吧。”他坐了下来。

老儒介绍了这间书库里的众多名著、典籍后说:这里的这些书,在每天的中午午时和晚上的子时,其中的每一个字都会发出浓浓香味的,所以这座阁楼就叫做经香阁。

下面,老儒还从天地相通、天人感应的方面解释了只有立志真心和真正理解这些学问并且身体力行、传播教化的人,才能闻到这香味。

老儒说:现在由于有的人智识所限,对先圣的经意大加抨击。你,因为四世前是雕刻匠人,曾经刻了半部《周礼》,所以你身上还遗留着残香,我因而知道你来了。

老儒领他参观了前前后后的藏书阁并且款待他,以后送他出来,他回头看看,只有高耸入云的山峰,没有一点人烟。这段话实际上说明了一个很深奥的道理:正像韦苏州诗描绘的:

水性云自静,石中亦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看,纪晓岚的随笔在不经意间,传导了藏书、读书的要义。这样的随笔就有了更大的含义,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

我写的一篇随笔,就是听到一首歌,久久不能忘怀,在街上发现一些事后联想的一篇感知,随笔的题目就叫做《对面的女孩看过来》(节录):

女孩看过来,有时会成为一生的尴尬…… 现在的时代,不像远去的古老,也不像三十年前的现代。就是在三十年前,那时,大姑娘、小媳妇,即使是半老徐娘,还是守着那些礼教道行,对于遇到的男性,她们中的极大多数,大约占99.9%的女性,是不会定定地看着一位男人,尤其是生疏的男性的。三十年以来,局面大变了,现在的女性可不像当初,就是小姑娘,也会勇敢地强视猎奇于男性的。不信,到街上溜达溜达都能感觉得到……

我……齐步走的步伐,挺胸抬头收腹,脚跟不擦拉地面,再加上本人很注意修饰穿着,这精神头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经常地会有女孩子老远就注意我,相对而望,眼不斜视,到了跟前还是我败下阵来,总觉得那样盯紧人家是一种不正经,可是人家不会收回眼光。其实我知道,这把年纪了,再走得快、精神,女孩子不会从老远就注目,顶多是撩你一眼而已。为什么从老远就对你行注目礼啊,简单,就好像一个工程竣工,人家申请评定为全优工程,我去参加验收,老远看过去就认为这工程很好,可到了近前一看,糟糕!就会脱口而说:五百米之外的全优工程吧?这不,那样一直瞩目你的女孩,其实是一位近视眼啊。远远地看人模糊,只发现你那英俊的身段和没有秃顶的脑袋,你那青春一样的步伐,到擦肩而过时,才立马不再看你了,你是五百米之外的青春形象啊。不要以为你有回头率,也不要以为你还会如年轻时那样受到女孩子的青睐,总被女孩子围着。你已经到了斜阳临古渡,明月立苍苔的时候了。

当然这篇随笔还有很多引申,最后说道:

到了九十年代和新千年,不知为什么,大城市,就是现在说的一线城市,北上广,有相当一部分的男女之间看过来看过去的事多了起来,没有结婚的,因为看过来了之后结婚了有家的,看过来之后出墙了。这样短促的看过来看过去的人们,感情大都不稳固,只好又再对别人看过去。

把我的文章引用一小部分,无非就是说,现代的随笔也不是随随便便写的,要有深刻的、社会的、历史的、时代的内涵。如此而已。

随笔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带有散文+杂文的手法。如上面这篇,长了点,但是一吐为快。 生活随笔就是日常生活中心情、感悟、新观点、新发现……生活如浩瀚的大海,博大宽广,时时处处事事都可以写成文章。

对于第三类“有些重要的道理在阅读生活中有感而发这样的随笔是要费脑子的。 一个人的历史是由许许多多琐碎的事组成,大的可说是惊险奇特,英烈悲壮,情感的可遇而不可求;一般的,都是平平凡凡,寻寻常常,可谓是生活的常态。我们写生活、阅读生活的随笔,就应该注目寻常琐事,并在其中感发出无尽趣味生活小事不大放在心上的人,在平常生活中发现不了诗意的人,对生活乏味无趣,就难与笔墨有缘,写不出好作品来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红尘滚滚,物欲横流社会越来越浮躁,时尚越来越火爆,像一首歌唱的“难道我的身材不够火辣”,须知,只有火辣的身材,不能去磨练细腻的心灵,得不到知己,也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感受提炼出具有共鸣效应的文章来,当然也就不能出现启迪人智的哲理思考。只靠“火辣的身材”是吸引不了人注意的,也许一时一地可以,人老珠黄呢?因此写随笔也应该用一颗善良真诚心去贴近生活,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感受时代的脉搏,觅真善美,忠实地诉诸笔端,这才是我们生活随笔写作的正途。

明代陈继儒的《小窗幽记》是一部随笔集子,他的文章就具有时代感,有深刻的道理和道德的诠释。比如《小窗幽记》用极为简练的话,告诉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官、为民,我写到: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常怀廊庙的经纶。”“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念;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记得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的《名联谈趣》中有一首对联,和《小窗幽记》这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小窗幽记》这篇随笔用的是文言文,拜读解析大体说的是:当小民们关心国家大事,对一些污浊之事揭露或者发一些议论时,正是“常怀廊庙的经纶”的表现,恰恰在这种情况下,自古以来相当一部分官宦是不爱听的,甚至明着表态要倾听民意,实际上采取追杀、封口、关押、诬陷的手段,打压民意。 不是去救死扶伤、济贫爱民,而是助纣为虐,直到弄得自己焦头烂额还不回头。这样的官员,没有做到“任事者身居事中,当忘利害”,处处从自己的官本位出发,甚至于“费千金而结纳”上峰,“构千楹而招徕宾客”,官场上下,地方权贵结为同党鱼肉百姓。但分有点所谓的政绩,或者逢年过节拿上几袋面、几大毛钱看看贫困户,非得大肆宣传不可,而那些鹰犬、师爷、刀笔吏们则大肆吹捧,就是下点雨雪,还得加上几句“谁谁谁冒雨、冒雪”看望子民之类的话,你不去看该谁去看啊?应该做的何必周知?正所谓“为善而急人知”,其实“善处即是恶根”,早晚也会露出心术不正的本来面目。

所以对于第三类“有些重要的道理在阅读生活中有感而发”,在当下也要有这种胸怀比如我的随笔《当油条邂逅上豆浆》就有这种特点:

文章说(以下为节略):

……不过,我们小时候,奶奶还常常是油条两个字不离口,那是挪揄我们几个孩子的油滑捣乱、调皮折腾,大人说话呵斥,总是给一个鬼脸。自那时起,虽然很少吃油条,却隐隐约约懂得了什么是油条,就是油嘴滑舌,就是狡猾诡秘,就是拿不得放不得,就是两个人如油条那样,两个单根粘在一起往油锅跳。

后来,到了单位上班,那时才开国,重要单位都是老革命领导,开会批评人时,总会时不时地唤出“有些个别人啊,不要总是老油条一样。”油条,还加上个老字,可见,豆浆油条不但历史久远,在新社会还有了新的身价。

仔细看看,见过这种老油条式的人物,似乎也有点像个老油条。真得要说,油条必须加上个老字。因为,这样的人,大都是年轻时,在单位上拼死拼活事事走在前面,技术一流,善解难题。就是嘴巴不那么善,喜欢寻开心、说笑话。人缘当然大体不错。可就是不分什么人、什么场合,对心眼小的,尤其是那些不大不小的中间地带的官儿们,饶不过。中间地带的这些官儿们,就讨厌老油条,心里总以为这种人知道些什么,隐隐约约地损他们或寻开心。有一次,大灶早餐炸油条,正好车间主任和车间的一枝花前后站队,临到车间主任了,他回过头叫一枝花先买,一枝花嘻嘻笑着不想上前越位,车间主任买了两份,用眼色一挑、嘴巴一驽,指挥着一枝花跟他坐在了一张桌子边。谁知那桌子正好坐着老油条。老油条赶忙站起,说来也巧,车间主任拿着的盘子,不知怎么有点歪,一根油条两半个,分开部分只粘着一点点就要掉下来,老油条用筷子一夹,嬉皮笑脸随着车间主任放盘子的手,他的筷子一起落在桌子上,嘴里念叨着:这个可是不能分开……这个可是不能分开……人家车间主任倒是沉得住气,白了老油条一眼,坐下没吭气。一枝花是什么脑壳啊,笑着打了老油条肩膀一巴掌。老油条还是笑着说,我怎么了?我怎么了?没说什么啊。所以,不知道老油条的这个性子,是天生的秉性还是后来形成的?人家技术工作上没说的啊,反正一辈子只能弄个先进生产者之类,就是提拔不起来。有人说,你坏就坏在这张嘴上,掉在油锅里,还越炸越喜色,黄愣愣的,招人爱也烫人嘴。其实,我善于观察人,也善于“过电影”找阅历。他啊,是人生不得意,眼睛耳朵又灵得很,可以说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嘴巴又看守不住,越老就越老油条了。因此他还有一个绰号:臭豆腐。他自己还很自豪,老油条,老油条也得沾着豆浆吃才香;臭豆腐怎么了,就凭咱这技术,闻着臭,吃着香。离不开我。

到了后来的那些个狰狞岁月,呵呵,打错了字,是电视里那电视剧的用词:峥嵘岁月。那些日子里,就出现了许多的老油条。这些老油条都是老运动员了,每当来了什么运动,他们必然上阵招摇过市一番,我也是其中一个。这些个老运动员,由于经常被扔到油锅里过过油、加加热,也就成了很老的老油条。当然,老运动员队伍里只有一部分是老油条,有些个经不住“考验”,如那位老作家,跳了湖,临死还要跳团结湖,也没能唤起大团结来。如果学学有些人,或者当个附庸,献身做个御用文人,或者成为老油条,也不至于一死献身,还被扣上个自绝于人民。

那时变身为老油条的运动员,第一个法术,就是跳进豆浆碗里,灌进一肚子的白色豆浆,身上自己抹上花白花白浆液,自我认真地的表示是属于白色的:有的是说自己走了白专道路,有的是白色的大脑染不上红色,有的是自认金色的外衣有拜金资产阶级思想,还有的是宣传或骨子里就是白色的传承,总之,用这些来表示低头认罪,或者同时造点油头滑脑的气氛,让人哭不得笑不得,都是为了轻松过关。比如传说很广的侯宝林先生被批斗,造反派一喊打倒侯宝林!侯宝林就会马上趴下来。造反派问谁叫你趴下的,侯老说:你们不是喊打倒我吗?我不打就倒啊。还有一次,上台要给他戴高帽子,侯宝林马上从长袍里变戏法一样变出一顶,那纸帽有半尺高,造反派说太低!他就边说着能高,能高,将脑袋一摇,纸帽子就会长高半尺,再嫌低还能长。这就是油条邂逅豆浆的戏剧性一幕。

现在,养生堂节目很受欢迎,上面讲过油条不能吃或者不能多吃……

今年才听到养生堂这个说法,可惜的是,前年去北京,为了省钱,网上搜搜,找到了一个距离前门近又实惠的99旅馆……早晨起来惊讶的是,门口居然有一台久违了的街头露天油条豆浆摊子。于是一个礼拜的时间,每天早上的早餐,就是品尝这个几十年没有吃过的早点了。今年听到养生堂节目的说法,才知道,油条吃多了致癌,豆浆多喝美容。所以这两样食物的邂逅,真的

江山编辑部

江山编辑部 童生

  • 800

    主题

  • 1156

    帖子

  • 613

    积分

2016-02-28 19:58:10

六、飞天花笺(二十):书海夜航读诗作诗都要品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688c8b010098up.html

七、当油条邂逅上豆浆

http://www.vsread.com/article-338767.html

八、【散文天地】观潮和看戏

http://www.vsread.com/article-143070.html

就不多举例子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下面谈谈打造精品网站文章排版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江山文学网发展壮大,目前已经有各类作品六十余万篇,在坊间也有了很大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文章标点符号使用上,逐步规范起来。

为了使规范标点符号的要求能更好地实施,我的意见是从最常用的和几种最常出现错误的标点符号用法的开始规范,这个要求,对于加精入绝是强制性的。编辑、主编、社团都要修改,标点符号错误比例还是执行原来精绝规定的千分之三。

    更多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请见我后面的“国标”链接,建议各位编辑要先行熟悉,在审查文章时予以纠正。

下面我重点说说常用的标点符号使用,以及常出现的错误用法。

一、 句号:这个标点符号是最常用的,大家基本上都能正确使用,主要有:

(一) 人物对话最后的句号应该在引号之内;

(二) 一个意思或表达完整叙述后才能有句号,也不能一个句号一个自然段到底。

二、 省略号:六个圆点,但不能单独输入圆点,要使用shift+6键入;省略号后面一般不再出现其他标点。有的时候可以出现,不在本期要求之内。

三、 书名号:只有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可以使用书名号标示。

四、 . 表示两种语气兼有问号和感叹号可以连用,如:这到底是为什么?!

五、 括号括号有四种形式:圆括号()、 方括号 []、六角括号〔〕、方头括号【】。括号避免套用,必须套用时,采用不同形式的括号。

一般大都使用()国籍或朝代用[]〔〕电讯稿消息来源用【】

词条用〔〕【】;特别注意,方括号【】不能用在序号上。

六、 序号:段落结构层次和叠加分别是:第一层为以、二、三……再往下分层的第二层是:(一)、(二)、(三)……下面依次是1、2、3……(1)(2)(3)……不能在开始就是用其他层次的数字或符号:如【一、(一)。

一、二、三……后面没有小标题或文字段落另起一行的不需要顿号。有小标题或直接连接出现段落文字的加顿号。

 以上是按照国标整理的简略使用方法,具体的可以打开链接学习。

http://www.douban.com/note/435474385/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千里追梦

千里追梦 举人

  • 11

    主题

  • 532

    帖子

  • 3025

    积分

2016-02-28 21:10:20
看了老师今天的授课,受益匪浅!学习了。您辛苦了!
古渡

古渡 进士

  • 330

    主题

  • 3114

    帖子

  • 7278

    积分

2016-02-28 21:17:40

受益良多,谢谢文萃主编。

课堂上所提醒的标点符号问题,值得每位作者编辑社长注意。

清纯芳心

清纯芳心 秀才

  • 36

    主题

  • 359

    帖子

  • 2497

    积分

2016-02-28 22:18:14
老师的课,让人受益匪浅,听课之后,回味无穷,明天再仔细看看。 老师辛苦了!
鸿渐于陵

鸿渐于陵 秀才

  • 37

    主题

  • 1314

    帖子

  • 2845

    积分

2016-02-28 22:18:44
听君一堂课,胜读十年书!
阳媚

阳媚 探花

  • 95

    主题

  • 2873

    帖子

  • 13212

    积分

2016-02-28 22:47:17
今晚开会误了听课,在这里认真看了一遍,读后受益颇多,辛苦老人家了!
荒原凌波微步

荒原凌波微步 秀才

  • 197

    主题

  • 1386

    帖子

  • 1191

    积分

2016-02-29 00:23:14

致《猴年第一讲》

散主精彩讲座说,

尤赞敢纠大师错。

唯有刻苦书海搏,

不负江山胸怀阔。

——谢谢散主,精彩已收藏【备忘录】!


冯耀廷

冯耀廷 进士

  • 6

    主题

  • 318

    帖子

  • 11283

    积分

2016-02-29 06:47:09
山泉

山泉 探花

  • 60

    主题

  • 855

    帖子

  • 14140

    积分

2016-02-29 08:30:02

欣雨老师知识广博,博古论今,且结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不仅仅是解读随笔,涉及其他写作知识,对我们写作也相当受益。

老师辛苦

何叶

何叶 探花

  • 137

    主题

  • 1200

    帖子

  • 17557

    积分

2016-02-29 12:37:10
老师太有才了!何叶问候老师。给欣雨主编加油!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6-02-29 14:10:26
谢谢诸位光临,老朽奔八了,只为江山能出好文章,出人才。尽力而已。
天龙

天龙 举人

  • 189

    主题

  • 1487

    帖子

  • 5857

    积分

2016-02-29 16:48:10
敬佩文萃老师的博才多识!讲座内涵丰富、有理有据、入木三分,令人拍案叫绝、受益无穷!!
妙琴

妙琴 秀才

  • 2

    主题

  • 381

    帖子

  • 1020

    积分

2016-03-01 16:11:41
欣雨文萃老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为名、不为利,只为江山出好文、出优秀作家而献身!讲课都是由浅入深,引人深思!学习受益!祝福您老健康益年!
婉溪清扬

婉溪清扬 秀才

  • 34

    主题

  • 605

    帖子

  • 2143

    积分

2016-03-01 23:34:31

用“水火既济”“火水未济”来比喻泼墨用笔的度,即形象又易懂。学习领会,祝欣雨文萃老师生活幸福安康!并送一曲《我是一条小河》与大家共赏。祝江山前程似锦,祝问友们才情飞扬,精彩纷呈!



陌上阡尘

陌上阡尘 童生

  • 23

    主题

  • 154

    帖子

  • 547

    积分

2016-03-02 00:37:31
能够在论坛补上老师欣雨老师的授课内容,真是受益匪浅,感谢欣语老师!您对文学的执着值得晚辈学习!
清风淡雅

清风淡雅 举人

  • 173

    主题

  • 1549

    帖子

  • 4612

    积分

2016-03-02 09:47:18
欣雨老师辛苦了!学习后,很受益!问候!
碧潭飘雪

碧潭飘雪 举人

  • 192

    主题

  • 1797

    帖子

  • 5963

    积分

2016-03-02 14:51:39
雨老师的课,我每节都听了的,讲得精彩、精细、精准,受益匪浅,要多多听老师的教导,多多向老师学习!祝老师春安!健康快乐!
欣雨文萃

欣雨文萃 进士

  • 134

    主题

  • 702

    帖子

  • 10295

    积分

2016-03-06 19:58:06
谢谢诸位光临寒舍!
晴空依旧

晴空依旧 秀才

  • 80

    主题

  • 466

    帖子

  • 1206

    积分

2016-03-29 11:19:43
敬佩老师的才华,,老师辛苦了!受益匪浅。
晨爱

晨爱 秀才

  • 31

    主题

  • 465

    帖子

  • 2661

    积分

2016-04-03 18:54:45
欣雨老师辛苦了,这么长篇大论让我受益匪浅!很多知识正愁无处求证,听老师一言,茅塞顿开。欣赏学习!以后遇到什么疑点再来翻帖,慢慢领会,慢慢吸收。敬茶遥祝春安!
共2页 12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