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浪花】虹桥初成(传奇小说)
李春与新婚妻子年底回老家时,赵冬阳就跟了来,一来他要护送师傅和小姐回家,二来他要跟李师傅正式拜师。长途行路,车马劳顿,他不辞辛苦照应众人,与小翠一起担负饮食起居,人马宿住等事宜,一路颠簸,终于回到了邢台临城李家庄。
回家后搬运行李,整理物品,打扫屋子,铲除院子里的荒草,与李春一起,拾掇整齐久未住人的破败院落。小翠帮着小姐一起打扫屋内,一年未住人,屋内灰尘吊挂,潮湿冰冷,她们赶紧生火烧水,清扫屋顶四壁,擦洗桌柜板凳。屋内有了热气烟火,逐渐温暖起来,她们张贴上火红的对联窗花,张挂起灯笼,这才显得红红火火,喜气盈盈,充溢着过节的气氛。
娇倩放下大小姐的身价,熟悉家务,有小翠帮着打理,当家太太也不至于太忙乱,娇倩正在适应着新角色。第二日,李春到妹家接回孩子,妹子妹丈也一同跟来,向新人道喜。儿子怀玉羞涩地叫娘,娇倩,如今的李太太,认真地当起了妈妈,赶紧给儿子掏出红包,看着孩子给自己磕头,拉过来抱在怀里。一大家子欢欢喜喜吃了一顿团圆饭,妹夫和妹子告辞回去了。
几日来全家人收拾院落,购买赶做过年食品,准备新年,小翠闲下来陪着小姐做衣服,给孩子做了两身棉衣,为他们每人添置了一件夹袄,也算新年的新气象,紧张罗着就到了年三十,也大致准备就绪了,晚上女主人准备了一大桌晚餐,作为年夜饭辞旧迎新,一家人团聚互相祝福新年。
李冬阳要在这一特殊的日子,正式拜师。开席前把师傅郑重扶坐在椅子上,让师傅坐好,他要磕头拜师,入门认宗,执弟子之礼。李春端坐在椅子上,李冬阳跪在脚下,虔诚磕了三个头,并向师傅谢恩:“师傅在上,受弟子冬阳叩拜,一日拜师,终身为父。从今以后,冬阳奉孝师傅,终身不怠。”
李春站起,赶紧把冬阳扶起来,并赠给冬阳一副凿子锤头。对冬阳说:“我已经有好几个徒弟出师了,你是我最有才气的一个,师傅一定把全身技艺传授给你,让你和师傅一样,成为远近闻名的工程石匠。”
师傅牵着徒弟的手走向餐桌,一家人才正式吃着团圆年夜饭。这时外边儿的炮仗声此起彼伏,火红的灯笼火把映照的全村红红火火,新年的气氛浓烈而喜庆,一家人边说笑边吃喝,热闹异常。
李春与新婚妻子,新年拜了父母牌位,再到祖坟上跪拜祖宗,磕头献供。逐家拜访亲友,送礼问安,在家抚养幼子,规整家什。眨眼过完了新春,到了初十,李春与家人整理行装,要回赵州,去拜望岳父母大人,然后规划事项,准备开工。
三日后赶回赵州,拜见了父母大人,同时,二老成功晋升外公外婆,乐得眉开眼笑,赶紧拿出红包。乖巧的怀玉投入外公外婆怀抱,就如亲生骨肉一般,二老平添了一位外孙,喜不自胜,一下子慈眉善目起来,似乎福寿更加绵长了。
正月十七开工,今年开工后规模更加宏大,民夫增加了几十人,石匠也增加了十多人。一部分人继续按图索骥,凿锤石料,一部分人开始建桥立石券。李春设计的大石桥结构奇特,大拱长37米,宽9米。大拱是由28道拱券拼成,这种结构就像是将28个形状相同的弓合拢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券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这意味着其中一道拱券如果损坏,其他拱券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独创了一种奇特的建桥进度,可以一个石券儿,一个石券儿的分别建造,再把他们锚固到一块儿。
这几天工匠们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干,冬阳在师傅的指导下,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他带领工匠们,仔细按图纸对照石块排序位置,在打好的桥础上,立起最初的基石,这需要工匠们同心协力,指挥者调度准确无误。李春与冬阳站在木梯上,居高临下,用旗子和哨声,指挥大家抬起石料,准确安放。安放第二块以及后续的石料时,石块之间有燕尾槽,就如榫卯结构一般,互相牵拉固定,严丝合缝放置。建造时从桥的两端分别开工,向中间延伸对接,石料的尺寸精准无误,对接相当成功。第一道石券终于成功横跨,石匠民夫们激动万分,大家奔走欢呼,噼噼啪啪,鞭炮也燃放起来,一朵大红绸花彩带,被冬阳架到了桥拱顶端。又一阵呼喊爆发,声浪冲到云端,云朵被震得四散逃逸。方圆几里内,人声呼喊,骡马嘶叫,热气蒸腾,工地上火暴热闹达到了极点。
第一道石券立起来后,像一道彩虹,美丽壮观。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道石券儿只有两尺多宽,立起来太单薄,必须时刻有人守护,夜晚增加了下夜的人数,他们祈祷不要刮大风,下暴雨,还怕遭受大型动物野兽的冲撞,必须尽快建起第二道券,锚固到一起,增加稳定性。
原来李春设计的大桥,用了护拱石、钩石、腰铁、铁拉杆和收分五种做法。每砌置完一道拱券,只需移动鹰架(施工时用以撑托结构构件的临时支架)再继续砌置另一道相邻拱。在建第二道拱券时,就运用到了 “腰铁”。 在相邻拱石之间设有“腰铁”,各道券之间的相邻石块也都在拱背设有“腰铁”,把拱石连锁起来。还在每块拱石的侧面凿有细密斜纹以增大摩擦力,加强各券横向联系。每一拱券采用”下宽上窄、略有收分“方法,使每个拱券向里倾斜、相互挤靠,增强其横向联系,防止拱石向外倾倒。这样初建起来的两道拱券就紧密地连到了一起。
这建大桥的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建起两个拱券用了足足一个月。民工们每天披星戴月,精疲力竭,不停地挥汗如雨。他们劳动强度大,消化快,饭量极大,整天仍然饥肠辘辘的,伙夫们把饭菜挑到工地上,他们饥不择食,挑来什么吃什么。还好平原出产麦子,大家可以吃上黑面馍馍,就着大碗汤菜,总是盼着饭点儿早早到来,也可歇歇脚喘喘气。劳动的时日,不是烈日当头,骄阳似火;就是暴雨如注,寒气浸骨,干得头昏脑胀,一不小心就会栽倒石头上。
工地上时不时地出现事故,这一天又出了意外,十几个民工往拱券上抬一块大石料,或是疏忽大意,或是体力不支,石头突然滑落,大家大声叫喊,可是下面的人还是躲闪不及,被砸断了一条腿,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医官立即用担架抬到乡里医所救治。无论怎样小心,怎样强调,意外还是经常发生,这不但伤及人身,还损失钱粮。民工负了伤,就要从经费里划拨一部分,为这些民工们治病,养伤甚至养老,算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李春每天回家累得抬不动脚步,妻子与小翠细心地准备下可口的饭菜,每天晚上都有肉,变着花样地做饭,就是这样他也瘦了一大圈。吃完饭还要看他那看不完的图纸,李春没有太高的文化,不会精准计算,只能依靠画图,一幅一幅的图纸,从不同的角度,画出各个侧面的图形。娇倩看着丈夫趴在油灯下夜夜画这些图纸,说他的大桥是画出来的,每幅图对接起来就是整个大桥。他生怕每块石头之间不能紧密衔接,或者大桥最后不能合拢,或者拱券之间不能严密牵拉。所以每晚他想呀想呀,画呀画呀,所有的奇思妙想,都是在画图中产生,在图纸上创新,在图纸上比对,在图纸内完善。李春的工作重心在晚上,在油灯下的全身贯注中,在思维的慎密细致里,在灵感的火花迸溅下,这座大桥才最终被完美设计出来。
工程还在有序运行,这已是开工后的第四个年头了,今年有望大桥主体合拢,明年只剩下装饰修缮的事项,计划用时五年完工。这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伟大工程啊!民夫们历经千辛万苦,经受风餐露宿,硬是用自己的双手,肩挑手推,一块一块地运送石料,仔细凿刻打磨,再高高托起,安放到拱券上,建造起这么一座坚固结实的大桥,真是造福子孙万代,功不可没!
拱券正在一道道架起,每个月都会出现新局面,大家辛苦着激动着快乐着,这是他们全体劳动者的心血凝结,也是他们体力和汗水的神圣结晶,每一次小成就都值得他们欢呼雀跃,兴奋异常。大家看到在主券上均匀沿桥宽方向设置5个铁拉杆,穿过28道拱券,每个拉杆的两端有半圆形杆头露在石外,以夹住28道拱券,增强其横向联系。后来在4个小拱上(肩寓)也各有一根铁拉杆起同样作用,这也是李春设计的五个方法之一。这些奇特技术,是李春多年建桥的经验总结,也有他建造赵州桥的独创,使的这座大石桥建起后坚固耐用,经久不坏。
很快进入十月底,天气逐渐变凉,28道拱券终于高高架起,大桥主体完工后,一道飞虹呈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全乡人在赵梓昆,孟济洲等乡神的率领下,敲锣打鼓到工地上慰问,为石匠师傅们披红挂彩,甚至十多个年轻人把李春拥起来抛向空中,庆祝这胜利的时刻。工地上忙中偷闲,乡绅们请来了戏班子,还有乡亲们自组的锣鼓队,在这里轮番表演,“咚咚锵锵”“吱吱扭扭”“咿咿呀呀”,好一顿热闹,让工匠民夫们歇息歇息,娱乐娱乐,他们停下手中的工具,看着,听着,乐着,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戏曲、歌舞队表演得特别卖力,喜庆万分,以此表达全乡人民的感激和敬意。
接下来开始铺桥面,修肩寓,这虽然同样艰巨困难,但是却开心轻松多了,而且胜利在望,大家充满了信心,力量倍增。桥面用的是大理石料,在开凿运送石料时就已规划设计妥当,为了节省石料,他们不肯毁坏任何一块,仔细打磨,小心凿刻。桥面凿刻难度继续增加,要求薄厚一致,大小相同,正面光滑,一凿一锤,工匠们夜以继日地赶活。把别处的工匠们抽调来,全部进行此项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今年桥面铺设只开了个头。
到了每年的旧历年底,气温下降,时有漫天风雪飞舞,寒冷刺骨,没法儿再施工,便宣布停工放假。石匠民夫们在工地整整干一年,也就是这一个月的休假,都抓紧整理工具,打包行李,背着自己的破衣烂衫,镢头铁锨,长绳大筐,告别工地,匆匆回家。渴望休息一下自己疲劳的筋骨,与家人团圆,享受短暂的居家温暖生活,迎接旧历新年,欢度新春佳节。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