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蜡炬成灰(散文)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题记
到处都是黑暗,已经停了一天电了,我独自蜷缩在小窝里,感觉着指尖的冰凉,外面没有了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了此起彼伏的叫卖,没有了灯红酒绿的吵闹,没有了酒醉繁华的霓虹闪闪。此时的窗子之外,寒风瑟瑟,星光点点,狗吠深巷,一切好似静止下来,告诉你要慢慢的,不要急。窗子以内,寂静一片,又因为冬夜,漫长又寒凉。实难忍受口渴之痒,才摸索着找出一根蜡烛,火柴划开了淡蓝色的火焰,蜡炬瞬间滴下了一滴泪,努力睁开一丝微弱的、暗黄色的光亮,暗昧处见光明世界,如春日明媚,令人雀跃欣喜,整颗心随即明亮起来,恍若是白日青天。
滴答滴答,蜡烛再次泣泪。我感叹蜡烛的前世今生,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再也不用靠蜡烛来照明,电灯让生活如同白昼,蜡烛渐渐被我们遗忘,甚至丢弃到了角落,无人问津。当停电、停网的时刻,她才会被人想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万般不自由,可是蜡烛她却从不抱怨,还依然甘愿燃烧自己,哪怕仅剩最后一丝气力,也要还人间以明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句诗随即涌入我的脑海,不错,古往今来,人们赋予蜡烛的象征意义就是奉献,并且经常用来象征一些在我们身边,不图名利、默默无闻的人,例如:辛勤的园丁、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不留姓名的社会各界爱国之士……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但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成就平凡中的伟大。
蜡黄的火焰摇动,微弱——明亮,微弱——明亮……柔弱、微小、不堪一击如她,仅是一阵脚步声,足够让她东倒西歪,哂之笑之。只见小小的火苗在空气中摇曳,可是她在挣扎,出乎我的意料,过了一小会儿后,火苗似乎比原来更高、更强,竞高竞上,用方寸之间的光亮,在与整片黑暗斗争。看到她的不屈,我不小心哈了一口气,那微弱的火苗顿时倒了下去,眼看着就要熄灭了,只见它摇摇晃晃地又抬起了头。这次,我决定给她一些“颜色”,我奋力吹向火苗,我要把它吹灭了。
“噗嗤噗嗤噗嗤,咦?这小火苗还挺顽强的吗?”我放弃了,就这样静静的坐在她的面前,与她相守这黑暗的光阴。我觉得比我柔弱的蜡烛,却比我更坚持、更坚强,在我看来是光芒万丈。“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我们生活中难道不也要永葆这样的精彩吗?唯有坚持,历风雨,才能见晴朗。
“咕嘟咕嘟”,伴随着蜡烛的燃烧,我的不安分的肚子也跟着叫了起来,忽然想到,因为停电,没有办法做饭,没有买外卖。冷冷的冬夜,我完全不想伸出手指,对于吃都失去了欲望,。晚饭还没有着落,此时,好想喝一碗热热的紫菜蛋花汤,好想回家吃上妈妈做的饭菜。透过蜡烛蜡黄的火焰,我嗅到了温暖的颜色;透过蜡烛跳动的烛光,我听到了甜甜的微笑声;透过蜡烛炽热的内心,我读懂亲人在远方的惦念。“相见时难别亦难”“青鸟殷勤为探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西窗夜话,品茶赋诗,蜡烛,在诗词中原本就承载着想念。我想,红尘阡陌,往来流转,我虽不常在家,父母亲人也一定会在洒满月光的窗下惦念我是否温暖平安?
我不经意间看见蜡烛留下了一滴泪,这泪述尽了蜡烛的一生,这泪代表了蜡烛的一生。
天地浩荡,聚散荣枯,蜡烛,那闪烁着光芒的生命。蜡烛成灰泪始干,它不畏惧;火光燃到生命的尽头,它也不在乎;替人垂泪到天明,她亦从不抱怨,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她何尝不使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