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冷面之恋(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冷面之恋(散文)


作者:枫桦 举人,3240.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9发表时间:2024-07-02 06:37:01


   记得第一次去延吉,就因为吃了一小碗冷面,便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深刻的认知。要吃冷面去延吉,这个认知一直铭刻在记忆之中,至今都不曾改变。
   装冷面的碗是很大的,满满的一碗面都装进一个人的胃里,是什么感觉呢?我一直都在感念那个大碗所带来的温饱感,拥有这么一大碗散发着鲜香味道的冷面,是多么的抚慰人心啊!
   在那个上顿玉米面,下顿玉米面的年代,黄色的食物充斥着整个生活,乃至整个记忆。如果有一顿别样颜色的食物,那才是难得的享受啊。能够吃到这样一碗冷面,简直是奢望。其实,每个人最初的希望不过就那么一点点,就如同人的胃所需求的,简单与奢求也在梯次间增长着。解决温饱的前提是一顿饱饭,温饱解决之后才是一顿好饭。是不是好饭,可以去看那个把整个脑袋都埋进碗里的人,正是被一顿好饭迷恋着,哪里肯抬头呢?吃着面还要带着声音,也在充分地渲染着这顿饱饭的真正意义,生活也因此被塑造得有声有色。
   我分得一小碗,已经是有情谊的面子在里面了。我随着哥哥来,他临时有事,便把我交给他的同学,让他来安排我。哥哥的同学是我熟悉的。临近中午,他没有说什么,就领我去餐馆。他点了两碗面,我的面是一碗温面,是黄色的玉米面条。我的面上来得快,没有几筷头子,就让我给撅到了肚子里。他的面上来得慢,而且是个大碗,里面的面条是酱紫色的,一下子便吸引去了我的目光。大概是我的眼神让他有些不好意思单独享受吧,便很大方地夹起一筷头子给我。心里没有了空虚感之后,他便无所顾忌地把整个脸,埋进了大碗之中。
   这碗面散发着一股奇异的清香,忙去喝一口汤汁,冰凉而鲜甜,一直滑入到肠胃里,立刻将身上的暑气驱赶得一干二净。我近乎于贪婪地把这些面吞进了肚子里,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不同年代,不同的人生阶段,所吃出的味道也不尽相同。在生活贫困的年代,一碗冷面是非常高贵的奢望,哥哥和他的朋友还是收入很少的工薪族,一碗冷面是很昂贵的,像他们这样的人,还达不到每天一吃碗冷面的生活水平。那天的冷面也是他们所期待的,来到了美味的面前,实在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狠狠心吃一碗面,来犒劳一下自己,也是无可厚非的。他低估了我的食量,小小的年纪,竟然有这么大的能力,好像那是一个无法填平的深坑,让人看着就觉得害怕。他不敢问我饱没饱,便领着我走出了饭店的大门。他头也不回地在前面走,我紧踮动着两条腿在后面追,怎么也追不上他的脚步,似乎害怕我再有吃一碗的要求。
   不知道他是不是后悔请我吃饭,我却一直都贪恋着那个味道,冷面的记忆也深深地刻在了心灵深处,过去了多少年都不曾被遗忘。
  
   二
   朝鲜族冷面最早出现在公元918-1392年的朝鲜王国,据史料记载:用荞麦面沈菁菹、菘菹和猪肉名曰冷面。这句话说通俗些就是,把荞麦面条放入萝卜泡菜和白菜泡菜里,再放入猪肉片吃,这种面叫做冷面。
   把这种面条取名为冷面,具有两种意义。其一是因为萝卜泡菜和白菜泡菜都是凉的。其二是为了同当时的骨董面加以区分。对骨董面的记载是,把荞麦面条与杂菜、梨、栗子、牛肉片、猪肉片、油、酱油掺和在一起的叫骨董面,就如同现在的杂面。
   最初的冷面,要放上冷面卤,撒入辣椒面或者胡椒粉。朝鲜族吃冷面至少有二百年的历史,把冷面压榨到泡菜汤里吃,便诞生了冷面,从此以后,冷面汤不断地得到改进。但从根本意义上来讲,不论什么样的冷面都传承了朝鲜族泡菜所特有的风味。时至今日,吃冷面时用萝卜泡菜和白菜泡菜打卤,依然是朝鲜族家庭中最简单,最常见的吃法。延吉市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这里聚集了众多的朝鲜族人民,也就沿袭和保留了许多的朝鲜族风俗习惯。当然,朝鲜族的饮食习惯也是一直是这座城市最大的风味,冷面的正宗味道也首推这里。
   每个炎热夏季的来临,延吉冷面的火爆场面便到来了。这一年,我便经历了这个火爆的场面。那时候,我还在三道煤矿的工程队上班,这年的夏天,我们完成了一个大工程,因为工程完成得十分出色,工程队的领导便有意让全体职工放松一下,安排全体职工和家属去延吉聚餐吃冷面。那时候延吉最出名的冷面馆,还是坐落在市中心的服务大楼,这里与百货大楼相距不远,矗立于一个十字街头的旁边。如此好的经营地段,自然也有着十分不错的经济效益。这是一座三层楼的冷面馆,占地面积有数百平方米。我们的人多,有一百之众,每个人一碗面就是一百多碗。怕人多不好排队,一早上就安排人去订餐了,我们临近中午的时候才赶过去。想不到的是,这里的人满为患已经到了极致。说不清这里有多少人,根本挤不动了。每张桌子都坐满了人,过道上站满了人。头顶的大风扇“呼呼”地转动着,却让人觉得那股风都是热烘烘的,脸上的汗珠子还是止不住地滚落着。
   我们虽然占据了几张桌子,这一百多人却不能同时进餐,需要轮换着,这个人吃完了,那一个人再接替这个位置。终于轮到我了,坐下来,看着面前的这大碗冷面,心里想着它,可是这种就餐环境却让心头产生了一种纠结的情绪,把这碗期待中的美食,意外地打了折扣。尽管汤汁足够凉爽,面条足够滑润,这样的优质吃食却不能唤醒身体的消沉与沉沦,美味在这个时候,也变成了充饥果腹的食物。身边还有等待进食的人,一种无形的催促如同被一根鞭子使劲地抽打着,不得不加快了速度,像马儿一样奋蹄狂奔。
   稀里糊涂地造了一肚子,饱嗝打出来,是一股香甜与清新,这时候才感觉出那份美好。与期待中的美好邂逅,是梦中都想的事情,然而,真的到来了,却又说不清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囫囵吞枣的吃法,让人觉得是对美味的摧残,肚子里明明已经饱餐了一顿美食,却丝毫没有那份欣喜的感觉,真的够郁闷的。
   时过境迁,心中感念那份味道,又赶到服务大楼吃碗冷面,当我来到这里,却发觉大楼已经拆除了,空留下一块场地在那里。让我觉得空虚的是,这座大楼的样子都有些模糊,那碗冷面稀里糊涂地填进了肚子里,只有些味道还在口腔里回旋着。
  
   三
   记得有一次去黑龙江密山,到达那里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去一家饭店吃饭,发现这里也出售冷面,便买来一碗。当冷面端上来的那一刻,我才发觉,这碗冷面真的够“冷”。那汤汁里漂浮着满满的冰碴子,好像这里是刚刚开春的河套一样。没等吃,我便放下了。名副其实的冷面,在“冷”的上面下足了功夫,可是与真正的冷面却是貌合神离。
   我这时候才明白,这里是黑龙江地界,哪里会产生什么冷面呢?人家根本就没有打算进步与赶超,不过是个平平常常的饭馆,也不是什么正宗的冷面馆,卖出一碗算一碗,你还强调什么呢?
   这里距离延边地区虽然不远,可是这种粗糙的制作却把两地拉开了十万八千里。一碗面能看出的东西,是很多的。是不是用心去做了?是不是真心去对待顾客了?这些看起来都很渺茫的东西,其实,一直都在身边,就在于实心实意地做。如果真的去做了,就真的把这些抓在手中。有了前车之鉴,再出门便不敢轻易去触碰那些所谓的冷面。怕的是破坏心中的美好,并因此影响到旅途的兴致。
   那次行走在长春的街头,看见了这样一个招牌“延边冷面”。我站在门前有些犹豫,却有人在用朝鲜语跟我打招呼,不觉让人十分的亲切,好像那是杯爽利的清凉冰饮,瞬间便驱除了身上的燥热。我走进去,找个位子坐下来。很快便端上来一碗冷面,汤色与面条以及散发出来的味道都不错。忙喝了一口汤,品味再三,还是觉得味道有些寡淡。我相信这里的老板一定是延边人,甚至是延吉市人,然而,这些能说明什么呢?味道究竟差在哪里呢?我也说不清。
   我很早就听说延吉的冷面师是有级别的。他们调配汤汁的味道,都有自己的独特秘方,往往都是一个人在后厨配制,从不公开示人。这种不公开的商业秘密,也让这股味道永远都锁在那个特殊的碗里。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想回家去,回延吉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冷面。也许正是因为味道的对比,让我懂得了食物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并不是至高无上,却在心里占据着一个位置,是不容被撼动的。我认真想想,那是故乡的原本色彩和原本的味道,在心里已经根深蒂固了。
   延吉的冷面不过百年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几十年的历史吧,却在国内餐饮业的面条评比中,排进了前十名。这是徒有虚名吗?是意外偶得吗?于全国而言,各种各样的面不胜枚举,它却为什么能跻身前十名,名列前茅呢?延边地区是多复合、多元素的地区,这里的居民主要以汉、满、朝鲜族为主。最早来这里的延边人,大多是从外地迁徙到这里来的,移民文化在这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没有谁告诉我,谁来自于哪里。也没有谁告诉我,这种风俗与饮食来自于哪里。然而,这里的人们却把这里当成安身立命的故乡,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也坚定着自己的立场,成为这里的标志,成为这里的名片。
   时间有着自己的定律。因为时间而固定着自己的根基,也因为时间让所有的他乡变成自己的故乡,以至于我现在的身体在千里之外,灵魂却已经回到了故乡,回到自己所熟悉的味道之中——一碗正宗的延吉冷面,冷面不冷,那种无可替代的味道是暖胃暖心的。
   2024年7月2日原创首发于江山文学
  

共 364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每当提及延吉,脑海中总会浮现那碗令人难以忘怀的冷面。延吉,这座位于吉林省东部的边陲小城,以其独特的朝鲜族风情和美食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今天,让我们一同回味那份与延吉冷面相遇的温情记忆,感受那独特的味道与背后的历史底蕴。记得那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延吉的街头巷尾,到处弥漫着朝鲜族美食的香气。那一次,我品尝到了延吉的冷面,那清凉而鲜美的滋味,仿佛让我置身于一个清凉的世界。那碗冷面,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历史的记忆。延吉的冷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公元918年至1392年的朝鲜王国,经历了数百年的演变与传承,如今已成为朝鲜族人民的代表性美食。冷面的制作工艺独特,面条筋道爽滑,汤汁清凉鲜美,再配上萝卜泡菜、白菜泡菜和猪肉片,每一口都充满了朝鲜族人民的智慧与热情。而延吉,这座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更是为冷面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里,汉、满、朝鲜族等多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延边文化。延边冷面,便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熏陶下,不断发展与创新,成为了延吉乃至整个延边地区的特色美食。作者笔下那碗冷面,不仅仅是一碗面,更是对延吉、对朝鲜族文化的一种深情告白。从面条的选材到汤料的调制,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延边地区独有的风味和特色。冷面,这个在朝鲜语中意为“冷面条”的食物,承载着延边人民数百年的饮食文化,也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和民族融合。而作者与哥哥同学的简单午餐,更是一次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交流。那一碗黄色的玉米温面,不仅驱散了夏日的暑气,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那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的缩影,感受到了那个年代人们对于美食的珍视和向往。如今,每当提起延吉,那碗冷面总会成为作者心中的一份美好记忆。它不仅让作者感受到了美食的魅力,更领略到了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延吉,感受那份与冷面相遇的温情与美好。看完枫桦老师的文章,我非常想去尝一尝延吉的冷面。写的非常真挚,强烈推荐文友品读,感谢投稿东篱,希望创作丰收,在东篱收获快乐!【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02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02 06:38:23
  文章里提到冷面的起源和发展,让我对这道美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原来它承载着如此厚重的历史。而且说到多民族文化的交融为冷面注入新活力,这点真是太对了!在延吉,能明显感受到不同文化的碰撞,而冷面就是这种融合的美妙体现。作者每次回忆起在延吉吃冷面的场景,那种清凉鲜美的味道就萦绕心头。作者期待能有机会再去延吉,再次品味那碗充满魅力的冷面,感受多元文化的独特风情。这篇文章真的很棒,勾起了我对冷面的食欲!祝枫桦老师一切顺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09:48:12
  能够代表一个地区的美食,冷面在我们这里的名气是非常大的。这种面在炎炎夏日的时候,能见到它的魅力。延吉冷面是一个品牌,在延边地区经久不衰,也是一直在把自己的事业做细,做强!非常喜欢老师的编按,谢谢老师的精心编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7-02 08:50:57
  写的是冷面,心里满满的怀旧。语言朴实生动,接地气,感人
回复2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09:49:10
  谢谢老师一如既往的支持!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2 10:04:04
  我没吃过正宗的延吉冷面,很神往。我父親是年轻时闯朝鲜,在对岸的新义州开馆子,他做冷面也拿手,但我没吃到,很遗憾,但学了个朝鲜语叫冷面为古苏。这篇文章完全从吃感写延吉冷面,太精彩。见冷面,大概就像今天的人一坐下就握着一个手机吧。枫桦老师写冷面,写时代写人物写人情写人性写烟火写温暖写功夫写精神,把一个冷字写热了。堪称冷面传,枫桦老师亦冷面杀手!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13:50:07
  延边人都知道去延吉来,还有在外地的延边人,也是知道这些。冷面这个东西,让人吃了之后,会上瘾,没有个多少天,最好再去吃,不然会受不了。我不信这个,是不是这个人矫情,特别是延边籍的朝鲜族人,他们真的是这样。我听说在韩国的人,如果有段时间不吃冷面,真的会想疯了。这是扯淡,在胡诌呢?除非里面放了大烟,要不怎么会上瘾?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7-02 10:59:43
  冷面,对我来说既熟悉。所在的城市唐山,冷面并不鲜见,经常听说。但始终没有尝过,因为畏寒,所以对冷食有所抵触,以为冷面就一定很凉的食物,从老师的美文中。了解到冷面这一特色美食的风味,也体会了一碗面在生活中酿出的味道。祝夏琪!
回复4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13:53:13
  如老师所说,肠胃不好,冷面慎用。有些人好像就习惯这个,冰镇的啤酒,再配上冷面,天哪!一般人受不了这个。在延边地区,一些年轻人都奉行这些,看着就难受。谢谢老师的一如既往的支持!遥握顺祺!
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02 11:01:41
  朝鲜冷面,也是我记忆中的味道,这大热天,看完老师的美文,口水止不住了。从在老家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这种美食,我觉得,这是其他冷面代替不了的。在南方,现在小包装冷面很多,味道还可以,惟独的缺憾,就是没有新鲜的辣白菜陪伴,小包装的辣白菜,有些酸,不好吃。老师的文,将冷面文化和故事,细腻地勾勒出来,边叫我回味冷面,边回味老师的真情感悟。喜欢冷面,也喜欢老师别具特色的文字。拜读学习老师佳作,顺祝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5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13:58:38
  如老师所说,各种冷面制品真的多了起来,在商场里都可以买到。我们这里的朝鲜族食品,大部分都是纯手工的,比如泡菜,一定要新鲜制作出来的。在延吉以外的地方,也可以见到,真的不糊弄人。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谢谢一如既往的支持!遥握顺祺!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02 14:51:34
  我今天第一次听说了还有一种面叫冷面,夏天吃肯定是很爽的。这冷面在老师那里在朝鲜族都有上百年历史了,我是孤陋寡闻的,想想味道都不错,可惜我们这里没有,否则要尝尝。美文,点赞学习,祝老师健康每一天!
回复6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21:00:21
  冷面是延边的特色,有自己的独特味道,非常不错的面食,可以说独树一帜。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一直以来的支持!遥握顺祺!
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02 16:39:18
  很巧,今天中午就是吃的冷面,网红带货,自己做的。冷面传入唐山更晚,90年代初期,那时候我在上学,街头很多苫布围的简易饭摊儿。叫朝鲜面,就是一种速食,焯水,过凉水就算是冷面,不过就是热面,配菜也简单。北京这边有很多所谓正宗的冷面,偶尔会吃。老师讲了几段朝鲜面的故事,都很有生活气息,特别是第一段,那个哥哥的同学冲出饭店头也不回的样子很有时代感,也很有个性。滦州的朝鲜面基本上是稀饭的地位,吃火烧配一碗朝鲜面。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7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21:03:51
  我也听说北京有冷面,更多的是卖给在那里的东北人吃。冷面不适合南方人,大概是不习惯这个冷。我在西安吃过几次那里的面,裤带面,臊子面,各有特色。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8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7-02 19:45:22
  冷面没吃过,虽然见过写着冷面的店铺或摊点也没敢尝过。看到老师写自己第一次吃冷面,描写得太精彩了,无论是自己的未能果腹和哥哥同学头也不回的往前走的形象,都非常深刻。几次吃冷面,情境不同,心境各异。好文点赞拜读。祝老师夏祺。
回复8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2 21:05:22
  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9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7-03 07:08:17
  老师的文章总是有独特的韵味,您写的冷面也不是一般的香,我在大学时候和朝族女生同寝。都是延边的。我会说很多朝族话,也经常吃到她们做的冷面。我要好的朝族女生总是带一袋子锅巴,还有狗肉,有时候我们一起吃,很有趣的。
回复9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4 02:27:28
  我也有朝鲜族朋友,与汉族朋友不同,很豪爽的。谢谢老师的来访留评,谢谢精彩解读!遥握顺祺!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