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文韵凝芳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文韵】客家薯包米果(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文韵】客家薯包米果(散文)


作者:思怡乐园 童生,571.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17发表时间:2024-07-04 18:45:56

在江西的赣南,隐匿着一种充满客家风情的特色小吃——薯包米果,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承载了丰收的喜悦,更是客家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这道小吃以硕大的大薯为主角,经过巧妙的烹饪,变成一个个圆滚滚、金灿灿的米粿,令人垂涎欲滴。
   薯包米果,这一名称便已然透露了其独特的食材奥秘——薯,且特指那别具一格的脚板薯。脚板薯,一种春日播种、秋日收获的作物,它在植物学上的正式名称为毛薯,然而,其别名繁多,诸如参薯、薯莨、黎洞薯、长薯、佛手薯等,皆是对其不同地域与形态特点的生动描绘。
   这种薯类的肉质,与淮山相似,却又不尽相同。它富含黏液质、维生素与淀粉酶等多种营养成分,滋养着我们的身体。然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它那别具一格的外形。块茎呈现出不规则的扁块形,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形状酷似一只大脚板,细致到连趾头都清晰可见。正因此,它深受客家人喜爱,并亲切地唤它为“脚板薯”。在烹饪薯包米果时,选用这样的脚板薯,不仅确保了食材的丰富营养,更增添了独特的口感与风味,使得这道美食成为一道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
   关于薯包米果的来历,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在古代,客家人在丰收时节总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他们决定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丰收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客家妇女们开始尝试将脚板薯与米粉结合,经过反复试验,终于创造出了这道美味的薯包米果。它不仅口感独特,而且寓意着丰收与吉祥,成为了客家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制作薯包米果,需要一双巧手和一颗耐心。客家女人们总爱在秋收后的闲暇时光里,踏入厨房,用她们勤劳的双手和无尽的爱意,为家人烹制这道美味。
   秋风轻拂,稻穗摇曳,正是制作薯包米果的绝佳时节。她们会亲自到地里挑选,顺着藤蔓仔细寻觅,轻轻刨开土层,将那些胖乎乎的脚板薯小心翼翼地刨出。这些形状不规则的扁块状大薯,宛如天然的艺术品,承载着大地的馈赠和岁月的痕迹。
   洗净后的脚板薯,会在坚硬的竹筛或铁筛上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刷浆。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力气的过程,但每一次的摩擦,都仿佛在诉说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食的执着。紫色的浆液缓缓流淌,散发着自然的香气,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丰饶的土地上。
   接着,切好的葱花、姜末、盐、辣椒粉等调料会撒在脚板薯羹上,经过一阵激烈的搅拌后,再拌入适量的粳米和糯米粉。加粉加料可都是一项十分讲究的技术活,如果加多了煎炸出来的米果则会生硬不好吃,如果加少了则很难成形,同样也不好吃,各种加入的调料,都有一种传统的比例,是世世代代赣南客家人流传下来的秘方,这种比例只有赣南客家女人们知道,也是一种特殊的口味,一般人模仿都模仿不了,而且也只有赣南人适应这种特殊的传统口味。在双手的巧妙揉捏下,脚板薯的香甜与米粉的细腻完美融合,形成一团团柔软光滑的薯粉团。这个过程需要耐心与细心,这一过程不仅是对食材的调和,更是对味觉的期待和心灵的满足。
   备好主料后,用虎口将薯泥挤成乒乓球大小,当锅中的油开始微微冒泡,发出“滋滋”的声响时,便将薯包米果轻轻放入锅中。随着油温的升高,薯包米果逐渐变得金黄酥脆,炸至金黄或紫褐色,外酥里嫩的薯包便出炉了。煎薯包米果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恰到好处的火候才能让薯包米果外酥内软、香气扑鼻。
   当薯包米果出锅时,整个厨房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它们被整齐地摆放在盘中,宛如一个个金色的元宝,寓意着丰收与吉祥。记得小时候家里每次煎薯包米果,妈妈会用两个碗盛满薯包米果,一碗置于灶台,妈妈虔诚地点燃香烛,向灶神献上敬意,仿佛邀请这位家中的守护神共襄这美食的盛宴;另一碗则庄重地端至大厅,放置在祖宗的牌位前,她恭敬地鞠躬,将思念与敬仰融入这香甜的薯包之中。敬奉完神明和祖先,随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分享这道美味的小吃。咬一口薯包米果,外酥内软、既香又甜,甜中夹咸,非常爽口,香气扑鼻,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除了直接食用外,客家人还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将薯包米果趁热泡入加糖的热米酒中。这种吃法不仅美味可口,更具活血祛风、暖胃补肾等养生之功效。在寒冷的冬天里,一碗热气腾腾的薯包米果米酒下肚,仿佛一股暖流涌遍全身,让人倍感温暖和舒适。
   在客家人的生活中,薯包米果不仅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情感与文化的温馨纽带。他们以红心薯为暖,专为妇人与老者烹制,暖身更暖心;白心薯则成为男士之选,平衡体质,避免燥热。这种对食材的精挑细选与贴心考量,是客家人对家人深情厚意的独特表达。
   客家薯包米果,之所以能成为人心所向的美味,不仅源于其色香味俱佳的诱人魅力,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客家智慧与温情。它见证了客家人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更在每一次节日或团圆时刻,化作家的味道,传递着亲人间的关爱与温暖。那金黄诱人的色泽,香气四溢的氛围,以及层次分明的口感,无一不让人沉醉于这份来自客家的独特风情与家的温馨之中。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客家薯包米果已经走出了赣南地区,成为了一道享誉全国的美食。这道充满故事与情感的美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品尝和了解。让我们一同品尝这道美味的佳肴,感受那来自客家的浓情与温暖吧!
  

共 212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老师用沾满情感的文字,详述了在江西的赣南的充满客家风情的特色小吃——薯包米果。特别是对制作薯包米果用到的脚板薯的描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从选料到加工制作,一步步走入读者心中。薯包米果犹如一道独特的风景,不仅承载了丰收的喜悦,更是客家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客家人的勤劳智慧,以及形成的独特文化和传统。客家传统,浸润岁月。薯包米果,走出本土,文化悠悠,美不胜收。感谢老师赐稿文韵,推荐赏读,期待精彩继续。【文韵编辑:宇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06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宇蓝        2024-07-04 18:51:40
  客家人勤劳智慧,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迁徙和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拜读佳作,点赞,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7-05 09:30:33
  谢谢宇蓝老师的精心编辑,辛苦啦!敬茶!
2 楼        文友:竹石秀女        2024-07-05 07:45:30
  第一次听说脚板薯,更别说吃到薯包米果了。文中弥漫着薯包米果的香气,以及对勤劳客家人的辛苦劳作,细心和耐心制作薯包米果的称赞。令人感动的同时,也有想品尝薯包米果的欲望。
回复2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7-05 09:31:49
  谢谢老师的到访留评,有机会到我们家乡来,我请您吃薯包米果!
3 楼        文友:笔名木子青        2024-07-05 07:47:43
  薯包米果,不仅是美食,也是一个地域的传统文化。美食文化源远流长,赋予了时代与地域特色,随着信息化与地域化的融合,这种传统美食会带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读完了,也好想吃一口那香甜糯香的薯包米果,给味蕾一个刺激,也体会一下客家人的久远的美食传统。
回复3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7-05 09:33:17
  谢谢木子青老师的美评,有机会到我们江西吉安玩,请您吃薯包米果。
4 楼        文友:绿叶红了        2024-07-05 12:49:47
  作品写出了美食文化的精髓,散文语言优美,厚重,大气,欣赏老师佳作!
文学的道路上,虚心的学习,永无止境的冒险。
回复4 楼        文友:思怡乐园        2024-07-05 17:31:10
  谢谢社长的美评!
5 楼        文友:根柯        2024-07-07 09:26:45
  细细品了这赣南的特色美食,让人又想起香甜的赣南橙,喜欢这种风土人情浓厚的好文章!
文、茶的生活,不虚度。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