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根与魂】【东篱】烀咸菜(散文) 
【编者按】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写得很感人,也很有代入感。作者将儿时的那种对吃的欲望写得惟妙惟肖,仿佛身临其境。咸菜,谁都不陌生,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对咸菜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就像作者一样。可以说,咸菜,是过去缺吃少穿年代的调味剂,它给曾经苦难的日子带来了不少的欢乐和希望。文章对烀咸菜的过程介绍得很详细,如果不是亲自参与,或者不是经常观看是写不得这么深刻的。如作者随同父母如何拔萝卜,如何收辣疙瘩;又如父亲怎样保管箩卜,母亲怎样将辣疙瘩处理,最后清明节前后的晴天,父母一个烧火一个做,配合默契地做烀咸菜,孩子们的馋嘴相,在文里表达得活灵活现,让人忍俊不止。文章议论抒情相结合,一边帮着父母干活,一边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如实写出;又将父母日常的生活场景,父母的性格特点也是写得入木三分。语句中幽默风趣又带着对父母的敬重和心疼。整篇文章用轻松诙谐的语调将过去的艰苦岁月展示给读者,很吸读者眼球,让读者也是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产生很深的感悟,这不得不说明作者的文学功底深厚,写法高明独特。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炼,字字珠玑。很美的文章,力荐各文友欣赏。感谢老师投稿东篱,希望精彩继续,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060024】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7-06 05:21:39
  文章条理清晰,语言精炼,用诙谐幽默风趣的语句将烀咸菜的过程写得很突出,情感真挚,很美的文章,力荐各文友欣赏,问候老师,祝老师开心快乐每一天! 
回复1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6 14:00:15
  感谢红花草老师的精心编按,相较于文章,我感觉编按写的更精彩。期待看到老师新的佳作,祝心情愉快!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7-06 07:31:00
  在胶东半岛,没有烀咸菜的说法,也没有这个工艺,烀这个字倒是使用频率很高,我听到这个字,浑身都暖和,也很开胃口。佳华老师写的烀咸菜题材,很有特色,细腻,有对农家时日的深度感悟,有对时光最暖的怀抱。煎饼卷大葱,可能是一个特色,煎饼卷咸菜,我没有吃过,下次到临沂,专门找佳华牌的烀咸菜,吃上一次。泥土里滚爬,大铁锅里烀咸菜,这就是一个时代的影像,那时谁在乎咸菜里的什么亚硝酸盐有多少。在乎的是每日肚子是否空着。这样的回忆,我觉得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唤回我们的正常口味,不要把味道交给那些人工调料。怀才抱器拜读,问候佳华老师早安。 
回复2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6 14:09:40
  烀咸菜这个工艺,好像其他地方不太多,应该属于沂蒙山区的特有味道。烀字自带粗犷本色,不仅仅烀咸菜,还有烀其他东西,都与精细不沾边。沂蒙山区的煎饼卷大葱,往往是大葱蘸点酱或者弄点烀咸菜卷在一起,一般不单独卷大葱的。咸菜的味道很诱人,我说的唯一百吃不厌不带夸张成分,可惜不能畅快淋漓的吃了。欢迎怀才老师到沂蒙山区品味美食,我想可以写出很多美文。祝老师生活愉快!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7-06 07:54:38
  这篇回忆散文太精彩!作者将儿时对吃的渴望写得逼真,烀咸菜过程详尽。文中父母干活默契,孩子馋嘴,还融入议论抒情。语句幽默,展现艰苦岁月。条理清晰,语言精美,功底深厚。力荐文友欣赏! 祝佳华老师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6 14:14:29
  饥馑的年代,正如怀才老师说的填饱胃就行,还顾什么亚硝酸盐。不过烀咸菜是真香,特别是刚出锅的时候,除了它我还真没有闻到过如此诱人的味道。滴善斋老师的游记中也写到很多美食,对于一个吃货来说,非常向往。祝老师生活愉快! 
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7-06 08:38:22
  烀咸菜,我还第一次知道这种吃法。东北都是吃生咸菜,或者放肉丝炒着吃。但殊途同归,咸菜,在我们那个年代,不可或缺,救命菜。老师的文,生活底蕴丰富,如不是个细心之人,这个从采摘到烀的过程恐怕都说不完整。文中通过回忆,写出了浓浓的母爱亲情乡情,语言有自己的表达特色,令人回味无穷。内容丰厚的一篇佳作,拜读学习,顺祝夏日愉快!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4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6 14:25:23
  一个地方有独属于一个地方的传统,这是地理和文化印迹。烀咸菜的原料腌制完没晾晒之前其实也有留下吃的,一般是切丝加点醋凉拌或者切丝加点干辣椒用猪油炒着吃,加点肉丝那就更好了。小时候,家里每年都烀咸菜,所以印象深刻。现在可吃的多了,人也讲究了,农村烀咸菜的几乎没有了。如今它的地位高了,在沂蒙山区的一些景区已经混成了美食。 
5 楼        文友:吴孟友        2024-07-06 18:07:47
  这篇回忆性散文,写得很有特色,很精彩,烀咸菜的过程写得很详细。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好文拜读学习,祝老师夏日安康! 
回复5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7 00:27:44
  烀咸菜,小时候习以为常的活动,所以记忆非常深刻。感谢老师留评,期待拜读老师大作! 
6 楼        文友:诚本真        2024-07-06 18:50:47
  佳华老师这篇散文,也让我想起高中时代的芥菜旮瘩咸菜,好吃得不得了,是同学妈妈做的,她家是山东的。联系老师对咸菜细腻的描述!忽然明白山东咸菜就是不一般,诱人的味道一生都忘不了,而且我的文章也描述过难忘的咸菜,老师文章越写越好了,语言亲切很有地方特色,送老师一个大赞。 
回复6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7 00:34:03
  过去的沂蒙山区指望咸菜下饭,所以有各种各样的咸菜,我只写出来一种。我母亲是制作咸菜的高手,啥菜都可以拿来弄咸菜,我觉得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我老家那么多品种。欢迎老师来山东品尝咸菜,这个邀请有点不地道哈!祝老师生活愉快! 
7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7-06 21:22:50
  欣赏老师美文,章内容丰富清晰,男孩子的玩法有许多,女子孩没有这么丰富,好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玩法。好文,赞,祝老师生活愉快的决定。 
回复7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7 00:38:47
  孩童时代的记忆除了吃好像就剩下玩了,小时候玩的确实挺花索的。现在小孩子玩的是高级游戏,眼睛好像长在了屏幕上。老师最近佳作不断,期待拜读新作。祝老师生活愉快!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7-06 22:26:15
  辣疙瘩是不是我们这里说的蔓菁?一般咸菜的原材料就是蔓菁或者萝卜,我们没有烀着吃的传统,就是用大粒盐腌制,感觉老师家里的咸菜更有滋味。我们上学也都带咸菜,那时候家家都有一个咸菜缸。还有一个坐酱的酱缸,没有蔬菜的日子就靠咸菜度日子。拜读佳作,恭喜获精! 
回复8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7 00:46:14
  我百度了一下,老师说的蔓菁好像在我们那里叫做大头菜,我们不用它做咸菜,好像是炒菜或凉拌。我记得曾经生着吃过,忘记啥味道了。东篱里的老师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好像大都有过咸菜代菜的经历,对那一段经历印象深刻。感谢老师鼓励,祝夏安! 
9 楼        文友:枫桦        2024-07-07 00:20:38
  这个辣疙瘩好像我们这里也有,"烀"的意思与蒸是差不多的,我们这里的这种烀咸菜,也是从山东传过来的。我们这里有许多的山东人,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山东人的后人。这种咸菜非常的好吃,到现在,我们这里还在保留着这种咸菜的吃法!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9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7 00:55:44
  没想到枫桦老师也睡这么晚。山东和东北其实算一家,小时候经常听大人讲山东人在东北的故事和传说,所以好多生活习惯也差不多。老师的文章好多是写林区的,很吸引人,读后突然有一种穿林海跨雪原的冲动。期待老师新作,祝生活愉快! 
10 楼        文友:南沙潮        2024-07-08 16:37:29
  朱元璋落魄时,喝到一碗带馊味的菜叶豆腐汤,觉得鲜美无比。施与者说,这是翡翠白玉汤。登基后,朱元璋命下人做翡翠白玉汤。一喝,难以下咽,问是怎么回事。马皇后笑答:陛下顿顿山珍海味,胃口变了,哪里吃得了这东西?与之相比,老师没有忘本,难能可贵,赞一记! 
回复10 楼        文友:佳华        2024-07-09 09:58:13
  除了怀旧因素之外,我好这一口。我觉得咸菜确实好吃,老家的烀咸菜更加好吃。只是考虑健康问题,不能那么放肆的吃了。感谢老师留评,期待拜读老师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