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天津路11号(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天津路11号(散文)


作者:只影向谁去 白丁,18.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60发表时间:2024-07-08 19:30:05

时光一晃30多年过去了。时间清洗了许多往事,却留住了我在天津路11号的记忆。
   我是上黄石卫校的第二年办的身份证,天津路11号,是我人生第一张身份证的地址。在天津路11号,我度过了3年的中专学生生涯。记得初到学校,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走进校门,左手教学楼的一楼是解剖室,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墙角那一副完整的骨架,我们的解剖实践课都在这间屋子里完成的。有时老师会把各种骨头等拿到课堂上边讲解边观摩实物,有次老师讲头颅这一节,下了晚自习,有个同学把骷髅头带回宿舍,黑灯瞎火猛然摸到,吓自己一跳。再往前走,左手是操场,右手是食堂,穿过食堂便是学生宿舍楼。我刚到学校的时候,住在三楼,一个房间10个女生,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了晚上,肚子饿了,卖琪玛酥的老太太的叫卖声适时地传进窗口,有同学用长绳吊着一个小塑料桶慢慢放下去,钱放在桶里,老太太收了钱,把琪玛酥放在桶里,同学趴在窗沿上,慢慢收回绳子,小桶到了窗边再一把提进来,不一会宿舍里响起嘎吱嘎吱的声音,大家的夜晚顿时变得香喷喷起来。经常这样买宵夜,被二楼的男生窥视到了,那装着琪玛酥的小桶有时被他们“截胡”,听着楼下男生的爆笑,同学也只能无奈地收回空桶。
   出学校大门左边,是卫生局,那时候,卫生局对我来说是个神秘的存在,从来没有进去过,也没机会进去。多年之后,卫生局已更名卫健委,并搬迁至团城山。我已从一个卫校女生成长为一名资深护士,我也多次接受卫健委的表彰。天津路11号的卫生局仍在我的记忆里,无比鲜明。走过卫生局的大门,向左拐,就是原6路公交车的起点站,那时候的6路公交车,是两节车厢,烧柴油,柴油机发动起来,浓烟滚滚,轰鸣如雷。车上人多得如沙丁鱼罐头,还有人挤不上去。多年过去了,偶尔路过这儿,总会想起周末回家,奋力挤6路车的情景。
  
   现在,这里已经建成了通往四个方向的立交桥,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秩序井然。6路公交车早已改变了行车路线。
   学校隔着一条马路的对面是三医院,也就是现在的黄石市中心医院,当时的三医院没有那么多林立的高楼,一幢住院楼一幢门诊楼,朴素的外观,各种功能一目了然,走进去也不会眼花缭乱,分不清楚东南西北。现在的中心医院,高楼林立,现代化的功能给人带来便捷服务,机上挂号,机上缴费,机上打检查报告等等。时间流水带走许多故事,可记忆深处,旧时光的印痕历久弥新。
   其实,护理专业是很枯燥乏味的专业。我在卫校的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考试只求过关,不追求高分,更不关注排名。在老师和同学眼里,不起眼的我,却在班里办了一份刊物,名叫《含羞草》,含羞草,可是我这样来自农村的女孩最真实的内心折射啊!在同学们谈论好吃好玩的时候,我只有听的份儿,我的世界只有努力耕耘的广阔天地,城市的霓裳丽影离我太遥远。可我的精神世界不能贫乏,我在卫校办黑板报,写节日橱窗的稿子,这些都让我在同学面前有了丰富的精神支撑,慢慢滋生了办班刊的念头。刚开始创刊,我也是劲头十足,组织同学写稿,我自己写创刊词,插画,改稿。下了晚自习,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排版,用蜡纸刻板并油印,最后装订成册。第一期《含羞草》出炉,我既紧张又兴奋,丑媳妇总是要见公婆的。我忐忑不安地把刊物发给同学们看,也送给别的专业的同学看,总记得到别的专业教室去的时候,心里那份紧张和羞涩至今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好在同学们都善意地接受我的刊物,并没有被人喷得体无完肤。班刊办了多少期我已经忘了,随着见习实习的开始,我在天津路11号的美好时光就算结束了。在学习上,我不是个勤奋的学生,也许是兴趣点不在那儿。可我喜欢的课程总是能考出好成绩,《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其一,教我们哲学的陈老师一口红安话讲费尔巴哈,特别惹人发笑,最后同学们都叫他费尔巴哈,听他的课我也十分认真,我始终记住那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不明所以,如今已十分懂得。《有机化学》也是我成绩很好的学科之一。我这门课程考试差不多满分结业,化学老师对我是刮目相看,我的成绩是一骑绝尘,以至于10年之后,我再次见到化学老师,他依然认出我来,笑容满面地向我问好。
   前几年同学聚会,有的同学说,我们学校合并到湖北理工学院了,我们也算理工的校友。我默然,我路过理工多次,从没进去过,我的记忆,深深镌刻在天津路11号。那个地址,曾经离磁湖很近,可以聆听澄月岛的涛声和风声,如今只有聆听国贸高楼的人间烟火声,青春岁月,同天津路11号这个地址一起,消失在历史深处了。

共 181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黄石市天津路十一号是黄石卫校校址,也是作者就读的学校,作者曾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卫校三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纪,也成了作者最美好的记忆。回忆往事,舍友在宿舍里用长绳吊着一个小塑料桶买琪玛酥的趣事,卫校生活的情景似历历在目,作者勤奋好学,喜爱文学,读卫校三年主动为班级办刊,那股拼劲赢得同学的赞扬和掌声同时,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如今,黄石卫校已和湖北理工合并,且已搬迁他处,而天津路11号却永远留在作者的记忆里。一篇不错的散文,佳作推荐欣赏!【编辑:明月千里】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明月千里        2024-07-08 19:34:12
  青春,总是让人怀念的,作者的记忆中天津路11号,是当时黄石卫校的校址,也是作者人生中最美的回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失去的青春,花多少钱也买不回来。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