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璞】洗尽磨砺征尘,方显世雄本色(随笔) ——拜读郑世雄《征尘》文集偶感(评论)
收到老战友郑世雄刚出版的回忆录散文集《征尘》,几乎是一气读完,因此书不厚、文字不长,40篇短文,7万来字,156页。况且,大部经历、征尘,我感同身受,比较熟悉,读起来犹如功课复习,跟着走,路径通幽,恰是遥相呼应,心灵呼唤,惺惺相惜。
郑世雄,小学毕业后读了农业中学,也就是小中专,1961年夏季农中毕业后却分到公社卫生院,因三年经济困难机构撤销,于是当了三年民办小学教师,19岁成为全县先进教师,学生们不愿他离校而痛哭哀求,县长给他颁发奖状。从业之初就交了一份合格答卷,显示了以文求进奉献的优秀素质。1964年入伍分到了我曾经待过8年的驻福建连江县朱山村的炮兵364团。此时,我已调至师政治部任组织科干事。这是第一次擦肩而过。
世雄从戎开始,一路征尘,岁月苍桑,经历丰富,成就了这本《征尘》册子,里面的一个个小故事,犹如一颗颗珍珠,以智慧之线串起了一条闪光的项链,呈现在读者面前,彰显英(世)雄本色,让人心动,回味无穷。
世雄战友入伍后,虽然很长一段时间是学医、从事医务工作,但因从小学起,就喜欢文学,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于是就由后勤部门调入师政宣传科,1971年又分配到组织科,之后任副科长兼党委秘书,此时,我由组织科副科长调到军区了。这是第二次擦肩而过。
世雄在师后勤以及政治部任职期间,经历了许多我未曾遭遇过的坎坷磨难,例如:“采药中条山”:带队履使命,艰苦劳累,三个多月采得万斤中草药;“累倒黄河滩”:连续三天三夜赶写三分紧急材料,身体透支,命悬一线,抢救获生;“千里送材料”:在严重扭伤脚踝的情况下,紧急治疗后即进京完成任务;“冰雪太行山”:千里野营拉练,我虽也经过,但他更艰辛,两个月走了两千里……一系列事件,一场场经历正如没有硝烟的战斗,颇为动人,值得回味的。
世雄战友,是个思想情感十分深沉的人。他曾在山西侯马步兵84师师部待过多年,在离开38年间一直把侯马当作第二故乡,有挥之不去的念想,曾数次回访“去寻找原地安家的战友,去寻找曾经住过的旧屋,去寻找依稀在耳的军号,去寻找不曾失落的记忆。”
他的回忆是十分精彩而丰富的,他回忆了一路走来的军旅生涯,激情荡漾,思维难抑。回忆录后半部分收录了精彩纷呈的旅游揽胜,诸多篇章留下了现场景观的照片,可谓图文并茂。我阅后感到敬佩和赞叹的是,他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学修养的人,不只是诗词写得精当出彩,而且文字表达畅通,记忆力强,所见场面,交待得细腻清晰,让你身临其境,情绪激昂。虽然它所经历的,我也经历过;他游览的许多景点,我也曾去过,但是许多地方的印象已经模糊,说不出真情实感,然而世雄就不一般,每个篇幅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味深长,许多景点描绘,就像是当时记下并经加工的日记,说得头头是道、还有旁征博引的阐述,让你就像是在复习一门功课,简洁明了。例如,我曾参观过的乔家大院和兵马俑,看过也就看过了,要回顾也就三言两语,而他却有通透的记忆与哲理诠释。如“乔家大院晋商魂”篇,记下了不该忘却的乔家家训:“护体面不如重廉耻,求医药不如养性情,立党羽不如慎细微,博声名不如正心术,恣豪华不如乐名教,广田宅不如教义方,滥交友不如慎始终。”还有所定的六不准的“家规”。“惊世奇观兵马俑”篇,不只是描写场面气势恢弘,惊叹震撼,还对秦始皇的功过是非说得一清二楚。这些边观边思,启迪心智,获益匪浅。
世雄征尘,虽征得灰头土脸,但是心明眼亮,富有神韵,超凡脱俗,走一路,收获一路。所以,世雄颇有感慨地喊:“呜呼,但凡名胜之地,游之者众,知之者少,悟之者寡。”“以民之思而思之,以民之求而求之,实乃政之要义也。”经历回顾、参观景点,不只说说而已、悦人眼目,走了过场,重在吸收教益,愉悦情趣,修养思想。世雄对此,感悟透彻,做得到位。所以,我阅览《征尘》的心得就是:“洗尽磨砺征尘,方显世雄本色”,我愿这一心声感怀,对读者有所启发,从而也写出自己的经历自传,注入人生思考,流传于世,惠及他人,启迪后昆!
《征尘》作者简介:郑世雄,男,汉族,福建莆田人,1943年11月出生,早年在家乡小学任教,1964年8月入伍,1969年3月入党,历任战士、卫生员、师医院医生、师后勤卫生助理员,师政治部干事(兼师党委秘书),组织科长。1985年1月团职转业。先后任莆田市机关党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统战部长,市政协副主席。先后加入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担任过福建省诗词学会常务理事,莆田市诗词学会会长。《中华妈祖》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出版专著《妈祖精神摭谈》、《闲鹤吟声》。先后有哲学、党建论文、散文、报告文学、诗联词赋等登载于各种报刊,多有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