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星星】一半在尘土里挣扎,一半在天空中飞扬(作品赏析)

精品 【星星】一半在尘土里挣扎,一半在天空中飞扬(作品赏析) ——读《我的阿勒泰》


作者:海上紫陌 白丁,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61发表时间:2024-07-12 00:08:49
摘要:阿勒泰的异域风光、对人世、命运的真情感悟、对纯真爱情的憧憬向往。原创首发!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应该有的人生?敢于做自己,表达自己,取悦自己,才能在这个纷乱的世界中站稳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读了《我的阿勒泰》,我觉得李娟做到了。尽管她没有受过完整的基础教育,一路生活得艰辛坎坷,但她拥有一颗有趣的灵魂,一双观照的慧眼,一只生花的妙笔。她贫穷又善良、孤独又敏感、在遥远的阿勒泰在陌生的哈萨克族人群中充满欲望、摇曳生姿的生活着。她让我们相信即使是最安静与最孤独的成长,也能使人踏实自信、强大善良。
   读李娟的文字,首先满足了我们猎奇的心理,荒凉空阔的草原沙漠、寂静无忧的森林河滩、无边无际的雪国疆域、淳朴自然的少数民族以及寥寥无几的亲人与匆匆的过客。对于大西北的新疆、对于喀吾图、对于阿勒泰,普通读者如我们基本是一无所知的,那就随着李娟这个懵懂少女的闯入者视角来一窥苍茫辽阔、五彩斑斓的西域风土人情画卷:阿玛克家调皮又庄重的小儿子、喀吾图无惧无畏的兽医、热情爽朗的古贝——哈萨克姑娘、赛马场上的刁羊、驯鹰、弹唱会上的“姑娘追”、零下42度的冷……一幕幕充满情趣的鲜活景象在一支充满魔法的笔下活色生香地向我们走来,平常中有奇崛,嬉笑中含尴尬,随性中藏拘谨。阅读的过程宛若在观赏一场玩笑的戏剧:时而忍俊不住、捧腹大笑;时而黯然神伤、潸然泪下;时而屏气凝神、怅然若失。这种奇妙的感觉鲜少文章能够达到。李娟简直就是一只跌落到凡间的精灵——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在阿勒泰这片寂静贫瘠又神奇的土地上,泥土还不熟悉粮食,道路还不熟悉脚印,水不熟悉井,火不熟悉煤。全部的世界就只有天、地、人、畜,简单、纯粹、可言而不可喻,那种纯色调是如此醒目地横亘在读者面前,与当下喧哗拥挤快节奏的生活形成霄壤之别。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腹地的妈妈的小卖部是一趟500多公里的返乡旅程:拖着大包小包在天寒地冻中等待,倒三趟班车坐十多个钟头,一路颠簸。骑摩托车去喀吾图县城要吹四五个小时的风沙,劣质头盔戴上呼吸不畅,不戴风能把人的脸压的很硬,漫天的沙尘能把牙齿变成黑色。不小心被风吹掉五块钱,人会一路在狂风中狂追几百米。在戈壁滩上爆胎得自己推整整九个钟头的车,环境如此荒凉艰苦,四野空茫的一棵树都没有,出一趟门简直就是一次历险。无垠的荒漠、暗藏湍急的河流、苍茫的大地、变幻莫测的天气,阿勒泰的种种对于我等未经历过的外人来看,就如在暖房中观赏飘雪,在电影院里欣赏灾难,有着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李娟对于苦难的解读正暗合了读者叶公好龙般的期许。美学家朱光潜说:美与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必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而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守着母亲小卖部的李娟,淡季的时候有着把大把的时间去消磨:在荒野中睡觉、沿着河边或山坡散步、在乡村舞会里闲逛、无所事事。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渗入,生活固然单调,但这单调却逼得你不得不去思考,动用你全部的智慧、经验去填补生活的单调。一会儿把自己变成一片片没心没肺的云彩任由东西,一会儿扮演起成熟的小大人以教训的口吻呵斥哈族小屁孩。在与哈萨克人的你来我往中,分不清胜负也无所谓成败。生活的逻辑就是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现实,精明如李娟糊涂如李娟,一会儿在纠结着生意一会儿就又忙着去赶集,一面给人挂账转而又放弃追账,赤子之心一派天真烂漫!没办法,谁叫她生活在喀吾图呢!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谢喀吾图这一方天地养育出如此淳朴如此率性的牧民:把汽油借给别人,别人付钱感激,反倒道谢不迭的哈萨克小伙子;当一个孩子被冤枉,母亲会让他独自一人穿越二十多里的冰天雪地来证明自己的一个清白;而一个母亲在失去她的婴儿后可以无动于衷又不动声色地生下第二第三个孩子;冬天的孩子被裹得里三层外三层,拎起个孩子往地上一扔,还会弹起来。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深谙“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天道奥秘并躬身践行着。
   其次是真实。真挚的情感是散文得以生存的土壤。李娟从不避讳生活的无序、混乱与无奈,直面成长中的孤独、脆弱与悖论。她不仅拥有一支充满魔法的笔,更有一颗纯粹敏感又深情的心。身处桃李花年却早已活成耄耋智者,像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高手。李娟的家里有时而清醒时而糊涂的外婆,独立飒爽不按常理出牌的母亲,三个女人一台戏,人世的千姿百态在李娟的笔下信手拈来、随意舒展。
   妈妈会追赶牛群追到狂笑不止,还不忘提醒女儿看牛尾巴竖起来的壮观。
   外婆会在零下二、三十度拿了空纸盒满村庄的找饿极了的牛。
   年轻时喜欢的铜磬一辈子难忘,却忘却了对她造成伤害的男人。
   我们决定要离开喀吾土是想要赚更多的钱,过更好一些的生活,但是要想赚更多的钱的话,得先到更偏僻的地方过更糟糕一点的生活,其实再想想那些更糟的生活,同以后可能会有的更好的生活放在一起,平摊了折算下来的话,其实还是一日一日不好不坏的生活,也就是此时喀吾图的生活。但我们还是搬走了永远离开喀吾图了。
   面对穆斯林以马还债的提议,母亲建议我把马牵到阿勒泰去,骑着上班。而我想到的居然是马认识红绿灯吗?留在家里,又没有过冬的草料,把马杀了吃肉,那生活得索然无味到什么程度?所以最后的结论是:除非我真正的爱上阿勒泰,决心永远生活在阿勒泰,否则我就永远不能拥有一匹马。这母女俩天马行空的想象已经足够震惊到读者的常识,而期颐之年的外婆简直就是千年老妖,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天爷!清汤寡水的,老子要挽起裤脚跳下去才能捞起来几颗米。
   怎么证明它是你的包,它是长的像你还是跟你姓?
   不愿意洗手再吃饭,理由是:不干不净,不得病。
   嫌我切的肉太小说:鱼眼睛那么大,硬是找都找不到。
   尽管生活不如人意,但尽力活的滋润丰盈。《边城》中的爷爷也是这样叮嘱心爱的外孙女翠翠:你要硬扎一些,结实一点,方配活在这土地上!生活在坚硬广袤的喀吾图这片土地上,也只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才能活得滋润,活的洒脱,活的无法无天!颠沛流离,一生居无定所的老外婆,抚摸着我从乌鲁木齐带回来的兔子的长耳朵,问它“吃饱没有,饿不饿?”就像很早很早以前问我“吃饱没有,饿不饿?”一样。在我拎了一只公鸡走过漫长孤独的山路最后找到她暂居的乡下旧屋时,外婆迎上来对我说:我很想你,我天天都在想你。真情的流露直截了当,却让读者在猝不及防时被击中,眼泪狂飙。文中绝大部分的时候抒情都是直接的、赤裸裸的,因为前文的叙述铺垫足够。有时候也不尽然:冬天的喀吾图,让人觉得喀吾图的任何时候都没有冬天那么漫长,而到了夏天又总觉得什么时候都没有夏天那么漫长好了,阿玛克的小儿子走了,又有一个年轻人离开了,而我还在这。那种落寞、无奈、莫可名状的情愫弥漫了字里行间。
   正如《少年维特的烦恼》说的:哪个少年不善钟情,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当李娟在乡村舞会上一见钟情于漂亮温和的哈族青年麦西拉,便开始了一场白日梦,见不到时心急火燎,费尽心机见到时又假装寻常,不期而遇时却慌忙逃掉。这场单相思的爱恋从头至尾都没有说出口,这场水仙之恋折磨着的只是怀春的少女。因为年轻因为渴望,孤独又敏感的爱上麦拉西,在爱而不得的苦恼中骄傲着深情着。这场埋葬与金光灿烂的秋天的爱情,有着爱情最本质的情感特点:悲伤又幸福。
   作为一部优秀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所具有的深刻的思想性是毋庸置疑的。李娟是一个从主流教育和社会强加的观念中解放出来的边缘人,她选择的人生道路是背离大都市,远离体制。就像《刀锋》里的主人公拉里不在乎别人的看法,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哪怕那种方式在别人眼里彻头彻尾是失败的,他也不在乎。有时候选择特立独行,取悦自己本身就需要很大的勇气,本身就是一种成功。相比较主动的选择,年老衰弱的老外婆则是被动的生存。一生颠沛流离,直至死后也未能如愿魂归桑梓,而是孤零零地埋在万里以外的戈壁荒滩中,不得不重新开始一场适应新生活的漫长过程。外婆以一生的经历跟我推心置腹:其实你不结婚也是可以的,不生孩子也是可以的,你不要受那些罪了。那些人生中历来被讴歌、赞美的美好时光在她眼里只不过是受罪的代名词。尽管如此,她依然野蛮生长、肆意犯错、怼天怼地。从不为做错的事情多愧疚一丝一毫。活得如此豁达坦荡、无法无天。杨绛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我们如此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但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正如喀吾图位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之外,永远不是我们心里的那些想法所能说明白的。一个好作家会抓住生活的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兴趣并赋予它永恒的表现,有了这样的表现能力,整个世界便成为她的诗、她的文。世界的干枯与人生的苦闷则从此远离她。喀吾图的哈族人没有过春节的习惯,我在除夕夜放了三个璀璨的烟花。而烟花缤纷闪亮之后,不但没有撕破四周的寂静,反而更令这寂静瞬间深不见底。我和妈妈并排站在雪地里仰着头,看着烟花什么也不顾地挥霍着有限的激情。第二天远乡近邻的哈族人都纷纷送来赞美之词,你家昨晚的烟花真美。李娟非常擅长捕捉自然与生命中存在的有意义的瞬间与时刻。我带回来的两只没尾巴的小耗子在草丛里拱一株草茎,外婆拄杖站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她那暂时的欢乐,因为这“暂时”而显得那样悲伤。幸福总是短暂的,对于深爱着的老外婆,美好的瞬间又是如此令人心生悲伤。有时候我在想,李娟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表面温和腼腆,而年轻的容颜之下内心早已阅尽千帆、沧桑斑驳。否则何以发出如此振聋发聩的箴言:痛苦这东西天生应该藏在心底,悲伤天生是要被努力节制。受到的伤害与欺骗总得去原谅的。这样世界才能更加美好、充满希望与欢乐。
   阿勒泰悠远、古老、坚硬的土地上生活的哈萨克人其原生态的风土风貌给了李娟源源不断的文学创作灵感。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游牧民族的传统正面临着现代化的冲击,终将被新的生活方式取代。外婆、妈妈、我一家三代人在阿勒泰的魔幻生活也随着外婆的离世,我的写作成功而解体。艺术本来就是用来弥补人生和自然的缺陷,而《我的阿勒泰》终将成为某个历史阶段的“最后的挽歌”。
  
  
  
  

共 406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我的阿勒泰》的成功再次雄辩地证明了“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文艺创作的道路有一百条、一千条,但归根结底就是一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李娟以奇妙的视角记录了她在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成长历程。她既是一个“局外人”,以好奇的眼光对哈萨克族牧民的生活做着细致入微的观察;同时她也是一个“参与者”,以她强大的共情能力与阿勒泰的山川河流共同呼吸。那是山野、草原滋养起来的笔,是明净、通透、游荡在天地间的小快乐。其实我跟作者有同感,我真的太爱李娟的文字了,边读边跟随着她的文字在遥远的北疆迁移,让我暂时拋掉城市生活的烦恼,心瞬间从浮躁变得平静,整个人都放松了下来。在李娟的文字中我们总能找到平凡的美好,她是在风雨奔来的大地上跋涉的人,用文字深深扎根于大地。诗意的贫瘠、艰难的希望、绝望的乐观这些看似矛盾的东西,在李娟这里却并不相悖。大西北的阿尔泰在她的笔下如此的真实,又越发的神秘。一种带着淡淡忧伤又不轻露的感觉引着你去探寻、去追逐进而生出无数的美丽。文字如微光,力量深邃。我常常为这个世界有这样伟大的人仅仅用文字就能安抚心灵而深深折服潸然泪下。她写极致浪漫的风,写雨,写草原,写路和河流。她也写拿着马鞭的姑娘,写弹唱会,与澡堂,写商店的琐事,写高山流水,写下里巴人。写想象随风起舞,写漂亮动人的群像。好想成为李娟女士回忆里的人,好想在那样的阿勒泰做一场无可替代的梦。看完这本书,我想要去新疆的冲动飙到了最高,我想要在春天去看一看沙依恒布拉克草原上鼓胜的帐篷,在夏天去牧场上听一听喧嚣盛大的阿肯弹唱会,在冬天去看一看北疆白迢迢的雪路,看一看阿勒泰的戈壁、草原、森林、雪山、骏马和牧人。每次读到阿勒泰的故事,我似乎都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无意间闯入他乡的陌生游客,被这周遭陌生又稀奇的生活吸引,和它一起肆意地笑,又为离别和无奈纵情地哭。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一场梦境,而这场梦境却给我重复繁琐的生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我看见大地尽头那片截然不同的景色,也让我明白了:生活的全部意义便是心中那股至死不渝的热爱,是希望,是等待,是寂静,是爱。真诚、直接的表达和语言,让我们从一位读者身上感受到了李娟笔下文字的力量。本文是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作者以犹如阿勒泰广阔天地般大气洒脱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我的阿勒泰》这本书,从风景到生活,从感慨到思考,文章的层次不断深入,希望梦境成为现实,你也能成为阿勒泰草原上一个如风般极致浪漫而自由的人。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17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4-07-12 00:10:20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劲推力赏,期待作者更多优秀作品。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海上紫陌        2024-07-12 10:30:38
  感谢老师的评论,从不同的维度丰富了该书的评论,再次推荐《我的阿勒泰》这篇散文集。开卷有益!人生海海!
3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07-23 13:37:44
  生动的文笔,将书评写得有声有色。点赞好文。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