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河如画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山河】母亲的纺花车(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山河】母亲的纺花车(散文)


作者:悍雨啸风 举人,4593.9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7发表时间:2024-07-16 11:08:23

【江山·根与魂】【山河】母亲的纺花车(散文) 每次逾越千里回到故土老家,我总要到现已成为杂物间的东屋坐上很久,静静地注视着堆了半屋子的老式物件,有爷爷留下来的,还有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而爷爷的爷爷留下来的东西不太多且都和石头有关,像石臼之类的。在我的耳闻目睹中,这屋里的每一个物件即便锈蚀到原形都无法辨认,仍然都有着它曾经的故事。我专注这里,因为这里是我可以尽情抒发乡愁的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在每一件老物件上重读消失已久的岁月故事。
   被放在屋里最靠里边的一架老纺车正在毫无声息地沉睡着,由于太过普通太不起眼,几乎被家人们遗忘,可我却被它紧紧地吸引,总想去与它接近。这架老纺车的历史太悠久了,悠久到我母亲没出世时它就已经存在。这架纺车是我母亲唯一的嫁妆,听说是我母亲出嫁时非要这架纺车否则不嫁,姥姥拗不过,只好咬着牙给了我母亲。
   这架纺车由于年岁太大L了,木转轴已经被磨得发秃,如果不在上面滴点油摇动时就会“咯吱咯吱”地响,像老人在不停地咳嗽。这是一架看起来有点笨重的纺车,光看其造型就感觉操作起来一定很费劲。我在想,恐怕也就我母亲一个人能用这架纺车纺得出来线了,那是需要有坚定信念的。
   看着这架已经快散架的老纺车,我的思绪像被谁牵着向过往的高空漂去,“嗡嗡嗡”的纺线声又在我的耳边响了起来。
   在我们老家,大家管纺车叫纺花车或纺线车,母亲称它为纺花车。
   当夜间我一觉醒来看到母亲还在摇动着纺车,便不理解地问母亲:妈妈,您为什么一天到晚不停地纺线呢,不累吗?那时,我刚满十岁。由于是冬季屋里面没有火炉子温度很低,母亲起身为我掖严实了被角,望着我笑笑对我说:快过年了,你不想穿一双新鞋吗?
   我赶忙点点头,穿双新鞋可是我的愿望。很快,在母亲“嗡嗡嗡”地纺线声中我又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穿上了母亲为我赶制的一双新布鞋并在小伙伴们面前炫耀。
   母亲特别爱护这架纺车,从不让我们这些孩子动它,每天用完还会用抹布擦拭一遍,哪怕炒菜少放一点油都不会让纺车的转轴端发干。母亲这样对我说,这架纺车是我们家的银行,没它就没钱。
   对母亲的话小时候的我并不理解,对银行更是没概念,只要每天有饭吃过年能穿上新衣服内心就十分的满足。直到长大才明白,我们家的盐酱醋菜都是母亲用纺出来的线换来的,父亲微薄的工资仅够支付米面油和我们几个孩子的书本费还有对爷爷与奶奶的赡养。
   逢星期天不上课在家里看着母亲纺线是一种享受:只见一缕缕棉丝随着轮带的转动从母亲的拇指和食指间抽了出来,逐渐变得细长,通过纺车轮一圈一圈地缠在了锭子上。那纺线的声音像一首优美的舞曲在演奏,整个场景在我看来就是母亲在进行最典雅的艺术创作。
   收回思绪,我走近纺车凝视着它,这是一架非常普通的纺车,做工也不怎么精细,整个车架和轮叶片及线锭子都有着被频繁使用过的痕迹,几乎被磨滑溜的摇柄已经被母亲的汗水浸透。我蹲下来掏出纸巾将上面布满的蜘蛛网擦去,然后学着母亲的样摇了几下。纺车发出的声音很大很没规律,但我能听出来,能分辨出仍然是我儿时最熟悉的“嗡嗡嗡”声,像似母亲在说:你们要记住,以后过上再好的日子也别忘了它。
   在纺车的旁边放着一个蒲团,是母亲用来坐着纺线用的。这个蒲团已经很破旧,边沿用布缝了好几层,不知道是母亲换过的第几个蒲团了,但这个却是母亲坐过的最后一个,被妹妹坚决要求留了下来。
   看着这架老纺车,被尘封在脑海里的许多往事顿时又涌现了出来,让我心生万般感慨。曾几时,纺车在没日没夜地摇动着,母亲用这架纺车摇出了我们一家大小九口人的衣食,母亲更用这架纺车摇出了我们这些子女的前程。可同时,这架纺车也摇走了母亲的年华摇尽了母亲的心血摇出了母亲的腰酸背疼。直至最后,纺车还在人间,母亲却已仙逝。
   纺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组成,是老百姓生活的支柱,它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底蕴深厚,最实用也最能创造价值。纺车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元代,据史载,纺车是由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最早发明出来的。母亲不懂历史,但说起纺车,却能说出这是黄婆赐予的,把黄婆当成了神。
   第一架纺车的问世比较简单,用板条制作的轮子和一个棉纱锭组合而成。这个手摇式纺车流传至今已被民间使用了数千年,比起其它类纺车更耐用,一直到现代化纺织业的出现。
   古时候,纺车作为百姓家庭中一种最常见的纺织工具,在传统的民间社会中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纺车经历代操作者的多次改进,从手摇单锭纺车到多锭纺车,后发展到脚踏纺车,使纺织的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在单一的家庭中手摇单锭纺车最为普遍,流传的历史也比较久远,土线织出来土布是人们织做衣服的主要原料,人们的穿着离不开纺车。在一定的时期,纺车就是民间大众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
   汉代,纺车以手摇纺车为最初形式,摇动手柄使转盘转动以带动圆锭转动进行棉线加捻。北宋时改进为大纺车,加捻和卷绕能同时进行。南宋后期出现了利用水作动力的纺织机械,但这些基本为大家族或官方运作模式。而后,渐渐以动力机械替代,手摇纺车只存在于距城市较远的乡间。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的纺车,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直被历代民众所认可。它不仅仅是一种可以养家糊口造福社会的生产工具,也是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为中国纺织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立下了不朽功劳。
   屋外喊叫我吃饭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无尽遐想,我站起身,找了一块毡布把这架纺车小心地盖好,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这一躬,是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这一躬,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敬仰,这一躬,更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过去的岁月,因为过去的岁月是被这架纺车纺出来的。
  

共 22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纺车的却是太古老了,现代人知道得不多。的确,自古至今,纺车就是民间大众赖以生存的主要工具。纺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一部分,它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一直被历代的民众所认可。文章最后的鞠躬更富深意。力荐赏读。【编辑:极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6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16:40
  感谢悍雨啸风老师赐稿山河如画!^_^
极冰
2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17:58
  我在韩城见过我婆婆的纺车,脚踏的。我玩不转。^_^
极冰
3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18:35
  我母亲没有纺车。^_^
极冰
4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20:41
  也用过我婆纺的粗布床单。^_^
极冰
5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21:40
  现在还珍藏这我小姑子纺的床单。^_^
极冰
6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22:39
  粗布床单挺括,平整。^_^
极冰
7 楼        文友:极冰        2024-07-16 11:23:33
  感谢您支持山河敬茶!远握!^_^^_^^_^
极冰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