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花】闲说养生(杂文随笔)
说到养生,估计人人都会很感兴趣,绝大多数人都会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说出一番精彩纷呈的子丑寅卯。生命诚可贵,生命也很公平,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唯一的一次。已经富起来的国人,享受着福如东海,谁不企盼寿比南山?再说,正因为这个无法重来的唯一,所以人人珍惜,个个格外重视。
虽说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不论是高贵的王侯将相,还是腰缠万贯的富商巨贾,谁也无法躲过,谁也不会例外,谁也不会得到命运格外的青睐。达观的人也说,生不过是一朵花开的时间,死不过是一片叶凋零的刹那。可是,当死神狰狞的面目真正光顾到这些人时,谁也不会心平气和,淡然视之,坦然面对死亡。
既然生命的长度有限,几乎每个人,特别是达官显贵以及刚刚富裕起来的国人,都千方百计地设法让有限的生命尽可能地延长,再延长。延长生命的方式方法就是人人渴望的养生。
十多年前,著名的所谓养生大师张某某,经由一家省级电视台宣传后,横空出世,特别是该大师的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刚问世就被世人疯抢。文中提出的生吃某某有奇效,吃某某可以治疗啥啥等不胜枚举的所谓高见,更是让人如闻仙籁,如痴如醉,纷纷效仿。与此同时,登门拜求大师指点的红男绿女宛如过江之鲫,争先恐后地拥来排队挂号竟然排到数年之后。面对着想方设法争抢着送来的一叠叠花花绿绿的票子,张大师自然赚的盆满钵满。
古人说福无双至,这话并不完全正确。就在张某某大肆宣扬养生术的同时,西南某地又出现了一位以养生享誉一方的道士李某,有钱有闲的部分国人闻之自然趋之若鹜,设法登门求教。想要得到他的指点,自然得付出不菲的代价。为此,道士李某及其所在的道观开办了多个养生班,其中有一些平价班,如食宿费390元的"三日观"体验养生班;也有一些收费昂贵的,如"5日班"每人学费3800元,"7日班"每人学费9000元。随着当时"养生热"的持续升温,在某些媒体摇旗呐喊下,上山找李某养生修行者纷至沓来,养生班屡屡爆满,甚至出现了"天价班"。
此外,还有所谓的大师提出自然疗法,在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上发表关于养生理论的文章。于是,仿效的人反过来注意少吃,想方设法查阅收集精读所谓的养生佳作。有的人提出健美可以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能力,不生病少生病就可以长寿,于是很多人又一窝蜂地开始摇头摆尾地健身。有的人提出某些中药对身体有很好的滋补作用,于是冬虫夏草等草药的价格迅速飙升。有的人倡导茶道,喝茶可以驻颜美容,延年益寿,于是大街小巷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手捧着茶杯四处转悠。有的人喜气洋洋地说,笑一笑,十年少!于是,大街上的人几乎人人满面春风,广场上笑声阵阵飞扬。
后来的结果可以说众所周知,张某某所谓的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的理论后果如何,道士李某的所谓养生理论的后果怎样。他们如此大肆宣扬的目的,自然是名利双收,实质就是赚更多的钞票。早年有位著名的健身教练马某,看过当时电视上体育频道的人,以及喜欢运动的人都知道。当年,作为“中国健美第一人”,马某成为中国健美运动的代名词和象征;可是以后因白血病逝世,仅仅享年41岁,实在让人大跌眼镜。
据说,有着“药中茅台”美誉的国药某某堂,在2008年,其董事长张某某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年仅39岁。虽然中药在养生领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并未挽留住少壮掌门人的生命。
据媒体报道,一直对外宣称自己是自然疗法大师、鼓吹大众断食绝食排毒养生的林某某,年仅51岁时竟然在丽江意外身亡。要知道此人曾一直是大众崇拜的养生偶像,林某某曾鼓吹断食排毒养生,称大米是毒药……曾提出这些怪论的“自然疗法大师”,很多人认为听了他的话肯定会长寿,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个大师竟然死于食物中毒。岂不是笑话!
2019年6月14日,一直注重养生的梅某某因病去世。梅先生在世时,在各种报刊杂志上曾发表过许多关于养生经典理论文章,教育大家注意养生。可是,他仅仅享年59岁,还未到退休年龄,和中国人均寿命76岁差距一个“青春少年”的时长。他原本并不为大众所知,却因为“养生大师”“太极大师”与过早逝世联系在一起,让知道此事的人陷入无尽的思考。
还有,某位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笑星不足六十就溘然长逝。诸如此类的事例,并不难列举。
不过,有的人也许会说,这些只是个例,并不能代表全体。的确如此,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如果说这些英年早逝的养生大师等属于个例,那么这些养生大师发表的所谓养生理论也同样属于个人的看法,个别见解。个人的看法,以及所谓的理论就绝对不可代表全体,绝对不可以代表其他人。个人的人生经历、成功经验不可复制,这些所谓的养生理论对自己都不适合,对于其他人怎么会有效?这些养生大师自己的寿命都远远没有达到国人平均年龄,他们所谓的养生理论的价值,估计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感到恍恍惚惚。他们发表这些养生理论的真实原因,大家肯定看得清清楚楚,不外乎攫取名利。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应该相信,养生并不是子虚乌有的空话,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神话。真正的养生,应该是修身养性。苏东坡先生在《前赤壁赋》的后面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人生在世,能够做到这样,不贪求身外之物,在清心寡欲中,心存一份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的热爱,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
关于养生,明朝中期的哲学家、思想家王阳明先生的一首诗说的很好:“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