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云水】东北二人转,翻飞手绢里成就着醉美的情缘(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云水】东北二人转,翻飞手绢里成就着醉美的情缘(散文)


作者:春草葳蕤 探花,13929.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29发表时间:2024-07-19 14:35:08


   那时,住在村庄里。经常的,在傍晚,人们就收了工,吃完饭,只等着去宽敞的场院看二人转了。有时候,是外来的别村庄里的二人转,有时,是自己村庄组织起来的。无论哪里的,只要是二人转,村人就都喜欢。
   二人转的表演形式,让人容易接受。它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音乐欢快又愉快,演员们在舞台上转换角色和场景,随时又自如,不断给观众们带来惊喜与欢乐。东北人,谁都知道,有句话说得好:“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再怎么忙,再有什么事儿,都放下,不会错过一场二人转的。
   那时,住在村庄里,感觉很是自在的。不仅吃着纯绿色食品,什么野菜,自己地里生长的蔬菜,都吃着放心,也很有滋味。再就是可以吃到山上的野菜,还有蘑菇,木耳和猴头,最喜欢吃的就是榛子,和山梨山葡萄那些野果子。最关键的,就是,有我喜欢的二人转,那可是看到现场演出的二人转,这才是最要紧的。
   每当过年或是秋收后,再就是节日里,都会有二人转到村子里来演出的。母亲喜欢二人转,父亲更是喜欢看演出,也喜欢唱,可以说喜欢得不得了。我呢,更是不用说,超喜欢,只要是村庄里来了演出二人转的,我就跟在后面,饭也没时间吃,跟着看呀看,咋看也看不够,还偷偷跟着学。我学只是记在心里,并不表现出来,只是暗暗记着词儿,再记着扭动的姿势。等回家了,再慢慢练起来,唱起来。没事的时候,夏季就在家里小庭院,冬季里就在小火炕上,一群孩子,有观众,有表演二人转的孩子与我一起表演。
   我家邻居二奶奶和村后刚刚来了不久的二丫家租住的九爷爷,可就不是这样了——他们不仅跟着看,还现场去学,人家唱他们也唱,人家扭他们也扭呀扭。还有村里的三婶五叔的,也跟着扭几步,唱几句,引得村里人,笑得前仰后合的,好开心呢。
   说起二奶奶,其实呀年纪也不算大,但是,她的辈分大,究竟有多大,村人也记不清了。于是,村人都叫她二奶奶。二爷爷几年前就没了,剩下二奶奶,一个人孤零零的。两个丫头都嫁得很远,几年也回来不了几趟的;回来,就都要接二奶奶去他们那里,给二奶奶养老。可是,二奶奶离不开村庄的,打小就生长在村庄,没离开过,一下子去那么老远,那还了得。没办法,就只好一个人住着。村人们说呀,幸亏二奶奶心大,想得开,不然呀,日子可咋过呀。
   九爷爷,本来是城里退休的城里人,但是,喜欢乡村生活,就租住在二丫家。二丫家屋子多,居住的人却少,因为哥哥姐姐都出去打工去了,只有爷爷和二丫在家住着。二丫爷爷喜欢交往,听说九爷爷来租住房屋,很爽快地答应了。至于九爷爷的称呼,那是二丫爷爷给封的——因为来得晚,村里从一到八都有人了,只有九爷爷名额未占。于是,二丫爷爷就顺口说:“老兄弟,你也别见外了,以我说呢,就叫我九爷爷吧,就如我从前一直住在村庄里一样,你看咋样?”
   “好,很好。”几乎是二丫与九爷爷同时回答的。
   没想到的是,九爷爷也喜欢二人转,只要村里来了二人转,肯定少不了他呢。为此他还置办起了服装道具什么的,有事没事的,他就村头巷尾的唱上一段二人转《小拜年》:“家家团圆会啊/少地给老地拜年啊/也不论男和女啊/诶呦呦呦呦呦诶呦呦呀/都把那新衣服穿呐/诶呦呦呦呦/都把那个新衣裳穿呐诶呦/……”
   当然,开始是九爷爷一个人来自唱自己表演的。后来呢?自然就不是九爷爷独台戏了呗。这里是后话呢,这里先暂且不提。
  
   二
   说起这二人转,是我们东北很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很容易被人接受,真是喜闻乐见。可以说从三岁孩子到耄耋老人,就没有不会哼唱几句的。
   原本,二人转,叫做小秧歌、双玩艺、或是蹦蹦,还有成为称过口的,什么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等。说起他的历史,可以说也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可谓是历史悠久了,都知道的。这一曲艺形式,是经过了悠远的原始文化传承的,逐渐成为了一方,独具东北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了。
   这种形式,取自民间,来自民间,尤其令人喜欢的。表现形式也自然,活泼的,一般都是为一男一女,尤其是服饰鲜艳,手里一把鲜艳的扇子或是手绢,也都是鲜艳异常的,而且拿在手里,灵活多变,翻飞着花样,边走边唱边舞。最是令人不觉枯燥的就是,每一段表演,都会演绎出一段故事。这些表演,不是干巴巴的说教,却好似一篇好文章,里面一定是有好的故事,在感人的同时,观众受到益处,而不是一味的死板的说教,令人读不下去。二人转,就是好在里面的故事,很温馨,也很动人。因此,引人入胜,一听就上瘾。且,再加上好听的高亢粗犷的男女对唱一高一矮,一明亮一低徊的唱腔,还有就是诙谐的语言,风趣极了。再加上翻飞的手绢扇子绝活,那就令人更是百看不厌了。
   单单说说这二人转的音乐唱腔吧,那是极为丰富的。九爷爷还是对二人转比较了解的,一说起二人转,他就来了精神。他说:“这二人转呀,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呐。”
   我父亲也说:“二人转的唱腔音乐,要是分一分的话,大致可分为五类:主要曲调,以及辅助曲调和专腔专调。有小曲呀,小帽了再就是杂曲杂调。”别看这二人,听起来,自然又动听,转好似很轻松,其实,里面学问还是蛮大的。
   后来,我还了解到,二人转的唱腔结构,一般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呢,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什么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抱板、三节板等等。
   说起乐器,九爷爷可是将自己多年的积蓄拿了出来,差不多的乐器和道具也置办起来。村人这才知道,原来九爷爷老伴还很年轻时因为得病,没治好,就没了。九爷爷一个人又当爹有当娘的,把一双儿女养大,大了的儿女各自成家,生活的很好。九爷爷一个人住在城里,实在憋闷,再加上九爷爷一直喜欢乡村生活,儿女拿他也没办法,任由他自己做主吧。于是,他就执意来到了我们村子租房子住着。
   听说九爷置办上了演唱二人转的道具乐器,二奶奶有些坐不住了,就来到了九爷爷家。这九爷爷呐,更是爱显摆,见二奶奶和乡邻们来了,要看乐器呀道具呀,赶紧就把就将自己置办的几样乐器和道具拿出来,展示给大家,什么唢呐、板胡,样样具有,再有手绢、扇子、大板、玉子。看来九爷爷也对二人转入迷了,也如二奶奶和几个相邻一样,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了。
   九爷爷置办好了道具和乐器,打算在村里组织起来一个二人转演出小文艺队,大人孩子不限,喜欢会唱就完全可以了。九爷爷一说,二奶奶第一个拥护,并且马上就报了名。九爷爷这一想法,尤其是还得到了村里的支持,村支书说:“我看行,还真不错嘞,村里人都喜欢呢。”于是,村里也决定,请来县里的二人转老师来教一教,指导一二,学成了,闲时给自己村里表演,节假日也走出村去,给其它村庄表演表演,赚钱多少不打紧,重要的是搞活文艺,宣传一些真善美就很好。
   我呢,赶紧的,回家去问父亲母亲,我也要报名,学习一下二人转表演。
   父亲坚决支持我,母亲却反对,我知道母亲担心我会因此耽误了学习功课。于是,反复央求母亲,并且一再表示,不会耽误学业的,先把作业完成,再去学习二人转。
  
   三
   最终母亲也没有同意,母亲就这样,总觉得学生要以学习为主,不要分心,其余的,要大了再说。心里有些失望,但是,也没有阻止了我学习二人转的积极性。没有报上名,但是,可以去旁听的,因为平时就一直喜欢唱歌,学起来也不吃力。老师呢,才不管报名没报名的,只要来听课,她就很认真地教,很认真地讲解指导。
   老师说:二人转呀,对于演员的表演手法,要认真记住,那是有“四功一绝”的嘞。那么,这四功“唱”为首,讲究味、字、句、板、调、劲;“说”指说口,以插科打诨为主的,“做”讲究以虚代实,那么,所谓的“舞”呢,就是指的“三场舞”。
   先说说四功,指的是“唱、说、做、舞”,那么一绝呢,就是用手绢、扇子、大板子、手玉子这些个等道具的特技动作。那么,唱词呢?一般以七言、十言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我喜欢上了二人转的“一绝”,就是以手绢花和扇花较为常见的舞蹈,好似东北大秧歌,舞步自然,令人叫绝。
   二奶奶也喜欢舞动手绢和扇子,更是对持大板子和手玉子的舞蹈爱到了痴醉。原本就会几招,现在又有专业老师来指导,那手绢给你舞的,那就叫一个美呀。 别看有了年纪,但是依然是表演得很到位,学习得也很刻苦,直到一些高难度,也会表演呢,什么“风摆柳”“仙人摘豆”“金龙盘玉柱”“黑虎出山”“金鼠归洞”,“缠头裹脑”都学了个遍。九爷爷还有指导老师认真教着:右手持大板子的舞者,左手通常持甩子,一遍遍不厌其烦教着。
   晚风习习,村人们吃完了晚饭,就来到村里空场,有的带着板凳,有的拿着小椅子,还有的直接一块半块砖,再有的就是一截子木头往上一坐,还有的直接站着,围在一起,看着村人们二人转的表演。
   虽然,那些经典曲目,没有学会呢,却也听老师讲了遍,什么《蓝河怨》《西厢记》《回杯记》《送情郎》都是经典的,再有《节气歌》《看秧歌》《白雪花》《关东情》《回家》《老家》《请到吉林来》,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尤其是《老百姓的事情大于天》《打是亲来骂是爱》《县长下乡到咱家》是经常演出的,已经学得也开口就能唱,手绢在手,也能翻出几个美美的舞姿来。
   二奶奶比谁都学得快,也学得很卖力。九爷爷这回再唱那段《小拜年》,刚开口:家家团圆会啊。二奶奶就接上了:少地给老地拜年啊。
   还有呢,就连经典《西厢记》《回杯记》《送情郎》两位也唱得很经典了呢。村人们也为他们两个的黄昏恋感到高兴。每当看见,九爷爷和二奶奶手拿里翻飞的手绢,翻飞舞动的好似蝴蝶一样优美,而快乐,一个个送来祝福的目光。
   不用说,就等喝喜酒了。
  

共 387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东北的二人转,浓缩了浓浓的乡土情。文章以作者从小在乡村耳濡目染二人转说起,以小见大,反映生活,情感真挚动人。见证了二人转接地气的文化底蕴。即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可见二人转在群众生活中的根脉有多深。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引出九爷和二奶奶学唱二人转。要掌握要领:四功一绝。在深悟其要领基础上,更要传神生动的演技。以此把二奶奶绝活,与九爷的口才相互成辉。在村民的喜爱和期盼中,村里的二人转演出了无数令人观为叹止大众剧目。从这些令人喜闻乐见的剧目中,也见证了作者渊博的文化功底和对二人转痴迷的情怀。二人转在演,九爷与二奶奶的感情在升温,如此的夕阳红,怎不令人感动欣慰,也为作者对本文画龙点晴的结尾,做了最完美的升华。文章中心明确,预设与铺垫精准生动,描写感人有趣,主线分明,引人共鸣不断。好文章推荐共赏,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美文,祝老师文丰笔健,夏日愉快。期许无限!【编辑:华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19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华为        2024-07-19 14:36:27
  一缕乡愁,一泓深情,一片祝福!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2 楼        文友:华为        2024-07-19 14:38:44
  文化根脉二人转,转起了生活新篇章,传承着大家的新视角。祝老师创作快乐,佳作连连。
文章是心灵的窗户,以文发声,以文生情,以文为友,相伴终生!
3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19 15:17:14
  感谢华为老师辛苦编审,葳蕤问好老师,祝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4 楼        文友:乡笛        2024-07-19 21:48:43
  东北二人转很有艺术性,趣味性,观赏性。文章描写细腻,情感丰富,让人身临其境。好文章,拜读了!
5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19 23:16:24
  感谢乡笛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敬茶!
春草葳蕤
6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0 08:02:36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这句话生动形象道出了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和痴迷。作者从小对二人转耳濡目染,跟着大人渐渐学会了二人转,村子里男女老少干活之余,喜欢看二人转,尤其是父亲、九爷爷、二奶奶等喜欢表演,穿插着九爷和二奶奶的温情故事,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文章构思精巧,氛围感浓郁,文笔优美动人,富有吸引力。好文章,感谢春草老师带来的精彩,祝老师夏日愉快,佳作不断。
淡淡的云彩
7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7-20 08:15:21
  东北二人转,反映乡村生活,趣味性强,很受观众喜欢。演员们在台上精彩的表演,二人转唱腔优美婉转,再加之演员们幽默搞笑的动作表演,时常惹得观众们哈哈大笑。我也喜欢东北二人转,很搞笑。作者在长辈们的熏染下,对东北二人转的历史文化颇有研究,也对东北二人转很痴迷。文章情感细腻,生活气息浓郁,构思独特,文笔清新活泼,主题明确,引人入胜。感谢葳蕤老师的精彩分享。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梦在何处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7-20 08:17:30
  生活气息浓郁,接地气的好文章再次欣赏学习。恭贺春草葳蕤老师征文获得精品!感谢老师支持,期待更多精彩佳作。
淡淡的云彩
9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0 08:36:15
  感谢云彩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夏日快乐!
春草葳蕤
10 楼        文友:春草葳蕤        2024-07-20 08:36:44
  感谢梦在何处老师留评,葳蕤问好老师,祝福老师写作愉快,工作顺利!
春草葳蕤
共 10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