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皇太极广场(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皇太极广场(散文)


作者:蓝天之下 秀才,153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80发表时间:2024-07-22 20:50:39


   皇太极广场,位于沈阳市著名景区清昭陵的正前方。广场四四方方,并不是很大,只比通往清昭陵正门的道路大一倍,是仅次于昭陵陵寝的最重要地标建筑。广场的四周,并不像其他帝王陵墓前面那样有巍峨的华表和各种石马石狮等雕塑,只有正中一座汉白玉的石台和站立于其上的皇太极全身戎装铜像。
   石台的前面刻有皇太极的全名和生卒时间,石台后面刻有他的生平简介。皇太极的铜像高大威严,身穿盔甲,外披战袍,目光炯炯,一副君临天下的气魄。根据史料可知,皇太极,全名爱新觉罗·皇太极,女真族,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也是清朝第二位皇帝,庙号清太宗。他在位期间,继承了努尔哈赤的遗志,不断开疆拓土,死后葬入昭陵,并在陵寝前面树立铜像作为纪念。
   按照沈阳人的地理观念,总会以方位来代表陵墓。昭陵的地理位置在沈阳市北面,又直称为北陵。如今,昭陵已经被沈阳市政府开辟成北陵公园,每年都接待大批的观光游客。
   北陵公园离家较近,这里就成为我们一家在节假日休闲的主要去处。从北陵公园大门进入,沿着一条很宽的道路行走,用不了多久就到了皇太极广场。广场东侧临湖,湖面的面积非常大,清澈碧绿,景色秀美。广场西面是葱茏绵延的古松树群,摇曳挺拔,参天敝日。每次来到皇太极广场,我在饱览四周自然风光美景的同时,还会抬头仰望皇太极铜像,感受它的威武和肃穆。
   我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但毕竟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了几十年,因此对于皇太极本人,可以说非常熟知。每次来到皇太极广场,我都会近距离目睹这尊铜像,同时如同在脑海中开启了一扇历史的大门,回想起这位帝王叱咤风云的传奇。
   在我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皇帝的雕像,多是头戴龙冠、身穿龙袍的形象,而像眼前的雕像,全是一身盔甲、身披战袍的模样,与其说是皇帝,倒不如说是将军更准确。至于这座雕像何时而立,又为何用戎装来设计,现在已经无法考究。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皇太极是一名马上皇帝,也曾率领大军驰骋疆场,就如同宋太祖赵匡胤一样,先建功立业,后登基称帝。
   现在距离皇太极时代,已经过去近四百年。这期间,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许多事情和众多人物,都早已湮没在浩繁历史的长河中。唯有这尊铜像,和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历经多少沧桑岁月,还孤傲地坐落在昭陵前面,静静述说着这位皇帝的戎马一生。
  
   二
   站在广场之上,回眸眼眺,从正门通往广场的道路,就如同皇太极所走过的人生之路,每一步都充满了遍布荆棘的挑战和艰辛。纵观皇太极的一生,可以用波澜壮阔来形容。他所在的那个时代,正是明末清初的社会急剧动荡时代,也是各路英雄豪杰纷纷展露的时代。皇太极出身于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而作为历代中国古代的北方少数民族,都非常崇尚武力建功。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作为建州女真部首领,就是通过不断地征战,一步步登上帝王宝座,最终创建了后金政权。受到父亲的影响,皇太极自小就聪睿绝伦,善长骑射,孔武有力。据《清史稿》记载,皇太极二十岁就从父出征,第一仗就大败海西女真乌拉部,声名鹊起。随后在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立下卓越的功勋,深受努尔哈赤器重,也为日后掌握权柄打下了基础。
   努尔哈赤称帝后,发动了进攻明朝的一系列战争。皇太极参与其中,连续夺取抚顺、开原、铁岭、沈阳等辽东诸城,极大震撼了明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明朝绝不允许女真族威胁自己的统治。因此明朝和兴起的女真族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在萨尔浒大战中,皇太极与父王努尔哈赤及女真诸将率兵大破明军,因功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并称为辅政四大贝勒,成为后金最出色的将才。
   努尔哈赤死后,后金的皇位悬空,诸皇子全如虎狼般觊觎。皇太极审时度势,积极争取代善势力的全力支持,最终力压阿敏和莽古尔泰,在沈阳登基称帝。此时的后金政权,内部权利斗争空前激烈,皇太极在风云诡异的政治环境中,充分显示出高超的冷酷手腕和果敢的铁血作风,巧妙地以阿敏弃守滦州等四城的罪名,将其终身幽禁。次年,皇太极又借机以“御前露刃”之罪,革去莽古尔泰大贝勒衔,同时又借机逼迫和压服代善放弃权利,从而一举铲除了所有政敌,并废除后金四大贝勒主政制度,将国家的统治大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稳定内部政局之后,皇太极开始对外进行一系列的扩张。他的战略眼光卓越而远见,简单而实效,就是首先剪除明朝的附庸,保证后金的两翼安全。公元1636年,皇太极亲率大军征讨朝鲜,很快迫使朝鲜投降称臣,并允诺与明朝断绝往来。同年,他又派阿济格、多尔衮北征蒙古,以雷霆之势打败蒙古察哈尔部,该部首领林丹汗羞愤而死,同时迫降科尔沁、喀喇沁等蒙古诸部,彻底统一了漠南蒙古。
   有道是“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皇太极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于乱世之中带领女真族一步一步走向巅峰。他积极向汉族学习先进的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国家的统治机构,在军事上又创立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扩大了兵员的来源。在朝堂上,又仿照明制,设立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掌国家行政事务。在处理与汉族的民族矛盾上,他积极重用一大批包括投降过来的诸如尚可喜、耿精忠等明军将领和范文程等汉族名仕。在经济上,废除努尔哈赤晚年实行的“抗拒者被戮,俘取者为奴”的野蛮奴隶制政策,给被掠夺的汉人“民户”地位,并大胆启用汉官管理汉人,汉人征战有功的人还能获得升迁。这些有力的措施,获得了汉族民众和士族阶层的支持。据说曹雪芹的曾祖曹振彦就是因为作战有功获得了爵位。他的这些治国之道,在当时来看足够用"德"来标榜。
   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奠定了清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一席之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皇太极做为满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对待争夺天下最主要对手的明朝,尽显纵横捭阖的智慧和文韬武略的策略。在当时,明总兵毛文龙和督师袁崇焕,是横亘在皇太极面前并阻碍清军入关的最大劲敌。皇太极智慧地利用明朝统治内部的矛盾猜忌和冷酷倾轧,先使袁崇焕与毛文龙之间自相残杀先去其一,再用反间计借昏庸的崇祯皇帝之手杀掉袁崇焕的再去其二,不但让腐朽没落的明朝自毁长城,而且为清军一举扫清了入关的障碍。
   随后,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皇太极多次率清军突破长城喜峰口的明军防线,连续劫掠山西、河北、山东等地,蚕食明朝的国土,消灭明军的有生力量。当然,仅仅这些并不能动摇作为庞然大物的明朝根基,他洞悉只有与明军主力进行大决战,才是最后摧毁明朝的最有力的方式。由此之下,明清之间拉开了松锦之战的序幕。
   松锦之战,是清军入关前的最后一次大决战,由皇太极亲自发起和指挥,也决定了清朝能否与明朝争夺天下的最关键之战。皇太极充分利用明军各部之间的重重矛盾,诱敌深入,分而击之,最终彻底消灭了关外明军主力。明朝蓟辽总督洪承畴、锦州守将祖大寿、松山副将夏承德等一大批明军将领被迫投降,辽西地区的松山、锦州、塔山、杏山等城尽被清军占领,明朝在关外仅存风雨飘摇的宁远一城。至此,在关外的所有明军精锐力量全部损失殆尽,再也无力发动进攻。
   伫立在广场中心,脑海中想起这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再次回望这座铜像,它就像一座历史的丰碑。身穿戎装的皇太极铜像,也如他本人站立在前线一般,傲视着天下,也傲视着寰宇。无可否认,松锦之战的成功,助皇太极登上了功业的巅峰,也是他一生最辉煌的时刻。
   松锦之战结束之后,洞悉明朝内部政局的皇太极又采取“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政策,坐看明朝和李自成之间的混战而彼此消弱的有力时机,力压多尔衮等人要求继续进攻明朝的主张,积极采取休养生息、积蓄力量的政策,也为两年后多尔衮在山海关打败李自成、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就在皇太极雄心勃勃之时,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突然猝死于沈阳,年仅五十二岁。关于皇太极的死因,众说纷纭,有人说死于内部权力斗争的谋杀,也有人说死于一种可怕瘟疫的疾病。不管哪种说法,都让皇太极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对于他来说是终生遗憾。但是在他死后,多尔衮继承了他的遗志,率领清军入关,连续打败李自成、张献忠,又灭亡南明政权,最终统一全国,并延绵了清朝长达二百多年的统治。
   与中国历代统治着一样,为了实现政权的巩固,皇太极和后任的清朝统治者也实施了一系列残酷的统治手段。而且,做为少数民族的统治者,清军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血腥和屠戮,就像中国的每一次改朝换代一样,都伴随着黎民百姓的苦难。皇太极在几次带兵劫掠中原时,都给北方汉族民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多铎率清兵进攻江南时,又制造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不过,历史的进程终究不可逆转,清朝当初以铁血征战夺取天下之后,后继的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又以怀柔休养来治理天下,再后来于辛亥革命的硝烟中被推翻,都是历史的前进车轮所趋,不可逆转。而且中华民族的历史,总是以自己固有的方式不断向前发展,一遍又一遍地书写沧桑和辉煌。皇太极亲手创立的清朝,做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也作为封建社会的最终完结,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往事已矣,清朝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并沉寂在浩繁的历史长卷中。皇太极当年高大的身躯,也化为铜像身后那座静谧古朴的陵寝。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战争硝烟,也只能从历史的典籍里才可见一斑。现在的满族,早就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五十六个民族就是五十六朵花,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没有人愿意烽烟再起,我们回忆这段往事的同时,更应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且砥砺前行,永葆初心,共同携手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如今,眼前的这座皇太极铜像,也如皇太极本人一样,正用双眼看着美丽的祖国走向更加繁荣昌盛的未来。
   皇太极广场,以及这座巍巍的皇太极铜像,虽然已经历经几百年,仍旧屹立在清昭陵的前面,就像还在述说那段风云跌宕的往事,也还见证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现今的北陵公园,早就是沈阳市著名的休闲旅游景区之一,游人尽情享受风光秀丽的美景,也徜徉于和平而安宁的环境中。或许只有漫步皇太极广场,并目染这座高大的铜像和它身后的陵寝时,才会再一次回味早已尘封的朝代兴替的过往,也会再一次聆听着曾经激荡在岁月深处的回响。

共 415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蓝天之下老师这篇文化散文有很厚重的历史纵深感,通过旁征博引和典雅的语言,从文学、史学、哲学等多角度,介绍皇太极广场文化景观,皇太极简史及其对历史影响进行了多层次和全方位的诠释,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的特点。读来给人大气磅礴,广闻博识之感,堪为文化散文中上乘之作!本篇散文分为三大部分(一)皇太极广场文化景观。介绍了皇太极广场的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及其历史背景。最后感慨历史的车轮滚滚,这片土地上的许多人和事都湮没在浩繁历史的长河中,四百年的岁月荏苒,唯有一尊铜像静静述说着皇太极这位文治武功卓绝的皇帝戎马一生。(二)皇太极简史。作者利用自身渊博的历史知识,丰厚的文化功底,将文化与历史结合,将皇太极相关的历史事件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引人沉浸在文化和精神的双重洗礼之中。(三)皇太极对历史的影响及深度思考。皇太极的功与过都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们审视历史,要在历史中汲取精华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并且砥砺前行,永葆初心,共同携手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有深厚的人文关怀及深度的理性思考,具有爱国主义情怀。整篇散文语言生动,典雅,灵动,笔风优美,细节到位。全文具有文化的厚重感,思辨的哲理性,将历史文化与现实景观深度结合,具有大散文的气度和风范。美文,好文,力荐各位文友赏阅!【编辑:云黛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23002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云黛儿        2024-07-22 20:52:26
  拜读蓝天之下老师佳作,给您敬茶,祝安!解读不到位之处海涵!
云淡风轻
回复1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7-23 12:14:37
  非常感谢云黛儿老师精彩的编辑和热情的留言,老师辛苦了!问好老师,给您敬茶!祝您夏安,创编愉快!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3 09:00:02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回复2 楼        文友:蓝天之下        2024-07-23 12:15:27
  感谢社团的鼓励和支持!问候老师,祝您夏安文琪!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23 12:23:17
  五千年的文明就是在朝代更替中走来,一朝一代沉淀下一朝一代的文化,同宗同根,泱泱中华。拜读,学习。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