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菊韵】三苗战纪(小说)

精品 【江山·根与魂】【菊韵】三苗战纪(小说)


作者:小河青云 布衣,267.8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1发表时间:2024-07-25 20:40:36
摘要:4000年前,中华大地上存在着华夏、东夷、三苗三大势力。华夏在尧、舜、大禹几代人的治理下发展壮大。然而华夏受到东夷和三苗的威胁。三苗屡次侵犯华夏,尧也是在与三苗的作战中丧生。为了消除三苗对华夏的威胁,大禹在东夷人奚仲的帮助下制作出田车等利器,亲征三苗。然而他也面对了强大的三苗军团。

(一)奚仲造车
  
   4000年前
  
   黄帝大战蚩尤之后数百年,炎黄部落经过三皇和尧舜的治理,成为了强大的华夏部落。然而华夏部落仍然面临着东边的东夷和南边的三苗的威胁,尤其是三苗,多次侵扰华夏部落南部。为了消除三苗的威胁,尧舜都派兵征讨三苗。因为大禹治水有功,所以尧把帝位禅让给大禹。尧在禅让给大禹后,他带兵征三苗,但是战死在沙场。这使得华夏与三苗的矛盾加深。然而三大部落联盟之间并不是只有矛盾。
   在华夏部落的工坊里面,工匠们正在忙碌着。这里是为部落制作叫“田车”的车辆的工坊。自从黄帝制造出车的原型以来,华夏的工匠不断地改进车的工艺。在铜器被广泛应用后,车辆的性能大大地提高,不用像在逐鹿之战那样担心随时会散架。在工坊里面,有一位东夷人在监督着工人们。这位东夷人叫奚仲,是自己主动投奔华夏。尽管华夏与东夷长期处于敌对关系,但是奚仲擅长木工,能制作车轮。东夷部落首领觉得他出生卑微,所以对他制作的车轮不以为然。奚仲一气之下投奔华夏。尽管他来自东夷,起初大家对他有敌意,或者质疑他的来意。可是大禹欣赏他的才华,还有敢于一个人穿越野兽横行的深山老林的勇气,特别任命他为车正,专门负责生产华夏部落的车辆。这么多年来奚仲没有辜负大禹的期望,不仅生产了高质量的车辆,还改进了舟船等器械。对此不仅是大禹,原来反对他的族人也感谢他。
   这一天奚仲要亲自检查自己们研发出来的田车的性能。工匠们把车辆退出来,养马人把车辆套在马身上。这样一马一车形成了田车。工匠们准备好后表示随时可以开动实验性能。
   “好,开始吧。”
   听到奚仲的指令后,工匠们开始测试田车。他们让一名熟练驾车技术的族人驾驶着田车在校场里奔跑。奚仲和工匠们观察着田车的运行状态,很快大家的注意力都到奔跑的田车上。田车在校场上奔跑,奚仲和工匠们观察着它的性能。工匠们似乎满意车的性能,但是奚仲却并不是很满意。过了一会儿,田车停了下来。
   工匠们脸上露出笑容,但是奚仲却一脸严肃地检查车辆的情况。他看了几下后,脸上露出了沉重的表情。这时候,大禹走过来。众人看了后纷纷行礼,但是奚仲的注意力在车辆上,对大禹的到来没有察觉。
   “大人......”工匠小声地说道。
   “什么事?!你没看见我在思考吗?你别打扰我。”奚仲说道。
   可是工匠还是继续提醒奚仲。这让奚仲有一些烦。
   “你烦不烦啊?!”奚仲不耐烦地说道。
   奚仲回头一看,发现大禹站在身后。奚仲看了后立刻行礼。
   “奚仲这些就免了。我看你车做得不错啊。”大禹说道。
   “这没什么,还差得远了。”奚仲说道。
   “我看挺好的啊。这跑得很稳,转弯也利索。”
   “首领,您不能只看到表面的东西。”
   奚仲给大禹解释了这辆车的缺点。奚仲认为这辆车稳定性方面提高了不少,但是他看了一下车轴的损伤大,可能开一段时间后需要修理。
   “原来如此。那就希望你这个车正能够改进。对了,那件东西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
   奚仲带着大禹来到了另一间工坊。这里是研发和生产武器的地方。奚仲拿出了一副弓给大禹看。自从弓被华夏,还有其他部落应用后,不仅狩猎的效果提高,还成为各部落重要的兵器。自从奚仲来到华夏部落后,他不断地改进弓箭的质量,大大提高了华夏军的战斗力。大禹拿过弓箭后仔细观察了一下。他选中了一副后去校场试射。他张弓搭箭,瞄准靶心好后,看准实际放开弓弦。只见箭飞向靶子,然后射中了靶心。众人看了后鼓掌。
   “好弓啊。”
   奚仲感觉大禹嘴上是在夸奖,但是从他的表情来看弓的质量似乎没有让他满意。
   “首领,你是不是有什么要求。如果有的话请说,我会极力改进。”奚仲说道。
   “那我就直说了。这个弓,好是好,但是能不能再把它弄短一点。最好是我可以拿着它上田车。”
   众人听了后感觉大禹是在为难奚仲,而奚仲从大禹的话中明白了他的意思。
   “首领,你是不是想要在田车上射箭?”
   “正有此意。”
   “既然如此,那么请首领再给我一些时日。”
   “好,我期待着。”
   这样奚仲埋头地研发弓和田车。
   就在奚仲注重研发的时候,华夏的南边传来消息称三苗不断地骚扰南边的部落,并且有大量三苗的军队集结在边界。大禹和大臣们都觉得这是三苗要进攻华夏的前兆。除了三苗以外,东边的东夷闻讯后也蠢蠢欲动。正好这个时候多地发大水。这些问题让大禹头痛不已。他召集文武大臣开会。经过一番商讨后,大禹决定先派一批军队到南边协助南边的部落抵御三苗,然后让与华夏交好的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劝说东夷诸部落不要进攻华夏。大禹则把华夏的工作重心放在治水上。
   这治水是大禹起家的本事。因为治水的威望,大禹才得到尧的禅让。大禹曾经为了治水有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件。他想把治水放在首要,顾不上回家看家人。对此,大禹心里一直觉得遗憾。这次闹大水,儿子要举办成年仪式。原本作为父亲是必须要参加,但是从治水的地方到这里有很长一段距离,恐怕是赶不回来。虽然家人表示没有意见,但是大禹总是心里有愧疚。
   “这次又要辜负孩儿了。”大禹感叹道。
   当大禹唉声叹气的时候,他听到了车轮声,远看了一下,看到了奚仲驾驶着马车赶过来。不久,马车停在了大禹面前。
   “首领,我按照您的要求制作了田车。您可以乘坐它回家。我想今天之内就可以赶到家。”
   听了奚仲的话后,大禹大喜,立刻乘上车往家里赶。田车比起几天前在校场驾驶的车性能提高了不少,看得出奚仲这两天把车改进了不少。田车驰向大禹的家。因为田车开起来很快,没有两下就到了大禹的家。这时候,儿子的成年仪式进入最后阶段。虽然大禹没有全程参与,但是他最后还是参加了儿子的成年仪式。大禹看到儿子成年的样子后,心里很感动,感觉弥补了之前三次过家而不入门的遗憾。
   治水之后,大禹开始着手于处理三苗之事。他一方面向各大部落派遣使者,约好在涂山会盟商讨讨伐三苗事宜;另一方面他积极地备战,尤其是积极地准备弓箭和田车。他自己还亲自尝试驾驶田车。大禹亲自练习驾车,然后在田车上练习射箭。他看到这种作战方式的威力,也希望结合田车和弓箭,创造出新的战法。一天,他来到校场。大禹先是仔细看了一下奚仲做的田车。相比之前看到的,这辆车确实改进了不少。他看了一下身边的奚仲。
   “奚仲,你做得不错。如果当年黄帝有这样的田车,那蚩尤早都被灭了,也不会打得七日七夜。”
   “首领过奖了。这田车还需要改进。”
   “这个我就期待着。不过,我这几天要练习一下。”
   “您要练习什么呢?”
   “在车上射箭。”
   当大禹说到要在车上练射箭的时候,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因为这个田车原本就是方便打猎的时候移动而制造出来的车辆,大家很快发现他们的首领不简单。原来大禹要在田车奔驰的情况下射箭。
   大禹乘上田车,在校场驾车奔驰着。他驾车的时候,时刻不忘靶子。田车开到校场的尽头的时候,他拉住缰绳,战马立刻掉头,车子往回走。大禹看到车体转弯的时候比之前平稳了许多。以前实验田车的时候,有几次转弯的时候,车轴承受不了而断裂,但是这次车轴却若无其事,感觉到奚仲这段时间对田车的改进。大禹还感觉到车体在运动中更加稳定,摇晃比之前驾驶田车的时候少了很多。等到田车接近靶子的时候,大禹张弓搭箭,瞄准靶子。他感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就放开弓弦。只见箭支如闪电般地飞出去。眼看箭支射中靶子,但是还是偏离了。大禹看了后有一些失望。众人也感觉很可惜。等到大禹把车停下来的时候,奚仲等人走过来。奚仲原本想说几句谦虚话,但是大禹先说话了。
   “奚仲做得好。这个车做得很好,弓箭也做得很好,只是我射得太差了。”
   “不,是我制作得太粗劣。这车和弓都需要改进。”
   “好,那我期待着。不过,这该赏的还是要赏。我赏你五十只羊。”
   奚仲听了后行礼感谢。
   之后,大禹有空就练习骑射,奚仲也不断地改进兵器。除了这些事外,整个华夏部落为征三苗而备战。大禹也邀请各部落到涂山会盟,商讨征三苗之事。在大禹的号召下,华夏各大部落,还有不少东夷、蜀地等地区的部落也来会盟。其中后谡、皋陶、伯益部落的声势浩大。等到商定好了伐三苗的策略后,大禹面对全军发出了誓言。
  
   济济有众,咸听朕言。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诸群,以征有苗。
  
   盟友们听了后山呼万岁。
  
   (二)讨伐三苗
  
   涂山会盟之后,华夏军开始向三苗进军。离开涂山后,华夏军进入了一片平原地区。这一带在大禹的父亲鲧治水的时候还是沼泽地,但是经过多年来的治水和气候的改变,这里变得成为适合居住的地方。因为气候温暖湿润,土地平坦,这里有大量良田和猎场。可是这样一来华夏部落,还有投靠华夏的部落与三苗部落的矛盾激化,双方为了争夺土地而斗了几十年。大禹这次率领着大军就是想彻底消灭这个世仇。在路上,他看见有好多被破坏的华夏部落。大禹看到了部落的房屋全部被烧毁,到处是尸体,能带走的财物和人口全部被掠夺。将士们看了后无不愤怒。
   华夏军继续按照计划出发,深入三苗境内。将士们充满了仇恨。他们进攻的时候完全杀红了眼。很快华夏的军队击退了入侵南部的三苗军队,还攻破了三苗的几个寨子。
   面对华夏的进攻,三苗首领罐兜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在会议上有一些人主张和华夏联盟,一起治理困扰部落多年的水患。可是罐兜自个和几位首领不太同意这么做。他们觉得之前三苗和华夏有多次合作,但是华夏部落多次毁约。他们不断地煽动三苗的部落投靠华夏。在他们的煽动下,很多部落投靠了华夏。然而这些部落也没有过几天好日子。由于被卷入大禹的父亲鲧造反事件,很多投靠华夏的三苗部落被当时华夏的首领迁到了西北。这让三苗部落感到失落,更感觉到华夏部落的威胁。在这样的环境下,三苗上下充满了对华夏的仇恨。在这种仇恨的驱使下,罐兜决定与华夏决战。
   罐兜率领着三苗军与华夏军遭遇,以双方展开了剧烈的战斗,互有伤亡。这样战争持续了一周。期间华夏军察觉到天气变化。不久,战场上下起了暴雨。可是暴雨并没有阻止战争,反而激化了双方的斗志。这样双方战斗了七十天。因为华夏军远离了大本营,补给困难;反观三苗是本土作战,补给方便。这让华夏军感到困扰,想尽快结束战事。
   到了第七十天,大禹召集文武大臣,商讨对策。在会上有主张继续打的,也有人主张撤退,还有人主张与三苗和解。大家互不相让。这时候,大禹站出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苗乃九黎之后,其祖先蚩尤与华夏之祖黄帝是仇敌。我们华夏曾经不计前嫌,给他们应有的照顾,但是却换来了什么?!”大禹激动地说道。
   很多将领们听了后沉默。当然也有不少将士站出来,表示认同和支持大禹的观点。大禹继续发表自己对这个战事的想法,认为两个集团矛盾尖锐,到了要你死我活的地步,所以主张剿灭三苗,看到首领这样表态后,其他人也没有再说什么。看到大家都不反对自己的意见后,大禹决定次日与三苗进行决战。他派使者到三苗军下战书。看到了严厉的措辞后,罐兜大怒。他也派了派使者到华夏军营,表示明天会与华夏军决一死战。约好后,两边都准备次日的决战。
   到了晚上,大禹来到帐篷外,巡视着营地。他看到多日来的战斗让将士们都疲惫,但是同仇敌忾的信念让他们又焕发出高昂的士气。这让大禹放心了很多。然后他又走到了停放田车的地方。卫兵们看到后给他行礼。
   “首领,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来这里。”
   大禹看到奚仲走过来。
   “大战前,想看一下大伙儿的情况,还有我们的兵器。”大禹说道。
   大禹看到停放在这里的十几辆田车后,脸上露出了笑容。
   “奚仲。”
   “臣在!”
   “你这些车弄得不错。现在明天就要靠它们了。”
   “多谢首领。不过,这胜败不仅靠它们,还要靠人心。”
   “好,我相信我华夏的勇士们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次日,华夏与三苗在战场上对峙着。整个平原上站满了双方的士兵。这段时间双方多次交战,熟知对方的实力,只要一方稍微有松懈,那么就有可能战败。不过,对于华夏军来说有十几辆田车作为秘密武器。大禹想在最关键的时候投入这些田车,打得三苗措手不及。
   罐兜观察着华夏军的阵型。他看到经过七十天华夏军的阵型还是很严密。他还不断地派斥候侦查华夏军的阵地。不久,斥候回来汇报。斥候汇报的事情跟自己观察得差不多,只是斥候说华夏的后军似乎在隐藏什么。这引起了罐兜,还有三苗部落长老们的注意。
   “首领,华夏人狡猾,我担心有诈啊。”一名长老说道。
   罐兜听了后却冷笑了一声。
   “我听说华夏有一名叫奚仲的工匠能打造优质的田车。我没有猜错的话,他们可能以为就凭那些田车就能把我们打败。可是他们想得太天真了!”
   过了一会儿,号角声在三苗军的阵地传来。三苗军率先发起进攻。手持盾牌的勇士们冲向华夏军的阵地。华夏军的弓箭手们朝着三苗军放箭。这七十天的战斗以来,华夏军的弓箭手们给三苗军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可是三苗军也在战斗中渐渐地找到了对策。他们让盾牌手打头阵,抵挡华夏的弓箭,减少了损失。看到弓箭的杀伤减少,华夏军立刻让弓箭手后面的勇士们冲向三苗军。双方交战起来。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只是三苗军有先发制人的优势,在交战中处于上风。战了一段时间后,华夏军开始往后撤退。一些三苗军将士感觉到自己们的机会来临,加强了攻势。突然华夏军的后军传来了号角声。三苗军的将士们听到了稀罕的战场声,马蹄声和车轮声。不久,他们看到有田车从两翼冲出来。

共 838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小河青云的小说《三苗战纪》,描写了我们华夏祖先的对三苗的征战场景。这场远古战争发生在四千年前,是继黄帝大战蚩尤之后的几百年。当时中原强大的部落有三个:华夏部落、东夷部落、三苗部落。为了消除三苗的威胁,尧舜都派兵征讨过三苗。到了大禹做部落首领之后,华夏和三苗之间更是矛盾加深。在华夏的工坊里,有一位东夷人叫奚仲,是自己主动投奔的华夏。他擅长木工,大禹欣赏他的才华,还有敢于一个人穿越野兽横行的深山老林的勇气,特别任命他为车正,专门负责生产华夏部落的车辆。他精益求精,反复修改,使得华夏的田车性能稳定,转弯和车上射击都能很好的进行。大禹有空就练习骑射,并邀请各部落到涂山会盟,商讨伐三苗之事。会盟后,华夏军向三苗进军。很快华夏的军队击退了入侵南部的三苗军队,还攻破了三苗的几个寨子。三苗首领罐兜召开军事会议,商讨对策。有人主张和华夏联盟,有人主张对抗。罐兜决定与华夏决战。战斗了七十天,华夏军补给困难,想尽快结束战斗。华夏军推出了可以载射手的田车,士气高涨,不料苗军也推出了田车,与华夏军对抗,当大禹在寻找战机的时候,罐兜也在寻找机会。大禹用箭射,罐兜用斧劈,两个人在靠近的一瞬间同时发力,大禹的田车护栏被砍断,罐兜的要害被射中,最后罐兜伤势过重而死。三苗军没有了主帅,很快兵败如山倒,华夏经此一役,势力大增。东夷主动示好,其他大小部落也遣使表示愿意臣服于华夏。文章写的很精彩,浓墨重彩于战况,使远古的战争如临其境,生动灵活。推荐欣赏!【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728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4-07-25 20:48:00
  远古时期的战争也是如此的激烈,要想取胜,一个是靠作战工具精良,一个也是靠胆识和技艺智慧。本文生动地再现了那时候的战争的宏大场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