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俯瞰紫禁城(组诗)

精品 【江山·根与魂】【宁静】俯瞰紫禁城(组诗)


作者:后街 布衣,325.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89发表时间:2024-07-31 15:02:46

【江山·根与魂】【宁静】俯瞰紫禁城(组诗) ◎三大殿之感
  
   即使踩痛那些石阶,也要登顶景山
   只有在那里,才能把紫禁城里的故事
   尽收眼底。虽然望不到午门的肃杀
   但眺望尽头的金水河,如弓一样
   我知道它就静静地躺在那里
   河里泛起的水气,萦绕着三大殿
   自此以后,我赋予了朦胧
   另一番含义。隐隐绰绰的三大殿
   很小很小,比我身旁过客的影子还要小
   想起去年在太和殿前拍照留念时情景
   听导游讲述登基、册立、御婚的时候
   我发觉自己忽略了许多与民间相关的定义
   不想被中和殿的华盖顶遮住双眼
   但即便能望穿又怎样?里面空空荡荡
   早已没有了皇帝祭天前阅读祭文的声音
   平心而论,还是更喜欢保和殿一些
   尽管那里充斥着科举殿试的余味
   但就是喜欢这个名字,无关其它
   当所有繁华像天空的鸽群一样
   忽远忽近,三大殿也许在某个夜晚复活
   听它们窃声私语:既然我们来自民间
   那就必须要接受百姓的眼睛
   只是眼睛,不是膜拜
  
  
   ◎后宫之殇
  
   像一个古时候的游客一样,立于万春亭南
   可惜不会吟诗写赋。凭栏远眺宫门内
   在那些飘荡着幽怨的斗拱飞檐之间
   用蓝绿,还有血一样的红色
   刻画出一个个后妃的乳名
   如今这些名字,朴素得就像是一个个符号
   再也不是以往时候,不敢提及的忌讳
   至于那些没有名字的宫女
   和她们有关的故事,只能映在红墙之上
   与无数深井为伴。也许快乐生来就会伪装
   最后连自己都被欺骗。以至于在雍容华贵的背后
   一汪无人留意的清泪,早已汇聚成潭
   曾经在这里母仪天下,又在这里偷问过
   前门外,大栅栏里的传说与风情
   一样的矫作,本非心所愿
   而不一样的,在这里难以久居
   无可奈何,却又必须穿戴厚重的凤冠霞帔
   冷宫里滋长的青苔,遮掩不住花开正艳的牡丹
   而景山下那株杏花的结果,只能是简单的结果
   就在昨夜,梦里出现过几次的金色琉璃瓦
   突然,就闪痛了历史的瞳孔
  
  
   ◎御花园之丽
  
   就是在若干年前的那个春天
   一场雨,滋润着另一场雨的生命
   就是在若干年前的那个夜晚
   一朵梨花,催促着另一朵梨花的谢幕
   太湖石下的那棵笋,被诱惑褪去了外衣
   一夜之间,长成了久违的青竹
   对称的布局,让每一处建筑都稍稍显得拘谨
   连四座亭子都成排恭候,像前殿的漆柱
   那些百龄古柏,遮出了前面宫殿里所没有的绿荫
   藤萝缠绕着快乐,摇曳而舞
   那婆娑的舞影,像极了小时候天空的月亮
   弯着弯着,就圆了
   各种奇花异草弥散出来的芬芳
   飘落在柔和的甬路上,彩色卵石组出的图案
   仿佛就是瑶池边遗落的衣袂。假山伪水
   在这一刻沉声不语,因为它们懂得
   在这里,永远只能做一名略带矜持的劄客①
   这里是离神武门最近的地方,也是离我最近的地方
   我站于外面的万春亭边,俯瞰里面的同名的燕亭
   发觉里面的亭边围绕着更多的花朵
   只是那些沁人心脾的芳香,始终飘不出
   一道高高的城墙,始终不会
   爬到我所站的地方,以陌生人的视角
   迎风眺望,紫禁城里的曾经
   辉煌与落寞
  
   ①劄(zhā)客:原义不呼自来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这里借用为陪衬的小角色。

共 134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第一节,此诗开篇即以“登顶景山”为引,象征着诗人对历史的探寻与仰望。景山作为观察紫禁城的绝佳位置,让诗人能够“把紫禁城里的故事尽收眼底”。诗人通过“石阶”“午门”“金水河”等具象的景物,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场景,同时用“朦胧”的水汽和“隐隐绰绰”的三大殿,传达出历史的遥远与模糊感。诗中通过对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描绘,不仅仅停留在建筑本身的雄伟上,更深入挖掘了它们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与民间情感。第二小节《后宫之殇》此诗以“后宫之殇”为题,奠定了全诗哀婉忧伤的情感基调。诗人以“古时候的游客”自居,站在万春亭南,眺望那片曾经禁锢无数女性青春与梦想的地方,通过“飘荡着幽怨的斗拱飞檐”和“血一样的红色”,营造出一种压抑而悲凉的氛围。诗中通过对后妃乳名的“朴素”化处理,以及宫女故事的“无人留意”,揭示了封建制度下女性命运的悲惨与无奈。她们的名字、故事,都被历史的尘埃所掩埋,只剩下“一汪无人留意的清泪”作为她们存在过的证明。诗人通过“雍容华贵”与“清泪汇聚成潭”的强烈对比,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与摧残。同时,也通过“冷宫里滋长的青苔”与“花开正艳的牡丹”的并置,暗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而“金色琉璃瓦闪痛了历史的瞳孔”,则是对过往悲剧的一种控诉与警醒。第三小节《御花园之丽》诗的开篇以“若干年前的那个春天”和“夜晚”为时间背景,通过“一场雨滋润另一场雨的生命”和“一朵梨花催促另一朵梨花的谢幕”,巧妙地运用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与生命的不断更迭。这种以自然景象喻人生的手法,既富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太湖石下的那棵笋,被诱惑褪去了外衣,一夜之间,长成了久违的青竹。”这一句通过笋变竹的生动描绘,展现了生命力的顽强与自然的神奇变化,同时也寓意着成长与蜕变的过程。而“百龄古柏”与“藤萝缠绕”的描写,则进一步丰富了御花园的自然景观,营造出一种古老而又生机勃勃。“各种奇花异草弥散出来的芬芳,飘落在柔和的甬路上”,这一句通过嗅觉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花香四溢的御花园中。然而,“那些沁人心脾的芳香,始终飘不出一道高高的城墙”,则揭示了御花园虽美,却与外界隔绝的现实,暗含了对自由与限制的思考。“这里是离神武门最近的地方,也是离我最近的地方”,诗人通过空间上的接近感,表达了对历史的亲近与感慨。站在万春亭边俯瞰燕亭,诗人不仅看到了眼前的美景,更仿佛穿越了时空,看到了紫禁城曾经的辉煌与落寞。这种跨越时空的凝视,使得整首诗具有了更加深邃的历史感与人文情怀。《俯瞰紫禁城》这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细腻地描绘了紫禁城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沧桑与变迁,既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建筑之美,又深刻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哀愁。好诗,力荐共赏。【编辑:浩渺若尘】【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731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7-31 15:03:29
  这组诗歌,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细腻地描绘了紫禁城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沧桑与变迁,既展现了其宏伟壮观的建筑之美,又深刻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人文情怀与历史哀愁。
浩渺若尘
回复1 楼        文友:后街        2024-07-31 15:19:36
  万分感谢浩渺若尘社长对小诗的编辑,您入木三分的解读与按语十分到位,将诗中抽象朦胧的物象与情感用通俗的按语予以解析,可以让读者更好的品读拙作,您细腻的感触与深厚的文字功底令人敬佩。遥祝安康!
2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7-31 15:04:02
  感谢投稿支持宁静,祝您创作愉快。
浩渺若尘
3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7-31 15:07:02
  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