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东篱】在南京路上怀念一个人(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东篱】在南京路上怀念一个人(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14.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46发表时间:2024-08-03 05:25:07
摘要:多次去过上海,也游览了一些上海的著名风景,但我总觉得不敢下笔写上海,笔力不足,表现起来,肯定孱弱。但南京路却不能不写,因为这条街记着一个荣成人的足迹。

有一个山东荣成人,他和上海的南京路有着联系。这个人虽已去世,但在我心中,他永远迈着轻轻的脚步走在南京路。
   他随着解放军的行进曲的旋律,“轻轻的来”,但再也没有离开。
  
   一
   太多的人,站在上海的南京路上,可能就是为了感受那份传承百多年的风华绮美。它的知名度,堪称明星中的明星。2004年,我和一起进修华东师大的同伴,终于站在了南京路上,我们约定去怀念一个荣成人,他叫曹漫之。我们为以这样的方式来刷一个存在感而感到美妙,可以说一辈子难忘。
   我们去的日子,也选择在5月的一天。1949年5月25日清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10个军及特种兵纵队近30万人的兵力攻取上海,并浩浩荡荡进入上海城区。在这支队伍里,有一个荣成人——曹漫之,他是负责检查军纪落实的重要干部。
   根据中共荣成党史资料,我注意到,曹漫之自1949年2月接到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命令,就戒掉了令他上瘾的茶,专注进入上海的军纪研究。那时,第三野战军南下已经抵达徐州的贾汪,中央军委已经筹谋好上海解放的军事大计,某晚,曹漫之被陈毅找去,彻夜长谈关于解放军入城守则的起草事宜,并责成曹漫之主持守则的起草工作。
   “老曹哦,你我都是泥腿子,进上海,是把我们赶上花轿子哦……”陈毅兴奋地说,“以后就别端着个茶杯了,我要你捧着整个上海!”
   曹漫之道:“上海比茶杯重要,我知道轻重的,老总。”
   “错错错!”陈毅在屋里来回走,“都重要哦,我们要像端好茶杯那样,端着上海!不能把上海这个茶杯碰掉一块瓷!”
   这是曹漫之对这晚的开场白的回忆。
   其时,曹漫之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工作,在邓小平、刘伯承、陈毅领导的淮海前线总前委政策研究室担负文件制订编辑任务。解放军进驻上海,被任命为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接管委员会副主任,兼任中共上海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第一副秘书长兼民政局局长、市人民政府区政指导处处长的职务。
   入城时,曹漫之担任了野战军司令部城市政策组组长。
   站在南京路上,我欣喜地发现,在路侧的店门旁边,有一把硕大的茶壶,“茶水”从壶嘴流淌而出,很多孩子拿了矿泉水瓶接壶嘴流出的水。我不知这把茶壶现在是否存在,但让我怀想很多。我记得在上海的豫园也有一把雕塑的茶壶,可能这样的雕塑都是茶庄的广告设计吧,完全可以视为“老字号”的标志。不管怎么说,这把茶壶,和曹漫之一定没有多少关系,他不是和上海有着传奇关系的人物,人们不会为此雕塑这样的茶壶。但我还是将这把茶壶和曹漫之联系起来了。
  
   二
   在接到起草守则之日起,他就带领研究室同事,认真研究《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反复揣摩“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十字原则,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不入民宅”的要求,起草了《约法七章》。曹漫之在《回忆接管上海前后的二三事》中写道,解放济南时,中央就及时总结经验,多次讨论,制定出“约法七章”,希望能在取得城市之后团结多数,稳定民心。但上海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国际性的大都市,对外影响极大。“七章”在上海不能完全照搬,必须结合上海的特点,进一步完善。陈毅在和曹漫之夜谈时说:“军队进城后,在没找到营房之前,一律睡马路。这条一定要写上去。”曹漫之根据陈毅的指示,修改为“不住民房店铺,不准打扰戏院和一切娱乐场所”,并写入《入城十项守则》的第二条。但在组织部队干部讨论时,大家对“不住民房店铺”一条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争论激烈,而且非常不理解。干部认为,过去打仗都住在老百姓家中,和群众打成一片,难道革命就要胜利了,让将士睡在大街上?尤其担心的是,上海在5月就进入了梅雨季,战士睡在潮湿的街路上,会引起疾病,影响战斗力。在意见不能统一的情况下,三野将《约法七章》呈报毛主席审阅,毛主席看了后连说四个“很好”。最终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约法七章》变成了《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于1949年4月1日公布,特别强调“无故不得打枪”“不住民房店铺”“无事不上街”三大公约。
   关于公约的第二条,陈毅特别强调:“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进驻上海,曹漫之负责检查军纪,就曾在南京路上巡视。看到了整齐地躺在南京路的将士,一直吆喝,要保持军纪,睡姿要正规,并察看沿街住户和店铺,是否有将士占住。
   我想,那时,南京路应该还没有这把雕塑的茶壶吧,或许,冥冥之中,这把茶壶的流水,就是为了给这样一位起草守则的干部解渴吧?据说,1979年华东政法学院复校,曹漫之担任副院长兼教务长,就曾多次站在南京路上,带领学院的学生缅怀这一段历史。在学校复校时,校舍紧张,曹漫之及其他校领导们就在大草坪上搭帐篷办公,他强调,要把《入城十项守则》带到今天,不能忘记入城的初心。
  
   三
   曹漫之,是早期的共产党人,1931年高小毕业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革命互济会。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由谷牧(曾任国务院副总理,荣成人)推荐,他担任中共胶东特委巡视员。1945年,他担任胶东区行政公署主任;1947年,又兼任胶东区支前司令部司令员。一生功绩卓著。
   曹漫之,是山东荣成成山镇一村人,他的故居还在。这里距离非常著名的景点“天尽头”只有几里之遥,我曾于1989年前往参观,缅怀这位对革命有着功绩的荣成人。
   关于解放军入驻上海,曾留下一张“胜利之师睡马路”的照片,在当时蜚声海内外。我在网上看到那张历史照片,解放军战士,整齐地躺在马路上睡觉,脸上露出疲惫之色,但军容整齐。著名诗人沈尹默曾有“秋毫无犯取名城”的诗句给与赞誉。
   我前往南京路时,这条路已经被改造成“南京路步行街”。站在黄浦江边,向东瞭望,一条世界著名的繁华街道,就像一款彩带,飘至远方。我仿佛看到解放军战士,保持着整齐的队形,躺在路侧。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一条彩带,两边的和衣而卧的队形,彼时与此时无缝连接。曾经的付出,换来今日的繁华和精彩,谁能说两者没有关系呢。
   曾经的风餐露宿,是因为条件所限,不得不为之,上海解放,人民军队,却是有了条件也还要风餐露宿,解放军的风范,给这个词语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我们毕竟是从偏远的威海到了繁华的中华第一街,眼睛不够用,放眼望去,街道两边的商店鳞次栉比,将一条街紧紧地抱住。各时期的建筑都有,将曾经的欧式建筑包裹起来,历史的痕迹,因为解放军的严明纪律被保存下来,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两侧的灯箱就像闪着妩媚的眼睛,热情地迎接着游客,霓虹灯闪烁不断,风情更加妩媚。那里的上海风味小吃众多,咖啡店转头便见,真想买一杯,送给我的前辈曹漫之,但他离开此时的上海已经13年了。我有些怅惘。我们的前辈,连店铺都不进,享受不到今日咖啡的浓香。
  
   四
   我们一群人,还是被路侧的一家商铺的人唤了进去,这是一家绸缎商铺,这里主要卖苏绣和周庄的蚕丝制品,我们不懂得,只能看看。但我们有一个想法,想打听一个人——曹漫之。这个想法,连我们自己都觉得荒唐。
   我们居然在店里遇见了老乡,山东莱州人,她也听说了曹漫之这个人物,她是在《南京路的故事》里读到了这个名字。她说,既然在南京路工作,就应该懂得南京路的历史。她说,只是记得这个名字,别的就不知了,很遗憾。她见到了山东老乡,感到十分亲切。一个普通的外来人,也有着上海情结,令我崇敬。
   她告诉我,摄下解放军露宿上海街头照片的那个人姓陆,名字忘记了。这一点我无法知道她记忆是否正确。我佩服她知道得真多。这样的史料,如果不是专门关注,或者专门研究者,是很少人注意的。我想拜她为师,她莞尔一笑。日后,我再也没有去研究,只知道一点线索而已。
   他乡遇故知,却因一个人物。有时候真的觉得世界很小,小到一迈步就遇到了熟悉的人。世界也很大,大到有时候在瞬间就错过了一个应该相遇的人。我属于前者。
   话匣子拉开了,她羡慕我们荣成人,出了很多将军(那时已经有100多位)。曹漫之虽不是将军,但他对于中国革命的贡献同样闪着光辉。在他乡,能够这样熟悉荣成,让我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不懂得蚕丝织品,但不能空手而归,总要留下一点纪念,于是选了几条蚕丝纱巾,是这位山东老乡帮我们选的。
   我们开玩笑说,还是不能给曹漫之系上。引起朗朗大笑。今天,我们这样无羁,想想那时解放军进驻南京路的情形,心中无比感慨。他们留下了严明的军纪,留下了对上海这座城的爱,我们只能在笑声过后,在心中默默地念着曹漫之的名字。
   很多风景,我们欣赏的可能是风景本身的美感,而有的风景,一旦与自己有着某种联系,风景的美感就深沉了,就更有一种亲切感。上海的南京路,在我上小学时,了解了“好八连”,觉得能够在南京路上站在军人的队伍里走一趟,是一个梦想,到底还是没有成真,不过,我还是在这条街上深情地缅怀着我一个老乡,一个革命前辈。
   这条街上,留下了历史上太多的故事,作为一个荣成人,我还听到村子里的刘庆军说过,他曾在南京路巡逻过,但不是“南京路好八连”中的一员,他属于上海警备部队编制,也想起了曹漫之曾在这条街上走过,踏着前辈的足迹,他心中也感到了神圣。他说,说不定自己的脚印就和荣成老乡前辈的足迹重合过。他很在乎这个感受。
   上海,是一个风景遍地的都市,黄浦江,外滩,豫园,城隍庙,上海老街,东方明珠……每一处风景都是一部精彩的大书,曾经都走过去翻开一页,了解得只是皮毛,刚刚读了一行,没有深入,只有南京路,让我因为一个荣成人而自豪地漫步,兴奋地怀念,细致寻找着这位荣成人的足迹,曹漫之曾经走过的足迹已经被时光湮没,但铿锵的足音依然响彻在上海历史的时空里。
   当初,为了在上海这座世界名城扎根,解放军严守军纪,才有了上海的安定。解放军中有荣成的一员,他叫“曹漫之”,在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中留下了他的名字。
   南京路,繁华街巷,脚步杂沓,来往无计,我在这样的杂沓中,静听我故乡前辈的跫音足声,记取他对上海的贡献。
   我“轻轻的来”,生怕惊动了躺在南京路两侧潮湿的路上睡觉的解放军将士;我“轻轻的来”,来带走先辈留下的荣耀。
  
   2024年8月3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作者“我”于2004年5月某天去上海,不为别的,只为在南京路上怀念一位荣成老乡——曹漫之。曹漫之于1949年2月接到陈毅命令,赶赴上海主持解放军入城守则的起草工作。他认真研究,多次讨论,最后制定《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特别强调“无故不得打枪”“不住民房店铺”“无事不上街”。进驻上海,曹漫之负责检查军纪,在南京路上巡视,吆喝着一排排睡在马路上的战士注意睡姿仪态。在华东政法学院复校时,曹漫之任院长带领学生站在南京路上缅怀解放军。校舍紧张,曹漫之带领老师在大草坪搭帐篷办公,和当年如出一辙。如今的南京路已经被改造成南京步行街,已成世界著名的繁华街道,是解放军的付出换来了今日繁华和精彩。文中来自莱州卖丝织品的老板娘也知“胜利之师睡马路”的故事。还有村里的刘庆军,虽不是“好八连”的,但在南京路上巡视过,想起曹漫之曾经在此走过,自己是踏着前辈的足迹,心里就感到神圣。此篇文章构思精妙。在南京路上,更多的人是被那豪华的建筑,琳琅的商品和如鱼贯而出的人流吸引了眼球。可作者眼光独到,透过繁华背后看历史,让曾经一段感人的故事鲜活眼前,给人感动,令人震撼,激发读者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文章很有看头,值得再三品味借鉴。力荐品读感受经典!【东篱编辑:李湘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3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03 05:29:36
  本文切入点实在妙,看似老故事,却写出新境界,不是老手很难为之!力荐品读,感受经典!遥握问好老师,谨祝编创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08:17:15
  谢谢湘莉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鼓励!南京路,写过的人不知其数,况且,我对南京路也只是去走了一趟,了解肤浅,但这并不影响我对它的神情崇拜。因为一个荣成人曾经对上海做出过贡献。去缅怀他,是一个荣成人的责任。我只能选取一段史实,还原曾经的故事。遥握,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03 06:40:16
  这题目就浪漫而深沉,繁华的南京路和怀念一个人,新与旧在老师的笔下碰撞,闪耀岁月的火花。老师的文,彰显了一个主题,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背后是多少人包括军人的付出,怀念,是为了自己更努力的奋进前行。精彩之作,拜读学习,夏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09:09:25
  谢谢韩老师每一次都给足鼓励。谢谢美评!曹漫之原名曹元鹏,参加革命改名曹漫之。是中共荣成县委的创始人。南京路太著名,我只是一往,无法写出它的繁华,但我们那次去就是念着荣成人曹漫之的名字去的,于是就有了不一样的观感。今天的日子,有多少人曾经为之付出。上海的完好,有着多数人的努力,曹漫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人物对华东政法大学(今名)也有着巨大的贡献。遥握,问候夏祺!
3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03 07:21:46
  这篇散文视角独特,作者 2004 年 5 月在上海南京路,透过繁华忆曹漫之与解放军的事迹。其构思精妙,从历史中挖掘感人故事,令人震撼感动,激发爱国情。值得品读,堪称经典,力荐! 问候怀才老师,祝你身体健康!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09:13:19
  读过关于曹漫之的一些资料,加上那次我们就口中念着曹漫之的名字去的,所以,这个题材在心中,一直惦记着,这次征文,搜出来,还原那段史实吧。我们在华东师大学习2个月,4月5月,我们抽出一天在上海逛,夜晚在黄浦江乘船。一个人荣成人和上海的南京路有着故事,让我感到很自豪。谢谢龙老师的美评。遥握,问候夏祺!
4 楼        文友:郑德友        2024-08-03 09:27:10
  拜读老师征文,感觉非常有现实意义。这与今天所提倡的莫忘初心,砥砺奋斗的理念,非常吻合。老师的文中,点与面处处理的很好。曹曼之的身上。有着共产党人的共性,亦有着鲜明的个性,形象完美,立体。让人阅后印象深刻。感受经典。悦享视觉盛宴!祝老师康健,夏安。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09:31:10
  郑老师过奖了,谢谢您的美评!一个荣成人,在南京路上走一走,可能是没有多少意义的,除了感受都市繁华,可能就是一种经历吧。我想以我的身份写出南京路上的那段湮没于尘烟中的历史。正如郑老师所言,我想表达出我们从哪里走来的主题。曹漫之,是荣成人的骄傲,他没有列为将军,但他的工作也是可圈可点的,对上海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经典称不上,一篇怀念小文。遥握,问候夏祺!
5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03 10:23:25
  在南京路怀念一个人,非常新颖的写作视角,走在一条路上,思绪颇多,让人称奇,又增长了见识!怀才老师大才,让人倾佩!遥握问好老师,创作辛苦了,夏安!敬茶!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10:27:37
  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南京路是中华第一街路,泛泛写它的繁华,我可能就要面面俱到了,写不出什么特色。我们那次去,嘴中念叨着我们的老乡前辈对上海的贡献,至今犹记,所以就自然选择了这个视觉。遥握,谨祝创作快乐,问候夏祺!
6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03 12:05:16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胜利,就是有严明的组织纪律。没去过上海对,南京路曹慢之更是不知道。读老师的文,了解一段曾经的历史,知道一段曾经的革命故事,真好!美文,点赞学习!祝老师夏日吉祥!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12:13:06
  我是想寻找荣成人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影子。曹漫之,可能在众多的革命人物中,是不为人知的人物,但在他的家乡,他的名字是响当当的,他为制订进城的纪律,执行军纪,做出了贡献。他到了上海,从此在上海工作,也是他的光荣史。老乡去怀念他,地下有知,他一定高兴。遥握,谨祝夏祺!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03 17:24:14
  作者去繁华的南京路,只为了怀念一个人,怀念一个叫曹漫之的荣城人。此人曾在上海留下坚实的脚印,做出很大的贡献。琳琅满目的风景不能吸引作者的眼球,拂去岁月的烟尘,曹漫之的故事令人感动。作者谨以此文纪念自己的老乡,老乡虽已作古,但其精神永存。好文,笔力雄劲!问候怀才老师,夏安!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3 17:39:59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和精彩解读。我们那时去南京路,就议论过,街面的繁华,店铺的布局,都只是记得一般风景,大家说笑着,想到老乡曹漫之,于是逛街就有了一个特别的主题。曹漫之是中共荣成县委的创始人,跟随三野,做了重要工作,他对保护上海,维护解放军秋毫无犯的声誉起了巨大作用。那次的晚上乘船游览黄浦江,就少了一些有意义的东西。遥握,问候夏祺!
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04 21:15:38
  这个解放军入城睡马路的镜头曾在很多影视剧中被提及,没想到制订政策的老师同乡。那时候大上海群众基础弱,所以才有此规定。共产党塑造的军队就是厉害,放眼古今中外无人能及,老百姓有难时候,想到的就是子弟兵。拜读来迟,祝老师夏安!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04 21:23:58
  谢谢天方老师的深度留评。的确,曹漫之这个人物,在胶东军区也是司令员的角色,进入野战军,也是担负重要的角色。这是荣成人的骄傲!对于上海这座大都市,当时的确群众基础不行,需要绝对的军纪来赢得群众的认可,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着这样的精神,这是新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遥握,还期待天方老师的美文!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