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历史纵深处走来的“糕点之王”(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历史纵深处走来的“糕点之王”(散文)


作者:思绪飞扬淡墨痕 举人,324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3发表时间:2024-08-03 21:38:55

【江山·根与魂】【流年】历史纵深处走来的“糕点之王”(散文) 位于山西晋中腹地的太谷区,有一种誉满全国的传统功夫小吃——“太谷饼”。因其产于太谷县而得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可谓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糕点之王”。
   太谷饼是面制炉烤的实心饼,当地俗称“巴饼”“干饼”或“烧饼”。饼呈圆形,直径三寸半,厚约六分,边与心的厚薄均匀,表皮为茶黄色,粘有脱皮的芝麻仁。太谷饼甜而不腻、酥而不碎、味美鲜香,以其香、酥、软、脆的特点而享有“糕点之王”的美称,而且储存时间长,存放一月以上依然色不变、味不变、质不变、软硬程度不变。它既可当作茶点,也可用作旅行食用,还是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
   作为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太谷饼的生产历史悠久,在清末时已销往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包头、张家口等地。后来,更因著名歌唱家郭兰英那首清脆悠扬的《夸特产》而美名传遍长城内外、大江上下。
   太谷饼的发端和盛行与明清、民国时期太谷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晋商的显赫财富有着直接关系。明末清初,太谷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富商巨贾云集,商业、手工业、金融业都极为繁荣,逐渐成为全国的金融与商业中心,素有“金太谷”“旱码头”和“小北京”之称。特别是晋商兴起,其票号掌握着全国的金融命脉,从而给当地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便利条件。商业资本家富裕起来后,生活极度骄奢淫逸,挥霍无度。经济的繁荣为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而太谷饼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运而生。
   相传,太谷城东南的沟子村有个阔太太,经常在半夜想吃饼子,让佣人四处选购。然而,佣人买回的饼子不是太油腻,便是干硬无比,阔太太咬上一口便扔掉了。这下可苦了手下的佣人们,他们即便跑遍全城,也没找到太太中意的饼子。那么,该到哪里去买太太喜欢吃的饼子呢?消息传到一个烧饼铺里,掌柜的觉得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便叫店内的老师傅设计出了一种以精白面、白糖、胡麻油、芝麻、蛋清为主要原料的炉烤实心饼。这种饼子直径12厘米、厚约2厘米,周心薄厚均匀,表面呈茶黄色,粘有脱皮的芝麻,口味又甜又酥、不腻不硬,送到阔太太府上,颇受阔太太青睐。这便是享誉三晋的太谷饼的雏形。
   1900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时,慈禧太后带领一干大臣仓皇西逃,途经太谷,住进晋商曹家。曹家进献太谷饼让慈禧品尝,慈禧吃后,大加赞赏,并将太谷饼御封为皇宫贡品。此后,太谷饼便身价陡增而声名远扬了。
   关于太谷饼的由来,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据说,清朝咸丰年间,太谷城东南沟子村,有一户襄垣张姓人家以开面饼铺为生。张老汉看到太谷经济繁荣、商贾云集,富豪大户们贪图享受,于是苦思冥想,反复试验,制成了“甘饼”。这种“甘饼”,用料考究,烤制技术特殊,吃起来香酥甜软,颇受有钱人的欢迎,很快便远近闻名。有人拿到外地馈赠亲友,外地人因饼产于太谷而称之为“太谷饼”。
   太谷城内最早生产出售太谷饼的店铺是南街的“文成堂”,后来又有东关的“义源生”和南街的“同义恒”生产销售。这些店铺都是前店出售而后院生产,设备简陋,产量很低。因而,当时的太谷饼价格昂贵,只有巨商大贾才能享用得到。这也可见当年晋商日常生活的豪华精致程度。
   太谷饼制作精细,工艺讲究,堪与京糕、粤饼相媲美。它酥软至极,将鲜饼置于不同器皿中,会随器皿的不同形状而变化;它馨香诱人,甘凉爽口,舌尖齿上回味无穷;它稍嚼即化,余味绵绵,口感极好;它易于贮藏,存放于适当之处,半年内依旧色味如初。
   太谷饼在选料上也很有讲究,都是选用上好的面粉、白糖、食油和糖稀为原料。自产生以来,一直深受达官贵人的喜爱。据传,中国四大家族之一的孔氏家族,人人都爱吃当时太谷荣欣堂生产的太谷饼。尤其是孔祥熙的三姨太,对太谷饼更是情有独钟。饭时,如果餐桌上没有太谷饼,即便吃着满桌的山珍海味,也会感觉索然无味。三姨太吃太谷饼吃上了瘾,天长日久养成癖性,也长了本事,有一个小插曲可以佐证。孔府厨房有个年轻厨师,对小作坊制作出的太谷饼很好奇也很不服气。于是,便仿照太谷饼制作了一次。他把试制品送给三姨太吃,三姨太一口就尝出饼子味道不对,发了火。正好此时,荣欣堂的掌柜来给三姨太送太谷饼,一眼就看出盘子里的太谷饼色泽深暗,撒在饼面上的白芝麻也不均匀,证实了是冒牌货。孔府厨房那位年轻厨师这才不得不佩服三姨太的口味,更对太谷饼铺的制作工艺佩服得五体投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蒋介石来太谷探亲,看望连襟孔祥熙。孔祥熙为了迎接蒋介石,专门买了一座宅院,按照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进行了一番修葺。这处宅院,不仅古色古香,还颇有地方特色。在蒋介石的印象中,山西穷乡僻壤,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吃的东西。然而,当孔祥熙请他品尝家乡特产荣欣堂的太谷饼时,其甜而不腻、酥软爽口的口感竟使蒋介石大为惊讶。他摸着光头,连声说好,想不到在山西能有这么好吃的东西。蒋介石喜欢荣欣堂的太谷饼,不仅是因为好吃,还因为太谷饼适合他没牙的缺点,咬起来不那么费劲。于是,他便想将制作太谷饼的荣欣堂南迁到金陵。孔祥熙看出连襟的意思,没等他开口,先声夺人讲起了太谷饼的历史。说庚子年慈禧逃难长安,途经太谷时吃了太谷饼也觉得好吃,回京途中,在太谷打尖小憩,还没忘记太谷饼,顿顿膳食都要吃太谷饼。临走,还下旨要太谷饼面点铺随驾进京。然而没想到,小小的荣欣堂面点铺不愿离开故土,居然抗旨不愿随驾进京。太谷巨贾曹家,闻听此事,在慈禧面前给荣欣堂讲了个情,慈禧看在曹家面子上,才改变了初衷。孔祥熙讲这个故事的言外之意,是想告诉蒋介石:你虽有和慈禧一样的权力,但你免开尊口,别打太谷饼的主意!别说太谷饼不愿意跟你走,你姐夫我孔祥熙,也不愿意把我故乡这块金字招牌挂到金陵城里去。蒋介石早已心领神会他这位大姐夫的用意,两个人都会心地笑了。
   后来,孔家定居台湾,临行前,凭着孔家和荣欣堂掌柜的交情,派了一名年轻厨师,在太谷饼铺学了一手制作太谷饼的好手艺。到了台湾后,由这位厨师专门制作太谷饼供孔家享用。凡和孔家有点关系的,听说此事都纷纷登门讨要。孔家大方,没多有少都叫他们满意而归。于是,太谷饼逐渐走出孔家门,在台湾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当时,在台湾能吃到荣欣堂太谷饼,或作为礼品馈赠亲友,竟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如今,创建于1895年、主要以太谷饼为主打产品的荣欣堂,已成为山西省十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之一,其生产的太谷饼也成了中国首批重点保护品牌和中华老字号中出名的品牌,跻身于山西省名牌特产行列。至此,太谷饼早已超越民国名人孔祥熙的知名度而享誉全国,甚至远销至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深受国内外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共 26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山西晋中腹地的太谷区,有一种传统美食——太谷饼,它不仅是地方的骄傲,更是中国糕点文化的瑰宝。历经三百余年的沉淀,太谷饼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糕点之王”,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太谷饼,一个简单的名字背后,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它见证了明清时期太谷商业经济的繁荣和晋商的辉煌,是晋商饮食文化的典型代表。从慈禧太后的御封贡品到蒋介石的偏爱,再到孔家的钟情,太谷饼的故事穿越了朝代,连接了古今,成为了中国美食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每一块太谷饼,都是匠心独运的结晶。它的制作工艺讲究,选料上乘,甜而不腻、酥而不碎,每一口都是对味觉的极致诱惑。它的长存之道,更是体现了古人对食物保存的智慧,即便存放数月,依旧能保持色香味形的完美状态。太谷饼的流传,得益于晋商的足迹遍布四方,它的名声也随之远播。从太谷的沟子村到京城的皇宫,从孔家的台湾到海外的异国,太谷饼的香气飘散在每一个角落,成为了人们相互馈赠的上好礼品,也成为了连接情感的纽带。荣欣堂,作为太谷饼的代表,其传承与创新并重,不仅保留了太谷饼的传统风味,更将其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太谷饼的今天,是无数匠人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晋中人民对传统文化坚守与发扬的结果。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珍视和传承这样的传统美食文化。太谷饼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历史的见证。让我们在品尝太谷饼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呼唤,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美味与情感。 太谷饼的故事,是晋中的故事,也是属于我们是全中国的故事。在未来的日子里,愿太谷饼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飘香四海,走得更远。让世界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中国传统美食,让这份来自山西的传统手艺,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让“糕点之王”的美誉,永远流传。佳作,流年倾情推荐。【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4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03 22:04:55
  读完关于太谷饼的介绍,我仿佛穿越了时空,感受到了那来自山西晋中腹地的古老风味。太谷饼,这个承载着三百年历史的传统小吃,不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与历史的传承。
   文章中,太谷饼的制作工艺令人印象深刻,它所蕴含的匠心精神和对品质的坚持,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食的尊重和追求。从慈禧太后的赞赏到蒋介石的惊讶,再到孔家的钟情,太谷饼的故事串联起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展现了它在不同时代的影响力。
   太谷饼的香、酥、软、脆,不仅是一种口感的体验,更是一种文化的体验。它甜而不腻,易于保存,无论是作为茶点,还是旅行中的食物,都显得那么适宜。这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美食,让我对中国传统糕点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认识。
   文章中提到的荣欣堂,作为太谷饼的代表,其传承与创新并重,不仅保留了太谷饼的传统风味,更将其推广至全国乃至世界。这让我思考到,传统美食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参与和努力。
   太谷饼的故事,是晋中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它让我感受到,美食不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在未来,愿我们能够继续珍视和传承这样的传统美食文化,让太谷饼的香气继续飘香四海,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一中国传统美食。
回复1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8-05 09:20:45
  感谢兵哥这么快就按了拙文!按语和留言是那么详细与精准,可以看得出,兵哥是花了时间和心思编辑和留言的。这样的按语和留言为拙作增光添彩,令人感怀不已。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4 20:29:32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2 楼        文友:思绪飞扬淡墨痕        2024-08-05 09:21:28
  感谢雪社鼓励!流年加油!征文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3 楼        文友:奕渌        2024-08-06 07:33:57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
   清徐的葡萄甜格盈盈
   榆次太原祁县城
   有的是拉面削面香煞人 ……
   有幸跟着刘老师全方位领略了太谷饼的精髓!
愿为尘隅拾花客,漫向流年浸幽芳。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