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流年】杨柳青年画(散文)

精品 【江山·根与魂】【流年】杨柳青年画(散文)


作者:秀针河 秀才,2345.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3发表时间:2024-08-04 08:32:56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讲述了制作过程和远销国外的事实。


   古镇杨柳青,地处天津市西郊,是西青区区政府所在地。子牙河与南运河在此交汇并入南运河,一直流往市区的三岔河口并入海河。交汇后的南运河从杨柳青穿城而过,河面波光粼粼,河岸上杨柳依依,大街上人来车往,一座现代而又不失古韵的城镇呈现在人们面前。
   杨柳青紧靠天津市,自古就是有名的水旱码头。这里的先民勤劳勇敢,因为交通便捷,人们不愿在孩子老婆热炕头厮守,纷纷走出家门去外面闯荡。最有名的是当年“赶大营”。
   清朝同治年间,西亚浩罕国的阿古柏入侵新疆,占领了新疆大片领土,建立了“哲德沙尔汗国”。与此同时,沙俄也一再入侵,眼看新疆的大好河山就要从祖国的版图中分裂出去。光绪元年(1875年),朝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统帅大军开始了收复疆土之战,最终把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国门。
   大军远行,最重要的是后勤保障,粮油衣物,箭矢刀枪都是必需之物。勇敢的杨柳青人看到了机会,他们组织货物,跟随大军远征边陲,成为军队后勤的民间供应者。赶大营的人跟随军队,不避箭矢,仗打到哪里就跟随到哪里,为收复祖国疆土作出了贡献,也得到大帅左宗棠的肯定和赞赏。
   赶大营的人后来很多都扎根新疆,为新疆的建设和繁荣作出了贡献。他们自身也硕果累累,许多人家都在赶大营中发了财。现在杨柳青镇的旅游景点“石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原户主,都是在赶大营时候发的家。
   若论杨柳青古镇的历史,要比天津市区古老许多,所以有“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之说。
  
   二
   杨柳青人不但善于经商,文化艺术上也颇有建树,最出名的是名传四海的“杨柳青年画”。
   年画是一种特殊工艺品。过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清扫房间,把一年积攒下的灰尘清扫出去,还要把房间装饰一下。穷家陋户,贵重装饰花费不起,贴几张廉价的年画,让房间显得火热华丽,求得一年平安如意。年画成了过年时家家户户的必购之物,由于需求量大,杨柳青成了年画的著名生产、集散之地。
   中国生产年画的不止杨柳青一处,苏州的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山东潍坊、四川绵竹等地的年画都很著名,各有不同特色。
   杨柳青年画采用印、绘相结合的办法。首先由艺人们创作出画稿,得到认可后,照着画稿雕刻木版。一张画的木版有好几套,首先是线条木版,其次是着色木版。
   杨柳青年画所用纸张都是宣纸。把生宣纸采购回来之后,涂上明矾水,把生宣变成熟宣,这样用水调出来的墨色和彩色才不会浸淫。印刷时先印墨线,然后再墨线中印上颜色。一张年画有多种颜色,为了颜色不互相掺扰,每种颜色印刷一次。印刷的时候,把雕好的木版依次固定在台子上,纸张从一头开始,印刷完一块木版转到下一块,形成一条印刷流水线。
   印刷出来的年画没有细节,只是一张彩色的轮廓图,例如人物都没有嘴巴、鼻子、眼睛,只有一个脸盘。
   下一道工序就是人工绘制了。原来流传“杨柳青的姑娘会画画”,大概是由于姑娘们心灵手巧又细心,所以大部分笔绘都是由姑娘们来完成。那些五大憨粗的抠脚大汉,大概干不来这种活计。
   姑娘们的手绘称为“开眉眼”,在已经印好轮廓的年画上,为人物画上眼睛、鼻子、嘴巴,给花草上添上细节。为了技艺娴熟,姑娘们绘画也采用流水线方法,画眼睛的专画眼睛,画鼻子的专画鼻子,这样绘出的年画才形象逼真,所有的画面都一样。
   这种批量作画的流程,近些年被某些知名大画家学去。他们的画作价格较高,为了多赚钱,就让学生们仿画自己的作品。每位学生只画其中的一个部位,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学生们的笔法自然会和老师一样。等到画作全部完成,老师在后面签上自己的名字,盖上印章,挂到知名的画店里,大把钞票就会进入老师的腰包。
  
   三
   年画,自然是过年时才贴的画。老百姓们终年土里刨食,心中企盼人寿年丰,子孙兴旺,一年到头事事如意。杨柳青年画顺应老百姓的心理,画面都是明快喜庆,寓意和美吉祥的内容。
   杨柳青年画具有代表性的是“胖娃娃”系列。画面上是一个或者几个造形夸张的胖娃娃,他们或者怀抱大鲤鱼,或者手持莲花,个个喜笑颜开。画上的题名也是一种祝愿,如“莲年有鱼”“五子夺莲”“鱼龙有变”等等。
   年画中还有一些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有《孟母劝学》《六国封相》《昭君出塞》《文姬归汉》等,神话传说有《八仙过海》《牛郎织女》等等。晚清京剧大流行,杨柳青年画中又出现了戏剧人物,著名的有《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这些戏剧年画里面的人物,都是妆扮的戏装。
   杨柳青年画中还有很多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穆桂英挂帅》《岳飞大战金兀术》等都出现在年画中。
   很多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年画不再是单副画面,而是把几幅画面组合在同一张画幅上,四幅画面为一组,称为“四扇屏”,年画成了挂在墙上的“小人书”。
   总之,杨柳青年画的内容都是向上的,用现在的话说,充满了“正能量”。它没有诲淫诲盗的内容,也没有宗教迷信的题材,处处宣扬传统文化中的真善美,这也是杨柳青年画能够流传至今的重要前题。
  
   四
   杨柳青年画不但在国内销售,很早的时候就走出了国门。销售到其他国家不十分了解,我知道最清楚的是早已经销售到了蒙古国。
   小时候,听村里的几位老年人讲过他们卖画的经历。秋收过后,人们开始在家里“猫冬”。一些年轻人为了补贴家用,想办法做一些小生意。贩画的成本不高,几个人结伙去杨柳青“趸画”。为了多赚些钱,他们不乘坐任何交通工具,开动自己的两条腿走路。运输画的工具是一副担子,几个人挑上年画担子开始了长途跋涉。
   他们的目标是张家口外的坝上地区。尽管坝上冬季严寒刺骨,他们依然愿意前往,因为坝上地区有个朴实的民俗,吃饭不要饭钱,住宿不要店钱。严寒的冬季,如果深夜在外行走,人会冻成冰棍。善良的坝上老百姓不论任何人家,家中只要来了客人,不管是否相识,进门就可以吃饭,躺下就睡觉,绝不会收费。贩画的这几个人进了村子,各自找一户人家住下,免费吃住,还可以同时推销年画。
   在当地销售年画都是赊账,卖完货再回来收钱。他们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卖,顺着中国最早开发的一条邮路,一直卖到乌兰巴托,年画出口到了蒙古国。
   几位贩画人卖完年画往回边走边收账,收完账后买几匹大骡子回来贩卖,他们往返挣钱,回家后过个比较富足的好年。
  
   五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注重对杨柳青年画的保护和开发。早在1958年,市里就成立了“杨柳青画社”。画社收集了大量杨柳青年画的原始刻版,为保护和传承这一文化遗产做出了突出贡献。
   他们在杨柳青年画的基础上,研究出一种木版水印,能把流传下来的知名国画复制出来。这种水印出来的国画和原画几乎一模一样,外行人根本辨别不出来。
   我收藏有一幅齐白石的水印画,曾拿去让书画界人士鉴定。提前没有告诉他们是水印,几个人坚定了半天,最后在印章上看出了漏洞。齐白石原画肯定使用高档印泥,而我这幅水印画上的印章有些寖洇,从而才看出是水印画。
   在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中,第一项第一名就是杨柳青年画。它代表了勤劳智慧的天津人民,在九河下梢这块热土上,创造出能与任何文明相媲美的灿烂文化。
  
   六
   任何流传于民间的工艺,时间长了都会伴随着传说。杨柳青年画也有传说,“杨柳青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在哪一方”,这是长时间流传的一句话。这里所说的“鼓”,就是画上的人物走下来成了大活人!人们有时候和一些老光棍开玩笑:“说不上媳妇买一张杨柳青画的大美人,说不定哪天能走下来当媳妇。”
   是不是真有大美人从画上走下来没听说过,邻村有一户人家,夫妻俩久婚不育,眼看过了生育年龄,把男主人急得抓耳挠腮。过年时候,男主人买了很多大胖娃娃的杨柳青年画,贴满了屋子。
   中国的文化艺术,自古就有“俗、雅”之分。那些传统的水墨画,被称为“文人画”,属于“雅”的范畴;而杨柳青年画贴在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家中,自然属于“俗”。《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集,是由文人的祖师爷孔老夫子亲自编撰整理的。诗经分为风、雅、颂,其中“风”就是当时流传于各国的民间歌谣,属于“俗曲”之列。当你读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时候,你算是俗人还是雅人?
   挂画也是如此,室内挂几幅名人字画,哪怕是仿制品甚至印刷品,会觉得自己是上了层次的人,如果贴几张杨柳青年画呢?就成了俗人?
   想不明白就不去想,倒不如相信杨柳青年画每年“鼓”一张,多买几张挂在屋子里,万一要是梦想成真呢。不过绝不买大胖娃娃的,老夫已经有了两个孙子,不缺少人脉,再从画上“鼓”下一个,又要管吃管喝,还要上户口上学,老胳膊老腿的承受不起。倒不如买一张“聚宝盆”贴在墙上,万一“鼓”了,够几辈子消受的了。
   时间不早,还是洗洗睡吧。
  

共 35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天津西郊,有一片土地,它的名字叫做杨柳青。这里,不仅是西青区的心脏,更是一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沃土。古镇杨柳青,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杨柳青年画。杨柳青,一个古韵悠悠的名字,它承载着历史的脚步,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这里,曾是水旱码头,是勇敢的杨柳青人赶大营、支援边疆的起点。他们不仅以勤劳和智慧为收复疆土作出了贡献,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进古镇,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而又质朴的年代。子牙河与南运河在这里交汇,河面波光粼粼,河岸杨柳依依,大街上车水马龙,一幅现代而又古色古香的画卷徐徐展开。杨柳青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片土地上绽放的一朵艺术之花。它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年画艺术的瑰宝。年画,不仅仅是过年时烘托气氛时的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寄托。它以明快喜庆的画面,寓意着吉祥和美,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工艺,更是一项精湛的技艺。从画稿的创作到木版的雕刻,从宣纸的选用到印刷的流程,每一步都凝聚着艺人们的心血和智慧。特别是那些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她们以细腻的笔触,为年画增添了生动的细节,使之更加栩栩如生。年画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胖娃娃的可爱形象,也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深刻内涵。它们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无论是《孟母劝学》的教诲,还是《八仙过海》的神奇,都让人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杨柳青年画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国界。它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是走出了国门,远销到了蒙古国等地。那些贩画的人们,用他们的双脚丈量着大地,用他们的担子承载着中国古老的传统和文化,将杨柳青年画的种子播撒到了远方。 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繁荣的时代,更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杨柳青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那份历史带来的厚重,体验那份艺术的韵味,让杨柳青年画这朵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在人们的心中。 杨柳青,一个名字,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幅画。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古镇的风貌,更感受到了年画的魅力。让我们在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上,共同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传奇。文章有历史的沉淀、有文化的厚重,值得大家阅读欣赏。编辑在此倾情推荐。【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5002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8-04 08:39:14
  作者的文章不仅呈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更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
   杨柳青古镇,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历史感。古镇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杨柳青年画的诞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文章中提到的“赶大营”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镇人民的勇敢和智慧,他们不仅在军事上为国家的统一作出了贡献,更在文化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杨柳青年画,作为中国年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作工艺的精细和画面内容的丰富,让我对这项传统艺术充满了敬意。文章中对年画制作过程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艺人们在木版前精心雕刻,在宣纸上细致描绘的场景。这种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精湛技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传承的。
   文章中提到的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既有胖娃娃的可爱形象,也有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的深刻内涵。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它们让我们在欣赏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此外,文章还提到了杨柳青年画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国界,远销到了蒙古国等地。这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也让我对那些贩画的人们充满了敬意。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和担子,将杨柳青年画的种子播撒到了远方,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到了这项独特的艺术。
   总之,这篇文章让我对杨柳青古镇和杨柳青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它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韵味,更让我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让我们共同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杨柳青年画这朵艺术之花永远绽放在人们的心中。
2 楼        文友:秀针河        2024-08-04 12:40:11
  感谢沙场秋点兵老师的编按和点评。老师的编按和点评深刻到位,为我这篇拙作增辉不少,我这里一揖到地,略表感谢之意。仲夏暑热,祝老师身体安康,心爽文丰!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8-06 21:56:30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