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星星】“春宝娘”的哭泣(作品赏析)

精品 【星星】“春宝娘”的哭泣(作品赏析) ——品读《为奴隶的母亲》有感


作者:燕双鹰 布衣,39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5发表时间:2024-08-04 09:10:21
摘要:原创首发!

午后,阳光懒懒地倾泄在窗台上。我静静的倚靠窗台下,轻翻书页,嗅着那一缕书香。
   “为奴隶的母亲”。
   几个字跳入我的眼帘。我心里忽地诧然,母亲,该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人呀,也是最可亲可敬的人啊,怎会用“奴隶”这俩字来形容。我不禁读了下去,心绪逐渐起伏……
   这篇作品的作者是柔石,柔石原名赵平复,他生于1902年9月28日,浙江宁海人,是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也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联”作家,中国共产党党员,1931年参加在上海东方饭店举行的讨论王明路线问题的会议时,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2月1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
   《为奴隶的母亲》是作者柔石于1930年,即他牺牲的前一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作为奴隶和母亲的春宝娘,她勤劳、朴实、善良,被丈夫典与秀才为妻,她为了丈夫和儿子的生存,忍辱负重,去作地主传宗接代的工具,虽然她也曾对秀才家吃穿不愁的生活感到过满足和留恋,但到底不忘丈夫,典期满后终又归家重过困苦的生活。小说着力刻画了一位饱受阶级压迫与凌辱的底层妇女的形象,细节描写生动,令人不忍卒读。
   故事的主人公没有名字,她是皮贩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名“春宝”,人们便唤她“春宝娘”。文章第一段,先介绍了“她”的丈夫的生活,交待了他们的境遇。“他大约就因为境况的不佳,烟也吸了,酒也喝了,钱也赌起来了,竟使他变做一个非常凶狠而暴躁的男子。”丈夫本来勤劳能干,但极度的贫困却严重扭曲了他的人性,这糟糕的境遇,也变成后来丈夫典妻的口实。
   “典”,就是典当、贩卖的意思,典妻,自然就是“卖妻子”之意。穷苦人家的女性被卖到富人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当孩子断奶,便过河拆桥,将这女子赶出去。这样的陋习,在旧社会比比皆是,柔石这篇作品正是揭露了这一丑恶的社会现实。
   皮贩典妻,一是被王狼逼债,二是沈家婆的撺掇。沈家婆也是底层劳动人民,可她却给皮贩出主意,叫他典妻给秀才,甚至还说“你还将妻养在家里做什么呢,你自己黄也黄到这个地步了”,这沈家婆就和鲁迅作品《祝福》里的柳妈一样,同为女子,却不懂得相互理解,沈家婆只是暂时做稳了奴隶,春宝娘奴隶也做不得,于是沈家婆就要压迫她,充分说明了以她为代表的奴隶阶层的麻木不仁。
   而皮贩这个懦弱又无主见的人,对于沈家婆的撺掇,也只是掉了几滴眼泪,还是被她催着答应了。
   春宝娘得知她自己被典的消息后,反应极其激烈:“几乎昏去似的”;“简直痴似的,话一句没有”;“连腑脏都颤抖”;“呜呜咽咽地哭起来”;“只得答应”。
   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在她脑海里根深蒂固,她不愿做另一个男人的典妻,所以听到消息后会那么激烈。然而在那个夫权至上的年代里,纵使她千般不愿,亦只能默默忍受。这,便是旧时代妇女的命运,她们只是男人们的附属品,是他们生儿育女的工具……
   皮贩眼睁睁看着妻子被人抬走,他却不说一句话,沈家婆牵线成功,还不忘找皮贩要酬劳,短短几行字,就让人感受到皮贩的麻木不仁,以及沈家婆贪婪的嘴脸。
   那么,春宝娘在秀才家做“典妻”的这段日子里,她的日子好过了吗?没有。她要承受秀才对她身体的凌辱,还要承受大户人家妻妾争斗的折磨。她一方面要强忍思子之痛,另一方面还要绞尽脑汁想着如何避免秀才妻子的发怒,还要做许多女佣做的杂活。她因为怀孕而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秀才妻子还喋喋不休地讥嘲她,说她装娇……这就是那个年代典妻的生活,完完全全无人身自由,就是一个被买卖的奴隶。孩子出生后取名为“秋宝”,秋宝离不开自己的亲生母亲,对秀才和秀才妻子很陌生。秀才妻子善妒,并不允许春宝娘在这里一直待着,三年后就将她赶了出去。再一次与自己的孩子分离,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痛一种折磨啊?小说里是这样形容的:“简直似有四五只猫在抓她、咬她,咀嚼着她的心脏一样”。这是怎样的折磨和痛苦啊……
   小说中还插入了令春宝娘撕心裂肺的另一件事。她辛辛苦苦生下的女儿,竟被皮贩活活烫死!“刚出世的新生命,用他的粗暴的手捧起来,如屠户捧杀的小羊一样,扑通,投在沸水里了!除了沸水的溅声和皮肉吸收沸水的嘶声以外,女孩一声也不喊”。这是十分残酷暴烈的场面,新生儿被亲生父亲亲手扼杀,令读者都瞠目结舌、心痛难忍,更何况是生下她的春宝娘呢?父亲杀死女儿,也许有两个因素吧,一是境遇窘迫,二是重男轻女观念。——这更深层地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地位:生命都要受到男人的限制!
   这位母亲经历了三次与儿女的离别:一是与春宝分离,二是与女儿永别,三是与秋宝分离。这三次离别,都非天意,而是人为造成。母亲与儿女的情感本是与生俱来的,母爱是女人的天性,但她的母亲心却被生生锯断,这种痛,简直是撕心裂肺!这,就是那个扼杀天性的旧社会啊……
   从这篇短篇小说就能看出,柔石擅长白描,寥寥几笔便勾勒出形形色色的人。如,皮贩的对内的暴躁残忍、对外的懦弱无能,沈家婆的贪婪丑恶,秀才的伪善,秀才妻子的嫉妒虚伪……言语之间,流露出的,是对农村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
   《为奴隶的母亲》通过名为母亲实为奴隶的春宝娘的悲剧,揭露了旧中国农村阶级压迫的残酷、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忍、社会的黑暗和野蛮以及封建阶级和农村的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揭示了春宝娘在精神上、人格上所遭受的无情践踏以及她的非人命运、处境,反映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对穷苦农民特别是劳苦妇女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文章很短,最后以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结尾,意蕴深长。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控诉。
   读罢小说,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作为当代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我们都要庆幸自己生于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可以接受高等教育,从小享受父母的疼爱,还可以遇见自己心爱的人,依旧被爱着、包容着。还有我们的孩子,也是独属我们的宝贝。那个时代的人,特别是妇女,或许做梦也没想过有今天这样幸福的日子的。我们如今的小幸福,都是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啊,我们又怎能不好好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呢?
   改革开放几十年了,可还有一些封闭落后的地区仍然固守着传统的愚昧的思想,那些令人发指的习俗仍然存在。衷心希望改革的光辉能普及到他们的村落,让那些饱受摧残的男人女人们真正的获得“解放”,彻底打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让我们十四亿的中华儿女过上丰满富足的小康生活。撸起袖子加油干,每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和义务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奋斗终生!
  
   二○二四年八月三日星期六
  

共 264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语言生动感人、读透作品精神内涵的赏析性文章。虽为作品赏析,但读来,毫无枯燥之感,相反地,更激起了读下去和进一步想彻读原文的欲望。文章的写法,不同于一般作品评价的通常写法,而是独辟蹊径。开头一句:““为奴隶的母亲”。几个字跳入我的眼帘。我心里忽地诧然,母亲,”代入感极强,既不突兀,又相当自然,一下子就将我们拉进了柔石这部经典小说的情境中。作者对小说中人物和关系、社会矛盾的剖析,也是极其深刻的。“丈夫本来勤劳能干,但极度的贫困却严重扭曲了他的人性,这糟糕的境遇,也变成后来丈夫典妻的口实。”“这更深层地反映了旧社会妇女的地位:生命都要受到男人的限制!”“文章很短,最后以沉静而寒冷的死一般的长夜结尾,意蕴深长。这是对那个时代的一种控诉。”对小说的内涵深入理解和把握,在此可见一斑。关于三次与女儿的离别,作者以精炼的归纳,以声泪控诉,瞬间抓住了读者的心。当然,相对于揭露旧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丑陋,作者更是对我们的未来充满希望。文末对新社会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创造和珍惜,给我们带来无限亮色,文章主题也得到进一步升华。一篇好的作品赏析,可以让我们读懂原作,读懂人生。感谢赐稿星星,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高朋满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0500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08-04 09:11:21
  一篇好的作品赏析,可以让我们读懂原作,读懂人生。问好老师。
回复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4-08-04 21:40:35
  感谢高朋满座老师的精彩点评与鼓励,问好老师,祝工作顺利!
2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08-04 22:23:41
  这部作品的伟大之处在于典型性,这是为女性地位的呐喊。作品分析到位,值得一读。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回复2 楼        文友:燕双鹰        2024-08-04 23:16:51
  感谢社长的点评与鼓励,敬茶!祝您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